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重庆高考语文试卷真题及答案.doc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47641495 上传时间:2023-01-1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7.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7年重庆高考语文试卷真题及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07年重庆高考语文试卷真题及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07年重庆高考语文试卷真题及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07年重庆高考语文试卷真题及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07年重庆高考语文试卷真题及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07年重庆高考语文试卷真题及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7年重庆高考语文试卷真题及答案.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07年重庆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一、(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耄耋(di)调运(dio)悬崖勒马(l)惊魂甫定(p)B.沉淀(din)喟然(wi)并行不悖(bi)酩酊大醉(dng) C.差劲(ch)拙劣(zhu)似是而非(s) 数见不鲜(sh) D.供给(gng) 囤积(tn) 春色撩人(lio)蒙头转向(mng)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A.苍桑笑靥秣马厉兵篷荜生辉 B.脉搏涣散耳濡目染汗流夹背 C.喝彩炽热哀声叹气恼羞成怒 D.副刊伫立青出于兰察言观色 3.将下列选项中的词语依次填入各句横线处,最恰当的

2、一组是 某市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经济建设要注重环境保护; 该市的环境保护仍然严重滞后。 医院作为特殊的公共,应该讲究语言得体,“欢迎你再来”这一类的语言是不宜随便使用的。人们在异国他乡为了生存而不得不放弃自己原有的文明, 首先放弃也最难放弃的就是母语。 谈到决赛对手时,教练说:“这将是一场漂亮的比赛,在决赛中和他们会师是一次独一无二的机会。” A.坦陈场所必须必然 B.坦陈场合必需必定 C.坦承场合必需必然 D.坦承场所必须必定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请柬的封套上古色古香地印着青铜器,上面整齐地排列着身披铠甲、手持盾牌的秦军战士。 B.生活是一幅丰富多彩的画卷,如果得不

3、到你的欣赏,那不是它缺少美,而是你缺少发现。 C.厚道有如参天的大树,替你遮挡暑热炎凉;厚道有如母亲的怀抱,替你抚慰喜怒哀乐。 D.当地造纸厂偷排未经处理的废水,严重污染环境,导致鱼虾绝迹,各种水生作物大量减产和绝产。 二、(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阅读下文,完成第57题。 如果把唐宋墓中出土的陶制玩具与当下乡村的泥玩具放在一起,就会惊奇地发现它们几乎一模一样,为什么? 民间艺术是历久难变的。这因为,民间的审美是共性的审美,必须是这一地域人们的审美都变化了,它才会悄悄地发生改变。在漫长的古代农耕社会,人们生活的内容和方式基本上是一成不变的。深藏在谷壑里的山庄,或是江河相隔的村落,大

4、多是在封闭状态中静静地生息与传衍。因之,许多古老的文化形态总是在民间存活得很久很久。比如闽地的南音、云南的纳西古乐,无怪乎人们称它们为古文化的活化石了。 当然,民间艺术并非全都不变。一般的规律是,交通方便的地方,比较容易发生变异。一方面外来文化的涌入,冲击了人们的审美习惯;另一方面则由于现代城市的崛起。城市文化是十分敏感的,是一种强大的不断更新换代的审美的源,向广大乡间放射,产生影响。 当前,现代化、工业化、乡村城镇化以及媒体、科技、生活方式、时尚,都对我们传承久矣的民间艺术产生根本性的冲击。一部分民间艺术处于濒危,正在消亡;那么,另一部分依然“活着”的民间艺术是怎样的呢? 那些摆在旅游景点小

5、摊上的艳丽又奇特的布挂、面具、布老虎,那些画在民俗村屋梁房柱上的怪异的图案,以及竖在那里的匪夷所思的图腾柱、旗幡与神像,或是一群群穿着半似民族服装、半似戏装的年轻人跑过来跳一段不知所云的舞蹈谁会知道这些民间艺术的真伪,反正有点特点就行。 在全球化商品经济的时代,民间文化大概只有转化为旅游对象才能生存与延续下来。民间艺术原本是一种地域的生活文化,一种民俗方式,当它转变为一种经济方式时,便在本质上发生变异。那种自发的、纯朴的、天真的精神情感不见了。代之以涂红抹绿,添金加银,着力于对主顾的招徕与诱惑。它的特色被无度地夸张着,它内在的灵魂与生命却没有了。 商品化使民间艺术发生的变异正在全国各地普遍发生

