健康评估教案2.doc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47668396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1.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健康评估教案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健康评估教案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健康评估教案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健康评估教案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健康评估教案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健康评估教案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健康评估教案2.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授课时间第 1 周教学时数2章节名称第三章 常见症状评估第一节 发热教学目的及要求1.熟悉发热症状出现后患者的身心反应。2.掌握发热的原因,健康史评估内容。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发热的原因,健康史评估内容,临床特征。难点:发热的原因,健康史评估内容,临床特征。教学手段 理论讲授、举例、提问教学过程设计时间分配 复习上节内容第三章 常见症状评估症状定义第一节 发热正常体温发热定义发热发生机制病因临床表现热型及意义护理评估要点相关护理诊断小结7分钟2分钟8分钟5分钟13分钟10分钟10分钟10分钟13分钟7分钟5分钟教 学 内 容批注第三章 常见症状评估症状-个体患病后对机体功能异常的主观感觉或自身

2、体验。第一节 发热【正常体温】体温是指机体内部的温度。正常人腋下温度为6度,口腔温度比腋下高0.2 0.5度,直肠温度又比口腔温度高0.3 0.5度。人体的温度是相对恒定的正常人在小时内体温略有波动,一般相差不超过度。生理状态下,早晨体度略低,下午略高。运动、进食后、妇女月经期前或妊娠期体温稍高,而老年人体温偏低。【发热定义】发热(fever)是指某个人的体温因各种原因超过正常范围,它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症状之一。人体温度相对恒定是维持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重要条件之一,如体温高于度或低于度时将严重影响各系统(特别是神经系统)的机能活动,甚至危害生命。机体的产热和散热,是受神经中枢调节的,很多疾病都可

3、使体温正常调节机能发生障碍而使体温发生变化。临床上对病人检查体温,观罕其变化对诊断疾病或判断某些疾病的预后有重要意义。【病因与发生机制】(一)病因 1感染性发热 为引起发热的主要原因,包括全身性或局限性、急性或慢性感染。各种病原体如细菌、病毒、肺炎支原体、立克次体、真菌、螺旋体及寄生虫等侵入机体均可引起发热。2非感染性发热 为非病原体物质引起的发热,常见病因有:(1)组织损伤与无菌坏死物质吸收 又称吸收热,常见于:大面积烧伤、内出血、创伤;心、脑等器官梗死或肢体坏死;恶性肿瘤、白血病等。(2)免疫性疾病 如风湿性疾病、血清病、药物热及某些恶性肿瘤等。(3)内分泌与代谢性疾病 如甲状腺功能亢进、

4、严重脱水等。(4)皮肤散热障碍 见于广泛性皮炎、鱼鳞病等,多为低热。(5)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又称中枢性发热),常见于中暑、脑出血、颅脑外伤、颅内肿瘤及颅内压增高等。(6)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多为低热,常伴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其他表现,包括原发性低热、感染后低热、夏季低热、生理性低热。(二)发生机制1致热原性发热 致热原是引起发热的最常见因素,包括外源性致热原与内源性致热原。(1)外源性致热原 如细菌、病毒、真菌和细菌毒素、炎性渗出物及无菌性坏死组织、抗原抗体复合物、淋巴细胞激活因子等,可激活白细胞,使之形成并释放内源性致热源。(2)内源性致热原 又称白细胞致热原或白细胞介素,其分子量较小,可透

5、过血-脑脊液屏障直接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使体温调定点上移,体温调节中枢对体温加以重新调节。一方面,通过交感神经作用,使皮肤血管及竖毛肌收缩,血流量减少,排汗停止,散热减少;另一方面,通过垂体内分泌因素使代谢增加或通过运动神经使骨骼肌阵缩(即寒战),使产热增多。最终,由于产热大于散热,体温升高而发热,一直升到与上移的体温调定点相适应的新水平。2非致热原性发热 由于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影响正常的体温调节过程,使产热大于散热而导致发热。【临床表现】1发热程度 以口腔温度为例:低热37.338,中等度热38.139,高热39.141,超高热41。值得注意的是,老年人因机体反应性差,严重感染时可仅有低热或

