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生物八上第五单元第二章第三节动物的社会行为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47646289 上传时间:2023-12-2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生物八上第五单元第二章第三节动物的社会行为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人教版生物八上第五单元第二章第三节动物的社会行为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人教版生物八上第五单元第二章第三节动物的社会行为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人教版生物八上第五单元第二章第三节动物的社会行为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人教版生物八上第五单元第二章第三节动物的社会行为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生物八上第五单元第二章第三节动物的社会行为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生物八上第五单元第二章第三节动物的社会行为教学设计.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生物八上第五单元第二章动物的社会行为教学设计一 设计思路首先,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因材施教,促进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从而实现面向全体学生的目的。其次,倡导探究性学习。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和合作的能力等,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从而全面提高生物科学素养。二、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主要是研究动物社会行为的特征及信息交流的方式及意义。动物社会行为的知识与人类生活和生产密切相关,所以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本节课的特点,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教材提供的分析和实验用的素材,让学生开展

2、探究性学习,引导学生认识动物社会行为的形成机理,理解社会行为的意义,获取动物社会行为方面的有关知识。本节课的处理应突出以下两点:1.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教学过程中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增加学习兴趣和探究意识。2.注重培养学生热爱动物的情感,增强体验情感的意识,而不是单纯的说教,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升华出热爱生命的情感。三、 学情分析1、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很多,如大象、蜜蜂等,学生对本节内容会很感兴趣。但要引导其把握社会行为的主要特征,即群体中的分工与合作,从而认识群体的力量大于个体,认识到合作的必要性。2、虽然在初一就已接触了探究实验的相关内容,但几乎都是半选择的给学生答

3、案了,而真正独立的提出探究的问题、进行方案的设计并贯彻实施,对一部分学生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因此要注意问题的创设,从而启发、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四、 教学目标基于以上对课标的理解和对教材、学生的分析,教学中要体现三个维度的目标,即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知识目标:描述动物的社会行为的主要特征,说出分工合作对于动物生存的意义,举例说出动物群体中信息交流的意义。能力目标: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推理和假设,尝试探究蚂蚁的多种行为。对比观察四种类人猿和人类起源与发展过程中的示意图,概述人类在起源和发展过程中自身形态和使用工具等方面的变化。情感目标:认同群体的力量大于个体,群体中合作

4、交流的重要性,生物与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拒绝残害生命的现象发生。依据学生对知识的认知规律确定本节的重点和难点:重 点:1、动物的群体生活对个体及种族延续的意义。2、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推理和假设。难 点:1、社会行为形成的本质和意义。2、探究问题的提出、方案的设计、实施。初步拟定以问题为中心,让学生讨论分析来解决难点。五、课前准备 教 师: 1、搜集社会行为的动物的文字资料、图片、录像片。2、设计并制作课件。3、录像片段(动物世界)。4、为学生的探究提供参考情境。5、和学生一起到周围环境中观察动物的行为。学 生: 1、收集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的资料、图片、录像片。2、仔

5、细观察蚂蚁、蜜蜂等社会性昆虫的行为。3、预习探究实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探究问题,小组确定本组选题,初步拟订探究方案。六、课时分配 1课时七、 教学过程教学程序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思路导 入课前布置学生观察蚂蚁、狗、猫等一些身边动物的取食过程。问:1这些动物取食行为都相同吗? 2哪些是群体生活的动物。 学生发言。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引领学生走入生活新 授群体生活的动物具有一系列的社会行为。教师引导学生在以上观察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并最终引导学生共同探讨社会行为的特征。学生能提出很多问题。如:群居动物内部不同成员之间是如何分工合作的。首领都是执行一样的功能么? 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带着问题去

6、学习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的意识。社会行为的特征:群体内部形成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分工;有的群体形成等级白蚁的社会分工:雌蚁、雄蚁、工蚁、兵蚁。哺乳动物的群体中有等级放录像:白蚁和狒狒的群体生活。教师让学生带着问题看录像,引导学生分析讨论白蚁、狒狒群体的社会行为特点。问题:1白蚁群体成员有哪些?它们的职能分别是什么?2在狒狒的群体中哪一个是首领?为什么? 学生看录像回答问题,在此基础上热烈的讨论,最后得出结论。 带着问题观察,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同时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心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积极的参与到分析和讨论中,在表达交流过程中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可以更好的掌握动物的社会

7、行为的特征。 推测:为什么牧羊人放牧时管好头羊就可以? 学生热烈的讨论,最后总结出社会行为的特征。进行推测,能够使学生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解决问题,对社会行为的特征加深了理解,同时又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动物群体中的信息交流 引导学生在学习社会行为特征的基础上提出问题。 学生提出问题:1群体中不同个体之间是如何实现分工合作的?2群体中的社会行为的意义是什么?3动物群体中存在信息交流吗?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思维能力。 不用语言人类如何进行交流?引导学生明白人类可以通过表情、动作和气味进行信息交流。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可以举出很多的例子。如:1、用闻花香的气味辨别花的种

