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精编版第二版课后答案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47632953 上传时间:2023-09-19 格式:DOC 页数:36 大小:37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融学精编版第二版课后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金融学精编版第二版课后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金融学精编版第二版课后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金融学精编版第二版课后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金融学精编版第二版课后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金融学精编版第二版课后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融学精编版第二版课后答案(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 . . 第一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 3货币种种形态的演进有何在规律?流通了几千年的金属货币被钞票和存款货币所取代,为什么是历史的必然? 答:1当货币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日益加强时,一般说来,作为货币的商品就要求具有如下四个特征:一是价值比较高,这样可用较少的媒介完成较大量的交易;二是易于分割,即分割之后不会减少它的价值,以便于同价值高低不等的商品交换;三是易于保存,即在保存过程中不会损失价值,无须支付费用等;四是便于携带,以利于在广区之间进行交易。事实上,最早出现的货币就在不同程度上具备这样的特征。 随着交换的发展,对以上四个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使得世界各地历史上比较发达的民族,先后都走上用

2、金属充当货币之路。充当货币的金属主要是金、银、铜,而铁作为货币的情况较少。金属货币流通及其以前货币形态的演变基本上遵循了上述四个特征的要求,随着商品交换深度和广度的发展,其形态越来越先进。 2金属货币与实物货币相比,有很多优点,但最终还是退出了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信用货币,之所以说这是历史的必然是因为:金属货币的产量跟不上经济的发展,币材的日益匮乏使人们开始寻找可以适应成倍增长的经济量的货币形式。金银的国际分布极不平衡,动摇了自由铸造、自由输出入和自由兑换等贵金属流通的基础。在金银复本位条件下,金贵银贱引起了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这极撼动了复合金本位的根基,随后的金本位制虽然克服了劣币驱逐良币

3、的不良后果,但因银退出了主币行列,所以使得原来就不足的货币金属量更显匮乏。货币信用理论的发展和奥匈帝国打破黄金桎梏的实践使各国商业银行开始大量发行银行券,公众则因金属货币流通、携带及保存的不方便而逐渐接受了银行券。同时各国都意识到金属货币在流通中不断磨损是一种社会财富的浪费,也鼓励和支持银行券的流通。经济危机使各国在贸易、金融等方面纷纷树起了壁垒。尤其是在古典重商主义的影响下,人们认为金银即国家财富,因此,各国都把金银作为战略物资管制起来。另外,连绵不断的战争和财政赤字使各国进一步管制黄金并大量发行不兑换银行券和纸币。4就你在生活中的体验,说明货币的各种职能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如果高度地概

4、括,你认为货币职能最少不能少于几个? 答:1按照马克思的货币职能观,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五种职能。 在生活中,当货币表现和衡量商品价值时,就执行着价值尺度职能;货币在商品交换过程中发挥媒介作用时,便执行流通手段职能;货币退出流通,贮藏起来,就执行贮藏手段的职能;货币作为交换价值而独立存在,非伴随着商品运动而作单方面的转移,其执行着支付手段职能;当货币超越国界,在世界市场上发挥一般等价物作用时便执行世界货币的职能。 货币的五种职能并不是各自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每一个职能都是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的本质的反映。其中,货币的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职能是两个最基本的职能

5、,其他职能是在这两个职能的基础上产生的。所有商品首先要借助于货币的价值尺度来表现其价格,然后才通过流通手段实现其价值。正因为货币具有流通手段职能,随时可购买商品,货币能作为交换价值独立存在,可用于各种支付,所以人们才贮藏货币,货币才能执行贮藏手段的职能。支付手段职能是以贮藏手段职能的存在为前提的。世界货币职能则是其他各个职能在国际市场上的延伸和发展。从历史和逻辑上讲,货币的各个职能都是按顺序随着商品流通及其在矛盾的发展而逐渐形成的,从而反映了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的历史发展进程。 2货币的职能最少不能少于三个,即赋予交易对象以价格形态、购买和支付手段、积累和保存价值的手段。现代的经济生活中,作为交