6、不发热。2热期 发热时间在2周以内的为急性发热,大多由感染所致;低热持续1个月以上的,称长期低热,可见于慢性感染如结核病、慢性肾盂肾炎、慢性胆道感染、甲状腺功能亢进、风湿性疾病等,也可见于月经前低热、妊娠期低热、夏季低热、感染后低热等功能性发热。3临床过程 发热的临床经过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1)体温上升期 体温可在几小时内急剧上升达高峰,如败血症、急性肾盂肾炎等;或于数日内逐渐上升达高峰,如伤寒、结核病等。(2)高热期 指体温上升达高峰后保持一定时间,持续时间的长短可因病因不同而异,数小时、数日、数周不等。(3)体温下降期 体温下降并恢复正常水平,可在数小时内骤然降至正常,如急性肾盂肾炎、输

7、液反应等;也可在数天内逐渐降至正常,如伤寒、风湿热等。【热型】热型即不同形态的体温曲线,通过定时测量体温、绘制体温曲线,可以发现热型特点,但应用抗生素、肾上腺皮质激素、解热药等可使热型变得不典型。常见热型有稽留热、弛张热、间歇热、波状热、回归热、不规则热等。【护理评估要点】(一)健康史1一般资料 病人的年龄、性别、职业、居住的地区、免疫接种史以及发病的季节、近期旅游和接触感染史等。2诱发因素 淋浴受寒、过度疲劳、饮食不洁、精神紧张、高温环境及服用某些药物如抗肿瘤药、免疫抑制剂、抗生素等。3疾病地理学 如血吸虫病主要流行于江浙一带,常有疫水接触史;钩端螺旋体病与流行性出血热病人大多来自农村,城市

8、发病的应注意野外发热是临床最常见症状,学习护理评估要点并能运用于临床作业史。(二)伴随症状发热伴寒战见于败血症、急性胆囊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疟疾、药物热、急性溶血、输血反应或输液反应等;发热伴结膜充血见于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等;发热伴单纯疱疹见于流行性感冒、大叶性肺炎等;发热伴肝、脾、淋巴结肿大见于白血病、淋巴瘤等;发热伴出血见于流行性出血热、败血症、急性白血病等;发热伴关节肿痛见于败血症、风湿性疾病等;发热伴皮疹、发热伴昏迷等。(三)病人的身心反应1身体反应 体温上升期病人常有乏力、肌肉酸痛、皮肤苍白无汗、畏寒或寒战等现象。高热期,病人口渴、口唇干裂、皮肤干燥或出汗、颜面潮红、脉搏与呼吸急促

9、,可致烦躁不安、谵语、幻觉等意识改变;持续高热,大脑皮质和呼吸中枢功能抑制,可出现昏迷、呼吸浅慢或不规则;小儿高热易发生惊厥;高热还可引起口腔炎症,如口唇疱疹、舌炎、牙龈炎等。发热时因胃肠功能异常,多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长期发热使物质消耗明显增加,若营养摄入不足,可出现消瘦。体温下降期,由于末梢血管扩张和出汗,血压可轻度下降,部分病人可因直立性低血压而发生晕厥;应用解热药物、年老体弱或原有心、血管疾病者,可因大量出汗和饮水不足而发生失水,表现为口渴、尿量减少、皮肤粘膜干燥及弹性减退、眼球凹陷、甚至谵妄、狂燥、幻觉等。2心理反应 发热时,病人全身酸痛不适、头痛、头晕,可出现心情烦躁;当发热原

10、因不明或持续高热不退,因担心疾病预后不良,可出现焦虑、恐惧等。【相关护理诊断】1.体温过高:与感染、组织损伤与坏死组织吸收、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等有关。2.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思考与练习1.依发热的分度,中等度发热指: A 39.1410C B 38.1390C C 37.2380C D 410C2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体温是指机体内部的温度 B 正常情况下24小时内体温波动不超过10CC 老年人体温比青壮年体温高 D下午体温比早晨体温偏高3以下哪一疾病发热最常见: A 肺炎 B 心肌梗死 C 风湿热 D 脑出血4体温持续在39以上,24小时内波动范围不超过10C是指A 稽留热 B 弛张热 C 回归热 D 波状热5引起发热的病因甚多,临床上最为常见的疾病是: A感染性发热疾病 B皮肤散热减少性疾病C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常性疾病 D心脏、肺、脾等内脏梗死或肢体坏死课后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