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的影像学检查方法教学课件(DOC 15页)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47650142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冠心病的影像学检查方法教学课件(DOC 15页)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冠心病的影像学检查方法教学课件(DOC 15页)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冠心病的影像学检查方法教学课件(DOC 15页)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冠心病的影像学检查方法教学课件(DOC 15页)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冠心病的影像学检查方法教学课件(DOC 15页)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冠心病的影像学检查方法教学课件(DOC 15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冠心病的影像学检查方法教学课件(DOC 15页)(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新资料推荐- 冠心病的影像学检查方法教学课件 冠心病 前面观 后面观 冠心病 定义 发病原因 发病机制 分型 解剖 影像学检查方法 冠心病 定义 : 冠心病(coronaryheart disease,CHD)是指冠状动脉及其分支粥样硬化,使血管管腔狭窄或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性损害的心脏病。 临床发生的冠状动脉事件90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5-10由单纯冠状动脉痉挛引起。 我们只讨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故以下内容中的CHD实际上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脏病的简称。 动脉粥样硬化是CHD的基本病变. 动脉粥样硬化 (Catherosclerosis)是一组称为动脉硬化的血管病中最常见、

2、最重要的一种。 各种动脉硬化的共同特点是 动脉管壁增厚变硬、失去弹性和管腔缩小。 动脉粥样硬化的特点是 受累动脉的病变从内膜开始,先后有多种病变合并存在,包括局部有脂质和复合糖类积聚、纤维组织增生和钙质沉着形成斑块, 并有动脉中层的逐渐退变,由于在动脉内膜积聚的脂质外观呈黄色粥样,因此称为动脉粥样硬化。 继发性病变有斑块内出血、斑块破裂及局部血栓形成,称为粥样硬化-血栓形成。 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 对本病发病机制,曾有多种学说从不同角度来阐述。 包括脂质浸润学说、血栓形成学说、平滑肌细胞克隆学说等。 今年多学者支持内皮损伤反应学说。 认为本病各种主要危险因素最终都损伤动脉内膜,而粥样硬化病变

3、的形成是动脉对内膜损伤作出的炎症-纤维增生性反应的结果。 单核细 胞黏附在内皮细胞上的数量增多,并从内皮细胞之间移入内膜下成为巨噬細胞,通过清道夫受体吞噬低密度脂蛋白(ox LDL),转变为泡沫细胞形成最早的粥样硬化病变脂质条纹。 在细胞因子的作用下,促使脂肪条纹演变为纤维脂肪病变,再发展为纤维斑块 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 在血流动力学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如血压增高、血管局部狭窄所产生的湍流和切应力变化等,使动脉内膜内皮细胞间的连续性中断,内皮细胞回缩,从而暴露内膜下的组织。 此时血小板活化因子(PAF)激活血液中的血小板,使之黏附、聚集于内膜上,形成附壁血栓。 血小板可释出许多细胞因子。 这些

4、因子进入动脉壁,也对促发粥样硬化病变平滑肌细胞增生起重要作用。 冠心病病因 年龄、性别: 多见于40岁以上中老年人,49岁以后进展较快。 男女相比,女性发病率较低,但在更年期后发病率增加。 血脂异常: 脂质代谢异常是最重要的危险因素。 在临床中,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LDL增高最受关注。 高血压: 60%-70%是冠脉硬化患者患有高血压,高血压患者患本病叫血压正常高3-4倍。 吸烟: 可使本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增高2-6倍,且与每日的吸烟支数成正比。 糖尿病和糖耐量异常: 发病率较非糖尿病者高出数倍,且病变进展迅速。 肥胖: 体重指数BMI=体重(kg)/身高(m) 2 ,一般以20-24为

