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2(教育精品)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47626622 上传时间:2022-11-0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5-2(教育精品)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5-2(教育精品)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5-2(教育精品)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5-2(教育精品)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5-2(教育精品)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5-2(教育精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5-2(教育精品)(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课 后 分 层 测 试| 基础检测|一、选择题1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出现大量的“虚拟文化资源”,如网络动漫、虚拟艺术创作等,以网络化为形式的当代信息革命,为人类丰富的社会实践成果带来了全面创新的形态网络文化。这说明()A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B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检验标准C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D文化创作的成果要服务于社会实践解析网络的发展带来网络文化,体现了社会实践推动文化创新,故A项入选;B、C、D三项不符合题意。答案A2在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就应该()A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B全盘吸收C彻底否定,一概不用 D反对守旧主义解析B、C两项说法错误;D项与材料

2、无关;A项正确。答案A3两千多年来,中国文化常常要面对其他文化。在文化与文化的相遇中,“见贤思齐”是我们的理念。文化交流崇尚“见贤思齐”,要求我们()A用优秀民族的文化改造本民族的文化B依照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发展本民族文化C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D善于学习和借鉴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以发展本民族文化解析文化交流中崇尚“见贤思齐”实质上就是要求我们学习优秀文化。在文化的学习中要坚持“以我为主”,A、B两项观点都违背了这一要求。C项观点与题目中“见贤思齐”的要求不符。答案D4对文化竞争与文化合作应这样认识()A文化竞争排斥文化合作B文化合作就不要文化竞争C既要文化合作,又要文化竞争

3、D二者水火不容,无法并存解析进行文化交流,既要文化合作,又要文化竞争,C项是对材料的正确理解。A、B、D三项是对二者关系的错误认识。答案C5中国古代传统建筑,如同一幅幅图画,美不胜收。但是,有一部分人却不懂得欣赏、珍惜祖宗留给我们的遗产,把祖宗的遗物大拆大毁,而以呆板、粗鲁、古怪、一点也不雅致的高楼大厦来代替。这一做法()A是正确的,因为这样做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B是正确的,因为这样有利于发展新文化C是错误的,因为对传统文化不允许批判D是错误的,因为没有处理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解析不珍惜祖宗遗产,是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的观点,所以这种观点错误,A、B两项排除,C项虽然对观点判断正确,但

4、对原因叙述错误,故D项入选。答案D6中华文化的神奇吸引了很多外国人前来学习、研究。中国每年也有大量留学生到世界各地求学,学习外国先进技术、管理经验等。这说明()A文化是无国界的、无阶级性的B在文化方面应毫无保留地进行交流,从而促进世界文化的发展C在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过程中,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D要反对历史虚无主义解析A项错误,文化无国界,但文化有阶级性;文化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B项认为毫无保留地进行文化交流是错误的;D项不符合题意。答案C7在“中国现代化”的口号下,有人把排除中医传统、简单模仿西医当成现代中医发展的方向。可是,失去了传统文化依托的中医

5、,就会如同离开了土壤的大树,只有枯萎和死亡。这表明发展中医()A需要中西文化之间的交流、融合B要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C需要体现时代精神D要接受新文化和外来文化解析对待传统文化,必须要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才能保证文化创新沿着正确的方向,采用正确的方法进行。答案B二、非选择题8鲁迅先生在拿来主义一文中,谈到了对外来文化应该发扬“拿来主义”,实质上也涉及如何对待传统文化的问题。现在,社会上有一些人鼓吹“文化虚无主义”或“文化拿来主义”,全盘否定民族传统文化,主张全面移植外来文化。在文化创新过程中,我们应当怎样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答案(1)当代文

6、化与传统文化是一脉相承的关系。文化创新必须继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但是,基于传统,不等于沉迷于传统、简单回归传统,而是继承与发展的辩证统一,即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2)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交流融合,促进了世界文化的繁荣。文化创新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世界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但是吸收和借鉴不是简单组合和移植,而是在保持自我的基础上吸收和借鉴,在吸收和借鉴中不断发展自我。(3)在对待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关系问题上要坚决反对全盘吸收和全盘抛弃的错误做法。| 能力提升|一、选择题1中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古时尊敬师长是人们遵守的纲常之一,现在仍然谈尊敬师长,却已赋予

