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湿巾项目薪酬管理分析(模板)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47633709 上传时间:2022-08-10 格式:DOCX 页数:70 大小:66.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婴儿湿巾项目薪酬管理分析(模板)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婴儿湿巾项目薪酬管理分析(模板)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婴儿湿巾项目薪酬管理分析(模板)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婴儿湿巾项目薪酬管理分析(模板)_第4页
第4页 / 共70页
婴儿湿巾项目薪酬管理分析(模板)_第5页
第5页 / 共7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婴儿湿巾项目薪酬管理分析(模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婴儿湿巾项目薪酬管理分析(模板)(7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婴儿湿巾项目薪酬管理分析xx有限公司目录第一章 项目简介4一、 项目单位4二、 项目建设地点4三、 建设规模4四、 项目建设进度4五、 建设投资估算4六、 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5第二章 绩效计划概述7一、 绩效计划的含义及特征7二、 绩效计划的内容10第三章 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12一、 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演变12二、 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14第四章 绩效执行概述17一、 绩效执行及其责任分工17二、 绩效执行的影响因素18第五章 绩效信息的收集20一、 绩效信息收集的流程与方法20二、 绩效信息的来源21第六章 薪酬的内涵及其功能25一、 薪酬的基本功能25二、 薪酬的概念27第七章

2、 职位评价29一、 职位评价的方法29二、 职位评价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34第八章 薪酬战略概述37一、 影响薪酬战略决策的因素37二、 薪酬战略与企业战略的匹配44第九章 战略性薪酬管理51一、 战略性薪酬管理对人力资源管理职能的新要求51二、 战略性薪酬管理概述53第十章 宽带薪酬58一、 宽带薪酬的局限性以及实施条件58二、 宽带薪酬的内涵63第十一章 薪酬结构设计67一、 薪酬结构设计的目标67二、 薪酬结构设计的步骤68第一章 项目简介一、 项目单位项目单位:xx有限公司二、 项目建设地点本期项目选址位于xx(以选址意见书为准),占地面积约91.00亩。项目拟定建设区域地理位置优越,交

3、通便利,规划电力、给排水、通讯等公用设施条件完备,非常适宜本期项目建设。三、 建设规模该项目总占地面积60667.00(折合约91.00亩),预计场区规划总建筑面积100310.45。其中:主体工程62069.62,仓储工程22343.67,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9901.32,公共工程5995.84。四、 项目建设进度结合该项目建设的实际工作情况,xx有限公司将项目工程的建设周期确定为12个月,其工作内容包括:项目前期准备、工程勘察与设计、土建工程施工、设备采购、设备安装调试、试车投产等。五、 建设投资估算(一)项目总投资构成分析本期项目总投资包括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根据谨慎财务

4、估算,项目总投资31360.77万元,其中:建设投资24597.62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8.43%;建设期利息241.10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0.77%;流动资金6522.05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0.80%。(二)建设投资构成本期项目建设投资24597.62万元,包括工程费用、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和预备费,其中:工程费用21407.88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2568.00万元,预备费621.74万元。六、 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一)财务效益分析根据谨慎财务测算,项目达产后每年营业收入60100.00万元,综合总成本费用50342.93万元,纳税总额4742.15万元,净利润7127.66万元,

5、财务内部收益率16.02%,财务净现值2499.40万元,全部投资回收期6.23年。(二)主要数据及技术指标表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序号项目单位指标备注1占地面积60667.00约91.00亩1.1总建筑面积100310.45容积率1.651.2基底面积35186.86建筑系数58.00%1.3投资强度万元/亩262.372总投资万元31360.772.1建设投资万元24597.622.1.1工程费用万元21407.882.1.2工程建设其他费用万元2568.002.1.3预备费万元621.742.2建设期利息万元241.102.3流动资金万元6522.053资金筹措万元31360.773.1自筹

6、资金万元21519.813.2银行贷款万元9840.964营业收入万元60100.00正常运营年份5总成本费用万元50342.936利润总额万元9503.557净利润万元7127.668所得税万元2375.899增值税万元2112.7410税金及附加万元253.5211纳税总额万元4742.1512工业增加值万元16272.9413盈亏平衡点万元24559.47产值14回收期年6.23含建设期12个月15财务内部收益率16.02%所得税后16财务净现值万元2499.40所得税后第二章 绩效计划概述一、 绩效计划的含义及特征(一)绩效计划的含义绩效计划是指在进行绩效管理的组织中,管理者和被管理者

7、在既有组织战略和目标的指导下,设定统一的阶段性目标和一致的绩效标准,并据此建立包含承诺的计划或契约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管理者和被管理者根据组织目标和本工作单元的业务重点与工作职责781共同讨论,以确定被管理者在考核期内应该完成什么工作和达到什么样的绩效目标。制订绩效计划的主要依据是组织目标以及工作单元的职责,最关键的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在对被管理者的绩效期望问题上达成共识,并在共识的基础上使被管理者对自己的工作目标作出承诺,最后就被管理者的工作目标和标准形成契约。作为绩效管理的起点,绩效计划阶段是绩效管理循环中最为重要的环节。在这一过程中,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双向沟通、共同投入和参与是进行绩

8、效管理的基础。对企业而言,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就是根据企业战略及年度经营计划和管理目标,围绕部门的业务重点、策略目标和KPI制订部门的工作目标计划,然后再将部门目标层层分解到具体员工,以形成员工的绩效目标和标准。(二)绩效计划的特征(1)绩效计划是关于工作目标和标准的契约。制订绩效计划的过程就是管理者与员工就员工的工作目标和标准形成契约的过程。绩效契约常以目标任务计划沟通书的形式出现,并作为员工开展工作以及绩效周期结束时对其绩效完成情况进行评价的依据。契约主要包括员工要达到的工作目标和效果、各阶段的目标、结果的衡量和判断标准、员工拥有的权利和决策权限、各项工作目标的权重、为完成工作目标而必须具备