5、正常范围。 感 从事体力劳动少,脑力劳动多,脑力活动紧张,经常有工作紧迫感 西方的饮食习惯(长进食较高热量、含较多动物性脂肪、胆固醇和盐的食物) 遗传因素: 家族中有年龄在50岁是患者病者,起近亲得病的机会可5倍于这种情况的家族;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所致的家族性高血脂症。 性情急躁、好胜心和竞争性强、不善于劳逸结合的A 型性格的者 冠心病多发40岁,男女,脑力劳动较多。 美国占人口死亡之数1/3-1/2,占心脏病死亡之数50-75%。 我国约占死亡人数10-20%,心脏病人近年增高趋势。 斑块的形成及进展 一、无症状冠心病(隐匿性冠心病): 无症状、静 息或负荷试验后有缺血,心电图改变。 二、心绞

6、痛型冠心病: 发作性胸骨疼痛,一次性心肌供血不足。 三、心肌梗死型冠心病: 冠状动脉闭塞,心肌缺血,坏死。 冠心病的分型 四、缺血性心肌病型冠心病: 心肌增大,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 心肌纤维化引起 ,临床表现与原发扩张型心肌病类似。 五、猝死型冠心病: 因原发性心脏骤停而猝死,缺血心肌局部发生电生理紊乱,引起严重室性心律失律。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粥样斑块破裂,继而出血和血栓形成,引起冠状动脉不完全或完全闭塞所致。 其临床表现为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心肌梗塞或心源性猝死等,约占冠心病的30%。 冠心病常用影像学检查方法 冠状动脉造影CAG(金标准) 血管内超声IVUS(行内已经认为其取代冠脉

7、造影成为金标准) 冠脉动脉CT造影检查,后面简称冠脉CTA(银标准) 单光子发射型断层显像(SPECT) 根据美国心脏协会(AHA)的分类指南 冠状动脉分段 正 常 冠 状 动 脉 的 分 段 1-右冠状动脉近段 2-右冠状动脉中段 3-右冠状动脉远段 4-后降支 5-左主干 6-前降支近段 7-前降支中段 8-前降支远段 9-第一对角支 10-第二对角支 11-回旋支近段 12-钝缘支 13-回旋支远段 14-后侧支 15-后降支 冠脉造影 冠脉造影CAG 据美国心脏协会(AHA)的分类指南,冠心病定义为: 经冠状动脉造影(CAG) 检查证实至少一支冠状动脉血管内径狭窄50 。 血管内超声

8、Intravascular ultrasound IVUS 血管内超声(IVUS) 血管内超声( Intravascular ultrasound, IVUS)是将无创性的超声技术和有创性的心导管技术相结合,对心血管病变进行诊断的一种方法。 IVUS分辩率高, 不仅能判断管腔的 狭窄程度,而且还能清晰的显示血管壁结构及其斑块性质,已被行内 公认为诊断冠脉粥样硬化的金标准 IVUS 通过心导管将微型化的超声探头插入心血管腔内进行探测,再经电子成像系统显示心血管断面的形态和血流图形,可提供血管的横截面图象。 不仅可以了解管腔的形态,还能直接显示管壁的结构,了解管壁病变的性质,被认为是血管检查的新的

9、金标准。 IVUS 成像原理 高频超声从血管壁 反射回来并返回系统 系统电路处理 后形成图像 正常血管IVUS图像: 致密回声的内膜,低回声中膜和致密回声的外膜 中膜 内膜 超声探头 外膜 冠状动脉IVUS在冠心病中的应用 IVUS 对易损斑块的识别 IVUS对冠心病诊断 临界病变的诊断价值 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易损斑块 易损斑块又称为不稳定斑块,易于发生血栓,可迅速进展为急性心血管事件,导致急性冠脉综合征,其特征有: 较大的脂质池、薄的纤维帽、斑块的破裂、斑块内出血、炎细胞的浸润等 易损斑块 Vulnerable Plaque Fibrous Cap Lipid Core 冠状动脉I

