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区制的教学管理机制研究.doc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47646225 上传时间:2023-07-24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区制的教学管理机制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学区制的教学管理机制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学区制的教学管理机制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学区制的教学管理机制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学区制的教学管理机制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区制的教学管理机制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区制的教学管理机制研究.doc(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基于学区制的教学管理机制研究研究单位:荷包湖学区负 责 人:宋 勇组 成 员:孙雁洲 李秋涛 胡欣荣 吴 超 王 翔吴秋梅 罗 红 冯 威 李友福 胡必光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2010年出台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把推进素质教育改革试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革试点、深化办学体制改革试点等内容作为今后十年的工作重点,提出我国教育改革发展要贯彻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方针。义务教育阶段,教育均衡作为教育公平的一种表现形式,是社会公平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和体现,是更宽泛意义上的人文关怀。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义务教育作为政府提

2、供的一种基本公共服务,具有公益性、普惠性、公平性的特征。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的应有之义。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于更加稀缺的优质教育资源的争夺,成为新的社会热点,教育资源之争也成为一种新的等级分化工具。把这些事情交给市场去自动调节是社会达尔文主义者的口号,更是经济决定论者的冷酷,这显然有些不负责任。义务教育的不均衡发展会影响到社会公平、社会的凝聚力和社会的稳定发展。这显然与社会进步相背离,所以,政府必须出面,制定更加合理的政策,为教育均衡化、教育资源的拓展和优化配置来实行调控。学区制是教育均衡发展体制和机制创新的实践模式之一,是中小学实行分片划区管理的制度。通过学区制的实行,建立更为

3、合理的教育资源配置机制,探索教师流动、教学管理、教师研训、考核评价等新机制,从而在教育资源共享、学校文化共建、教育教学互助等方面有所突破。我市按照“相对就近、优势互补、分步推进、整体提高”的原则,在区划分3个学区,是在办学体制和教育管理体制方面的创新,是一次大胆的探索和试验。本研究课题是将学区制的科学探索和有形成果进行及时的积累和分析,试图在小范围的实践中探讨出:通过教学管理机制的创新这一路径来促进学区内部各学校之间均衡发展,为全市大范围的学区教学管理提供先期的实践经验,丰富区域教育均衡的理论,提高教育合作水平,向薄弱学校输入优质教育资源,逐步缩小各校之间的差距,实现区域内教育高位均衡,扩大优

4、质教育资源总量,促进教育公平,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无论从教育发展的趋势分析,还是从当前教育改革的现实来看,学区制的实施都有其存在、发展的价值。伴随其实施,原来局限于一校一地的教学管理上升到区域层面,相应地在实施学区制的初始阶段,如何采取积极有效的策略,就关键的教学管理环节实现有效突破是一个值得深思的课题。二、研究内容与方法研究内容:普及学区政策,树立学区观念;通过搭建组织架构,实施教学层级管理;通过成立学区学科中心教研组,建立教研实体;通过实施教学公开、科研与实践同行、开通学区“e网通”、激活教师流动等管理新机制,实现学区内学校的“均而不同”、统一、特色并进。方法:历史法与

5、文献法、调查法、统计法、个案研究法、教育实验法。三、研究过程(一)2014年10月,课题组成员进行充分酝酿,制定学区制下的教学管理机制。(二)2014年11月,以学区文件形式传达教学管理机制,在学区内予以实施。(三)2014年12月2015年6月,课题组进行动态跟踪、充分调研,具体分析教学管理机制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取得的经验,不断加以调整和完善,然后再进行实施,做到循环上升。期间做好各种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四)2015年7月9月,课题组对实施教学管理制度的情况进行汇总、分析、总结,形成课题研究报告。四、主要做法与经验(一)树立学区观念准教育管理单元观念决定行为。在学区制实行之初,需要

