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幼儿国际化教育理念是.doc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47668078 上传时间:2023-10-0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目前幼儿国际化教育理念是.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目前幼儿国际化教育理念是.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目前幼儿国际化教育理念是.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目前幼儿国际化教育理念是.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目前幼儿国际化教育理念是.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目前幼儿国际化教育理念是.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目前幼儿国际化教育理念是.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国际化教育理念及我校的办学特色更好措施目前幼儿国际化教育理念:1、蒙台梭利教育体系玛利亚.蒙台梭利(混龄操作)(意大利著名教育家)蒙特梭利认为,孩子的早期教育应该以感官训练为主,因为那么小的孩子是用他的感觉器官来感受身边的世界,通过感觉、行走、触摸来使自己获得各种能力和技巧。2、 儿童多元智能教育理论霍华德.加德纳(美国哈佛大学教育家)这一教育理论将人的智能分为8个方面,即语言智能、音乐智能、数学逻辑智能、空间智能、肢体运动智能、内省智能、人际关系智能和自然观察智能。其理论更注重儿童智能的全面开发。3、 .瑞吉欧方案教学(重视环境设计,把环境称之为不说话的老师)瑞吉欧是意大利东北部的一座城市,

2、自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洛利斯?马拉古齐(LorisMalaguzzi)和当地的幼教工作者一起兴办并发展了该地的学前教育。数十年的艰苦创业,使意大利在举世闻名的蒙台梭利之后,又形成了一套“独特与革新的哲学和课程假设,学校组织方法以及坏境设计的原则”。人们称这个综合体为“瑞吉欧?艾米里亚教育体系”4、华德福教育 20世纪初,奥地利科学家、哲学家和教育家鲁道夫?史代纳认为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研 究人类的精神领域,并创立了一门特别的精神科学,称为“人智学”。5、.EYFS-英国早期教育体系EYFS是英格兰政府以“给父母最好的选择、给幼儿最好的开始”为宗旨,提出的一个教育方案,此方案在2008年9月被正

3、式纳入英格兰的法制中。EYFS的目标是:给所有O5岁的幼儿提供一个连续的发展与学习体系,使他们在生活中获得更多更好的发展机会,让每个幼儿都能在将来成为身心健康、拥有安全感、成功和快乐的人。此方案包括了六个幼儿学习领域:1个性、社会性与情感;2交流、语言与书写;3解决问题推理与数理能力;4对周围世界的认识;5身体的发展;6创造力的发展。英国基础教育的理念:交流的价值远远超过了去传授什么是真实的和正确的活动的意义,对于儿童来说更是如此。教育者和儿童之间不应该是不成熟的,须要保护的个体和看护者的关系。而应该形成一种基于真正友谊的人际关系,这种人际关系的特点就是自发自然、冒险和愉悦。 尽管世界各国关于

4、幼儿教育的方法、形式繁多,但其基本的教育原则大体上是一致的。现概括如下: 一、教育要适应每一名幼儿的原则 这是幼儿教育最基本的原则。因为幼儿能否适应学前阶段的教育,直接关系到他们以后的学校教育的成绩。因此,许多国家特别注意研究每个幼儿的特点,然后根据幼儿不同的经历、素质、独创性等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这样自然会提高每个幼儿对教育的适应性。1. 二、促进思维发展的原则 幼儿教育一方面要适应幼儿的思维发展水平,另一方面要帮助幼儿掌握越来越复杂的思维方法。要多让幼儿接触实际,观察事物,在此过程中进行集中、分类、比较等思维技能的练习。鼓励幼儿多角度、深入思考问题。三、自主发展的原则 真正的教育并不是强加

5、于人的。幼儿教育只能在幼儿毫无对抗情绪的情况下进行,使他们自愿地得到发展。幼儿要自主加工各种知识、经验,在头脑中主动建构自己的世界。这一过程需要成人的指导,但要幼儿通过自身的努力去完成,成人无法取代。为此,许多国家十分重视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幼儿广泛持久的兴趣。这是幼儿自我教育的动力。 四、重视能力培养的原则 应该让幼儿依靠自己的努力去发现周围五彩缤纷的世界,逐渐丰富感性知识。知识只有成为智力活动的内容与基础时才是活的有用的。因而,教师不应该把精力只放在知识灌输上,也应该注意发展幼儿的注意力、感知觉能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推理力、言语能力和审美能力等。 五、教育面向未来的原则

6、今天的幼儿教育不可能给予幼儿解决未来社会问题的答案。但是,必须考虑怎样才能使幼儿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生活。因此,最重要的是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教师应该引导幼儿进行创造性思考,发现并鼓励他们的新想法。 六、人格平衡发展的原则 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形成良好的个性,是当前世界幼儿教育的重要趋势之一。学前期是幼儿个性形成的重要时期,许多国家提出了学前教育应为幼儿未来的人格形成打下基础,只有基础牢固,人格才能得到均衡发展的教育原则。幼儿的个性是在社会团体中,依靠集体的力量得到发展的。心理学家瓦伦说:幼儿的自我只有处在与他人的自我相互作用的状态下,才能得到发展。因此,教师在给予幼儿个人活动机会的同时,还

