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兴县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doc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47653365 上传时间:2023-11-17 格式:DOC 页数:71 大小:6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长兴县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长兴县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长兴县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1页
长兴县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1页
长兴县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长兴县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兴县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doc(7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长兴县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长兴县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发布稿)二O一二年七月69目 录1 环保工作回顾及趋势分析11.1 “十一五”期间环保工作成效11.2 “十二五”环保工作形势分析101.3 “十二五”期间的环保工作压力132 指导思想和目标162.1 指导思想162.2 基本原则162.3 规划目标173 主要任务193.1 深化污染减排,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193.2 改善环境质量,提升人民生活品质263.3 防范环境风险,切实维护环境安全363.4 加强生态建设和保护,构建和谐生态家园413.5加大环保基础能力建设,健全生态安全保障体系504 重点工程524.

2、1 重点工程524.2 资金筹措605 保障措施625.1 健全体制机制625.2 强化科技支撑635.3 加强工作保障656 附图67附图1 行政区划图67附图2 基础设施点位图68附图3 生态环境功能区划图691 环保工作回顾及趋势分析1.1 “十一五”期间环保工作成效1.1.1 多举措推进环保工作1、持续开展生态创建全面实施生态创建工作。自2004年提出创建生态县后,积极组织实施生态县建设“八大工程”(生态农业建设、工业产业升级、生态旅游建设、城乡人居环境建设、清水河道建设、生态环境恢复、环境污染治理、生态文化建设等方面工程),扎实推进县、乡镇、村三级联创和绿色系列创建,高起点、高标准启

3、动长兴县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生态创建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截至2010年,成功创建省级生态县,制定实施了长兴县国家生态县创建工作方案,全面启动了国家生态县创建工作。扎实推进县、乡镇、村三级联创。截至2010年,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7个(水口、洪桥、槐坎、二界岭、雉城、林城、泗安)、省级生态乡镇15个、市级生态乡镇16个、市级生态村46个、县级生态村181个。2008年水口乡顾渚村被评为“首届浙江魅力新农村”、省级“农家乐特色示范村”和杭嘉湖地区“最美的乡村”。2010年水口乡获得第六届中华宝钢环境奖优秀奖。2、持续推进综合整治工作开展城乡一体化供水,深化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保护工作。开展“清水入湖”行动,

4、严密防控太湖蓝藻,确保包漾河饮用水源地水质安全。积极开辟后备水源地建设,推进合溪水库合格规范饮用水源地建设;有序推进乡镇合格饮用水源保护区创建工作,泗安镇、和平镇、煤山镇等3个合格饮用水源保护区创建工作通过了市验收,二界岭乡、水口乡、吴山乡等3个合格饮用水源保护区创建工作通过了县验收。推进重点水污染行业环境专项整治。截至2010年,全县共淘汰喷水织机5242台,饮用水源一、二级保护区内所有喷水织机都搬迁至工业集中区。关闭了杭兴、杭塔两家总存栏数超5万头的养猪场和中山化工有限公司农药合成车间。对印染企业和喷水织机企业关停所有未批先建的生产设备,所有纳入管网由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的企业限期完成预处理

5、设施。制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夹浦地区印染企业环境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基本完成了印染企业“阳光排污口”改造工作,IC排污刷卡试点工作。夹浦等地区积极实施了喷水织机行业中水回用项目,先后建成4座、总处理能力约4万吨/日的喷水织机中水回用工程。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开展了耐火窑炉企业、矿山、码头、道路粉尘等污染专项治理。全县203家企业共223个砖砌烟囱全部拆除,142座直接燃煤的窑炉全部完成改造。全县石灰生产企业138门石灰土立窑,截至目前拆除85门。关闭矿山16家,完成废弃矿山治理5家。按照禁采区关闭、限采区收缩、开采区集聚、集中区整合的要求,李家巷镇104国道过境段的矿山企业实行自上而下的台阶式

