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刘子自传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子刘子自传教案(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子刘子自传一、三维目的(一)知识与能力、积累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的意义用法以及句式的特点。2、理解刘禹锡的人生经历和基本领迹,以及“永贞变革”对其影响3、学会理解人品与文品的关系(二)过程与措施1、反复朗读,把握文章内容2、体会文章写作特点(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理解“永贞革新”(即“二王八司马事件”)对刘禹锡官场生涯和人生履历的影响。2、体会其在仕途中的心情。二、教学重点:1、掌握重点文言知识、学习本文的写法三、教学难点.通过对作者人生轨迹的解读,理解作者的思想与精神。四、学时安排 2学时第一学时一、导入由陋室铭导入,并引导学生背诵学过的诗文二、简介作者及有关背景资料1、有关作者刘禹锡在诗
2、歌创作上颇有成就,被白居易称为“诗豪”在散文创作上造诣也很深,陋室铭是流传千古的名篇。刘也是一种哲学家,她的天论是一篇重要的哲学著作,体现了无神论思想。早年与柳宗元为文章之友,世称刘柳”;晚年与白居易为诗友,并号“刘白”。2、析题: 子:1、古代对男子的尊称2、写在姓氏的背面,作为对人的尊称 子刘子:我刘先生,布满自豪与骄傲 自传:传主对自己毕生的总结与评价,写作格局一般涉及自传世史外传的一种,不附于史书,以单篇流传,是传主对自己毕生的总结和评价。它的写作格局一般涉及三个部分:籍贯与家世、事迹与功业、对人生的反思与评价。这篇自传写于作者去世那一年。当时她已重病在身,但仍抱病写下此文。作者在自传
3、中论述了自己的出身和从政经历,特别是她参与“永贞革新”的状况,她觉得“永贞革新”所做的事是对的的。她给后人留下了一份研究中唐历史的可贵资料。三、整体感知、朗读正音、找出文眼明确:“天与所长,不使施兮。”既是对其漫长毕生的概括,也是她深沉的人生感慨。3、理清脉络明确:第一段重要是记述作者的身世、家史第二段写从宦经历。 第三段是记述作者参与“永贞革新”的通过第四段被贬的状况,文末的“铭”是作者对人生的感慨。以时间为顺序4、核心内容明确:第三第四段是全文中心内容,写“永贞革新”,是作者回忆毕生时最耿耿于怀的。四、解读第一段1、指名朗读2、积累文言知识(1)重点字词讳:旧时称死去了的帝王或尊长的名在名
4、前加“讳”字,以示尊敬.。大乱:这里指“安史之乱”。 违:避开 夙:平素 忝:辱,自谦之词由大王父已还,一昭一穆如平生:自曾祖父以来,父葬在左边,子葬在右边,就像在世那样长幼有序.。(2)古今异义由于 不讳(3)特殊句式世为儒而仕坟墓在洛阳北山。(判断句)父讳绪,亦以儒学(而仕)(省略句) 主务于埇桥(状语后置句)3、提出问题,并作探讨。文章第一段,作者不厌其烦地简介自己的家世渊源,用意是什么?()从文章第一段梳理出刘禹锡的家世渊源明确:先汉景帝贾夫人子生,封中山王七代祖亮,事北朝为冀州刺史、散骑常侍曾祖凯,官至博州刺史祖锽,由洛阳主簿察视行马外事,转殿中丞、侍御史,赠尚书祠部郎中父绪,先为东
