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学日志.doc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47641422 上传时间:2023-01-18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物理教学日志.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初中物理教学日志.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初中物理教学日志.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初中物理教学日志.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初中物理教学日志.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物理教学日志.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物理教学日志.doc(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中物理教学日志理解总功、有用功和额外功三个概念,是解决机械效率问题的关键。你能想到哪些办法帮助学生建构总功、有用功和额外功这三个概念?请设计一个你认为最佳的教学片段,并说明操作要点和设计意图。设计这个作业的目的是:希望老师们讨论如何建构机械效率的概念。考虑到难度比较大,因此将这个问题分解为建构总功、有用功、额外功这三个概念。纵观老师们上交的作业,我们发现有以下几个设计方案值得老师们借鉴。方法一:烧杯(或瓶中的水)情境(一)老师:老师做实验要用烧杯,哪位同学帮忙把讲桌下的烧杯拿到讲桌上?一学生从桌子下面拿上来盛水的烧杯。操作要点:(1)、轻描淡写地说要杯子。桌子旁边不放水槽,迫使他没办法把水倒

2、掉。(2)、老师不要从同学手里接烧杯,示意他把杯放桌子上。老师拿过有水的烧杯后,面露发愁之意:杯内的水倒哪儿呢?最后还是把水倒掉了。设计意图:让下面神情专注的学生明白这水是无用的?(身教胜于言教)老师:谢谢这个同学!我们来计算一下他做了多少功?(在黑板上写上条件:空烧杯质量100克,里面水的质量400克,桌子高1米。)操作要点:全班同学计算。如有分岐要交流、讨论。情境(二)老师:现在还需要一个同样的空烧杯,哪位同学能做最少的功帮我这个忙?另一个同学上来,把杯中的水倒掉后,从地面拿到讲桌上。操作要点:桌子另一边有同样的装水的杯子,旁边还有一个水槽,(情境一时用箱子罩住的)这个同学受第一个同学的启

3、发,很自然的会把水倒掉,而只拿上来烧杯。老师:请同学们计算这个同学做了多少功?(学生计算)讨论:两位同学效果相同,为什么做功不同?设计意图:让学生比较两人做的功,反思第一个同学对水做的功无用引出额外功、有用功和总功。情境(三)老师:现在我还需要酒精完成实验,哪个同学来帮忙?又一个学生上来,他想只把酒精拿上来,可是做不到,只好连杯子和酒精一块拿上来了。老师:请计算这个同学做的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酒精质量320克)设计意图:让学生悟出,很多情况,额外功也是不可避免的。方法二:饮水机上安装纯净水桶概念的建立可以从机械做功的目的去分析。我从学生身边最熟悉的生活现象入手,让一名学生将一桶水搬起装到饮水

4、机上。具体我是这样引导的:饮水机里的水没有了,哪位同学能将旁边这桶“水”装上去?学生装上后我又问:“刚才的过程中这位同学做功了吗?”同学们都异口同声的回答:“做了。”“但他不是按照我的要求完成任务的。”学生们有些纳闷了,我继续解释道:“我的目的是让这位同学把水搬上去,但他不但搬了水,还把桶也搬上了。”这时同学们急忙解释道:“水必须要用桶装着呀。”“对,刚才这位同学做的功中,一部分是对水做的功,一部分是对桶做的功。从做功的目的来看,同学对水做的功是有用的,称为有用功,而对桶做的功是为了达到目的不得不做的功,我们称它为“额外功”,有用功加上“额外功就是这位同学做的“总功。然后再引导学生分析课本上搬

5、运沙子时做的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分别是什么,以此帮助学生加深对上述三种功的理解。理解总功、有用功和额外功三个概念,是解决机械效率问题的关键。你能想到哪些办法帮助学生建构总功、有用功和额外功这三个概念?请设计一个你认为最佳的教学片段,并说明操作要点和设计意图。设计这个作业的目的是:希望老师们讨论如何建构机械效率的概念。考虑到难度比较大,因此将这个问题分解为建构总功、有用功、额外功这三个概念。纵观老师们上交的作业,我们发现有以下几个设计方案值得老师们借鉴。方法一:烧杯(或瓶中的水)情境(一)老师:老师做实验要用烧杯,哪位同学帮忙把讲桌下的烧杯拿到讲桌上?一学生从桌子下面拿上来盛水的烧杯。操作要点:

