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书生的十四大教育观及评论.doc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47633440 上传时间:2023-02-0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魏书生的十四大教育观及评论.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魏书生的十四大教育观及评论.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魏书生的十四大教育观及评论.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魏书生的十四大教育观及评论.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魏书生的十四大教育观及评论.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魏书生的十四大教育观及评论.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魏书生的十四大教育观及评论.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魏书生的十四大教育观及评论魏书生的教育观来源:网络 魏书生成功了,鲜花和掌声常伴不离。魏书生的成功是作为教育改革家的成功,是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的双重成功,诚如辽宁省实验中学校长姬庆生所言:“魏书生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经验是博大精深的,既有理论高度,又具有很强的实践性。”1如果与国外著名教育家作横向比较的话,魏书生的主要建树或优势恐怕还是在教改的实绩。宁夏一位青年教师在致魏书生的公开信中写道:“目前您还只领我们,不,您还只和我们完成了这伟大的乐章的第一部对教育教学规律、艺术剖理璞玉似的发现和质朴的运用,这还基本上是以方法论的方式体现出来的?”2如果我的理解不错的话,那么这里的“方法论”基本上相当于古

2、人所说的“术”。这位青年教师的评价有相当的代表性,事实上,除了少数专门从事理论研究的学者,大多数人对于魏书生的兴趣更多的是在那些可触摸的操作方法上。“可操作性”是一个比较时髦的名词,人们在提到它时往往流露出对理论、观念的不屑一顾;于是在不少人心目中,魏书生被分成虚实两面,取“实”舍“虚”也就成了学习魏书生的一种捷径。成套的管理章程和操作方法照搬不误,在有些人那里或许收到了立竿见影的短期效果,在有些人那里只是上演了一幕“皮毛改革剧”,热闹一阵子后便一切归于寂静,重复着“昨天的故事”。我们并不怀疑只得皮毛者的取经真心,我们怀疑的是:是否魏书生实绩的光环和操作方法的新奇掩盖了其深邃独到的思想观念?我

3、们知道,仅仅是观念哪怕最正确的观念改革不了现实,但没有正确观念指导的实践很难避免盲目性。笔者选择这样一个题目来做关于魏书生的文章,也许会被讥为“客里空”、“空手道”什么的,然而我却认定,如果不是类似“宗教家的精神”(吕叔湘语)支配着魏书生,他会打那么多次报告要求当教师吗?魏书生倘若做了“厂级领导”也许会成为企业改革家,但绝不会有教育改革家魏书生。魏书生这个典型已经树立了起来,但一个人若在思想深处就不热爱教师这一职业,即使你硬逼着他学魏书生,能学好吗?“学习魏书生,必须研究魏书生”(姬庆生语),窃以为,研究魏书生,首先得研究其思想观念,以便在认识上向魏书生靠拢时有个目标。本文称不上研究,只是想胪

4、列一些魏书生的教育观念,作为人们了解魏书生的参考。魏书生说:“改革的关键是教育思想的改革,倘思想观念不改即使能奏效于一时,也决不会持久。”本文的宗旨庶几不违魏老师的本意。观念这东西有个层次问题,一般可分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次,本文所提到的教育观念主要处于中观层次(有的处于中观和宏观的交界面上,有的处于中观和微观的交界面上),遗漏在所难免。之所以回避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主要出于以下考虑:一是过大过小的事物难于把握和驾驭,二是过大难免笼统、空洞,过细则又容易流于琐碎。下面,先用主要篇幅对魏书生的教育观念作一番胪列,有些地方适当作点析评。一、放大显微的职业观情感基于认识,热爱自己的职业必须以正确认

5、识该职业的重要性为基础。行业不同,只是分工不同,并无高下之分。魏书生主张一方面用缩小镜去看宇宙、看世界,另一方面又用放大镜、显微镜去看自己从事的职业,一花一世界,一叶一乾坤。他认为教育教学虽不是惊天动地的“伟业”,但一旦你全身心地投入进去了,那么它将显得广袤无比,里面的世界真精彩,异趣纷呈。所谓放大显微,从认识的角度是指善于将总体的事业进行多侧面、多角度的观照、分解,使其中的每一个层次、每一个细部都纤毫毕现;从情感的角度看,是将职业神圣化。魏书生认为:“每项有利于人类的工作都是神圣的,倘用一种神圣的态度去对待、去做,一定能将这工作做得很神圣。”这并不是一种阿q主义,而是自觉地培养职业情感。二、

