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压增高诊断标准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47654725 上传时间:2023-07-1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颅内压增高诊断标准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颅内压增高诊断标准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颅内压增高诊断标准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颅内压增高诊断标准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颅内压增高诊断标准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颅内压增高诊断标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颅内压增高诊断标准(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颅内压增高诊断标准诊断检查:颅内压增高症的早期诊断非常重要,可以为及时治疗争取时间,从而改善预后,避免出现后遗症或死亡。1.诊断原则首先多方检查发现引起颅内压增高症的原发疾病;同时要评估有无引起颅内压增高症的可能性(尤其急性颅内压增高);更要注意观察发现颅内压增高三联征及有关的局部症状;特别要注意颅内压增高的并发症,如各种类型的脑疝;若是脑水肿都有颅内压增高,观察其严重程度,积极恰当治疗脑水肿,缓解颅内压增高。2.临床诊断当出现头痛、呕吐明显、烦躁、精神萎靡、嗜睡、惊厥、尖叫面色苍灰或昏迷等症状时,应考虑颅内压增高,另外可表现血压偏高、婴儿前囟张力增高、呼吸节律改变、心率增快或减慢、肌张力增高

2、、眼底小动脉痉挛或视乳头水肿等。3.颅内压监测通常仅用于颅脑外伤后的颅内压监测。通过腰椎穿刺测脑脊液压力、侧脑室穿刺脑脊液测压、硬脑膜下测压以及前囟测压等方式可以监测颅内压增高的情况。颅内压增高严重时,腰椎穿刺为禁忌证,如必须做,则应在术前、术中或术后静脉予以降颅压药物,并在术中控制脑脊液滴速,以免诱发脑疝。4.辅助检查腰穿测压、脑脊液常规及生化检查可对病因进行鉴别。颅内压连续描记、头颅平片脑室造影、脑血管造影、CT扫描、磁共振检查等可对颅内压增高进行定性及定位诊断。鉴别诊断1.高颅压综合征的鉴别(1)颅脑损伤(craniocerebral injury):任何原因引起的颅脑损伤而致的脑挫裂伤

3、、脑水肿和颅内血肿均可使颅内压增高。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早期即可出现颅内压增高。少数患者可以较迟出现,如慢性硬膜下血肿等。颅脑损伤后患者常迅速进入昏迷状态,伴呕吐。脑内血肿可依部位不同而出现偏瘫、失语、抽搐发作等。颅脑CT能直接地确定颅内血肿的大小、部位和类型,以及能发现脑血管造影所不能诊断的脑室内出血。(2)脑血管性疾病(cerebrovascular disease):主要为出血性脑血管病,高血压脑出血最为常见。一般起病较急,颅内压增高的表现为13 d内发展到高峰。患者常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表现为头痛、头晕、呕吐、肢体瘫痪、失语、大小便失禁等。发病时常有显著的血压升高。多数患者脑膜刺激征阳性

4、。脑脊液压力增高并常呈血性。脑CT可明确出血量的大小与出血部位。(3)高血压脑病(hypertensive encephalopathy):高血压脑病是指血压骤然剧烈升高而引起的急性广泛性脑功能障碍。常见于急进型高血压、急慢性肾炎或子痫,偶或因嗜铬细胞瘤或服用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同时服用含酪胺的食物、铅中毒、库欣综合征等。常急骤起病,血压突然显著升高至33.3/20 kPa(250/150 mmHg)以上。舒张压增高较收缩压更为显著。常同时出现严重头痛、恶心、呕吐、颈项强直等颅内压增高症状。神经精神症状包括视力障碍、偏瘫、失语、癫痫样抽搐或肢体肌肉强直、意识障碍等。眼底可呈高血压眼底、视网膜动脉痉

5、挛,甚至视网膜有出血、渗出物和视神经乳头水肿。急诊CT检查可见脑水肿、脑室变窄。脑电图显示弥漫性慢波,节律丧失,对光刺激无反应。一般不做腰椎穿刺检查。(4)颅内肿瘤(intracranial tumour):可分为原发性颅内肿瘤和转移瘤。肿瘤引起颅内压增高的共同特点为慢性进行性的典型颅内压增高表现。在病程中症状虽可稍有起伏,但总的趋势是逐渐加重。少数慢性颅内压增高患者可突然转为急性发作。根据肿瘤生长的部位可伴随不同的症状,如视力、视野的改变,锥体束损害、癫痫发作、失语、感觉障碍、精神症状、桥脑小脑角综合征等。头颅CT可明确肿瘤生长的部位与性质。(5)脑脓肿(brain abscess):常有原

6、发性感染灶,如耳源性、鼻源性或外伤性。血源性初起时可有急性炎症的全身症状。如高烧、畏寒、脑膜刺激症状、白细胞增高、血沉快、腰椎穿刺脑脊液白细胞数增多等。但在脓肿成熟期后,上述症状和体征消失,只表现为慢性颅内压增高,伴有或不伴有局灶性神经系统体征。CT扫描常显示圆形或卵圆形密度减低阴影,静脉注射造影剂后边缘影像明显增强,呈壁薄而光滑之环形密度增高阴影,此外脓肿周围的低密度脑水肿带较显著。(6)脑部感染性疾病(brain infections disease):脑部感染是指细菌、病毒、寄生虫、立克次体、螺旋体等引起的脑及脑膜的炎症性疾病。呈急性或亚急性颅内压增高,少数表现为慢性颅内压增高,起病时常