7、要给予他们参加社会活动的机会,教给他们社会交往的技能与态度。同样我们幼儿园的办园理念也是在国际化的教育理念引领下,立足于本园实际,抓住幼儿园的本质特点与精神内涵形成的:挖掘潜力,展现天赋,促进每一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全面发展。办园特色实质上是我们幼儿园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形成的独特而稳定的办园经验,有自己的文化与气质。我们幼儿园的办园特色是:全英文教学,差异化服务,个性化发展,良好的养成教育。经过十多年的教育实践,我们的特色在办园理念的引领下逐渐地凸显出来,如英文教学,在幼儿园三年的幼儿,毕业时可以达到小学三年级的水平,无论是听力还是词汇量都是无与伦比的,六岁之前是语言学习的关键期,我们的特色也是遵

8、循幼儿发展的规律。同样我们园毕业的幼儿如果继续在我们校上小学,英语就可以继续发挥他的特色,可以很好地衔接。今年六年级考了三个小外,这就充分体现了我们的特色教育。同样的养成教育在我们园的教育理念指导下,也是很有成效的。大家都知道,幼儿阶段尚未有任何固化的行为习惯,所以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最佳阶段,有了良好的行为习惯,能力、知识、IQ、EQ都不是问题了,如运动习惯带来健康的体魄,聆听习惯是沟通的桥梁,探索知识的习惯是终身学习的动力。除了个人素质的的行为习惯外,还有的是生活习惯和兴趣爱好。生活习惯包括了饮食、睡眠、自理等。兴趣喜好包括了学习、阅读、探究、运动等。在实施养成教育的过程中,花园长和Mis

9、s马在教研中首先制订了方案,并细化了各年龄段的目标和内容,制定活动表格。如从睡眠来说:小班(养成早睡早起的作息习惯,能够独立安静的入睡。)中班(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掌握正确的睡眠姿势)大班(作息习惯有规律,能较自觉地控制自己的行为,并能独立进行睡前及起床后的整理)。然后各班级按计划全面推进幼儿养成教育,在实施中积极尝试大胆探索,通过检查、评比、观摩使养成教育见到成效。最后各班写了活动总结,召开研讨交流,撰写相关的论文。在我们园的幼儿以及小学的学生在文明礼仪和生活习惯的养成上可谓首屈一指,像鞠躬、双手接送东西、谦让、说谢谢、对不起这是有目共睹的,并且也逐渐地成了一种固化行为。再如进餐,从幼儿刚入

10、园的挑食哭闹到后来的不挑食,在安静音乐中细嚼慢咽,并能独立的在餐后整理桌面,保持干净这都是我们培养的结果,并且这种行为的养成也会让幼儿受益终身。当然为了让我们学校的特色更加突出,我也想说几点自己的看法:一、在养成教育的培养中,我们可以尝试强化安全行为习惯的培养,多进行一些知识的讲解和实际的演练。(学以致用)幼儿安全行为包括两个,(1)、预防性安全行为,即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的旨在保护自身生命安全的行为,如不把异物放在口鼻中,安全用电,外出遵守交通规则等;(2)、安全自救行为,即在出现意外灾害时能沉着应对,学会自救避险。策略:1、在愉快的游戏中有意识的学习,如角色游戏,体育游戏,情景游戏。如创设

11、一个“火场逃生的”的场景,某处发生火灾了,旁边有水、毛巾、被子、衣服、门等物品,幼儿当场进行保护自己的逃生演练。通过情景自救的练习,培养幼儿从小具有灾难自救的意识,并能想出一定的办法解决遇到的有关灾难自救方面的问题,进一步提高幼儿战胜灾难的勇气,信心和智慧。2、在一日生活中自然渗透,让幼儿明白一日生活中各个环节和各项活动的具体要求,知道应该怎样做,建立良好的生活秩序,避免出现幼儿的伤害事件。3、在未雨绸缪的演习中实践 进行演习要做好准备,首先要制定好预案,向幼儿讲清楚演习的目的,意义,使幼儿做好心理准备,还要丰富幼儿的知识经验,引导幼儿思考讨论防灾,避震,躲避伤害的自救办法,才能起到效果。要将

12、这种演戏常态化。4、在适度的后果自然法中内化5、在家庭生活中巩固二、在养成教育的实施中,可以取得家长的配合,做好宣传动员工作,在幼儿园内部外部积极营造重视养成教育的浓厚氛围。(在家园配合工作中可以定期的体现)如本周或本月培养孩子正确的洗手,那么可以在家园配合工作中要体现,并且写出具体的方法,让家长和我们一起配合,并和家长及时交流了解情况,这样幼儿的养成教育能很好地养成,还能让家长及时了解我们的工作,体现我们的特色。三、 依据我们校的特色设计学校的标志,凸显我们的品牌优势。(love)四、把我们的环境设计布置成和学校特色相关的内容,让环境来体现我们的特色。可以说是不说话的老师。如英语角(我们校学生获得的有关英语方面的奖励,和美国互访的图片)养成教育区、个性成长区域(学生在音体美不同领域的展示) 王洁琼 2014、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