6、积极自重的角色观从社会学角度看,每个人在生活中都面临着多种角色的选择和不同角色的转换,魏书生主张“选择积极的角色进入生活”。首先,他主张舍劣取优,即尽量不扮演拙劣的社会角色。其次,他主张众优兼备,从“向善成美”的愿望出发,兼扮各种好角色。如面对吵骂打架的学生,可以兼扮严父、慈母、兄长、亲属、良师、保健医生、心理诊疗医生等多种角色。再次,他主张一个人要能灵活自如地进行角色转换,这里又包括两个层次,一是要有主动转换角色的强烈意识,二是当外力迫使自己转换角色时,心理上要有足够的准备,以便转换得迅速而自如。最后,他主张,作为教育者要善于进行“换角思维”,即善于站在不同的角色位置上进行思考。总之,有了积

7、极自重的角色观,就能根据教育的不同需要扮演好各种主角和配角、正角和“丑角”,就能在环境变化时及时作好转换角色的身心调整,避免不必要的烦恼,“容易成为一个成功者”。魏书生认为,“选择的角色不同,决定着教育效果的不同”。因此,学习魏书生的角色观,无疑有利于提高教育效果,有利于治疗角色单一症、机械症和角色自恋症。三、扬长补短的发展观教育者首先要发展自己,怎样才能更好地发展自己呢?魏书生认为,一是发展自己的长处,一是借鉴他人的长处。魏书生提倡教育教学的民主化,并切实有效地实行了民主化,照他自己所说的,“原因在于我有商量的长处”。魏书生搞教育教学的科学化,也正是因为他有对现当代教育科学了解得颇为深入、全

8、面的长处。在借鉴问题上,魏书生认为学习别人“是为了发展自己而不是抑制自己的长处”。针对全国学习魏书生的热潮,魏书生诚恳地告诫人们:“衷心希望大家千方百计发展自己的长处,千万不要都来模仿魏书生的六步教学法”。他主张在“借他人之长补自身之短”的同时要坚持自己的长处并进而“努力发展”自己的长处。这当中固然有谦虚的成分,但又何尝不富含着真理的因子呢?四、轻物重心的幸福观魏书生的成就是苦干加巧干干出来的,“巧”赖于“苦”,“巧”生于“苦”。诚如吕叔湘先生所说,“他把学生看得比自己重要,自己可以忍受生活上的种种不便,种种困难”4。是什么使魏书生能如此吃苦耐劳呢?是他高尚的幸福观。他说:“我总感觉,幸福应该

9、是精神上占的面比较大。在教学期间,我也是这样教育学生的。”他认为,“幸福不能规定一个物质的尺度”,“一个人只有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才能是幸福的。”魏书生还将幸福与自身改造、特别是心灵的洗礼联系在一起,他认为人真正的幸福感来自战胜自身“某种狭隘的东西的感觉”,“人最强烈、最持久的幸福感就是征服自己惰性之后产生的幸福感”。学习魏书生,如果不能接受其幸福观,多半会慕名乘兴而来,遇难扫兴而归的。有人说魏书生教语文轻松,魏书生的学生学语文却需超常负重(这当然是片面的),我想,魏书生的学生正是接受了魏老师的幸福观才以苦为乐的。五、利在增能的负重观这一点与第四点有些联系,单独立项旨在予以强调。工作上拈轻怕重是

10、一种自私,也是一种“本能”。针对不少青年人总希望工作担子越轻越好,魏书生从独特的思维角度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我觉得不少青年人能力差,工作平平,原因恰在这个观念上,工作挑轻的,力气是省了,增长力气的机会也放过了。”他坚信,“人的能力强是工作多逼出来的,铁肩膀是担子重压出来的”,推掉工作担子“自以为是占了便宜,实质是把机会、把能力推出去了”。他认为“增长能力的有效途径便是:多抢挑重担,少推卸责任”,因为如果工作量不足,剩余的时间没法消磨,便只好用闲思、忧伤、牢骚、闲话或打扑克、打麻将来打发,“一年又一年重复着自己低水平的工作。”魏书生教龄不长却成绩斐然,有些人执教数十年几无可以称道的建树,负重观的

11、不同是否也是原因之一呢?六、笑对人生的境遇观人对自己的境遇有时是没有选择权的。教师的地位和待遇从来都是一个令人难解愁眉的话题,失败感、怀才不遇感常常缠绕着教师们的那本就脆弱的神经。魏书生倡导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他有一段话早已成为供料议论文的经典材料,大意是:生活像镜子,你对他笑,它也就对你笑;你对他哭,他就对你哭。魏书生主张笑对人生,人在无法逃避环境时只能适应环境、利用环境,以便在适当的时机改造环境,而适应、利用和改造都需要有健康的情绪、平稳的心态和乐观的精神。因此,他认为应多看前面,少看“身边”;多看有利,少看不利;多看自己的长处少想自己无法改变的弱点。他主张淡化世俗功利,从宇宙意识的高度,

