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课本资源指导学生写作论文文档.doc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47667880 上传时间:2023-08-2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挖掘课本资源指导学生写作论文文档.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挖掘课本资源指导学生写作论文文档.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挖掘课本资源指导学生写作论文文档.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挖掘课本资源指导学生写作论文文档.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挖掘课本资源指导学生写作论文文档.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挖掘课本资源指导学生写作论文文档.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挖掘课本资源指导学生写作论文文档.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挖掘课本资源 指导学生写作 保康县实验中学 吕明乔作文,被冠以“半壁江山”来显示其在语文中的重要地位。很多教育者认为:所谓作文指导,就是学生合上课本、坐得笔直、认真聆听老师滔滔不绝而又苍白无力的方法和技巧的指导。其实,这种情形往往使学生如坠雾里,一无所知。于是,面对铺天盖地的作文考试,便有了一些永恒的、令人啼笑皆非的写作素材:上学路上看见清洁工扫马路;放学后扶盲人过马路;半夜里发烧妈妈背向医院;公交车上给老人让座看到这些复制式的作文,语文老师总会有无尽的叹息。那么,我们的作文教学究竟该往哪里走呢?翻开七八九年级的语文课本,不难发现,每一篇课文,都有独到的角度和独特的写作技巧,每一篇文章都是学生

2、阅读和写作的范例;每一篇文章,都可以让学生寻找到一把打开写作之门的钥匙。所以,我以为作文教学应以教材为蓝本,从教材中挖掘写作训练资源,即从教材中挖掘作文指导方法,从教材中挖掘作文写作内容,从教材中挖掘语言训练范例。,从而指导学生有效地进行训练。我是从以下这几个方面努力的: 一、对教材的情节进行想象,激发写作兴趣 许多名家进行创作时,在许多地方都会留有空白,让学生自己去体会,去想象。记得在学习故乡时,文中有一个情节,“宏儿和我靠着船窗,同看外面模糊的风景,他忽然问道:“大伯,我们什么时候回来?”“回来?你怎么还没走就想回来。可是,水生还约我到他家去玩咧他睁着大的黑眼睛,痴痴地想。”看这段文字,不

3、得不让我对中年闰土的悲惨境遇深深同情,然而这里又给我们提供了很大的想象空间,水生以后会怎么样,水生和宏儿以后会见面吗?见面之后关系如何呢?这些问题都是一个谜,于是,我就让学生作大胆但又不能脱离现实的合理想象,因为上课时大家已对课文有了深入地了解,对作者所要揭示的主题有了深刻地体察,所以大家的思维非常活跃,有学生想到也许两个孩子永不会再见,有的学生们认为,他们会见面的,十年以后会在抗日战争中见面;二十年以后会在为新中国的建设中见面等等。这一情节通过比较把鲁迅先生所要表达的在崇尚“尊卑”这一封建思想的社会中,封建礼教迫害劳动人民这一主题揭示得更淋漓尽致,我不禁对学生这些大胆,但又不失合理的想象击节

4、叫好,他们的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开发、挖掘、利用与发展,于是,我便不失时机地让他们把这种所思所想记录在笔端。几乎每一位学生都有着高涨的创作热情,几乎每一位学生都有着汩汩流淌的创作思路,后来他们纷纷向我坦言:真没想到,写作竟然也会让我们感受到有这么多的乐趣。我想这是因为我把语文阅读部分中的阅读材料作为了写作训练的一个切入口,让学生在充分把握课文情节基础上进行了再创造,也考虑了学生表达的需要,激发他们“乐意表达”的欲望,当然在他们“乐意表达”的基础上再训练他们如何“学会表达”。同样的方法用在了设想一个科举迷-范进中举中的范进身上。因为大家在课上已经对范进的行为有了深刻了解之

5、后的深恶痛绝,也对作者吴敬梓的夸张手法的了解,但又不失真实的描写有了全面的把握与认识,所以在设想“范进中举之后”这一段话时,驾轻就熟,设想出来的内容也可圈可点,诸如“他会继续的不甘心,要再去考”或“他中举后如何的搜刮民脂民膏、如何的鱼肉人民”这样不失夸张的想象已使作文成为一项很快乐的工作,作文课也从此不再暮气沉沉围绕课文内容所作的这些工作,同学们都会对这些经典有自己全新的理解,他们自己的写作兴趣也被慢慢调动。学生们对这样的思维训练很感兴趣,也给了我许多丰富多彩的答案,大家在踊跃交流之后,也活跃了自己的大脑思维,丰富了自己的大脑库存,同时,我又让他们细心观察身边的财迷、彩票迷、足球迷等,然后再做