5、诸侯所用,后为淮西从事、盐铁副使、殿中御史,累赠至吏部尚书 “世为儒而仕”书香门第 世代为官()一般来讲,古代男子的抱负也许是什么?更高的抱负也许是什么?“仕” “仕”之后,进一步“仕”,且“达则兼济天下”(3)作者与否具有这样的抱负?她的抱负跟家族有无关系?明确:应有。首段所记之祖先,无一人不为官。作者也许承当着家族盼望。扩展:在我们理解的文学家中,尚有无人也是肩负家族的盼望而读书做官的?有,如项脊轩记中的归有光。“吾家读书久不成,儿之成,则可待乎?”“此吾祖太常公正德间执此以朝,她日汝当用之。”刘:继承家族优良老式归:重振家风小结:刘禹锡出身仕宦世家,这样家庭出来的孩子,注定也要走上一条凭
6、借着读书最后走上官场的道路。那刘禹锡的仕途生涯又是如何的呢?她的毕生与否能志得意满,在官场的道路上一帆风顺呢?我们下节课理解。五、研读第二段、齐读2、文言知识积累(1)重点字词冠: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表达已长大成人。礼记曲礼上“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十五而笄。”浮:过丁:指遇父母之丧痼疾:久治不愈的病。虞:忧虑,这里作阻塞讲。擢:提拔()古今异义官司、来年(3)词类活用荣意动用法(4)特殊句式(吾)捧檄入告(省略句) 汝宜谋之于始 名浮于实(状语后置句)(5)文化知识积累古代年龄称谓襁褓不满周岁 黄口本指雏鸟,后比方幼儿,10岁如下。 总角、孩提幼年泛称。垂髫(tio)、始龀(chn)童年泛
7、称。 幼学10岁 束发15岁左右弱冠2岁 而立之年0岁 不惑之年0岁知命之年、年逾半百、知非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5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60岁 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70岁杖朝之年80岁 耄耋(mo di)之年八九十岁的年龄鲐背之年岁期颐(jy)之年10岁3、提问:试列出永贞变革前刘禹锡的从宦经历,并概括其特点。明确:经历:21岁中进士 年后通过吏部考试,从此少年得志,步入仕途,任太子校书之职丧服期满后任扬州节度使门下掌书记2年后调补京兆府渭南县主簿第年升任监察御史特点:初入仕途小荷才露尖尖角(少年得志,春风得意)做太子校书,有助于接触大量书籍,丰富其知识。她自己
8、是知识丰富,才华杰出,颇负盛名(士林荣之),还深得杜佑器重。六、讨论:文章的重点是永贞给革新,为什么作者写传时还要论述少年得志的情形?明确:(1) 毕生往事之一,必不可少少年的得志,阐明其才华横溢;这样的人却屡遭贬谪,布满愤懑。七、作业布置预习剩余部分,思考:、阅读结尾的铭文,概括中心2、思考:写自传时为什么不波及哲学、文学的成就?板书设计 先汉景帝贾夫人子生,封中山王 世七代祖亮,朝为冀州刺史、散骑常侍 为家世 曾祖凯,博州刺史 儒祖锽,洛阳主簿察,殿中丞、侍御史,赠尚书祠部郎中 而父绪,为东诸侯所用,淮西从事、盐铁副使、殿中御史,累赠仕从宦经历小荷才露尖尖角(少年得志,春风得意)参与“永贞
9、革新”的通过被贬的状况,第二学时一、回忆导入二、研读三、四段1、朗读2、文言知识积累(1)重点字词案:案牍,案件,这里指公事。掾:yu,古代官署属员的通称。过:交往,相处工:巧,善于。至是尤剧:到这时忽然加剧事秘:事情诡秘。贵臣:这里指宦官(2)通假字翊翌 有又 振震(3)词类活用紫:名动 奇意动()特殊句式自(是)连夔、和二州(省略句) 众未之知(宾语前置句)叔文北海人(判断句)3、有关背景中国唐代顺宗时官僚士大夫以打击宦官势力为重要目的的改革。因发生于永贞年间,故名。唐代从玄宗时的高力士开始,浮现宦官擅权现象;到肃宗时的李辅国,宦官又掌握了军权。到中后期她们的专恣骄横,引起皇帝和某些官僚士
