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初探.doc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47667026 上传时间:2023-12-1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初探.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小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初探.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小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初探.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小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初探.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小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初探.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初探.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初探.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初探小学教育是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对提高中华民族的素质,培养创新人才,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全局性、基础性作用。要培育民族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型人才,在小学阶段就必须依靠一支具有创新观念与能力的优秀教师队伍,通过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实施创新教育,初步培养小学生基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型人才奠定必要的基础。一、教师素质是创新教育的关键加强小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首要的是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师高弟子强。教师首先要树立创新的教育观念,充分认识创新在整个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中的重要意义与作用,坚信每个人都有创新的潜能。其次要注重教育方法与方式的创

2、新,在学生创新教育的过程中起到引领和示范的作用,以自身的创新意识、思维以及能力等因素去感染、带动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再次要注重教材内容的重组与整合,以能力培养为主要目标,打破学科界限,培养跨学科的完整经验和能力。教师还要努力学习,积极参与教学研究,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勇于探索,不断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二、更新观念是创新教育的前提新的教育观、人生观、质量观告诉我们,要打破小学教育阶段培养创新人才的神秘观念。在小学以学生群体为参照,对那些“概率不大”的在特定群体中少见的“创新”,应该说是不难做到的。小学阶段,是一个人创新精神的诱发时期,引导不得法,就会扼杀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要

3、着眼未来,让学生勇于和善于创造成功,实现理想。实际生活中,凡学生能独立、创造性地解决一道难题,克服一个困难,能产生灵感,做出有意义的小发明、小制作等,不一定会产生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却锻炼了心智,培养了能力,是甚为宝贵的,应该给予支持和鼓励。三、创设氛围是创新教育的条件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创新意识。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主要场所,努力营造活泼和谐的课堂氛围,着眼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保护每一个学生的独创精神,哪怕是微不足道的见解,都是创新教育的追求。著名特级教师吴正宪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叫学生折出一个二分之一,可有两个学生折出了四分之一。这时吴老师问全班学生怎么看?大多同学都持

4、反对意见,可吴老师却评价说:“他们真有创造力!”又如著名特级教师宁鸿彬老师他对学生提出 “欢迎质疑、争辩和发表意见,允许出错、改正和保留意见”的开放教学策略。这些民主的教学思想,都为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创造了积极的条件。鼓励求异,使学生善于创新。提倡求异,鼓励学生大胆设想,发表各种独创之见,促进学生思维求异性的形成。学生敢于打破旧的习惯做法,产生标新立异的新做法,就是创造性思维的火花,老师要十分珍惜这种创新精神。注重情感培养,使学生敢于创新。“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用商量的口气与学生交谈,当学生发表不同意见后,应给予正确的引导和积极的鼓励。在这样的交流过程中,彼此都会忘了自

5、己是谁,都会乐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敢于创新。倡导教育民主,爱护创新火花。现代教育思想强调民主施教,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和信任,让他们的学习、生活充满阳光和幸福体验,引导他们全面、自由、富有个性、生动活泼地发展,从而最充分地释放自己的潜能,去充实、去探寻、去创造。教师尤其应该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偏”爱“小调皮”,让学生的创新火花不断出现。四、个性发展是创新教育的基础现代教育方式过于统一,不太强调特色,所以学生之间的个性差别也在逐渐缩小。棱角被磨平了,很可能一个创新人才也就毁灭了。因此,学校教育应该为具有不同秉赋和不同潜能的学生创造一个发展的空间,提供一个开发潜能、勇于创新的机会。因此,小学教育应培养

6、学生兴趣爱好,发展学生个性特长,尤其不要去抑制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必须做到不仅能够找出传统意义上的“好”学生的弱点,还能够发现所谓“差”生的闪光点,更要允许那些奇才、怪才、偏才和狂才的存在。从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多元化、多层次化视角出发,以高度的智慧和敏锐,因材施教,科学点化,正确引导,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其个性和潜能都得到充分的发挥,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衡量在现代化教学中一个真正的合格教师的重要指标五、能力培养是创新教育的归宿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小学生创新精神,归根到底就是要从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所必备的基本能力。只有这样,创新人才才能辈出

7、。深入社会与自然,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观察是通往创造之门的第一步。因此,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深入工厂、农村去观察很有必要,至少可以知道我国科学技术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知道科技创新对工农业发展的重要性。组织学生春游或秋游也是很有益处的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适应大自然的能力。组织学生去名山大川,观赏古迹,让孩子开阔眼界,引导孩子融入自然,进行动态观察与比较,培养学生观世间风云、察万物瞬变的能力,可以增强其创新意识,提高其创新能力。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发散思维是创新的一种思维过程。教学活动中,选择一些发散性强的典型知识或问题,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

8、,促进智力探索,形成创新气氛,活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正确运用求异思维,鼓励学生遇到问题深入思考,打破常规,力求从其他角度解决问题;教师也可以启迪学生逆向思维,让学生从反面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思维的方向变了,就易于产生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求同思维,倡导学生用多种方法、途径,寻求问题的解决。养成良好习惯,培养学生自主意识。自主意识是发展创新能力的基础和前提。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老师要牢固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求学生做到自信、自主、自强、自励,培养学生在探索过程中知难而进、锐意进取、锲而不舍的精神,克服自卑心理和依赖思想,养成喜爱钻研,不满足于

9、已有知识及解答的心理素质以及思考问题时力求深入、全面、慎密的习惯能力。要鼓励学生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教师,敢于独立思考,去合理怀疑,去积极探索,去追求真知。鼓励大胆想象,培养学生置疑的能力。探索和创新的起点是置疑。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抓住学生已知与未知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从学生的知识及能力的实际出发,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试验、分析、归纳、类比、联想,产生好奇心理,大胆想象,从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去探究问题。教师应当十分珍惜、爱护、鼓励学生的好奇心及想象力,当学生发现和提出“新奇”问题时,让全体同学共同思考,这不仅鼓舞了提问题的学生,还会在学生中形成一种勇于大胆想象,喜爱独立思考的良好环境,逐步锻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本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