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课备课内容.doc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47648696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音乐课备课内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音乐课备课内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音乐课备课内容.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音乐课备课内容.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音乐课备课内容.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音乐课备课内容.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音乐课备课内容.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本讲义一、备内容的意义1、备内容是实施教学活动的基本条件之一2、备内容是有效选择教学策略、方法、资源等的重要依据3、备内容是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基础 4、备内容是达成教学目标的重要保障二、备内容的原则1、分清主次原则2、关注系统原则3、合理统整原则4、注重衔接原则5、重视体悟原则三、备内容的过程与方法(一)研究教学内容(第一课时)一般来说,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主教材内容和辅助性教学内容。 1、钻研“主教材内容”“主教材内容”通常是指基础型音乐课程的课本中的内容。主教材内容就像一个教学素材库,里面的资源可供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进行创造性重组运用。(1)备主教材内容的主要参考来源关于主教材内容

2、的介绍,包括创作背景、风格、特点、情感与内涵等的文字表述,一般可以通过各类“教学参考书”或互联网等途径获得。(2)研究主教材的内涵要素教师要分析、理解教材中的作品,包括创作背景、曲式、和声、风格、特点等;把握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探寻音乐作品背后的文化内涵;琢磨教材内容和活动策略的设计意图,及其对学生的学习可能产生的影响等。(3)如何深入挖掘主教材内涵每一课的教材内容都不是独立存在的。所以,在研究主教材内容时,必须弄清和把握教材中课、单元、学期等内容的内在联系,明确其在整个课程教材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理解教材体系的建构。没有对教材内容的系统性的认识作为基础,教师就无法真正吃透教材,领悟教材内容中

3、蕴含的深意。要收集、研读各类有关主教材的参考文本,以及与教材中作品相关的音频、视频等资料,开阔眼界和思路,提升对教材的思考层次。要真正加深对主教材的内化,还需要教师结合自身的专业特长,对教材内容进行反复的亲身聆听、感知和体悟,使参考文字真正转化为教师心中的共鸣,再通过唱、奏、动、演、语言等示范方式,创造性地把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呈现出来,用合适的、正确的、且充满表现力和感染力的引导,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将音乐的美传达给学生。基于对教材的感悟与分析,根据学生学情基础,结合该年段的学生培养目标,以及教材单元目标,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三个维度设置课时教学要达成的目标,并明确课时中最

4、基本、最核心的教学内容,作为教学重点,将落实教学重点、达成课时目标的过程中需要解决的主要困难作为教学难点。(4)如何创造性重组运用主教材内容可根据课时教学目标,对主教材中的作品、内容作适当顺序调整或内容取舍;可根据三维目标中的一个维度作为主线,将主教材中的内容素材合理组合起来。如:可将表现同一类情绪或情感的作品组合起来,也可以将具同一种音乐特点,或适用同一种体验方法的内容组合起来,还可以将运用同一种知识或技能的作品进行串联;可以将内容间的共性特点作为组合依据,也可以以难度的承接作为线索等。2、用好“辅助性教学内容”“辅助性教学内容”大多是教师根据教学需要,自行选择的教学内容。(1)为什么使用“

5、辅助性教学内容”辅助性教学内容可以对主教材内容起到内容补充、知识与眼界拓展、情感提升等作用;可以拓宽主教材的学习和运用领域,突出、放大教材内容的特点,配合主教材的育人目的,强化学生的感知效果,使学生对教材内容更乐于、易于接受。(2)辅助性教学内容的主要来源可来自主教材之外的各种音乐教材;可来自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对主教材的加工改编,如:改编的练声曲、器乐曲、创编的合唱声部、创作的其它相关音乐作品等;还可来自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课堂生成等。(3)辅助性教学内容的选择依据可根据作品间的共性特点、关联性来选择,如:相同体裁、题材、形式、结构等;可根据主教材内容育人目标进行内容选择;可根据教学主题来选择等。

6、(4)如何运用辅助性教学内容可在主教材内容学习后衔接辅助性教学内容;可在主教材内容学习过程中,恰当地插入辅助性教学内容;也可以作为主教材内容学习开始前的导入热身等。3、如何把握主教材内容与辅助性教学内容的关系? 对于主教材内容和辅助性教学内容的运用,要分清主次,以主教材内容为主,以辅助性教学内容为有益的补充、丰富、拓展;在两部分内容的教学时间安排上也要遵循此原则。(二)教学情境的预构(第二课时)教学情境的预构是达成教学目标、落实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的重要条件。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的有针对性、代表性的情景,及适当的、有感染力的情境,可以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引导其主动地进行音乐思维,并

7、积极投身于音乐实践活动中。1、情境建构的原则(1)激趣原则;(2)突出音乐本体特征原则;(3)注重前后关联的逻辑性原则;(4)学生主体实践性原则;(5)体现思想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教育性原则。2、情境建构的作用(1)为促进学生审美体验服务(2)为营造愉悦的音乐学习氛围服务(3)为突破教学重难点服务(4)为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服务(5)为引导学生主体学习服务3、创设情境的主要途径 创设情境的途径有很多,主要包括:(1)媒体类途径,如音频、视频、图片、电子图画绘本等各种媒体;(2)语言类途径,如故事、儿歌、教师设问引导、学生讨论交流等;(3)活动类途径,包括示范、模仿互动、合作、游戏和竞赛等各类活动等。

8、 4、创设情境的主要方法列举(1)通过素材重组,创设游戏情境如: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兴趣特点,以“比比看”、“开起音乐小火车”、“我是小小歌唱家”等主题形式,组织学生进行音乐模仿秀、竞赛、表演等游戏活动,通过在活动中有选择性地集中呈现要新授学习或复习巩固的音乐知识与技能内容,引导学生在愉悦的游戏情境中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加深对音乐知识的印象,提升音乐能力。(2)运用媒体渲染,创设故事情境如:运用电子合成器等现代电子乐器,模仿各种音效创设有感染力多元音效,创设多元音效情境;或借助媒体手段展示、呈现生动、真实、感人的静态或音乐动态画面等,创设多元视听情境等,从而激发、调动学生的多元感官体验,强化学

9、生对音乐的感知与理解。(3)运用模拟道具,创设作品情境 如:运用学生喜欢的头饰、服装、装饰花等模拟实物的道具,引导学生对音乐作品中的角色、情景等进行虚拟想象,启发其表现音乐作品中描绘的情景,促进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感悟。(4)通过情景再现,创设生活情境 如:运用现代化媒体设备,以图片、视频、音频等方式,记录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的情景、特色与风采,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剪辑与教学主题相关的内容,在适当的教学环节,结合所学音乐作品,以拓展欣赏的形式进行呈现,从而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加深学生对作品内涵的感悟。(5)通过示范引领,创设形象情境 如:通过教师现场的表演示范,或是对音乐成品作品,如舞蹈、音乐剧等剪辑片段的欣赏,启发、引导学生仿佛置身于音乐作品所讲述的故事情境中,将自己作为故事主人公去理解歌曲的情感,并进行投入地表现;通过教师生动、形象、美妙的音乐描绘性语言的引领,启发学生对音乐形象主动的创意想象,为学生营造富于音乐美感的学习气氛。(6)通过角色扮演,创设互动情境 如:根据对学生年龄、身心特点和音乐作品特点的分析,用角色扮演的方式,引导学生全身心地融入作品的感知和表现过程,并用角色的故事情节将学生的音乐学习过程串联起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音乐教学的情境创设的方法有很多,可以依据创设的原则,根据学生兴趣、教师技能、教学内容、教学资源积累等实际情况进行创造性地构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