6、仔细描摹,学生的写作兴趣被激发了,他们便不再视作文为畏途,也由此,他们思维的敏捷性和创造能力得到最大限度地开掘。比如学完心声后也可让学生续写下课后,京京给爷爷写信,尽情的想象京京当时的心情和信的内容;学了我的叔叔于勒后,以“碰上百万富翁于勒”为题让学生想象家人的言行表现;学了变色龙,想像奥楚蔑洛夫走后又发生什么事任由学生淋漓尽致地发挥,学生写起来肯定不错。经过了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们已经自己开始学会寻找课文的某一情节加以想象,为了让学生对作文产生更浓厚的兴趣,我就设法将作文的主动权移交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地把写作作为一种富于创造性的精神劳动,当作一种乐趣,一种享受,彻底摆脱奉命习作的被动局面,发

7、挥写作主体的天赋、潜能及创造力,把作文的外在要求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要,在老师的合理点拨与具体指导下,渐渐地这种能力也日臻的完善,他们学写作文的主动性逐渐开始体现。二、对教材的写作技巧进行领悟,有的放矢地进行训练。作文教学,往往习惯于以文体归类教学,而在针对某一种文体训练时,往往是先教学课文再集中写作,又常常采用“机器组装”式的方法,这看似符合教学规律,殊不知,作文训练是不能与阅读切割的,而且作文训练并不是机器组合那么简单,它不仅仅需要一种技巧、方法,需要一种准确的表达,还需要对世界的认识,对事物的感悟。我以为作文指导方法要改变原来的习惯做法,创出一条符合作文教学实际并行之有效的方法,根据实践,

8、我以为作文指导方法应当与阅读教学同步。具体做法是:读什么,写什么;学什么,写什么,并从中学习提高写作的方法。做到读写结合。例如,七年级(上册)走一步,再走一步,写的是“我”童年时一次脱险的经历。其中,着重刻画“我”的心里历程:“我一时拿不定主意”“我的心在瘦骨嶙峋的胸腔里冬冬直跳”“我蹲在石架上,心惊肉跳,尽量往里靠”“我哭着”“我顿时有了信心”“我的信心大增”“我产生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我让学生反复品读这些语句,用心揣摩,并给学生名了题为那一刻,我终于迈上了新台阶,让学生也来写写自己克服困难、战胜自我的心理历程,很多学生写到自己面对学习、生活、性格及交友的困惑等,确实言为心声,有了一吐为快的

9、感觉。这是阅读后的感悟,感悟后的写作练习,练习后的提高。再如八年级上册的阿长与中描写长妈妈时运用的欲扬先抑写法,我出了一个半命题为“难忘那个 的人”,学了七年级下册的爸爸的花儿谢了一文的以花喻人、以人喻花的比喻手法,我也让学生布置了题为“送你一轮明月”、“为他人开一朵绚丽的花”让学生尝试;学了香菱学诗中对香菱专注和痴迷的侧面描写,如“宝钗连催他数次,他也不睡”等,我也让学生写“令人 的一幕”的作文,有同学写到运动会比赛,甚至还写道“连平时不大爱说话的吕老师也高兴地直拍手”时间一长,我就发现了学生的进步。 这种作文训练,完全依据教材而定。当然,读也是非常重要的。读是对作家作文的分析、理解;写是对

10、作家作品深层次的感悟。读是基础,是为写作的准备,写是运用,是更深入的阅读。三、从教材中挖掘写作内容,拓展写作素材 现在学生的作文内容模式化、单一化、固定化,常常写人离不开父母、老师、同学;叙事总是那么几件“好事”;写景无非就是校园的早中晚景色。学生完全处在一种固定的思维之中,雷同之作、无新意之作当然就比比皆是了。其实,这是我们教师观念导致的,我们总以为写作内容离不开家庭,离不开学校,于是,作文训练总是在这些方面做文章,从小学写到中学,学生要么一抄了之,要么胡编乱造,在具体的要求上也有问题,总是强调写真人真事,其实学生在没有学会如何观察人和事之时,学生的写人写事就只会干巴巴的几句,怎么能够写出好

