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案例.doc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47668100 上传时间:2024-03-0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案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案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案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案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案例.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案例解放小学 李亚鱼王彤彤是我们五年(2)班的一个活泼可爱的小女孩,我还清楚地记得刚开学的时候,她用那甜美的声音向我问好。她的身姿非常的挺,所以一开始的时候我让她做领队,可是开学几个星期下来,我发现她上课不够专心,学习习惯非常的差,动作也很慢,整天把自己搞得脏兮兮的。对她进行批评也没什么大的作用,她依然如此,所以我让一个各方面表现都比较好的学生去做领队。虽然我把王彤彤给换了下来,但是我觉得这个小姑娘是很有灵气的,我要帮助她。有一次,我发现她喜欢在桌子上乱涂乱画,我就很严厉的批评了她,可是过几天又发现她这样做了,我想我前几天刚刚批评她,怎么又这样了?我找来了她的家长,她的家

2、长反映,在家里她也是这样的,写字桌上第一天刚擦干净,第二天又被她画好了,她家长一直提醒她,可她还是改不了。我想,这是她长期以来养成的习惯不好,要慢慢的帮助她改掉。不要小看这只是行为习惯不好,这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学习习惯。因为我发现过几次,上课的时候她有时候也会不知不觉地低下头去在桌上画画。所以我就找一些习惯比较好的学生和她做同桌,以此来潜移默化她,我想通过学生影响和我的帮助,一定能把她的习惯培养好。在给她换同桌的时候,我找她好好的谈了一次心。告诉她,别的女孩子是多么的爱干净,学习成绩也是学么的优秀,要她向别人学习。她是一个很聪明的女孩子,经过我和她谈心之后,她就觉得自己把别人作为自己的榜样,尽量

3、让自己和别人做的一样好。在一段时间之后,她有了很多的进步,因此我鼓励她,让她做了小队长,她也非常的开心。可是,毕竟要改掉一个不好的习惯是很难的,所以有好几次我都“威胁”她,如果再不好的话,就把小队长标志收回来。这样的“威胁”对她很有用,她为了“保住”她的“官衔”,在一点点地进步。这个学期伊始的班干部换选中,她被学生们推荐为中队委员,我们大家都看到了她的进步。王彤彤的事例,让我再一次觉得小学生习惯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因此,在我们的教育中,尤其是小学初始阶段,对于小学生习惯的培养不可忽视。良好习惯的养成是大量良好行为不断积淀

4、的过程,习惯形成的前提是某些具体行为的练习和熟练。良好习惯是大量良好行为积淀的结果,习惯培养是养成教育的主要内容。没有大量规范化日常行为要求和训练,习惯的形成是困难的。良好习惯的培养需要严格要求。大多数习惯是行为达到自动化后才出现了。在行为向自动化发展和转变的过程中,严格的行为要求和按要求行为是必要的。良好习惯的培养要从细节着手。习惯培养中严格的行为要求必然也要求对细节的重视。习惯培养必须融入学生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注重生活中的细枝末节,尤其是那些容易出现行为问题的方面。我觉得我在培养学生的习惯的时候遵循了三点原则,以下就是我的简单阐述。一、以人为本,倾注师爱尊重每一位学生,“以人为本”,是对

5、每一位教师的基本要求。教育是心灵的艺术。如果我们承认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那么教育的过程便不仅仅是一种技巧的施展,而是充满了人情味的心灵交融。这样老师才会产生热爱之情。心理学家认为“爱是教育好学生的前提”。对于王彤彤这样聪明伶俐,但是习惯比较差的学生,我发觉对她进行全班的批评好像没什么大的作用,相反和她敞开心扉,以关爱之心来触动她的心弦,倒是非常有用的。“动之于情,晓之于理”:用师爱去温暖她,用情去感化她,用理去说服她,从而促使她主动地养成里良好的习惯。 二、良师益友,宽容以待班主任应是学生的良师益友,应宽容以待之。现在的小学生,别看他们年龄小,可是他们都非常的要面子,你要是太严厉的批评他,

6、效果反而不大。因此,我觉得,我作为一名班主任,我要做他们的“知心姐姐”。就如我对待王彤彤那样,当她做错事时,很真诚的和她谈心,让她感受到老师对他的信任,感受到老师是自己的良师益友。让她感受到老师给自己带来的快乐,让她在快乐中学习、生活,在学习、生活中感受到无穷的快乐!古人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故应“宽以待人,容人之错”。在通情达理中暂时性的容忍宽恕学生的错误,采用灵活委婉的方法去教育他,鼓励他。既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又促进了师生的情感交流,在转化后进生工作中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因材施教,循循善诱“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每个学生的情况都是不一样的,因此班主任必须弄清楚学生的具体情况,从而

7、确定行之有效的对策,因材施教,正确引导。像对待王彤彤这样比较有灵性的学生的时候,教师就要采取潜移默化式的,要让她懂得我为什么要这么做的道理,从理想上加以认同,只有明白了道理,才能使学生自觉地按照老师提出的要求去做,变“要我做”为“我要做”。当然在小学阶段,老师的督促也是非常重要的。良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在养成良好习惯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反复现象,这样,教师平时的督促就是显得更为重要,要通过经常性的督促检查,使学生在不断的实践中养成自觉的习惯。 德育专家关鸿羽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小学阶段则是养成良好习惯的关键期,是人的成长的起步阶段,也是人的基础素质形成的开始阶段。我相信,只要我们教师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高度重视,从小行为入手,从小开始训练,良好学习习惯一定能养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