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改革推进法治中国建设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47662278 上传时间:2022-12-2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深化改革推进法治中国建设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深化改革推进法治中国建设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深化改革推进法治中国建设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深化改革推进法治中国建设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深化改革推进法治中国建设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深化改革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深化改革推进法治中国建设(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深化改革推动法治中国建设大纲一、法治中国的重要内容1.法治中国的提出2法治中国的重要内容二、深化司法体制改革1.建设法治中国必须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司法体制改革基本规定3.司法体制改革的最后目的三、深化改革,行政司法权行使.深化改革,保证依法行使审判权、检察权2.深化改革,保证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深化改革,保证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4深化改革,健全司法权力运营机制5深化改革,完善人权的司法保障制度四、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建设法治政府法治政府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五、深化改革,维护宪法和法律权威1把国家的各项事业和各项工作都纳入法治化轨道2.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3党必须在宪法

2、和法律范畴内活动.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重在实践正文一、法治中国的重要内容1.法治中国的提出推动法治中国的建设,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提出的明确目的。“法治中国”概念的提出,是在年初的全国政法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同志作了重要批示,提出“平安中国”和“法治中国”。国内很早就开始展开法制建设,江苏省和山东省早已有了“法治江苏”和“法治山东”的提法。十八届三中全会把推动法治中国作为中国法治改革的目的。法制建设在国家层面得到明确。2.法治中国的重要内容(1)法治国家法治是国家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体现了法治中国在国家层面的含义。()法治政府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推动法

3、治中国建设就规定建设成法治政府。国家和政府是两层不同的概念,就政府来讲,法治中国也应当是涉及政府的,它所规定的是要建成一种法治政府。法治政府这个目的的提出,早在,国务院颁布了全面推动依法行政实行纲要,其中指出“要用十年左右的时间实现建设法治政府的目的”。从依法行政过渡到建设法治政府,在全面推动依法行政实行纲要中,提出了六项基本规定:合理行政规定行政机关、其她的执法机构自身合法、程序合法、责任合法,权利和义务符合法律规定。合理行政规定行政机关、执法机关按照合理的原则、程序、原则、精神,来使用自由裁量权。程序合法,不仅规定行政行为遵守法定程序,并且规定程序符合合法的基本原则。程序合法是在原有法定程

4、序基本上的深度发展。高效便利,实现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民大众的最后目的。诚实守信,涉及政府在内的行政机关要做到言必行、行必果。政府的诚实守信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可预期的市场的环境的规定。权责一致,规定行政机关对其所实行的社会管理行为负责。如果权力的行使侵犯了当事人的权利,行政机关就应当受到追究。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新目的,到小康社会建成的时候,法治政府要基本建成。法治政府要建设由行政机关自身的目的变成全党的目的。法治政府是法治中国的一项重要内容。中国要实现法治的状态,政府必须依法行政,必须要实现法治的政府。(3)法治社会第一,全社会形成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意识,坚守法律底线。第二

5、,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没有特权。任何人的任何行为都要在法治范畴的框架下。在中国依法维权更具有针对性。法治中国应当涉及三个方面内容,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第三,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习近平同志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发布施行周年大会上的发言中指出,要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动,坚持法制国家、法制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依法治国的主体是国家,依法治政的主体是共产党,依法行政的主体是政府,法治社会的主体是社会。国家、政党、政府和社会囊括了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法治社会四者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有机统一体。法治中国的内容涉及各个方面。二、深化

6、司法体制改革1.建设法治中国必须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司法与推动法治中国建设关系密切司法不能代表中国法治的所有方面,但是司法是中国法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仍然必须要强调以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来推动法治中国的建设。(2)现行司法体制改革局限性以推动法治中国建设司法体制改革已经进行了十年,但现行司法体制改革还存在某些问题。这些问题影响了法治中国的建设。因而,必须要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推动法治中国建设。2司法体制改革基本规定(1)司法公正在党的决策和其她有关文献中常常有类似的表述,要让每一种老百姓都能感受到司法的公平、公正。它和法治中国建设的目的是一致的。司法的生命就在于公正,中国司法体制改革最核心的规定是

7、让司法更加的公正。司法公正众人瞩目,它是社会实现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而中国司法体制改革中最核心的规定乃是司法更加公正。(2)司法高效迟来的公正与否算公正?理论上说法不一。迟来的公正不是公正,如果问题迟迟得不到有效解决,不能及时化解社会矛盾,就不能抚平对人的心灵伤害。因此,司法不仅要公正,并且还要及时、高效。司法机关要及时解决案件,及时化解社会矛盾。(3)司法权威司法是最后一道防线,司法具有权威性。目前的司法权威是不够的,至少和推动法治中国建设是不相适应的。信访条例规定,但凡应当诉讼的案件不得通过信访来解决。但是在有些地区,有些事情不是按照规定来解决的,司法已经终审的案件,也也许重新输入到信

8、访途径中,形成一种循环。这种循环使是司法的权威性大打折扣。此外,对另一种矛盾纠纷的调解和解决,浮现了某些新问题,如百姓对法院已裁决的事进行申诉上访,用其她途径来解决。这实际意味着对司法权威的损害。因此遵从司法的权威,不仅是体制、机制的问题,同步全社会应形成对司法的敬佩和尊重的氛围。这是改革的目的及基本规定。(4)坚持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原则国内的司法制度改革要坚持社会主义和党的领导。中国司法体制的改革,要始终坚守社会主义司法制度不变的原则。这是改革的严肃的政治问题。(5)加快改革。加快改革司法体制意味着司法体制改革的步伐应当提速。司法体制改革,有时代性和急切性,当今中国的司法制度面临的问题需要通过