11、文章呢? 我以为,应充分利用好教材,写作内容的范围应当拓展。先要让学生细心读书,认真思考,在课本中发现可写的材料。例如七年级上册课文第一次真好中有这样一段话:第一次的感觉真奇妙。第一次去露营,第一次动手做饭,第一次做坐火车,第一次坐飞机,第一次看见雪,第一次看到自己的作品用铅字印出来第一次的经验不一定都愉快,但新鲜而刺激,使人回味无穷。我便不失时机的给学生命了两个题:第一次真好第一次 学生们都觉得有内容可写,有的同学还写出了:第一次挨打、第一次吃榴莲、第一次参加别人的婚礼看他们的作文时,你真的有一种喜不自胜的感觉。再如在现行的语文教材中不少课文留有悬念,我们就可以引导学生去想象。学习望江南这首

12、只有 27 个字的词后,我跟学生讲解文学作品的留白艺术后,我就让学生围绕“梳洗罢”这三字进行想象,这结果大出我的意料,学生想象非常丰富,他们以问题的形式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想象:从什么时候开始梳洗?怎样梳洗?梳怎样的发髻?化怎样的妆?挑选哪件衣服穿?梳洗时的心情怎样?在这基础上,让学生进行全词的想象,写一篇作文,学生不仅兴致高,而且有话可写,这是想象训练,这也是作文创新训练。而有一些课文可以作为学生举一反三的素材示例。如八年级下册端午的鸭蛋,就故乡的鸭蛋寄托了思念故乡的情节,我也让学生写了端午的粽子、中秋的月饼;七年级上册的散步一学完,我就让学生也写散步;九年级上册致女儿的信一读完,我就让学生试

13、着用自己的心情写给父亲的信;学了热爱生命后, 不失时机的写上“我用心去 ”的一篇文章,单看学生的补题:体会拐角的温暖;品尝咖啡的味道;改变形象;牵你的手;为你们加油;解读那颗孤独的心就会感到收获的满足。同时,我还对学生进行一些创新训练,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题材是四季之景,秋天描绘了一组绚丽多彩的乡村秋景。我让学生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改写成一篇关于“秋”的散文,学生写得文质兼美;在学了愚公移山一文后,让学生就“在家庭会议上”、“愚公智叟辩难”为题,对愚公、智叟、妻子、邻人京城氏之孀妻遗男等人的语气、行动、神态、心理进行大胆而合理的想象,构思成文,结果有许多同学还写成了答记者问等形式的作文。 语文

14、课本,实在是我们不宜忽视的一个作文训练基地,引导学生对课本内容的再设计、再创造成为了我在写作教学中始终乐此不疲的一种训练方式,因为大多数学生,在审题、构思、选材时,只注视着眼前这一个作文题目,而没有可能把它和其它相关的材料联系起来思考,从中获得写作的借鉴和写作的材料,导致思维的凝滞,写作的兴趣更荡然无存,而联系语文课本的写作训练就完全避免了这种情形,有了依托的写作就会使学生的写作素材不再是无源之水,学生的写作话题也不再是无本之木。四、对教材的经典语言进行积累,开展创新训练 以往的作文训练过于注重了作文的技巧训练,忽视了语言训练,因此,学生的语言发展与知识发展不能同步,表现在语言的稚气,语言的贫

15、乏,语言的苍白,这已严重制约着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我以为作文训练要重视语言的训练,而训练语言的最佳途径还是抓住阅读材料,从文本中学,从文本中悟,从文本中练。:品味精美语言,如读了艾青的我爱着土地之后,诗人那颗悲愤而又浓烈的爱国形象了然于心,那句“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令学生久久难以释怀,而同时对于汶川地震、奥运场景等的题材进行描述时,很自然地用上这句话。领悟细节描写。读书不只是用眼、用手、用嘴,更要用心。用心去体会,用心去感悟,用心去品尝,用心去交流,只有这样才能体会出语言的精妙之处。 如端午的鸭蛋一文写“筷子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来写高邮鸭蛋特色,还有蒲柳人家对河满子的外貌有特征性的描写:河满子整天在运河滩上夜跑,头顶着毒热的阳光,身上再裹起肚兜,一不风凉,而又窝汗,穿不了一天,就得起大半身痱子;变色龙开头的环境描写:四下里一片沉静。广场上一个人也没有。商店和饭馆的门无精打采的敞着,就跟许多饥饿的嘴巴一样学了这些细节描写,学生也慢慢学到了一下写作细节的技巧。当然,我们还必须处理好积累与运用的关系。首先是积累。课本内有很多的好词好句,应让学生通过背来积累。通过背诵,留下更深的印象;通过背诵,产生更美的画面;通过背诵,加深对语言的理解。没有一定量的积累,就不可能运用自如。运用,不只是摘抄,主要是模仿练习,进而进行作文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