6、准确定位,主动融入,尽快普及学区政策,使学区成员学校全体教职员工树立学区观念,认同新生事物。学区制源于美国, 美国的学区制属于教育行政上的学区,一个学区中包含多所中小学,其学区内每所学校独立办学。美国教育实行的是分权制的管理体系,分联邦、州、学区三级。学区是由各州立法机构设立的、为居住在服务区内的儿童提供公共教育的实体,是州的最基层的教育行政单位,是直接经营和管理学校的地方公共团体。学区在美国具有很大的独立性和“权利”,各个学区都会依据自己的情况,做出符合本学区需要的教育政策决定。我市的学区制和美国的学区制有很大的区别,是按照“相对就近、优势互补、分步推进、整体提高”的原则进行划分的,各学区实

7、行学区长负责制,是一个附着在教育局这一层级上的亚结构,承担一些特定的教育事务:建立更为合理的教育资源配置机制,探索教师流动、教学管理、教师研训、考核评价等新机制,努力在教育资源共享、学校文化共建、教育教学互助等方面有所突破,促使校际间的差距进一步缩小,校长和教师队伍素质整体提高,办学水平明显提升。学区制工作中应以协调为主,尊重个性,统一规划,打破校际壁垒。学区内各学校必须实现三个转变。一是从“学校人”到“学区人”的转变。二是从“学校资源”到“学区资源”的转变。三是从“学校内涵”到“学区内涵”的转变。最终达到教育高位均衡、优质倍增。(二)搭建组织架构教学层级管理教育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社会系统。教育

8、均衡发展目标实现的过程,一定会伴生着一个又一个复杂的问题,此目标实现的过程也一定是一个充满教育智慧的漫长过程。这就需要有一批专业素养高的教育工作者勇于担当此项工作。由于我市实施的学区制是在保持各阶段同一层次学校间法人不变、隶属关系不变的前提下,尊重法人学校办学自主权基础上进行的,所以沟通无处不在,协调尤显重要。这也就需要在教学管理中必须实行规范、科学的管理,明确各职位的职责、权力和利益,使其各在其位,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按照管理层次简化,领导重心下移,提高管理效率、决策和执行融合的原则,实行两级管理体制,学区建立校长、教学副校长、教务主任(教务处)、政教主任(政教处)、教科室主任(教科室)、学

9、科中心教研组等六个工作组。校长(包括教学副校长)为层级管理的第一级;职能部门和学科中心教研组为层级管理的第二级组织。定期召开联席会议,了解和掌握学区教育教学工作情况,统一教学工作思路,研究解决疑难问题的办法,合理解决教育教学管理中的共性问题,(三)建立教研实体学科中心教研组教学研究是学校教学管理和教师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为了完善学区教学管理网络,稳步推进和有效指导学区教学研究工作,必须成立由教师群体的中坚力量(名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等)组成的学区学科中心教研组。在管理方式上实行聘任制。中心教研组组长和成员由学区聘用,聘期三年,实行动态管理。各学科组要坚持“明确工作职责,倡导有效教研”的工作

10、指导思想,本着“资源、信息共享,相互促进,整体提高”的工作原则,实施学科中心备课和教学视导制、校际师徒结对制等,团结学区同学科全体老师,基于鲜活的教育教学实践,对学科课程与教学中的共性问题开展实践研究,在教学常规管理、教师专业成长、学科教研、学生特色发展等方面开展务实有效的工作,为学区教学、教研工作的顺利开展和不断改进发挥积极作用,成为学区内学科教学工作的研究中心、辐射中心和示范中心。(四)实施教学公开深度课堂观察课堂是是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所在。课堂观察是通过观察对课堂的运行状况进行记录、分析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谋求学生课堂学习的改善、促进教师发展的专业活动。它将研究问题具体化为观察点,通过课

11、前会议、课中观察和课后会议三个工作流程,使教师认识、理解、把握课堂教学事件,澄清教学实践的焦点问题,并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反思教学行为。实施教学公开制,学区内各校互相公开课堂教学,学区内全体教师可随时到各校听课、参加教学活动,加强教师间的业务交流,促进教师业务素质的共同提高。学生家长可以申请预约听课。学校校级和业务中层领导对学区教学有指导的职责,实行以本校为主、兼顾各校的原则,每月组织1-2次学校领导参加的观课交流活动,进行课堂教学指导。学科中心教研组每月要对学区内学校相应学科教研组进行一次教研视导,开展一次校际间集体观课活动。通过专业合作研究共同体的集体观课,在观察量表的支撑下,基于证据展开专