10、大夫的不满。永贞元年(8)正月,唐德宗死,太子李诵即位,这就是唐顺宗。唐顺宗李诵即位,她在东宫,比较关怀朝政,从旁观者的角度对唐朝政治的黑暗有深切的结识。非常不满于宦官专权和宫市、五坊等扰民措施。她即位时已得了中风不语症,但还是立即重用王叔文、王伾等人进行改革。启用韩泰、柳宗元、刘禹锡、陈谏、凌准、呈异、韦执宜等革新派改革德宗以来的弊政。如:罢宫市、废五坊、黜宦官、抑藩镇等。 王叔文和王伾,原先都是顺宗在东宫时的教师,她们常与顺宗谈论唐朝的弊政,深得顺宗的信任。在顺宗即位后,她们和彭城人刘禹锡、河东人柳宗元等人一起,形成了以二王刘柳为核心的革新派势力集团。王叔文、王伾升为翰林学士,王叔文兼盐铁
11、副使,推韦执谊为宰相,柳宗元为礼部员外郎,刘禹锡为屯田员外郎,共同筹划改革事宜。她们环绕打击宦官势力和藩镇割据这一中心,进行了一系列改革。这些改革都具有进步性,但引起以俱文珍为首的宦官集团及与之相勾结的节度使的强烈反对。最后,俱文珍等人发动政变,幽禁顺宗,拥立太子李纯。王叔文被贬后赐死,王伾外贬后不久病死,刘禹锡、柳宗元等人均被贬为外州司马,史称“二王八司马”事件。革新维持半年多就告失败。4、谈谈你从课文中读到了有关“永贞革新”什么样的信息?德宗病死,李诵继位之后,立即进行革新,一方面就是提拔重用王叔文及刘禹锡等人。 王叔文:起苏州掾 超拜起居舍人 充翰林学士 兼充度支盐铁副使 特迁户部侍郎
12、刘禹锡:崇陵使判官屯田员外郎判度支盐铁等案介入政治核心春风得意马蹄急 皇帝的信任,为变革奠定基本;然而,任用王叔文原先没有实力的臣子,以及皇帝自身的状况,又为后来的失败埋下伏笔。 这短短毕生的仕途辉煌以及后来的迅速没落,牵涉到一种公案-“永贞革新”,这场只有146天的短暂政治改革,牵连了中唐相称一批文人的命数.5. 作者与否实现当时的抱负抱负?用词语描述作者的仕途:命途多舛宦海沉浮 多贬 多外放 终不得志总之,是崎岖坎坷,无法施展才干,实现抱负。宪宗曾下诏“纵遇恩赦,不在量移之限。”6、这篇“自传”是如何评价王叔文及“永贞革新”的?为什么这样评价?明确:评价:“叔文实工言治道,能以口辩移人”“
13、既得用,自春至秋,其所施为,人不觉得当非。” 充足肯定,寄寓不平和悲叹王叔文所作都是对的的,不应当被杀。为王辩护,其实就是为自己辩护,阐明自己参与永贞革新没有错,自己长期被贬是不公平的处置,对自己的怀才不遇布满愤慨。、课堂小结刘禹锡凭借着自身才华,由正统科举出身跻身政治的最前沿,却最后由于改革的失败而成为“弃置”之身,长时间被流放在仕途的边沿,颠沛流离。在古代封建社会中,想踏上官场之路而未能如愿的读书人诸多,进了官场却被排除在中心权利之外、进退两难的读书人则更多。读书人一旦选择了政治这条路,她们的成败与否不仅仅取决于自身的才干,更多是决定于统治者和中心权利拥有者的喜恶。仕途的坎坷,可想而知。三
14、、阅读铭文、有关铭文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叫做“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2、,指出最见作者感慨之语句“天与所长,不使施兮。”作者之所欲“施”的是什么? 作者的抱负:“仕”,且“达则兼济天下” 怀才不遇,壮志难酬3、对自己人生的评价明确:“重屯累厄”“心无疵兮”4、思考:文末的“铭文”体现了作者如何的人生感慨?你如何看待刘禹锡的官场生涯?文末的“铭文”对未能实现自己的革新主张感慨万分,表白了自己毕生都是光明磊落的,但同步也流露出怀才不遇、壮志未酬的痛苦心境。 刘禹锡毕生的转折就在于“永贞革新”,以至后半生长期流放,颠沛流离,但她并不懊悔自己参与了这场改革,相反,在经历了一系列人事变迁之后,她在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