9、的技能等内容。(2)绩效计划的主体是管理者和员工。绩效计划是由部门管理者和员工双方共同制定的,管理者和员工是绩效计划的主体,组织人事部门只是外在的组织者、辅导者和监督者,不能对绩效计划包办代替。绩效计划要想发挥应有的作用,首先必须符合组织的目标,其次还必须为员工所认可,具有心理挑战性,这样才能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通常绩效管理由一个组织的人力资源部门主抓或统筹,也有组织专门组建相关的团队(比如由高层领导、组织部门、人力资源部门等参加的专设委员会等)进行统筹安排。有人就据此认为绩效管理是主管组织人事或人力资源的领导的事,作为业务部门的领导,整天忙于业务工作任务,无暇顾及绩效管

10、理。事实上,绩效管理对业务部门目标的实现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段,而不是部门的负担。绩效管理应该是业务部门管理者的日常工作内容,绩效计划应该由所在部门的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员工)共同设立。在这一过程中,人力资源部门的角色是组织者、辅导者和监督者,业务部门的管理者则是绩效计划的具体制定者和实施者。(3)绩效计划是一个双向沟通的过程。所谓双向沟通意味着在绩效计划制订过程中管理者与员工双方都有责任,建立绩效契约不仅仅是上级管理者单方面地提出工作要求,下级必须被动地去执行,也不仅仅是被管理者自发地设定工作目标,而是双方共同讨论,就被管理者的工作目标、时限、标准及所需资源取得一致意见的过程,离开了双方积极主动

11、的心理参与,这一过程难以实现。(4)绩效计划是全员参与的过程。绩效计划的制订是一个自下而上的目标确定过程,通过这一过程会将个人目标、部门或团队目标与组织目标结合起来。因此,绩效计划的制订也应该是一个员工全面参与管理、明确自己的职责和任务的过程,是绩效管理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这是因为,只有员工知道了组织或部门对自己的期望,他们才有可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期望的目标。(5)绩效计划特别重视员工的参与和承诺。社会心理学关于态度改变的研究表明,当人们参与了某项决策的制定过程时,与没有参与这一过程相比较,他们会倾向于更加坚持这一决策,面临不同的立场挑战时也不会轻易放弃原来的立场,参与程度越大,态度改变的可

12、能性越小。因此在制订绩效计划时,让员工参与计划的制订,通过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充分沟通达成一致并签订正式的绩效契约,相当于员工对绩效计划中的内容作出了很强的公开承诺,这样在绩效实施阶段,员工就会倾向于坚持自己的承诺,即使遇到困难也会履行绩效计划。二、 绩效计划的内容绩效计划是在新的绩效周期开始时,管理人员和员工经过讨论,就员工在新的绩效周期内要做什么、为什么做这些、需要做到什么程度、应何时做完、员工的决策权限等问题进行识别、理解并达成绩效目标协议的过程。具体而言,在员工的绩效计划中至少应该包括以下内容本次绩效周期内所要达到的工作目标和任务;本岗位在本次绩效周期内的工作要项;衡量工作要项的关键

13、绩效指标;关键绩效指标的权重;工作结果的预期目标;工作结果的测量方法;关键绩效指标的计算公式;关键绩效指标的计分方法;关键绩效指标统计的信息来源;关键绩效指标的考评周期;在达成目标的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障碍;各岗位在完成工作时拥有的权力和可调配的资源;组织能够为员工提供的支持和帮助以及沟通方式;其他需要说明的事项和要求。列入绩效计划的内容,一般都是本岗位职责范围内的重点工作。根据工作属性、职责范81围和工作特点,纳入绩效计划的重点工作可分为两类:常设性重点工作和阶段性重点工作。常设性重点工作一般指一年中的每个月度或大多数月度都要开展和实施的重点工作。阶段性重点工作一般指在时间上具有较为明显的

14、阶段性或时段性特点的重点工作。第三章 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一、 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演变现代企业的绩效评价起源于美国。主要有两个源头:一个是19世纪末期美国铁路的财务报表分析;另一个是20世纪初期美国银行的企业信用分析。财务报表分析是早期企业内部评价运用最广泛的模式,实际上就是传统的以财务报表为蓝本、以简单的财务结果为测评指标的绩效测评的雏形。而银行信用分析则是银行从企业外部视角对贷款企业的信用和偿债能力的分析,通常除了考虑企业的财务报表外,还在一定程度上勘察企业的生产经营能力和发展前景。在美国,随着股市的发展,外部的企业测评逐渐由银行的信用分析发展到投资评价。其中最著名的是亚历山大华尔于1928年提出的综合比率分析体系。他选择了七个财务比率指标:流动比率、资产/固定资产比率、净资产/负债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自有资本周转率等。每个指标分别占总评价的一定比重,并确定了标准比率依次给企业打分,按权重相加得出总评分。这是一套衡量企业财务稳健性和综合支付能力的测评模式。后来,随着公司的发展成熟,企业的经理为了得到银行、投资者及公众对本企业的青助和支持,开始把原来流行于企业外部的评价方式引入公司内部,和原有的财务报表分析结合,成为企业整体绩效测评的流行模式。其中,最著名的是杜邦公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金融/证券 > 财经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