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导学案教学.doc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47642061 上传时间:2023-03-2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数学导学案教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中数学导学案教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中数学导学案教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中数学导学案教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中数学导学案教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数学导学案教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数学导学案教学.doc(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高中数学导学案教学姚安县民族中学 张红霞摘要:“导学案教学”模式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一种变革,它改变了以统、独、偏为特征的课堂教学,以学生的自学为基础,以师生互动为手段,以发现问题自我探究为主线,以学生多种能力的养成为目标,较好地落实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了现代教育的特征,符合新课改的理念,本文从导学的编写原则、基本环节、使用操作和教学评价等方面对“导学案教学”作了较为详细的阐述。 关键词:导学案 新课标 教学实施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新课程理念更加广泛深入地应用于教育教学之中,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已成为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实现学生个性发展的关键。如何将先进的教育与学习理念切实有效地转化为数学教师的教

2、学行为、转变成数学课堂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呢?“导学案教学”式以其特有的新颖性、实用性、高效性和易操作性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一年来,我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尝试着实行导学案教学,自感收获颇丰,下面我就“导学案教学”模式谈一下自己的一些肤浅认识,不当之处请各位专家和同行批评指正。所谓“导学案教学”模式就是以导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的教学活动,是培养学生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突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注重学法指导的一种教学策略。其显著的特点就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突出学生自主学习行为,注重学法指导,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导学案教学”模式的基本流程可以概括为:精心设计导学案自主学习

3、课堂师生讨论精讲释疑当堂训练小结评价.一、精心设计导学案 所谓“导学案”,就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有计划、有目标的主动学习,完善知识建构,为此而编制的可用于交流和评价的学习方案。说得通俗一点,就是专门给学生看和用的“教案”。 课前教师要精心备课,自己吃透教材,充分考虑学生在自学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充分考虑如何科学高效地指导学生自学,在此基础上设计出科学、实用的导学案。导学案中要含有指导学生自学的自学提纲。一般来说导学案分为:学习目标、预习导学、运用能力训练、小结与反馈四部分。(1)导学案的设计中,在教授新的数学内容之前,应先设置良好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这里所提的“问题”至少要具备

4、两个条件:“问题”与所讲的新内容是紧密联系的、有意义的;“问题”还要富于启发性,不能太易,也不能太难,要让学生通过努力后可以解决。至于设置问题情境的方法,则是多种多样的,可以运用数学史中的典故、运用类比、使用生活中的错误经验、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通过解决实际的应用问题、引用生活中的实例等都能导出引人入胜的问题情境来。例如,在讲解“等比数列求和公式”之前,先将古印度国王舍尔罕褒奖他的宰相、国际象棋发明者的故事。当学生听到发明者要求国王在国际象棋的64个格中放入小麦,各格的颗数是1,2,4,8,16,32,64,时,学生觉得很好笑,可是当听到国王叫人扛来一袋袋小麦还不够时,又都惊奇、困惑不解,接着

5、教师问学生:“你能帮助国王计算一共要放多少颗小麦吗?”最后还可先告诉学生:“全印度的小麦都不够奖给达依尔!这问题可以用求等比数列的和的方法来解决。”这时学生的情绪高涨,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为探求“等比数列求和公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即使有导学案的“引导”工作做在前面,也不能忽视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在与学生一起探索有关的数学问题时,应做好启发、引导的工作,要有意识地将问题往原来设定的目标引导,及时总结思维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归纳出正确的结论。教师启发引导主要表现在既有导的过程,又有导的效应。正如前苏联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所说:“数学教育学不能建立成听任学生在积极的思维活动和单纯的死记

6、硬背之间进行自由选择的教学,应当建立成以全体学生的积极思维活动为基础的积极的数学教学。”通过查询参考各年级备课组编制的关于数学教学的导学案样例、教师的教案、听课笔记、教师撰写的论文和随笔等,结合近一年来导学案在数学教学中的实践,我总结数学教学应用的最佳导学案应包括如下环节和内容: 学习目标 课前环节: 预习探求 预习检测 获得引入、证明 典例精析(方法指导) 应用 课堂环节: 巩固练习 课堂小结(知识深化) 课堂自测 课后环节: 同步测评(分层) 阅读思考【学习目标】依据课程标准、教材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制定的学生学习目标,如:了解、理解、掌握、熟练掌握、综合应用等。将学习目标示以学生,能使学生

7、在课前的预习、课堂的学习及课后的检查中,以此为导向进行学习和总结,从而使学生明确本章节的学习目标,学习中也能够有的放矢。【预习探求】将教材中的基本知识(主要内容)、方法,以填空题或问答题的形式呈现,学生通过研读教材完成本项内容。本环节的设置一方面给学生自学数学提供了一个范例,指导学生在教材中挖掘到重要、主要的信息,有着引领作用;另一方面它以提出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再回到课本进行研讨,研讨数学的发生、发展过程,从而初步理解相关知识的联系,体现新课程理念中“过程”与“方法”并重的原则。学生带着问题去听课,学习效率必然提高。【预习检测】设计少量(14个)的练习题,一般以选择题、填空题为主。设计的题目