6、易的对象都具有以一定的货币金额表示的价格。马克思把货币赋予交易对象以价格形态的职能定名为价值尺度。交易对象如果不具备用一定金额表示的价格,则无从设想交易如何进行;或者说,没有价格的对象就不称其为交易对象。在商品流通中,起媒介作用的货币,被称为流通手段或购买手段。在赊买赊卖过程中,要以货币的支付结束一个完整的交易过程;这时,货币已经不是流通过程的媒介,而是补充交换的一个独立的环节,即作为价值的独立存在而使早先发生的流通过程结束。结束流通过程的货币就是起着支付手段职能的货币。当具备给出价格和交易媒介职能的货币一经产生,便立即具备了用来积累价值、保存价值、积累财富、保存财富的职能。5如何定义货币,才

7、能最为简明易懂地概括出这一经济畴的本质? 答:如何界定货币,由于时代背景、观察角度、观察深度、侧重于理论剖析与侧重于解决处理实际问题的需要的不同而不同。对于像货币这样的经济畴,如不从不同视角、不同深度来认识其性质,不可能有稍许全面的理解。 1马克思从职能角度给货币所做的界定较简明完整。那就是价值尺度与流通手段的统一是货币。 马克思论证货币起源的思路及有关行文,可以归结出这样的界说:货币是商品世界中排他性地起一般等价物作用的特定商品;进行简化,则成为起一般等价物作用的商品。 现在的问题是,各国的货币运动都与最后一个在世界围起一般等价物作用的货币商品黄金割断了联系。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是把一般等价

8、物拘泥地解释为某种商品,而是解释为某种等价形态,那么一般等价物的界说依然可以沿用下来。至于其不断深化的涵,无疑需要加以探讨。上面讲解了两条:其一,货币是普遍被接受的作为购买、支付的手段隐含着赋予交易对象以价格形态的前提;其二,货币是市场经济中的一般等价形态。以此来回答货币的界说或定义的问题。综合以上两点,或许可以说达到起码的要求。 2自凯恩斯经济理论流行以来,流动性几乎成为货币的同义语。在凯恩斯那里,流动性的概念则仅仅赋予货币。 如果就流动的性能来把握,与任何商品比,与任何有价证券相比,货币的流动性都是最高的。在现在的经济文献中,流动性有时指的就是货币,有时指的围比较大,如包括国家债券等,需注

9、意区分。 3将货币看成社会计算工具或选票。这是从货币在看不见的手或通常所说的价值规律之中发挥作用的角度所给出的界说。 从劳动价值观的视角来看,生产劳动是否是社会分工的有机构成部分,从而是否为社会所需要,必须通过商品与货币的交换来检验:假使商品生产者的产品不能卖掉它,即不能用它获得货币,证明这样的生产劳动不为社会所需要;反之,产品能够卖掉,即能够换成货币,则证明这样的生产劳动的确是社会所需要。正是这些货币信息,使得不依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指挥着生产要素的重新配置。列宁特别重视这一点,并把货币表述为社会计算的表现形式。撇开是否遵循劳动价值论的区别,在西方经济学中,从货币信息指挥生产要素配置的视

10、角,把货币界定为选票。一个社会生产什么东西,要取决于货币选票:形形色色的消费者对每一件商品是购买还是不购买,这是投不投选票;是愿意出较高的价格还是只愿意出较低的价格,这是投多少选票。 4从控制货币的要求出发定义货币。通常是从能否充当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职能的角度出发来具体确定界限。但是在这个大框子里,有的可以立即作为购买手段和支付手段,如现钞、支票存款,有的却不那么方便。由于存在着区别,所以对能起购买手段和支付手段作用的货币也要划分为若干组。国际通用的是M1,M2,M3,系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把各国大多采用的M1直接称之为货币,它主要包含通货、不兑现的银行券和辅币和可签发支票的活期存款;把M1之