6、(1)、轻描淡写地说要杯子。桌子旁边不放水槽,迫使他没办法把水倒掉。(2)、老师不要从同学手里接烧杯,示意他把杯放桌子上。老师拿过有水的烧杯后,面露发愁之意:杯内的水倒哪儿呢?最后还是把水倒掉了。设计意图:让下面神情专注的学生明白这水是无用的?(身教胜于言教)老师:谢谢这个同学!我们来计算一下他做了多少功?(在黑板上写上条件:空烧杯质量100克,里面水的质量400克,桌子高1米。)操作要点:全班同学计算。如有分岐要交流、讨论。情境(二)老师:现在还需要一个同样的空烧杯,哪位同学能做最少的功帮我这个忙?另一个同学上来,把杯中的水倒掉后,从地面拿到讲桌上。操作要点:桌子另一边有同样的装水的杯子,旁

7、边还有一个水槽,(情境一时用箱子罩住的)这个同学受第一个同学的启发,很自然的会把水倒掉,而只拿上来烧杯。老师:请同学们计算这个同学做了多少功?(学生计算)讨论:两位同学效果相同,为什么做功不同?设计意图:让学生比较两人做的功,反思第一个同学对水做的功无用引出额外功、有用功和总功。情境(三)老师:现在我还需要酒精完成实验,哪个同学来帮忙?又一个学生上来,他想只把酒精拿上来,可是做不到,只好连杯子和酒精一块拿上来了。老师:请计算这个同学做的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酒精质量320克)设计意图:让学生悟出,很多情况,额外功也是不可避免的。方法二:饮水机上安装纯净水桶概念的建立可以从机械做功的目的去分析。

8、我从学生身边最熟悉的生活现象入手,让一名学生将一桶水搬起装到饮水机上。具体我是这样引导的:饮水机里的水没有了,哪位同学能将旁边这桶“水”装上去?学生装上后我又问:“刚才的过程中这位同学做功了吗?”同学们都异口同声的回答:“做了。”“但他不是按照我的要求完成任务的。”学生们有些纳闷了,我继续解释道:“我的目的是让这位同学把水搬上去,但他不但搬了水,还把桶也搬上了。”这时同学们急忙解释道:“水必须要用桶装着呀。”“对,刚才这位同学做的功中,一部分是对水做的功,一部分是对桶做的功。从做功的目的来看,同学对水做的功是有用的,称为有用功,而对桶做的功是为了达到目的不得不做的功,我们称它为“额外功”,有用

9、功加上“额外功就是这位同学做的“总功。然后再引导学生分析课本上搬运沙子时做的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分别是什么,以此帮助学生加深对上述三种功的理解。理解总功、有用功和额外功三个概念,是解决机械效率问题的关键。你能想到哪些办法帮助学生建构总功、有用功和额外功这三个概念?请设计一个你认为最佳的教学片段,并说明操作要点和设计意图。设计这个作业的目的是:希望老师们讨论如何建构机械效率的概念。考虑到难度比较大,因此将这个问题分解为建构总功、有用功、额外功这三个概念。纵观老师们上交的作业,我们发现有以下几个设计方案值得老师们借鉴。方法一:烧杯(或瓶中的水)情境(一)老师:老师做实验要用烧杯,哪位同学帮忙把讲桌

10、下的烧杯拿到讲桌上?一学生从桌子下面拿上来盛水的烧杯。操作要点:(1)、轻描淡写地说要杯子。桌子旁边不放水槽,迫使他没办法把水倒掉。(2)、老师不要从同学手里接烧杯,示意他把杯放桌子上。老师拿过有水的烧杯后,面露发愁之意:杯内的水倒哪儿呢?最后还是把水倒掉了。设计意图:让下面神情专注的学生明白这水是无用的?(身教胜于言教)老师:谢谢这个同学!我们来计算一下他做了多少功?(在黑板上写上条件:空烧杯质量100克,里面水的质量400克,桌子高1米。)操作要点:全班同学计算。如有分岐要交流、讨论。情境(二)老师:现在还需要一个同样的空烧杯,哪位同学能做最少的功帮我这个忙?另一个同学上来,把杯中的水倒掉