7、有感染症状,如发热、全身不适、血象增高等。部分病例有意识障碍、精神错乱、肌阵挛及癫痫发作等,严重者数日内发展至深昏迷。有些病例可出现精神错乱,表现为呆滞、言语动作减少、反应迟钝或激动不安、言语不连贯,记忆、定向常出现障碍,甚至有错觉、幻觉、妄想及谵妄。神经系统症状多种多样,重要特点为常出现局灶性症状,如偏瘫、失语、双眼同向偏斜、部分性癫痫、不自主运动。其他尚可有颈项强直、脑膜刺激征等。脑脊液常有炎性改变,如脑脊液白细胞增多,蛋白量增多。或有糖或氯化物的降低,补体结合试验阳性等。头颅CT可见有炎性改变。(7)脑积水(hydrocephalus):由于各种原因所致脑室系统内的脑脊液不断增加,同时脑

8、实质桕应减少,脑室扩大并伴有颅压增高时称为脑积水,也称为进行性或高压力性脑积水。除有颅内压增高的一般表现外,缺乏特异性症状。CT检查可发现肿瘤或其他病灶、准确地观察脑室的大小并可显示脑室周围的水肿程度;脑室造影可见脑室明显扩大,有时可明确梗阻的部位。(8)良性颅内压增高(benign intractaunial hypertension):又名“假性脑瘤”,系患者仅有颅内压增高症状和体征,但无占位性病变存在。病因可能是蛛网膜炎、耳源性脑积水、静脉窦血栓等,但经常查不清。临床表现除慢性颅内压增高外,一般无局灶性体征。(9)其他全身性疾病引起的颅内压增高的情况在临床上也相当多见。如感染中毒性脑病、

9、尿毒症、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糖尿病昏迷、肝昏迷、食物中毒等。这些病发展到严重程度均可出现颅内压增高的表现。结合疾病史及全身检查多能做出明确的诊断。2.低颅压综合征的鉴别(1)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primary intracranial hypotension):可见于任何年龄,男女无差别,起病可急可缓,头痛轻重不一,位于颈枕部居多,可向额顶部放射,亦可延至肩背,直立及头部活动时加重,平卧后缓解。可伴不同程度的颈强直、头前屈时疼痛。Kernig征阳性,以及外展神经不全麻痹等体征。除头痛外常有头昏、眩晕、恶心、呕吐、耳鸣等。亦可有轻重不一的共济失调和平衡障碍、精神障碍及发热、多汗、血压波动、直

10、立位心动过缓、晕厥发作等植物神经功能障碍。腰椎穿刺脑脊液压力低于0.7 kPa。(2)颅脑外伤后颅内低压综合征(craniocerebral trauma intracranial hypotensionsyndrome):当发生开放性颅脑外伤或中、轻型闭合性颅脑外伤后,可因:脑脊液鼻或耳部大量流失;颅脑外伤后反射性脉络丛分泌功能抑制;脑脊液吸收增加;休克及长期使用高渗脱水药物等引起。临床主要表现为头部挤压性疼痛,可伴有头昏、恶心、呕吐、乏力、虚弱、厌食、脉搏细弱、血压偏低等,严重时有精神萎靡、脱水和电解质紊乱等表现。上述表现与体位有关,卧位或头低位时症状减轻或消失,坐位或立起时症状加重。神经

11、系统检查无阳性体征。(3)胰岛素治疗和电休克治疗(insulin therapy and electric shock treatment):胰岛素治疗与电休克治疗后有继发低颅压的报道。胰岛素治疗后继发低颅压虽经大量补糖,仍不见苏醒,昏迷愈陷愈深,此时有可能存在低颅压,腰椎穿刺可证实。鉴别诊断要点(一)临床表现1.头痛由于颅内压增高或颅内占位病变直接压迫或牵拉颅内有痛觉的结构产生。头痛常出现于早晨或夜间,头痛常由阵发性逐渐加重变为持续性加重,以前额为重。头痛剧烈时伴有呕吐,吐后头痛暂时缓解。2.呕吐 呕吐呈喷射性,常在清晨空腹时发生或与剧烈头痛时伴发,与饮食无关,常不伴有恶心。3.视神经乳头水

12、肿 多为双侧性,但程度可不等。早期不影响视力,但可有周边视野向心性缩小和生理盲点扩大,晚期出现继发性视神经萎缩而视力下降,甚至失明。4.其他 急性颅内压增高可引起Cushing反映,即血压升高,心率缓慢,呼吸减慢等。严重颅内压增高者可有抽搐,去大脑强直伴阵发性意识丧失.最终导致脑疝。儿童颅内压增高者有头围增大、颅缝裂开、头皮静脉怒张等。叩诊头部有破罐音。(二)应与下列疾病鉴别1.视神经炎 可有头痛、视乳头充血、水肿等类似颅内压增高症,但早期有显著视力下降,腰穿压力不高。2.偏头痛 头痛呈周期性,常为钝痛性质,剧烈时可出现呕吐,吐后头痛缓解,但病程长,不发作时无头痛,查眼底无水肿,腰穿压力正常可鉴别。(*硝酸甘油的禁忌症其中一条就是颅内压增高!,高血压危象的患者合并头痛,恶心、呕吐就不能用硝酸甘油注射液了吗?)(学习的目的是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努力就一定可以获得应有的回报) / 下载文档可编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