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寻隐者不遇》的教学设计与反思.doc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47643385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有关《寻隐者不遇》的教学设计与反思.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有关《寻隐者不遇》的教学设计与反思.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有关《寻隐者不遇》的教学设计与反思.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有关《寻隐者不遇》的教学设计与反思.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有关《寻隐者不遇》的教学设计与反思.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有关《寻隐者不遇》的教学设计与反思.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关《寻隐者不遇》的教学设计与反思.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有关寻隐者不遇的教学设计与反思有关寻隐者不遇的教学设计与反思教材分析p :寻隐者不遇是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三课古诗两首中的第一首,是唐代诗人贾岛的作品。诗歌记叙了诗人前往山中寻访隐者而没有遇到这件事。课文主要写了诗人与童子的问答,表达了隐者高洁的性格以及诗人对他的仰慕。本诗的特点是寓问于答,平白如话,意境幽远。学情分析p :本次教学,对象是农村的孩子,对他们来说,见识不够广泛,表达欲望不强。特别是刚刚从完小来的那一大局部学生,习惯了灌输式的教学。新课标倡导,要引导学生进展“个性化阅读、多元化考虑、独特性表达、创造性运用”。因此,教学中,我鼓励学生敢于谈自己的感受,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让学

2、生用自己的眼睛来读课文,用自己的心灵来想问题,用自己的嘴巴来做评价。设计理念:寻隐者不遇是唐代诗人贾岛的作品。记叙了诗人前往山中寻访隐者而没有遇到,非常绝望的这件事,教学时我主要分三个板块:一是初读,读顺,读出诗的味道。二是细读古诗,理解诗意。先帮助学生采用多媒体理解“云深”的意思。再创设情境,想象贾岛和童子会说些什么,并表演,其实就是让学生说诗意。三是抓住意象,感受隐者的形象。为了使学生能感受都隐者的正直、高大、心怀百姓的形象,我将诗中的景物与隐者联络起来,从而使学生很容易体会隐者的心怀了。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古诗; 能理解古诗,理解“不遇”、“言”、

3、“云深”等词语的意思。2、过程与方法:能通过反复朗读体会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的情与境,从而理解诗中事,领略诗中景,感悟诗中情。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古诗的教学,理解诗中隐者的形象,感悟隐者的情怀,感悟古诗选词炼句的精妙和丰富的内涵,从而受到美得熏陶。教学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诗。2、朗读品位、感悟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教学难点:理解隐者的形象,感悟隐者高大、正直、心怀百姓的情怀。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流程:一、谈话导入课题,质疑解题。1、自经典诵读以来,我们背过许多的古诗,你能背几首大家听听么?(学生自由背)设计意图:背诵古诗,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为学生理解古诗起到定向发动

4、的作用。2、揭题: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新的古诗。板书课题:寻隐者不遇让我们一起来美美的读读课题吧。(齐读课题)3、你知道这首古诗的作者是谁么?你理解他多少呢?(老师相机补充)4、解题(1)你能用“寻”、“隐”、“遇”组词么?你知道它们在题目中的意思么?(2)谁能连起来说说题目的意思。(3)再次读题,说说你想弄清楚哪些问题啊?设计意图:从题目入手,让学生质疑,不光让学生理解了题意,而且也为这首诗的教学做好了铺垫。二、初读,读得有点诗味。1、过渡:下面我们就来读读诗句,看看你们刚刚提出的问题能不能从中找到答案。2、这首诗每位同学要到三遍,每一遍都要到达一定的要求。第一遍:要一字不错,字正腔圆。第二遍

5、:要读的有板有眼。第三遍:要读出诗的味道,那你就很了不起了。(学生练读古诗)设计意图:三遍朗读,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了不尽一样的训练要求,大家可以择其到达的要求来做。3、 指名学生读,速记点评,注意鼓励学生。4、 字音大家都读的很准了,再读古诗,看看古诗写了些什么呢?你觉得这首诗该怎么停顿呢?设计意图:古诗的停顿并不是句句停顿的格式都一样的,有些故事要根据意思来停顿。这首诗的第二句就有一些特别,让学生根据句意来停顿,无形中帮助学生理解诗意。5、 指导朗读古诗,读出节奏。设计意图:语文是“语”和“文”的结合,语文教学读是根本,要实实在在地把课文读通。三、细读古诗,理解诗意。1、读了这首古诗,你有不