12、业、系统、深层的研讨。通过分工协作、专业切磋、交流合作,形成一种“经验分享,彼此支持,共同成长”的研究共同体,以集体智慧改进教学。这种常态的职业生活将会有效实现专业研究草根化和专业成长日常化。(五)实施双轮驱动研究与实践同行作为新生事物,理论和实践往往在一定程度上是同行的。为了更好地促进学区工作,保证我们的实践有扎实、准确的理论支撑,从理论源头找到力量,并不断地总结、升华实践。学区应积极联系科研部门指导学区科研工作,紧紧围绕“学区如何有效运转”这一主题,就如何有效发挥学区主体学校示范辐射作用、如何基于学区制进行有效教学管理(包括教师流动、教师研训等机制)等关键环节展开研究。同时开展以教学为中心

13、,研究为主线,自我反思为形式的多样化校际科研活动,就新课改广泛开展课程内容整合研究,课堂教学效率研究和道德课堂教学模式创新研究,每所学校都要有科研课题,针对本校、本学区教育教学实际和学生实际,以学科改革为突破,以科研促创新,探索具有本校、本学区特色的发展途径和管理模式,增强教科研课题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更新教师教育观念,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发挥教科研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中的龙头作用,形成“校校有课题,人人在参与”的科研局面。同时学区要组织好课题的结题工作、课题成果的应用工作。(六)开通空间载体创建学区“e网通”教育技术手段的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将会促进教育生产方式的持续转变。学区要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

14、术(学区网站、班班通工程)搭建教学管理平台,每所学校都可以发布本学校资源情况,建设远程优质课程超市,为每个学生提供平等的享有优质资源的机会;建设网络教师、校长交流群,为每个教师搭建学习、成长、创新、发展的平台;在网络上进行实时交流互动,学区的各项工作、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开展的各种活动、教研成果、课程的开发与管理等内容都可在网络平台上公开,使学校之间在各项工作上都做到资源共享,实现学区管理和学校交流全方位、全天候。(七)激活教师流动人力资源共享教育均衡发展的根本是教师队伍的均衡发展。抓住师资均衡,就抓住了提高学校办学水平的关键点,也就抓住了均衡的核心要素。过去,封闭的校门不仅尘封了各自的物质资

15、源,更阻碍了人力资源的互相流动。“学区制”的实施,无疑为教师流动提供了契机和空间在学区的统筹布置下,优质教师将得到更加合理的分配、科学的流动,真正还原了教育资源的公共属性。教育行政部门要建立科学的教师流动和校长轮换保障机制,采取刚性化推动和人性化操作相结合的方式,切实打通人力资源流动关节,畅通流动渠道。一是建立健全校长任期交流机制。推行中小学校长任期制和定期交流制度。通过优秀校长的输入,为薄弱学校注入优良的管理、教学理念、方法,缩小与优质学校的差距。二是完善教师流动的约束机制和柔性流动机制。在评优晋级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创造教师良性流动的政策“坡度”,把是否进行过开放课堂、跨校兼课、集体备课、承

16、担课题和跨校师徒结对等作为重要参考依据。(八)实现“均而不同”统一、特色并进学区内逐步实行教学统一管理。力争达到“五个相对统一”:课程计划统一、教学进度统一、教研活动统一、考试和评价统一、校本培训统一。学区制订学区教学活动计划,定期开展学区教学活动以活动为抓手,从之所以成立学区的本源意义出发,通过一系列的专业活动缔造影响力。学区定期召开协调会议,研究教学工作。在统一的基础上要注意两点:一是防止优质资源稀释。学区的初始目的是“以强带弱”,促进同一区域内学校的共同提高,从而缩小学校间的差距。我们要防止优质教育资源被瓜分,进而平庸,导致所有的学校教学水平下滑的危险,这是一个必须重视的问题。我们要做到既不影响优势学校的优势继承和发扬,又能够促进薄弱学校的迅速跟进;二是正视差异,特色互补。通过整合学区内各校的教学资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