7、了其新的时代内涵。师生关系再也不是“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师徒关系,而是指导、帮助、朋友般的教学相长关系。这说明()A古时的尊敬师长观念已完全过时B现代尊敬师长观念已完全与传统的尊敬师长观念不同C“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是文化创新必然经历的过程D博采众长,才能实现文化创新解析古时候的尊师观念,需批判继承,故A项错误;古今尊师观念并非完全不同,B项错误;尊师的内涵变化是一个继承,创新的过程,故C项正确;尊师观念的变化与外来文化无直接关系,D项错误。答案C赵本山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文化传奇。他之所以能有今天的成就,源于他始终对农村、农民怀有很深的感情,从黑土地上获得了丰富的营养,

8、从民间文化中汲取了精华,民间艺术正是他艺术创作中一条割不断的血脉。据此回答23题。2这一事实主要说明()A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B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C文化创作来自于文化创作者的灵感D物质条件差的地方也能搞好精神文明建设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文化创新与实践的关系。赵本山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传奇,源于从黑土地上获得丰富的营养,说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答案B3赵本山的成就给文化工作者的启示是()只有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中汲取营养,才能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文化作品要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关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创作优秀的文化作品主要靠文化工作者的聪明才智利用大众传媒是个人取得成

9、功的关键A BC 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文化创新的主体是人民群众,所以要立足于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的现代化建设实践,向人民群众学习,为人民群众服务,符合题意,观点错误。答案A4一部反映80后奋斗历程的电视剧奋斗受到广大观众的好评,它用独特的视角向我们证明了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社会实践之所以成为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因为()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和基础文化创新的目的在于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文化创新的动力和灵感来自于社会实践A BC D解析社会实践之所以成为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根本在于社会实践对文化创新的作用,而表述的是文化创新对社会实践的作用,故排除。答案D5澳门是一个

10、国际性城市,其主要特点在于它具有中西合璧的文化教堂与牌坊、基督与天地(神),使澳门呈现出非常独特的文化景象。澳门文化独具特色说明()A文化创新离不开传统文化B只有保持文化的独立性才能保存本民族文化C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是文化创新必然经历的过程D文化的交流、借鉴和融合,是学习和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的结果解析材料中“中西合璧”提示应选D项,其他三项与题意无关。答案D6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和文化传播严重“入超”,“文化赤字”很大,在世界上表现中国核心价值观、悠久历史、灿烂文化的文化产品及中国文化的对外影响力仍然有限。为此我们必须()坚决抵制一切外来文化,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立足社会实践,不断推动中华文化的发

11、展、创新充分吸收一切传统文化,向世界展现民族文化的深厚底蕴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交流中展现中华文化的魅力A BC D解析要想提升文化竞争力,首先必须推动民族文化的发展创新,故正确;要想提升文化的竞争力,必须将中华文化推向世界。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过程,就是一个文化交流的过程,必须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故正确,B项入选。答案B7世博会吉祥物“海宝”,不仅是世博会形象品牌的重要载体,而且体现了世博会举办国家、承办城市独特的文化魅力,体现了世博会举办国家的民族文化和精神风貌,它已经成为世博会最具价值的无形资产之一。由此可知()文化需要通过一定的物质载体呈现出来文化创新必须要立足民族文

12、化,做到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文化创新必须要融入各种世界文化文化创新有利于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与发展A BC D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创新的途径和意义。“海宝”是文化创新产品,这一产品充分展现了世博文化,故正确;“海宝”体现了民族文化和精神,可见文化创新必须要立足自身,故正确;“海宝”是对世界文化的贡献,也是民族文化的骄傲,故正确;文化创新要融入世界优秀文化,而不是各种文化,排除。答案D二、非选择题8任何国家、任何地区的大众文化都是一定民族的传统文化在当代的体现。在文化问题上应该开放而不排外、引进而不媚外,更不能全盘西化。媒体所说的“美式快餐”、“好莱坞大片”和“洋节”为文化入侵的“三大军团”,并不为过。

13、有些中小学生、年轻人热衷于过圣诞节互相赠送圣诞卡,而对我们民族自身的传统文化、传统节日却无兴趣。(1)材料中提到的“全盘西化”的主张是什么?(2)在文化创新过程中,你认为应如何对待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答案(1)“全盘西化”是指一味推崇外来文化,根本否定传统文化的倾向,被称为“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这些都不利于文化创新,必须予以克服。(2)对待本民族文化和外来文化都必须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的文化创新之路。要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不同民族文化之间应进行交流、借鉴和融合,这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实现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中国民族文化的发展、创新,不能排斥外来文化,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