6、着。这种貌似“茁壮成长”的民间艺术,在文化意义上却是本质性的消亡。难道民间艺术只有这样一种出路吗?世界上还有另一种对待自己传统和文化的方式那就是保持住民间艺术中那种对生活的虔诚与执着,把它视为一种传统精神。他们是真正懂得自己民间艺术的价值和美感的。为此,民间艺术一直是他们民族情感与精神的载体之一。 人们知道,在当今这样做何其困难。所以,普查与记录原生态的民间艺术就是迫不及待要做的事了。这不只是为了记录一种文化形态,一种充满情感的美,更是为了见证与记载的一种历史精神。 (节选自冯骥才民间艺术的当代变异) 5.从原文看,下列对“民间艺术”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一种地域的生活文化、民俗方式 B.

7、一种对生活的虔诚与执着的传统精神 C.一种民族情感与民族精神的载体 D.一种文化形态和历史精神的体现 6.下列选项中,不能反映“民间艺术”处于濒危状况的一项是 A.出土的陶制玩具与当下乡村的泥玩具几乎一模一样 B.商品经济时代的城市文化造成了民间艺术的巨大变异 C.现代旅游业的发展使许多民间艺术转化为旅游对象 D.认真开展原生态民间艺术的普查与记录已迫不及待 7.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人们生活内容和方式的改变,终将导致民间艺术的消亡 B.古老文化的原始形态保护得越好,民间艺术越能得以延续 C.为了保护民间艺术,应当禁止将民间艺术形式用于商业目的 D.加大旅游经济投入,将

8、改变旅游业中民间艺术严重变异的状况 三、(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文,完成第811题。 李东阳,字宾之,茶陵人,以戍籍居京师。四岁能作径尺书,景帝召试之,甚喜,抱置膝上,赐果钞。后两召讲尚书大义,称旨,命入京学。天顺八年,年十八,成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累迁侍讲学士,充东宫讲官。弘治五年,旱灾求言。东阳条摘孟子七篇大义,附以时政得失,累数千言,上之。帝称善。 十七年,重建阙里庙成,奉命往祭。还,上疏言: 臣奉使遄行,适遇亢旱。天津一路,夏麦已枯,秋禾未种,挽舟者无完衣,荷锄者有菜色。盗贼纵横,青州尤甚。南来人言,江南、浙东流亡载道,户口消耗,军伍空虚,库无旬日之储,官缺

9、累岁之俸。东南财赋所出,一岁之饥已至于此;北地篒窳注,素无积聚,今秋再歉,何以堪之。事变之生,恐不可测。臣自非经过其地,则虽久处官曹,日理章疏,犹不得其详,况陛下高居九重之上耶? 臣访之道路,皆言冗食太众,国用无经,差役频烦,科派重叠。京城土木繁兴,供役军士财力交殚,每遇班操,宁死不赴。势家巨族,田连郡县,犹请乞不已。亲王之藩,供亿至二三十万。游手之徒,托名皇亲仆从,每于关津都会大张市肆,网罗商税。国家建都于北,仰给东南,商贾惊散,大非细故。更有织造内官,纵群小掊击,闸河官吏莫不奔骇,鬻贩穷民所在骚然,此又臣所目击者。 夫闾阎之情,郡县不得而知也;郡县之情,庙堂不得而知也;庙堂之情,九重亦不得

