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鸦和狐狸分析.doc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47624408 上传时间:2023-11-06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乌鸦和狐狸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乌鸦和狐狸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乌鸦和狐狸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乌鸦和狐狸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乌鸦和狐狸分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乌鸦和狐狸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乌鸦和狐狸分析.doc(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乌鸦和狐狸分析第一篇:乌鸦和狐狸教学设计方案 案例题目: :乌鸦和狐狸教学设计方案 教材分析 乌鸦和狐狸是一篇有趣的寓言故事,讲的是乌鸦叼到了一块肉,停在大树上。狐狸见了直流口水,它对乌鸦讲了三次奉承话,假惺惺地笑着问侯;假装关心小乌鸦;假意夸乌鸦的羽毛真漂亮,嗓子真好,最后骗到了乌鸦口中的肉。 学习者特征分析 朗读有助于真切地感受课文,领略课文的精妙之处,有助于增强语感,传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阅读教学的重中之重。因此我要引导学生把自己当做课文的人物去感受、去体验、去思考。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自我感悟,在读中形成语感。同时,营造开放的教学环境,提供足够的时

2、间和空间让学生去看、去想、去说,把教学的过程变为学生主动参与、相互合作,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实现教学重心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移,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移。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和方法:通过学习课文,抓住狐狸说的三次话,使学生懂得喜欢听奉承话就容易上当受骗的道理。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读读”、“说说”、“演演”,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和综合素养。 重点、难点:领会狐狸对乌鸦所说的三次对话,揭示狐狸狡猾的本性,教育学生懂得爱听奉承话就容易上当受骗的道理。 教学方法 教学中,我紧紧把握新课标主旨,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设计富有情

3、趣的朗读,表演等教学环节,力求达到理解的升华。与学生真诚的交谈对话,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情境中学习,自主的参与到合作开放式的学习中。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揭题激趣。 1、出示图片,教师边指图边讲:在大森林里,住着这样一对邻居,一只长的很丑叫声难听,但喜欢听奉承话的 乌鸦,一只好吃懒做,而又狡猾的狐狸,这一天他们凑在一块,发生了什么事呢? 2、谁能根据上节课的学习,用自己的话讲讲乌鸦和狐狸的故事。 3、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乌鸦和狐狸 二、研读重点,探究感悟。 1、生自由读1、2、3自然段。 、弄清乌鸦和狐狸的故事。 、理解“叼、馋的直流口水”的意思,并对狐狸的心理进行想象。 2、朗读4-8自然段

4、。 、 用“_”画出狐狸说的话,用“”画出乌鸦的反应。 、大屏幕出示4、5、6自然段 、指名读狐狸对乌鸦讲的第一次奉承话。 师问:“狐狸想了想,他在想什么呢?从想了想 和笑着你会体会到了什么?” 、指导学生读好狐狸说话时的语气,同时体会乌鸦听了狐狸的话以后有什么变化,(要读出狐狸的狡猾和虚情假意。) 、分角色朗读 、找几名同学分饰狐狸、乌鸦,演一演。乌鸦和狐狸分析。 、讨论交流 、通过学习课文,说说你是怎样看狐狸和乌鸦的? 、乌鸦为什么会上当? 三、总结明理,拓展延伸乌鸦和狐狸分析。 1、师引导总结,读了这个寓言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2、编故事。 教学反思 教学中,我紧紧把握新课标主旨,创

5、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设计富有情趣的朗读,表演等教学环节,力求达到理解的升华。与学生真诚的交谈对话,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情境中学习,自主的参与到合作开放式的学习当中。第二篇:狐狸与乌鸦课堂观察记录与分析 乌鸦与狐狸课堂观察记录与分析乌鸦和狐狸分析。 第三篇:乌鸦和狐狸说课稿 长春版二上语文乌鸦和狐狸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我要说课的内容是长春版二年级上册乌鸦和狐狸。这是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一只狐狸用奉承话骗取了乌鸦嘴里叼着的一片肉。课文用生动的语言描述了狐狸骗肉的过程,形象地告诉我们爱听奉承话容易受骗上当的道理。 二、学情分析: 乌鸦和狐狸这篇寓言故事的内容,学生在没上学之前就通过看连环画、动画片以及听家长讲述,了解得差不多了。甚至有些孩子能绘声绘色地讲这个故事。只是对课文的寓意讲不清楚。针对以上情况,我确定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如下: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6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懂得喜欢听奉承话就容易受骗上当的道理。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教学重点、难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 思想汇报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