10、VUS在冠心病中的应用 IVUS对易损斑块的识别 IVUS 对冠心病诊断 临界病变的诊断价值 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IVUS 对冠状动脉病变的诊断作用 对病变性质的确定 斑块性质: 软斑块,纤维斑块,钙化斑块 特殊病变: 血栓、斑块破裂、动脉夹层等 对病变的定量分析 斑块面积= = 外弹力膜面积管腔面积,斑块负荷= =斑块面/ / 外弹力膜面积 100 血管内超声的斑块分类 软斑块(脂质斑块) 纤维斑块 钙化斑块 混合斑块 斑块的回声性质 纤 维斑块: 中等回声 富含脂质斑块: 低回声 声 钙化病变: 声影 影 软斑块 斑块的主要成分回声低于血管外膜回声,超声显示为低回声区域或无回声区域

11、。 纤维斑块 斑块的主要成分回声接近于或者等同于血管外膜回声,回声信号介于软斑块和钙化斑块之间。 钙化斑块 斑块内有强于血管外膜的回声且后面伴有声影,视为钙化,测量钙化最大角度,若钙化范围90,则为钙化斑块。 血管内超声显示的钙化斑块的影像表现: 显示血管内超声的断层成像的原理,以及钙化和斑块分布的对应标记(A);钙化病变其超声影像,靠近管腔面,呈像较亮,而钙化的后部则因为超声能量被遮挡,无超声影像呈现(B) 血管内超声显示的表浅钙化: 钙化影像更靠近血管内膜。 血管内超声显示的深层钙化影像: 钙化影像更靠近外弹力膜(EEM)。 度钙化: 近乎360弧度范围内的钙化影像: 其表面呈像较亮,其后

12、的超声能量被完全遮挡而呈黑色影像。 混合斑块 斑块成分有多种回声,难于确定主要为哪种类型,则定义为混合斑块。 坏死核心 纤维帽 钙 钙 化 化 病 病 变 变 典型的表现为纤维帽出现破口,斑块内部见到血流灌注 斑块破裂 血栓 在超声上显示为管腔内团状物,分层、分叶,相对为低回声区域 动脉夹层 动脉夹层 冠状动脉IVUS在冠心病中的应用 IVUS对易损斑块的识别 IVUS对冠心病诊断 临界病变的诊断价值 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临界病变的诊断价值 定性分析 斑块性质稳定且狭窄程度没有造成病变远端血动学障碍,不宜介入 不稳定斑块导致临床症状,早期干预 定量分析: 对病变进行更精确的测量 左主干

13、病变: 最小管腔面积 6.0mm 2 2 或面积狭窄率 50% 非左主干病变: 最小管腔面积 4.0mm 2 2 或面积狭窄率 60% 应当进行介入治疗 冠脉造影的不确定病变 左前降支远端的脂质斑块 冠造正常而 IVUS 有血管狭窄伴钙化斑块 CAG : 前降支近端不确定病变 IVUS: 前降支近端严重狭窄病变 冠脉CTA 冠脉CTA 冠脉造影对狭窄病变显示直观,但是对于引起狭窄的斑块结构不能显示,而且它是一种具有潜在严重并发症的有创检查,操作复杂,费用较高,不能广泛应用。 不管冠脉造影还是血管内超声是冠心病检查的诊断金标准,它们都是有创检查,对冠心病患者本身就是一个刺激,易导致不稳定斑块破裂

14、、出血等并发症,导致心肌供血不足,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 冠脉CTA是一种无创、操作简单冠状动脉成像方法,它可 清晰显示冠状动脉主干及其主要分支,能准确的评估管腔狭窄程度,足以评价 直径超过1.5mm 以上的冠状动脉有无狭窄;对管壁 斑块主要成分及其 冠脉CTA 稳定性做出较好的判断,其准确性可以与CAG及IVUS媲美,且没有创伤,重复性好,能为临床早期干预、选择冠脉病变治疗手段及预后评价提供可靠依据,是评价冠脉病变重要的诊断与筛选方法。 对减少急性冠脉事件,提高冠心病生活质量、减少冠心病死亡率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同时,我们认为冠状动脉CTA 一般作为冠状动脉病变高危人群筛查的首选方法。 特别是随着近年来CT的迅猛发展,使得冠脉成像时间显著缩短,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