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锥》的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47657227 上传时间:2023-06-1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圆锥》的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圆锥》的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圆锥》的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圆锥》的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圆锥》的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圆锥》的教学设计.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圆锥的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 学科: 数 学 教材版本: 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数学(人教版)第十册 课题名称: 圆 锥 教材所在页: 第84页88页 教材地位和作用: 圆锥是小学阶段学习几何知识的最后一部分内容,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进一步学习和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同时,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二维空间能力。二、学习者分析: 1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 这个阶段的学生思维还处在感性认识阶段,依赖于具体形象的思维和认识,有初步思维空间能力。本课从直观形象和二维空间上来探索规律。 2在学习本课之前应具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已经掌握本章第2节的内容。 3学习者对即将学习的内容已经具备的水平: 理解

2、了圆柱的特征,掌握了圆柱的体积公式及其推导方法。三、学习目标: 主 题:圆锥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圆锥的特征,并能识别圆锥形的物体。 2理解和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及推导过程,并会用计算公式解决有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数学思考:能运用迁移的方法推导圆锥的体积公式及认识圆锥体。 解决问题:理解知识迁移的规律,经历探索问题的过程。 情感目标: 热爱自己的家乡,关心家乡的变化,增强社会责任感。 学会与人合作,尊重他人。四、学习任务设计:运用知识的迁移,探究发现问题,应用拓展知识。五、学习情境设计:在教学过程表格中表示出来。六、自主学习策略设计:社会性策略、主动性策略、协作式策略。七、教学过程:情景设置

3、及学习任务学 生设 计 意 图一、生活情景导入 1出示圆锥实物,投影实物提问:你们知道这些都是什么形体吗? 2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哪些物体是圆锥形的?学生举例回答 引导学生通过举例,感觉到圆锥与我们的生活和生产关系非常密切,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与兴趣。二、学法迁移,认识特征 1回顾知识: 出示圆锥形物体,我们在学习圆柱体中,从哪几个方面认识它的特征的? 学生思考,小组合作讨论,给出结论 让学生回忆学法,从圆柱体的底、侧面和高三个方面认识圆柱本的特征。 2圆锥体特征 应从哪几个方面研究圆锥物体的特征?这些圆锥形的物体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学生观察纸贴的模型,小组合作讨论 3教师画图,板书圆锥各部

4、人名称学生观察 让学生在观察中初步懂得看圆锥立体图的方法 4测量圆锥的高 (1)一高一矮的两个圆锥,问:这两个圆锥哪个高,哪个矮?你是怎样判断的?学生演示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2)用铁皮直角三角形小旗的一条直角边为轴,快速将小旗旋转一周,小旗在快速旋转时形成什么形体?这个形体的高呢? 教师演示学习观察 或小组演示并讨论 让学生在实验中或观察中使难于演示的高看得见摸得着,从而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3)怎样测量圆锥物体的高度? 学生测量自制的圆锥模型并讨论方法 (4)深化讨论:圆锥体的高有多少条?为什么?学生自主探索 (5)辅助练习 下面的图形中哪些是圆锥体?哪些不是圆锥体?为什么

5、? 学生小组讨论,得出答案三、探索问题 1猜测 各组桌上有2组分别等底等高的圆柱体、圆锥,它们的体积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学生试验猜测 有助于学生的想象能力和空间能力的培养 2分组实验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操作,得到结论为下面公式推导作铺垫 3推导公式 从以上实验,你们发现圆柱体与圆锥体的体积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怎样用字母公式表示? 小组讨论学生自主探究 4深化理解13 你对圆锥体的体积与、公式“V sh”是怎样理解的?学生小组讨论 5运用公式 出示例1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四、巩固练习,形技能 1判断 (1)一个圆柱的体积是6立方米,那么圆锥的体积是2立方米。( ) (2)一个圆锥体的体积是4立

6、方米,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是12立方米。( )学生自行完成 2基本训练 求下面圆锥的体积(书上练习第3题)学生自行完成 3变式训练 (1)一个圆锥底的半径是5厘米,高是4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 (2)一个圆锥底的周长是3 .14分米,高是3分米,它的体积是多少? 用已学的知识解答完成 4拓展训练 量出下图圆锥的半径和高(取整厘米数),并计算它的体积合作学习 让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进行应用,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五、看书质疑 作业:课本作业(略)八、学习效果评价:在教学过程中完成。九、课后反思: 让学生学会运用迁移规律在知识的最近发展区探究问题和发现问题,培养学生动手、合作、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 但教学过程中也有不足之处。 学习合作精神不够,生生互动有待加强,自主探索能力要培养。 教师应在理解“新课标”的基础上,加强教改实验,设计更好的能适应学生主动、独立学生的教学过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