6、开采,大力推广使用中深孔爆破技术。督促沿线矿山开采企业淘汰落后工艺,安装除尘设备。加大车辆撒漏行为处罚,落实矿山、水泥、重钙企业和重点路口水冲轮胎措施,全面修复运输道路,有效减少了粉尘污染。关闭小浦镇经营性码头17家,码头基础设施和码头环境有了较大的改观。全面启动了机动车尾气污染防治工作,编制了长兴县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实施方案。重点环境风险问题得到初步控制。2005年长兴县对全县蓄电池生产企业开展了专项整治。通过整治,全县铅酸蓄电池企业由175家减少到50家。2007年,出台了长兴县绿色动力能源中心发展战略规划,制定了蓄电池行业发展规划,健全了行业长效管理机制,有效防止铅酸蓄电池行业污染反弹。

7、县环保局、发改委等8家部门联合下发了长兴县蓄电池企业深化整治管理办法,做到对极板企业每月巡查1次、每年抽测2次,对组装企业每季度巡查1次,每年抽测1次。持续开展农业面源污染整治。2006年以来,长兴县重点围绕规模养殖场排泄物治理、农业“三品”基地建设、生态种养殖和清洁能源综合应用等方面开展了农业面源整治。完成了生猪存栏50头以上规模养殖场排泄物治理,累计建成无公害以上农产品产地192个(面积51.5万亩),认证通过无公害农产品137个、绿色食品17个、有机食品38个。提倡使用太阳能、液化气、沼气等农村清洁能源,不断提高农村清洁能源的使用率。3、加大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城乡污水集中处理率逐步提高

8、。截至2010年,长兴县共建成12座污水处理厂,其中新建9座,扩建3座,设计总处理能力为24.3万吨,建成处理能力共18.8万吨/日,比2005年新增13万吨/日,增加了224%;目前实际处理污水量约12万吨/日,比2005年新增7.5万吨/日,增加了167%。率先在浙江省实现了所有建制镇建成污水处理厂的目标,提高了工业和城镇生活污水的集中处理率,为水污染综合防治和主要污染物减排工作奠定了工程基础。垃圾无害化处理工作运转正常。2006年开工建设投资1.7亿元的长兴生活垃圾焚烧热电工程,2008年5月投入试运行,每天焚烧垃圾量约450吨,基本上可消化掉每天产生的城乡生活垃圾。2009年出台了长兴

9、县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集清运处理工作考核奖励管理办法,全面推行“户集、村收、乡镇运、县处理”的垃圾集中处理模式,实现了每个乡镇一座垃圾中转站、每村至少一座垃圾收集房的目标,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处理率达80%。应急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工程基本完成建设,工程总投资4000万元,总库容约100万m3。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截至2010年,累计在211个村建有5.2万座各类“人工湿地”处理设施,占全县行政村95%的覆盖面,比2005年新增近5万座。 4、逐步提升环境监管能力不定期开展专项执法行动,对全县所有的污染企业进行拉网式排查。近年来开展了保障春节环境安全专项检查活动、“天网一号”、“天网二号

10、”、“红五月”等系列专项执法行动,有力地打击了环境违法行为,维护了环境安全。配合省、市环保部门开展飞行监测。在蓝藻暴发等特殊时期,加大巡查监管力度,确保印染企业、污水处理厂等重点排污企业达标排放。经常性会同县内媒体开展夜间突击检查,对环境违法行为进行曝光。引入信息化、自动化等先进科学技术手段,提高环境监测水平和监测数据分析处理能力,提升环境管理能力服务。截至2010年,建成水质自动监测站1座、空气自动监测站2座、县级环境监控中心1个,36家重点污染源安装了41套自动在线监测设备。开展了环境监察机构标准化建设和环境监测机构计量认证工作,加强了环境应急监测能力建设,配套了必要的监测设备,开展了相关