6、懂得字词么?提出交流。多媒体出示:一座山,山上云雾缭绕。相机理解“云深”。2、角色扮演,在对话中理解诗意。(1)贾岛到山中去寻访圣贤之士,没有找到,却遇到了童子,你瞧!(多媒体出示:贾岛与童子在山中相遇的插图)(同桌中一位扮演贾岛,一位扮演童子,根据自己的想象来表演问答)设计意图:多媒体插图的展示,创设了情境。同桌的表演使学生很快的进入到情境中,为理解诗意做好了铺垫。(3)指名学生上台表演。(4)他们精彩的表演让我仿佛身临其境,这样情景诗人是怎么写的呢?(5)多媒体出示古诗,老师范读。同学们,读读吧。争取能读出诗中的情景。学生练读,然后指名学生试读。设计意图:老师入情入境的范读,感染着课堂的每

7、一个人,将学生带进了诗的意境之中了。3、贾岛在和童子的对话中,他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满怀希望绝望一线希望彻底绝望)带着这样的情感变化,我们再读读古诗吧!(指名读齐读)设计意图:“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根本特点。”没有情感的语言文字,是一种词藻的堆砌;没有真情的语言文字,会显得非常的苍白无力。忽略了情感的因素,你上得再生动,语言文字抓得再扎实,也是不到位的。从一定的意义上说,语文教学就是一种情感教学,老师要引导学生做“真我”,露“真情”。当然,在引导学生深化体会、感受课文的情感因素时,不可忽略了老师的示范和影响,老师应成为“课文的晴雨表”,用自己的神态、语言、情绪等去感染学生,

8、带动学生,使他们和课文同悲、同喜、同冲动、同平静.只有这样自外到内的.学习,才谈得上进步语文素养,才是真正意义的语文学习。四、抓住意象,感受隐者的形象。1、过渡:诗人寻访隐者,结果没遇到,诗人很绝望。那位隐者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呢?竟然令诗人如此仰慕?再读古诗,看看能不能从古诗中找到答案。2、俗话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诗人虽然在诗中没有写隐者,但诗中所写的景物却与隐者有亲密的联络。找出诗中所写的物,看看它们有什么特点。再把它们和隐者联络在一起,你会有新的发现。(学生再读古诗)3、 隐者隐居起来是不是并不关心这个社会,不关心百信的疾苦了呢?他是不是把一切都放下,安心过悠闲清静的生活呢?你们在找找看隐

9、者干什么去了,你从中读懂了什么?4、学生交流,老师稍作点拨。(采药,治病救人,心系百姓,不辞劳苦,菩萨心肠)5、多媒体出示,总结回忆。这就是诗中的隐者啊,他像松树一样( ),像白云一样( )。他去深山采药,救死扶伤,他心里装的是( )他就像云端的神仙、像那救世的菩萨!设计意图:对诗中景物特点的分析p ,有助于学生理解隐者的内心。五、拓展延伸。那些隐居起来的世外高人啊,才华横溢,胸怀宽广,悠闲洒脱。你还知道哪些这样的高人呢?六、作业。将寻隐者不遇这首诗写成一篇300字的小故事。板书设计:寻隐者不遇贾 岛 隐 者满怀希望 正 直失 望 高 大一线希望 纯 洁彻底绝望 心系百姓教学反思:这首诗主要写了贾岛去山中寻找隐者,结果没有找到的一件事。让学生感受隐者的形象是古诗的难点。教学时为了打破这一难点,我让学生在充分读的根底上找出诗中所写的景物,并说说这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学生能比拟容易的说出“山”的“高大”、“云”的“纯洁”,“松”的“正直”、“四季常青”。接着学生考虑:这些景物与隐者有什么联络呢?对于这个问题学生说不出来,于是我引导学生:隐者上山干什么去了?他做这些是为了什么?隐者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竟然令诗人如此的仰慕?指导学生把隐者与前面的云、山、松各自特点相结合,学生自然就能感受到隐者的正直、高大、纯洁、心系百姓的形象了。第 页 共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