12、“采取一点虚无主义的态度”来小视自己。他建议用笑使人生的不幸减半,用多做实事和情感迁移来排解忧烦苦恼。笑对人生在某种意义上是一种自我心理诊疗。一个教育工作者,如果能真正接受笑对人生的境遇观,即使身处逆境,也能及时调整好个人与环境的关系,以乐观的心态、向上的精神投入到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中去。七、着眼未来的人才观魏书生教育教学的一个特色是,注目于世界科技动态、教育动态,经常向学生介绍科技信息,介绍教育学、心理学、思维科学等知识,他还设想开设“简明未来学”这门课程。魏书生的作文题和班会主题有很大一部分是指向未来的。于漪在谈到学习魏书生时说:“首先,要有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教师不仅要跟着时代步伐走,思考

13、的问题还应该比生活的年代更远一些,否则就无法教育孩子”。5于漪认为魏书生是具有高远教育目光的典型。魏书生十分重视培养创造性的、面向未来的人才,他说:“一位负责的教师,最重要的,不仅要教给学生以眼前知识,更要培养有利于未来,有利于人类的个性。”魏书生的学生眼光高远,知识面宽,整体素质高,适应能力强,难道是偶然的吗?八、辩证全面的学生观教育工作者必然面临如何看待学生的问题。魏书生的学生观未必是新鲜的,却至少没有机械、片面之弊。我们将它归纳为以下几点:第一,学生是平等的人,即将学生放在与老师平等的位置上,人格上尊重他们,教育教学中信赖他们。民主化的教育思想正是以平等的学生观为基础的。魏书生的学生敢于

14、提醒老师制怒,是平等学生观的必然结果。魏书生主张教师的心灵应向学生敞开,让学生监督老师的言行,是更深层次的师生平等观。第二,学生是有个性的人,即承认学生的个性,帮助他们发展优良个性。当学生的个性不适合教师的口味时,魏书生主张克制自己,“迁就”学生。第三,学生是发展的人。魏书生反对用静止的目光评价学生,好学生固然会继续进步,差生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魏老师不仅承认差生可以进步,还允许学生在进步过程中出现反复,他认为学生反复100次,教师可以作第101次的转化工作。第四,学生是内心世界复杂的人。魏书生认为,每个人“都是矛盾的统一体”,人是广阔的世界,心灵是复杂的宇宙,他承认学生身上体现出来的矛盾性、多

15、面性,他让学生进行“两个自我”的“斗争”,他告诫人们“不要轻易说看透了一个学生”。第五,学生是帮助自己提高教育教学能力的人。从这个角度看,再调皮再淘气的学生也不会令人厌恶。可以肯定,要学魏书生,不接受魏书生的学生观是行不通的。九、少斗多助的人际观魏书生对好斗喜批的文革遗风一向反感,他几乎不遗余力地提倡人与人之间少斗多助,呼吁大家“少琢磨人,多琢磨事”。魏书生的人际观可分成这样几个方面:一是人斗人双方均无好处,因而主张不斗人;二是被人斗了不还击,免得陷入冤冤相报的恶性循环;三是多将精力用于学习别人的长处,少批评别人的短处;四是为人处世应奉行“尊人者,人尊之”的原则。魏书生认为好斗喜批不仅空耗时间

16、精力,而且影响团结协作,养成吹毛求疵的坏毛病,每位教育者和被教育者,都应当力戒此病。他要求每个学生自觉培养“尊重人,理解人,关怀人、帮助人、信任人、原谅人的品质”。魏书生认为,评价他人,应立足于采优取善,“少看他的短处,多看他的长处”,因为“看不到别人的短处,自己并不失去什么;别人的长处没学来,就失去了充实自己的机会”。一个人要想干点事业,没有良好的人际环境是很困难的,魏书生的人际观理应得到我们的重视。十、持恒守一的养成观养成观就是养成教育观。魏书生认为,在教育上企图一蹴而就,一气呵成,毕其功于一役是幼稚的,违背了养成性原则。他十分重视习惯的作用:“一个人,经常在固定的时间内做同类事,做得多了,就形成了习惯,而习惯了的事情,常常会不由自主地去做,想停止都很难。”他主张“巧妙地利用惯性。”魏书生认为好的习惯只能来自持久专一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