11、后,从地面拿到讲桌上。操作要点:桌子另一边有同样的装水的杯子,旁边还有一个水槽,(情境一时用箱子罩住的)这个同学受第一个同学的启发,很自然的会把水倒掉,而只拿上来烧杯。老师:请同学们计算这个同学做了多少功?(学生计算)讨论:两位同学效果相同,为什么做功不同?设计意图:让学生比较两人做的功,反思第一个同学对水做的功无用引出额外功、有用功和总功。情境(三)老师:现在我还需要酒精完成实验,哪个同学来帮忙?又一个学生上来,他想只把酒精拿上来,可是做不到,只好连杯子和酒精一块拿上来了。老师:请计算这个同学做的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酒精质量320克)设计意图:让学生悟出,很多情况,额外功也是不可避免的。方

12、法二:饮水机上安装纯净水桶概念的建立可以从机械做功的目的去分析。我从学生身边最熟悉的生活现象入手,让一名学生将一桶水搬起装到饮水机上。具体我是这样引导的:饮水机里的水没有了,哪位同学能将旁边这桶“水”装上去?学生装上后我又问:“刚才的过程中这位同学做功了吗?”同学们都异口同声的回答:“做了。”“但他不是按照我的要求完成任务的。”学生们有些纳闷了,我继续解释道:“我的目的是让这位同学把水搬上去,但他不但搬了水,还把桶也搬上了。”这时同学们急忙解释道:“水必须要用桶装着呀。”“对,刚才这位同学做的功中,一部分是对水做的功,一部分是对桶做的功。从做功的目的来看,同学对水做的功是有用的,称为有用功,而

13、对桶做的功是为了达到目的不得不做的功,我们称它为“额外功”,有用功加上“额外功就是这位同学做的“总功。然后再引导学生分析课本上搬运沙子时做的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分别是什么,以此帮助学生加深对上述三种功的理解。理解总功、有用功和额外功三个概念,是解决机械效率问题的关键。你能想到哪些办法帮助学生建构总功、有用功和额外功这三个概念?请设计一个你认为最佳的教学片段,并说明操作要点和设计意图。设计这个作业的目的是:希望老师们讨论如何建构机械效率的概念。考虑到难度比较大,因此将这个问题分解为建构总功、有用功、额外功这三个概念。纵观老师们上交的作业,我们发现有以下几个设计方案值得老师们借鉴。方法一:烧杯(或

14、瓶中的水)情境(一)老师:老师做实验要用烧杯,哪位同学帮忙把讲桌下的烧杯拿到讲桌上?一学生从桌子下面拿上来盛水的烧杯。操作要点:(1)、轻描淡写地说要杯子。桌子旁边不放水槽,迫使他没办法把水倒掉。(2)、老师不要从同学手里接烧杯,示意他把杯放桌子上。老师拿过有水的烧杯后,面露发愁之意:杯内的水倒哪儿呢?最后还是把水倒掉了。设计意图:让下面神情专注的学生明白这水是无用的?(身教胜于言教)老师:谢谢这个同学!我们来计算一下他做了多少功?(在黑板上写上条件:空烧杯质量100克,里面水的质量400克,桌子高1米。)操作要点:全班同学计算。如有分岐要交流、讨论。情境(二)老师:现在还需要一个同样的空烧杯

15、,哪位同学能做最少的功帮我这个忙?另一个同学上来,把杯中的水倒掉后,从地面拿到讲桌上。操作要点:桌子另一边有同样的装水的杯子,旁边还有一个水槽,(情境一时用箱子罩住的)这个同学受第一个同学的启发,很自然的会把水倒掉,而只拿上来烧杯。老师:请同学们计算这个同学做了多少功?(学生计算)讨论:两位同学效果相同,为什么做功不同?设计意图:让学生比较两人做的功,反思第一个同学对水做的功无用引出额外功、有用功和总功。情境(三)老师:现在我还需要酒精完成实验,哪个同学来帮忙?又一个学生上来,他想只把酒精拿上来,可是做不到,只好连杯子和酒精一块拿上来了。老师:请计算这个同学做的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酒精质量320克)设计意图:让学生悟出,很多情况,额外功也是不可避免的。方法二:饮水机上安装纯净水桶概念的建立可以从机械做功的目的去分析。我从学生身边最熟悉的生活现象入手,让一名学生将一桶水搬起装到饮水机上。具体我是这样引导的:饮水机里的水没有了,哪位同学能将旁边这桶“水”装上去?学生装上后我又问:“刚才的过程中这位同学做功了吗?”同学们都异口同声的回答:“做了。”“但他不是按照我的要求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