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 (2).doc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47629846 上传时间:2024-03-1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5.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 (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 (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 (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 (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 (2).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应用的重要阵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阵地。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小学数学教学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最热门的话题,也是最重要的问题。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和国际竞争的日趋激烈,创新能力的培养必将成为21世纪中国教育改革的主旋律。小学数学教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则必须在发展学生数学能力的过程中重视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通过创新教育,开启学生创新的心扉,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学生成为21世纪的创新型人才全面地打好基础。那么,怎

2、样才能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达到创新教育的目的呢?在此,我结合自己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实施创新教育的几点做法和体会,浅谈以下几个方面。一、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为创造能力提供土壤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自身的素质决定着教育的成败。创造能力的培养是教师的一个主体性行为。没有正确的育人观,教师就不可能在教学中贯彻以培养学生创造能力为本的思想,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树立正确的育人观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前提。教师应时刻保持一个乐观开朗的心态,积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努力创造。教师应对学生的一些违反常规的思维持宽容的态度,以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心理学告诉我们,处于压力

3、下的思维往往带强迫性,很难具有创新性。创造能力的生成需要一个宽松的环境。由于角色的特殊性,学生对教师存有一种天然的敬畏感,如果教师不注意主动引导,学生就很难放松,进而影响教学效果。为此,教师要善于融洽师生关系,调试学生心理,努力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教师要善于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特别是根据小学生好动爱玩的特点,做好课外的交流;教师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把自身的消极情绪带进课堂,要努力把乐观向上的一面展示给学生;教师要理解素质教育的真正内涵,不唯成绩论高低,对学生一视同仁,让学生在一个宽松平等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展示个性和发挥创造能力。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为创造能力提供突破口。

4、 首先,培养学生观察的习惯。培养以积极的态度注视事物的习惯,有助于观察力的发展。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是指乐于观察、勤于观察和精于观察。乐于观察是指对周围的事物有强烈的兴趣。小学生的好奇心特别强,教师要积极引导他们对好奇的事物加强观察。如在教学“平面图形的认识”时,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得出事物的形态、特征,并比较事物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并将能容引伸至学生生活中,让学生说说自己平时生活中所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让学生无意识地认识到不但在课堂中要培养观察的习惯,在平时生活中也同样要培养观察的好习惯。其次,引导学生确立观察的目的。目的性是观察力的最显著特征。有目的地观察,才会对自己的观察提出要求,获得一定

5、的广度和深度的锻炼。反之,如果是无目的地观察,东张西望,对事物熟视无睹那就锻炼不了学生的观察力。只有带着目的性的观察,才是有效的观察,才能尽快地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适时为学生确立观察目的,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然后有所思,有所获。最后,锻炼学生认真细致的观察态度。观察要有认真细致的态度,因为真实深入观察的重要条件。如果粗枝大叶,匆匆浏览一番,不能在观察的细致性和深刻性上下功夫,那就是很难发现事物包含的隐蔽的和细微的因素。因此,教师要注意通过各种锻炼,让学生学会善于捕捉那些稍纵即逝、不为一般人所注意的细微现象,以此来提高学生观察的能力。三、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创造能力提

6、供基础。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提出问题是学生思维活动的开始,有利于启迪学生的创造“潜质”。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怀疑,敢于提出不同凡响的见解。学生的创造思维需要教师通过各种手段去刺激、引导,如准备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创造思维的教具(如实物、挂图、教学资料等)以及创造良好课堂氛围。要允许学生走入“误区”,在思维磨擦中,自省自悟。学生在进行创造思维中,难免出现错误,教师要引导学生大胆冒险,敢于犯错,要善于以“错误案例”催开学生的创造之花,对学生知识性、结论性、判断性的错误,教师不要马上给予否定评价,要义点拨为主采取激励、暗示、提醒等方式,促使学生继续思维,把改进的

7、机会留给学生,在矫正误点的同时,促进学生的自悟,启动学生的创造潜能。四、开发学生的想象力,为创造能力提供翅膀首先,教师要鼓励学生发挥充分想象。心理研究表明,有创造性的孩子往往会因为自己的思维和行动方式偏离通常的模式而感到不安。他们最初对事物的学习和模仿通常能受到表扬,但一旦有了“异想天开”的想法和做法以后,教师和家长也许会有不同的反应了。可能有的教师告诉孩子:“别再胡闹了”;也可能有的老师很高兴:“真是个聪明的孩子”。孩子创造的积极性更应该细心加以保护,以便给孩子一种“心理安全”和“心里自由”的勇气,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其次,教师要及时为学生创造“想象”的机会。小学生从一个无拘无束的环境突然进入严肃的学校,难免产生压力。经过长期的校规校纪的教育,他们在思想行为方面也往往不敢“放肆”。这就无形中给他们的思维套上一把“枷锁”。因此,教师要及时通过各种教学活动,在各种场合为学生的想象创造机会。总之,小学数学教学在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方面将大有可为。只要我们不断的提高自身素质,勇于创新,大胆实践,就一定能为孩子的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为素质教育改革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