11、外可构成M2的称之为准货币,如定期存款等。 5从人与人的关系这个角度来考察货币。货币是根植于商品经济关系,体现并服务于商品经济关系,但却不具有任何可能更改商品经济关系潜力的经济畴。 6建立货币制度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当今世界上的货币制度是由哪些要素构成的? 答:1建立货币制度的目的是保证货币和货币流通的稳定,使之能够正常的发挥各种职能,为发展商品经济提供有利的客观条件。 在现代社会,建立有效的货币制度日益成为建立宏观调控系统的重要容,以便有效地利用货币来实现经济发展的目标。 2当今世界货币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六大要素:规定货币材料、规定货币单位、规定流通中的货币种类、规定货币法定支付偿还能力、规定货

12、币铸造发行的流通程序、货币发行准备制度的规定。第二章 信用2经济学意义上的信用,与日常生活和道德规里的信用,有没有关系,是怎样的关系? 答:道德畴中的信用指的是诚信,是经济主体通过诚实履行自己承诺而取得他人的信任。 从经济意义上看,信用的含义就转化和延伸为以借贷为特征的经济行为,是以还本付息为条件的,体现着特定的经济关系。它既区别于一般商品货币交换的价值运动形式,又区别于财政分配等其他特殊的价值运动形式,是不发生所有权变化的价值单方面的暂时让渡或转移。 这两个畴的信用密切相关。诚信是交易、支付和借贷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基础。借贷活动是以收回为条件的付出,或以归还为义务的取得;而且贷者之所以贷出,

13、是因为有权取得利息,借者之所以可能借入,是因为承担了支付利息的义务。如果没有当事人之间的最基本的信任,就不会发生借贷活动。诚信是借贷活动的基础。如果失信成为信用行为中的主导方面,借贷活动就会萎缩甚至中断。而借贷活动的发展,使得经济活动参与者日益意识到诚信的重要性,进而使诚信成为经济生活的重要准则之一。3为什么说在现代经济生活中,信用联系几乎无所不在,以至可以称为信用经济?能否谈谈你本人的体验? 答:1将现代经济说成信用经济是对现代经济的一种描述。信用经济是从金融的角度提出来的,体现在现代经济的特点上:信用关系无处不在。现代经济关系的方方面面、时时处处都打着债权债务的信用关系的烙印,商品货币关系

14、覆盖整个社会。信用货币代表着央行对货币持有者的负债,而持有货币就是拥有债权,货币从金属货币发展为信用货币也就意味着信用关系覆盖着整个社会。不仅在发达工业化国家,就是在发展中国家,债权债务关系的存在,都是极其普遍的现象。对于企业经营单位来说,借债与放债,也都是不可缺少的。在国的经济联系中是这样,在国际经济联系中更是这样。政府几乎没有不发行债券的,而各国政府对外国政府,往往是既借债又放债;银行通过办理个人储蓄,吸收企业、政府存款,发放贷款来促进国民经济发展;个人依靠分期付款购买耐用消费品及房屋。在经济不发达的过去,负债是不光彩的事情,现在则相反,若能获取信贷,正说明有较高信誉。信用规模日趋扩,并加

15、速扩,这是信用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经济主体拥有债权债务的规模在年复一年的加速扩,这是经济发展的结果,是人类财富积累的结果。债台高筑是信用经济不断发展的必然结果,这已不是贬义词。信用结构日趋复杂化。随着信用经济的发展,为了规避风险,大量信用工具和衍生工具应运而生,使得信用关系和信用结构复杂化。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信用网络越来越复杂。信用活动同时就是交易活动,任何一个买卖都是信用关系的重新变动,这种变化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国家对经济的调控离不开信用。现代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国家对经济的全面调控,而在调控过程用是必不可少的。国家一般利用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进行调控。财政政策尤其是积极财政政策必须有国债筹资作为基础,而货币政策的各种工具无不利用银行系统和资本市场的信用作为传导。作为信用媒介的金融机构的飞速发展。个人、企业、政府和有经济联系的国外各单位,它们相互之间的债权债务有些是直接发生的,但绝大部分都是通过各种金融机构媒介而形成的。作为媒介要聚集资金,从而形成它们的债务;作为媒介要把聚集的资金通过诸如贷款等方式分配出去,从而形成它们的债权。信用媒介的发展,是现代社会合理分工的表现,它的出现使信用成为联结整个经济的网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