8、类。2、学生做各种表情和动作让同学去猜一猜所表达的意思。通过学生亲身体验明确人类除了可用语言进行交流外,还可以通过动作、表情、气味进行信息交流,为学习动物群体中的信息交流打基础。动物群体是如何进行信息交流的呢?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黑长尾猴发现蛇、豹、鹰发出的叫声 学生看录像后(或阅读完后),说出动物群体间的信息交流的方式有动作、声音,这种交流使群体间保持联系,共同取食和御敌。 通过对问题的探究,使学生明白动物群体中信息交流的重要性。小结:动物群体生活的意义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总结:群体生活对个体及种族的延续都是很重要的。动物为什么要结群生活呢?它们的群体生活是如何维系的?提出问题,讨论总结认

9、识群体生活对个体及种族的延续有重要的意义。探 究蚂 蚁的通 讯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教师提供资料:观察蚂蚁取食时,一只蚂蚁发现食物,会迅速返回巢穴,一会儿,一大群蚂蚁排着长长的队伍奔向食物所在地。让学生根据资料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提出问题:蚂蚁没有发出声音,是靠什么传递信息的?领路的蚂蚁为什么总是要经过曲折的路径再次找到食物,并没有走一条捷径呢?作出假设:蚂蚁是靠气味传递信息的。培养学生发现问题、作出假设的能力,增强探究意识。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分析结果、得出结论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可以不按教材中的实验进行。提示:1蚂蚁喜欢吃什么?2怎样饲养蚂蚁?3观察蚂蚁的取食行为时饥饿状态和吃饱的状

10、态哪一个效果好? 4怎样能更好地控制蚂蚁的行为?5能不能用其它的一些物体代替纸片?6最好将观察过程拍下来。每四人一组阅读教材提示,拟定计划,小组成员确定实验步骤;明确实验材料;进行分工。确定记录的方法。 实施方案,进行探究。观察记录,分析得出结论。组内的分工与合作可以使学生体会合作与信息交流的意义,同时体会组内成员共同完成的实验要比个人单独完成要好。 在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表达交流实验完后,请各小组派代表在班级进行交流,其它小组的同学评价其小组实验的优缺点,并对提出的问题给予解释和说明。教师也要适时的参与评价。 小组代表发言,其他组同学评价其实验方案的优、缺点,并对

11、提出的问题给予解答。让学生评价优点和缺点使学生在看到其它组的同学不足时,也学会欣赏别人的优点。在此基础上学生可以展开热烈的讨论。思维拓展情感教育实验完成以后让学生设想如果自己是一只小蚂蚁会有什么感受?我们应该怎么样对待动物?学生谈感受。让学生换位思考,体验生命的脆弱,培养学生珍爱生命的情感。在此基础上油然而生热爱生命的情感。小 结请获得实验成功的同学用一句话概括成功的秘诀是什么。在音乐声中让学生一起朗诵屏幕上的一段文字:“仁慈地善待生命进化低于人类的动物,应该是人类的一种责任,人性的光辉将通过人类自身照亮同样有喜怒哀乐的动物世界”。学生发言。学生有感情的朗诵。使学生明白,科学的探究能否成功,还

12、取决于对科学的热爱和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也可以起到榜样的作用。升华情感,体验人性的美。八、板书设计白蚁群体:工蚁、后蚁、雄蚁、兵蚁群体组织 蜜蜂群体 狒狒群体 社 组织 会 社会行为的特征 分工 等级 行 定义 为 群体之间的通讯 声音:黑长尾猴群体 方式 气味:蚂蚁群体 动作:蜜蜂群体九、练习设计 当堂检测十、教学反思动物的群体生活及社会行为离不开信息交流,动物的信息是什么,怎么交流?对于这些问题进行单纯的讲解,学生也能记住,但是很难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样对生物学知识的掌握,很容易处于机械的记忆状态。本节课整个教学过程突出培养学生形成探究问题的意识,让学生通过观察提出问题,在问题中去探究,在探

13、究中得出结论。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获得知识,使探究更有趣、更有效,学生对知识记得扎实,难以忘怀。本节课另一比较成功之处是注重学生的感受和体验,在感受和体验中获得感悟。如请各小组用一句话概括成功的秘诀,其中有一组同学说“兴趣+汗水=成功”。学生感悟到科学的探究除了需要掌握知识和方法,同时还需要坚韧不拨的毅力。再如:实验完成后,让学生换位思考,如果自己是一只小蚂蚁,你有何感想?学生说:“妈妈你在哪里?”“我想回家!”“求求你,别碰我,我很疼。”“我很愿意和你交朋友,你能送我回家吗?”学生提出实验后应该把蚂蚁放回到大自然,还有几个同学提出为在实验中死去的蚂蚁默哀,学生在体验中感情得到了升华。接下来谈如何对待动物,学生发自内心地说应该热爱动物,保护动物。值得注意的是,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有些同学观察很仔细,能观察到蚂蚁触角相碰的情况,很多同学则观察不到,教师要给予指导和说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