9、机制改革去解决。司法体制改革的目的和改革的总目的、建设的总目的是相一致的。中国要实现小康社会,改革已时不待我,司法体制改革必须跟上改革的步伐。.司法体制改革的最后目的维护人民权益是司法体制改革的最后目的。司法体制改革的最后目不能偏离我们社会主义体制的价值取向,不能偏离我们改革的目的。在制度设计和改革的深化中,要贯彻维护人民利益的思想,不能反其道而行之。三、深化改革,保证司法权行使1深化改革,保证依法行使审判权、检察权法院、检察院在行使审判权、检察权时,一定要依法行使。根据法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与既有的体制机制各方面有某些不相适应,因此需要深化改革。在现实中,法院在判案过程中,除了根据法律,还会

10、考虑其她因素,如受害人的情绪等。法院如果不能在法律的效果和当事人能否接受的效果之间寻找到平衡,那么依法行使审判权就会大打折扣。因此,要通过深化改革来保证依法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深化改革,保证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1)审判权、检察权“去地方化”国内实行共产党一元化领导的政治体制,因此国内的司法体制也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司法体制。国内现行的司法体制制度使法院和检察院的人权、财权、物权都归同级党委、政府管理,法院、检察院法定权力的行使受到地方政府的影响。因而,现行司法体制要“去地方化”,法院和检察院要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维护宪法法律权威,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保

11、证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健全司法权力运营机制,完善人权司法保障制度。所谓“独立”并不是独立于党,而是独立于其她国家和机构组织。坚持党对司法的领导,是坚持大政方针和组织人事的领导,而不是同一级党委来领导法院的具体工作。(2)审判权、检察权“去行政化”法院、检察院如果按照行政模式运营,就会形成一种下级服从上级的模式,这样会干预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因此,无论是去行政化还是去地方化,都是保证独立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的重要内容。()财政制度改革法院、检察院的财政都是由地方政府管理,在一定限度上干预了审判权、检察权的独立行使。3深化改革,保证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审判权、检察权的行使不够公正,

12、需要通过改革使法院、检察院公正地行使审判权、检察权。自由心证在现行司法体制下会导致“权力心证”、“金钱心证”、“利益心证”、“人情心证”,危害司法公正。司法如何做到公正?一方面,需要予以权威;另一方面,需要让法院、检察院等机关公正地使用这一权力。法官的裁量权、检察官的裁量权不应只有一人说了算,应将裁量权量化、原则化,变成一种裁量空间很小的裁量权。进一步加强司法监督,保证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4深化改革,健全司法权力运营机制司法权力有一套自我运营的机制,现行司法权力运营机制存在某些问题,需要改革。第一,司法权力应有效,不能互相冲突、无效“空转”。第二,司法权力运营机制应当有制约和监督。现实中存

13、在公安局、检察院、法院之间只有协调配合,没有制约和监督的现象,三者之间形成了串通机制。因而,司法权力运营机制需要健全。5.深化改革,完善人权的司法保障制度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了有关完善人权的司法保障,强调的是司法保障制度的改革,这是决定的本意所在。()完善人身自由的限制和剥夺的司法程序劳动教养制度作为一种限制人身自由的制度和措施,是由国务院规定的,经全国人大批准。自立法法颁布以来,劳动教养制度面临法律障碍,需要改革。中央有关部门和领导都明确表态要废止中国的劳动教养制度,一次是在全国政法工作会议上由政法书记提出的,另一次是总理在答记者问的时候,承诺年内要废止劳动教养制度。废除的理由是由行政程序

14、来决定而不是由司法程序决定。它违背了世界都公认的规则,因此需要改革和完善,而废止也是改革。(2)完善冤假错案的纠错制度国内刑法通过几次修订,确立了两大原则:疑罪从无原则,这一原则为大多数国家的司法制度所确认;无罪推定原则,即在法院没有拟定一种人有罪之前称为无罪推定。现行司法制度中,两大原则的贯彻不太到位。河南赵作海案就体现了两大原则贯彻不太到位问题。两大原则是人权保障的核心资本。而在现实司法制度中有时却不是按原则来做。刑事案件中,无论在赵作海案还是在河北的其她案件中都存在着刑讯逼供、屈打成招的事例,这是对人权最大侮辱。国内已经确立了无罪推定和疑罪从无的制度,但在司法实践中没有到位,体制机制还存

15、在问题,要通过改革使冤假错案的纠错制度需要得到完善。()完善国家补偿制度国家补偿分为行政补偿和刑事补偿。冤假错案中,当事人不仅受到了巨大的人身伤害,另一方面,当事人的心灵伤害更大,甚至对一种家庭来讲是消灭性的打击。国家补偿制度原则偏低,能否起到贫富穷去、消除怨恨、构建和谐的目的,是值得研究和需要完善的。此外,有关部门要及时履行国家补偿责任,也是完善人权司法保障制度的重要方面。四、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建设法治政府1法治政府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与建设法治中国有着密切的联系。行政权力和每一种公民息息有关,政府的行政权力是国家权力中最为巨大的。推动法治中国,势必要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十八届三中全会第一次把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并列的提出来,法治政府的改革在总体改革中占了很重的分量,意味着建设法制政府需要改革的内容和建设服务型政府需要改革的内容是等量的。.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行政执法体制的改革需要进一步深化。(1)综合执法体制改革综合执法体制改革分为大综合和小综合的改革。大综合就是把不同的执法部门的执法权合并来进行综合执法,如:文化综合执法,它是把音像、电视、网络不同部门的执法权综合起来,形成文化执法总队。小综合是一种部门内部的综合,如:农业部门的执法。深化行政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