11、的应急演练,为有效实施污染事故的事前监控、事中监测和事后处置提供了保障。5、逐步完善环保体制机制逐步创新环境管理体制。2007年11月底县委县政府开展了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十三项工程”,成立了老干部督查组,通过督查有效推动了工作。2009年9月县政府又开展“清水入湖行动”,制定了“清水入湖”二年行动总体实施方案、“清水入湖”二年行动工业污染治理方案等五个方案,以实现长兴县入太湖流域的水环境质量稳定达到功能区要求。开展“清水入湖行动”以来,实行流域水质“河长制”,主要对改善四条主要入湖河流(夹浦港、长兴港、合溪港、杨家浦港)水质负责,使溶解氧(DO)、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高锰酸盐指数(CO

12、DMn)、挥发酚、氨氮(NH3-N)、总磷(TP)等6个污染物指标均能符合水功能区划要求。建立了区域水环境质量目标责任制,乡镇(街道)、开发区和各有关部门的主要负责人为本地区、本部门水环境质量的第一责任人,将水环境质量纳入各级和领导干部实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列入年度考核。加强环保队伍建设。为加大乡镇环境监管和执法力度,2006年经县编委批准,设立了5个基层环保所(雉城、煤山、泗安、和平、夹浦环保所)和环境监察中队。环保所(环境监察中队)为财政拨款事业单位,隶属县环保局管理,核定人员编制25名,截至2010年共建有6个乡镇环保所。乡镇环保所的设立,从根本上加强了乡镇基层环境保护工作在基本国策宣传普

13、及、环保执法监管、污染纠纷调处等方面的作用,在全市率先,在全省也是走在前列。提升学习环保队伍环境管理能力。2006年以来开展了“作风建设提升年”、文明执法“百日大提升行动”、“星期一夜校”等学习活动,加强了环保系统干部职工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和作风建设,提升了环保业务能力。队伍的整体素质得到提升,执法监管和服务水平、服务能力逐步得到提升。1.1.2区域环境质量总体改善1、水环境质量改善明显长兴县共有25个地表水常规监测断面,其中国、省、市控断面9个、县控断面16个。饮用水源控制断面11个(包漾河、水口金沙涧、小浦水厂、洪桥水厂、煤山水厂、和平水库、林城林兴、泗安水厂电渠、夹浦常丰涧、二界岭水库

14、、青山水库)。2010年,全县地表水水质总体良好,IIII类水质断面比例为80%,类水质占4%,类与劣类占16%,满足功能要求断面比例为80%。9个市控及以上断面IIII类断面比例为100%,功能区达标率为100%。11个饮用水源地控制断面水质达标率为63.6%,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断面水质达标率100%。“十一五”期间,全县地表水水质达标率呈上升趋势,从2006年的21.7%提高到2010年的80.0%。2006年以来,长兴县25个常规监测断面水质达标率情况见图1-1。图1-1 长兴县常规监测断面水质达标率2、大气环境质量逐步改善(1)大气环境质量状况长兴县共设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两个,分别位

15、于雉城镇金陵中路706号环保监测大楼楼顶和长兴龙山新区档案馆楼顶,测试分析项目有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和气象参数。2010年,环境空气自动站监测有效天数365天,其中环境空气评价为优秀的天数89天,良好的天数258天,达到优良的天数占总监测天数的95.1%。二氧化硫年均值为0.043 mg/m3,二氧化氮的年均值为0.040 mg/m3,可吸入颗粒物的年均值为0.081 mg/m3,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十一五”期间长兴县环境空气质量逐步好转,年度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占总天数的比例逐步提高。2006年以来,长兴县环境优良天数占总天数比例具体见图1-2。 图1-2 长兴县大气环境质量优良天数占总天数比例(2)酸雨状况2010年共采集降水样品69个,总降水量1119.5毫米,得监测数据368个。降水pH值范围为3.87.2,年均值4.3。其中pH值小于5.6的酸雨样品67个,酸雨率为97.1%,酸雨量占94.2%。2006年以来长兴县大气降水情况详见表1-1。表1-1 长兴县降水监测情况表年份pH均值酸度变化情况酸雨率变化量酸雨量变化量20053.5083.7%83.2%20063.44稍有增强87.3%+3.6%87.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