10、而知也;始于容隐,成于蒙蔽。容隐之端甚小,蒙蔽之祸甚深。臣在山东,伏闻陛下以灾异屡见, 敕群臣尽言无讳。然诏旨频降,章疏毕陈,而事关内廷、贵戚者,动为掣肘,累岁经时,俱见遏罢。诚恐今日所言,又为虚文。乞取从前内外条奏,详加采择,断在必行。 帝嘉叹,悉付所司。 是时,帝数召阁臣面议政事。东阳与首辅刘健等竭心献纳,时政阙失必尽言极谏。东阳工古文,阁中疏草多属之。疏出,天下传诵。 (节选自明史李东阳传) 注皆窳:ziyu,疏懒。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累迁侍讲学士,充东宫讲官 充:担任 B.臣奉使遄行,适遇亢旱 遄:速疾 C.江南、浙东流亡载道 载:负载 D.始于容隐

11、,成于蒙蔽 容:包庇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荷锄者有菜色 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 B国家建都于北 C徘徊于斗牛之间 伏闻陛下以灾异屡见,敕群臣尽言无讳 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 D 诚恐今日所言,又为虚文 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直接表明“民生维艰”和“吏治混乱”的一组是 A 夏麦已枯,秋禾未种 户口消耗,军伍空虚 C 冗食太重,国用无经 更有织造内官,纵群小掊击 B库无旬日之储,官缺累岁之俸 差役频烦,科派重叠 D鬻贩穷民所在骚然 事关内廷、贵戚者,动为掣肘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准确的一项是 A.李东阳幼时聪明颖悟

12、,擅书法,深得皇上喜爱。十八岁中进士后进入仕途,不断得到升迁。 B弘治十七年,李东阳给皇帝上疏,描述了奉命往祭途中所见所闻的严重灾情,令人触目惊心;同时,表达了自己的担忧。 C.李东阳一路上听取了各种意见,认为产生灾异的根源在于势家巨族、亲王贵戚、内廷官员互相勾结,危害百姓。 D.为了革除蒙蔽之祸,李东阳请求皇上将以前的各种建议详细地加以整理并择善实施。 四、(本大题共3小题,共20分) 12.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臣自非经过其地,则虽久处官曹,日理章疏,犹不得其详,况陛下高居九重之上耶?(4分) (2)游手之徒,托名皇亲仆从,每于关津都会大张市

13、肆,网罗商税。(4分) 13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海棠 (宋)苏轼 惜牡丹花 (唐)白居易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釉伦廊。 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注崇光:美艳的光彩。 (1)苏轼海棠诗的前二句描写了海棠花的哪些特点?后二句抒写情感时使用了什么手法?(4分) (2)苏轼的海棠与白居易的惜牡丹花同样写夜里赏花,二者所抒发的感情有何不同? (2分) 14.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和文学常识的空缺部分。(6分) (1)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 。(卫风氓) (2)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声

14、, 。 (白居易琵琶行) (3)木欣欣以向荣, 。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4)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吾未见其明也。 (韩愈师说) (5)清末四大谴责小说是指官场现形记孽海花老残游记 。 (6)在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作品中,以恢弘气势探索俄国社会出路的巨著,是列夫托尔斯泰的 。 五、(本大题共4小题,共22分) 阅读下文,完成第1518题。 告别三峡 赵本夫告别三峡,已经讲了几年。其间除去旅游部门炒作的成分,全国和世界各地的游客,多是怀着真诚惜别的心情去三峡的。长江浩浩荡荡,自由自在地奔腾了亿万年,第一次被人类强行改变它的面目。今年六月大坝蓄水后,上游六百多公里的长江,将变成一个狭长而巨大的水库,三峡将不再是昔日的三峡,长江也不再是过去的长江了。它将失去许多原始的形态和野性,变得温顺、驯服。建造三峡大坝是经过科学论证的,我们不怀疑它将在防洪、发电、航运等诸多方面发挥特殊的功用。但当这条亘古以来一直追求自由的大水终被锁住时,人们还是蓦然生出一种怜惜、怅然和失落。 去年十月底,我终于去了三峡。正是深秋时节,长江两岸的山峦有些冷峻之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我的确感受到了大江的气势。但老实说,三峡并没有我想象中那么美丽奇伟,山不够绿,水也不够清,浑黄的江水泥汤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