8、以基本题为主,直接测试预习内容,是基本性练习。本环节可使学生了解自己预习效果,也可使教师发现学生初步理解数学中存在的问题。【获得】新课的讲授阶段。根据不同的数学(公理、定理、性质、公式和法则)的教学要求,采用适当的引入方式。在导学案的数学证明环节的设计中,可采用数学的符号形式或图形形式给学生以提示。【典例精析】将教材上的例题及教材课后习题上有关题型进行整合,以典型例题的形式呈现在学案中(34个),可避免教材、学案的重复学习,防止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目的使学生思路清晰,明白所学数学的应用领域,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课堂例题的选编,要遵循由易到难,由单一到综合,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原则。【方法指

9、导】引导学生如何思考问题、如何避开认知陷阱,便于学生自主探究。【巩固练习】数学学习是需要做一定的练习的,数学也不例外;另外,数学解题不仅是求结果更要重过程。在作业、测试以及高考试卷中,我们经常看到学生书写不规范、表述不严谨、计算常出错的现象。因此,课堂上的巩固练习要让学生动起来,眼、手、脑三维一体,巩固所学知识,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课堂小结】它不仅可以从一节课的主要内容入手,还可以从数学思想方法的角度入手。方式上可灵活应用,不论采用哪种方式,都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自我梳理,从而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知识深化】总结数学学习的过程中的一些结论或是数学应用时的注意事项等等。开阔学生学习思

10、维,拓展学习视野。【课堂自测】共设计13个与本节数学内容密切相关的题目。目的是及时了解学生对课堂所学数学的掌握情况。课堂自测对课堂学习的及时反馈,便于学生查漏补缺。【同步测评】本阶段是导学案的分层课后作业部分,达到对所学数学的巩固与提高、迁移与拓展的目的。【阅读思考】设计与本节数学相关的阅读材料和思考题,及时给出所学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从而达到知识迁移的目的。二、高中数学教学中导学案课前环节的设计 以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四1.2.3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第一课时)为例: 【学习目标】 理解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 能用基本关系式求值. 【预习探求】 1.写出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定义. 2.

11、请思考同一个角的正弦、余弦、正切有哪些关系?试总结如下: 平方关系式: . 商式关系式: . 其它:. 【预习自测】 1试判断下列结论的正误 (1)且 (2) 在第二象限时, (3)且 (4)且 2若,则( ) A B C D 3已知,则=( ) A B. C D 通过导学案的课前环节,一方面学生提前了解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这一课时的内容及新旧数学的联系,确定本节课要掌握的公式,以便提高课堂听讲效率、提高自学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导学案引导学生积极地、主动地、科学地发现、探索、获取新的数学,指导他们学会阅读、学会整理、学会迁移、学会探索、学会总结,解决如何去获取新知识的问题,在预习探求中进行学

12、法指导。预习自测的三个小题是公式的简单直接应用,让学生了解预习效果,获得成功感。三、数学教学中导学案课堂环节的设计 课堂环节是数学教学中导学案的核心部分,是指导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依据。在设计过程中教师应该以学习目标为纲,以数学教学内容为基点,充分发挥导学案传授知识、揭示规律、提供学法、开拓思路、发展思维、提高能力的作用。数学教学一般可分为数学的获得、数学的证明和数学的应用三个阶段。在导学案的设计中,我们也延续着这三个阶段进行展开。设计中尽量体现数学的发现探索过程,把握的来龙去脉,使学生既知道数学问题“是什么”,又知道数学问题“为什么”成立,还知道“怎么办,办什么”。希望通过导学案的辅助教学,我

13、们能达成的教学成效为:学生能注意提出的背景和条件,大胆猜想将会产生的结论,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学生敢于动脑、动手去探求验证或演绎证明;学生能认真听取老师和同学的分析思路,和自己的论证设想作比较,敢于争论,并汲取最优者;学生能弄懂推理论证过程中所涉及的数学思想、方法及特殊技巧;学生能理解公式、定理的规定条件、结论及适用范围和功能,以典型图形表格等帮助记忆;学生对数学公式中各部分符号的含义能深刻理解,知道各部分间的内在联系,学会公式的变形。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导学案设计中可采用如下一些方法去引入。(1)温故知新引入 温故知新引入就是利用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来创设的数学问题情境。在新数学学习之前,教

14、师总是要进行“温故知新”的工作。所谓“温”就是寻找认知结构中原有的知识与新知识的联系,“故”是指原有认知结构的旧知识,“知”就是将新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认知结构,“新”是在联结点处新生出来的支脉,它表明了新旧知识之间的区别。创设温故知新的问题情境,既要造成新旧知识之间的矛盾,又要引起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对学生要有启发性。这是一种常用的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如人教版必修四1.2.4 与的三角函数间的关系(诱导公式第三课时)引入设计如下: 1.三角函数的定义 2.初中知识中对于任意锐角,有公式, 成立 3.回顾(1)角与的三角函数间的关系 (2)角与-的三角函数间的关系 (3)角与的三角函数间的关系 归纳总结这三组诱导公式的本质特征:“函数名不变,符号看象限” 在上述诱导公式(1)(2)(3)的基础上提出问题:与的三角 函数间的关系是什么呢? 设计这样的数学问题情境既引起了新旧知识之间的矛盾,又加强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2)由实际的需要引入 由实际的需要引入就是利用与生产、生活有关的实际问题来创设的数学问题情境。数学教材中许多抽象的数学往往来源于现实世界,与日常生产、生活有密切的联系。如果直接给出这些数学,学生往往不知道为什么要学,而且比较抽象也不容易理解。教师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