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泗原:韩愈《马说》讲解

上传人:办****家 文档编号:547618028 上传时间:2024-06-18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62.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王泗原:韩愈《马说》讲解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王泗原:韩愈《马说》讲解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王泗原:韩愈《马说》讲解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王泗原:韩愈《马说》讲解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王泗原:韩愈《马说》讲解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王泗原:韩愈《马说》讲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王泗原:韩愈《马说》讲解(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王泗原:韩愈马说讲解 王泗原:韩愈马说讲解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 1、王泗原:韩愈马说讲解 马说 韩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马说说明这样一个道理:识马者难得。不识马,虽有千里马也埋没了。用识马的道理表明识别人才的重要。通

2、篇没提到人才,只以千里马和伯乐隐喻人才和识别人才,表明要善于使用人才,培养人才,并了解他们的意愿。通篇说理,不用故事情节。“伯乐”是指识马者,不是作为一个故事的人物出场。本文并不是故事,也不是寓言或寓言性的。(我这篇说解里说的“不是”什么什么,都指选本注解。) 全文分三层。 第一层:说识马的重要。第一句就揭出这个意思。说有识马者然后有千里马。接着说识马者不常有。所以虽有千里马也埋没了。 第二层:说不识马就不能饲养马。马虽有千里之能,而饲养不能适应它的生活,因而不能发挥它的才能。 第三层:说不识马的人驱策、饲养都不得法,听马鸣也不能通晓它的意思。以慨叹“不知马”结束,加强了识马者难得的意思。 图

3、片 下面解释几个词语和句式。 【伯乐】楚辞七谏:“骥踌躇于弊輂(舆)兮,遇孙阳而得代。”写出了一个识马者怎样爱护良马的形象。王逸注:“孙阳,伯乐姓名也。”汉书司马相如传注引张揖说:“阳子,伯乐也,秦缪公臣,姓孙名阳。”高诱吕氏春秋精通注也说伯乐是“秦穆公之臣”,只没说到姓名是孙阳。以为秦穆公臣,大概据列子说符载有伯乐和秦穆公谈良马与天下之马的话。列子寓言,而且书是伪托,不可据。楚辞九辩“无伯乐之善相兮”,伯乐王逸没有注。张湛列子注说“伯乐,善相马者”,没说到孙阳。 伯乐乐字的音,读音乐的乐。乐字作人名的,孙阳字伯乐,邮无正字伯乐(晋),阎乐(秦),徐乐(汉),旧注都不注音。旧注惯例,音乐的乐不

4、注音,因为这是本义;喜乐的乐同音乐的乐并见处,音乐的乐仍不注音,喜乐的乐注音洛。所以伯乐等人名都读音乐的乐(姓乐也读音乐的乐)。 广韵博姓下有博劳,也说是“善相马”。博劳音与伯乐近。但是既系于博姓,就不好说是孙阳那个伯乐了。 本文“伯乐”是借代用法,借来代替识马者。 【祗】这个字并没错。说“当作祇”倒是错了。这个意思的祗是副词。用适字、祗字、袛字,是一样的,因为这三个字古音同。袛字用得比较少,汉书里有,见窦婴传。颜师古注:“袛,适也,音支,其字从衣。”无论作祗作袛,右旁是五画,下有短横(或点)。右旁四画的祇是神祇字,读音不同,不用作副词的适。 【奴隶人】不是真奴隶。奴隶下用人字,构成奴隶人,用

5、来指不识马的饲养人。构词确当而富有表达力。 【骈死】不是说千里马和一般的马并死。这一句从头到尾说的是名马。“辱于”是名马,“骈死”是名马,“不以千里称”是名马。 【槽枥】槽是喂牲畜用的食器,枥不是。马枥就是马栈、马棚。马栈叫枥,犹如猪栏叫苙。枥是用竹木排比编成的。方言:“枥,或谓之阜。”高诱吕氏春秋权勋注:“阜,枥也。”汉书梅福传“伏历千驷”,曹操碣石篇“骥老伏枥”(从晋书乐志宋书乐志),庄子马蹄“编之以阜栈”,吕氏春秋权勋“犹取之内阜而著之外阜也”,文天祥正气歌“牛骥同一阜”,历、枥、阜、栈是一个东西。木棍竹条排比编成的都叫枥,所以竹木编的夹拷手脚的刑具叫枥(说文)。 【不以千里称】称不是称

6、呼。不以千里称,不是不用千里的称号称呼。称是著称,著名。这里是说不以千里著称。指马的千里之材埋没了。 图片 【食马者千里也】这不是两句,是一句。标点应当是这样: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这句意思是:饲养马的人不知它能千里而饲养,那么这马虽有千里的材能,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且”不是则,也不是承接连词。是副词,犹、尚且的意思。一般用法,像这句,放在“不可得”前面,作“欲与常马等且不可得”。韩集朱熹考异:“今按:且字恐当在等字下。”这是就一般用法说的。古籍中作犹、尚且讲的副词的“且”字有放在分句开头的。举先

7、于韩文的例同这句比较: 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孟子梁惠王上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且人恶之”就是“人且恶之”,“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就是“欲与常马等且不可得”。而且两句都是“且,恶(安)也?”的句式。“且”同“恶(安)”密切相关。“且”字不是承接连词是很清楚的。这句用今语表达,就是:要同常马一样尚且办不到,怎么要求它能行千里呢? 【安】疑问副词。怎么。 图片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这个之字误衍(就是多出来的),由于涉及上文“策之”“食之”。策之,食之是人驱策马,人饲养马。鸣是马鸣,鸣下不可用“之”。马鸣而饲养马的人不能通其意。鸣

8、字下面的“而”字表明了“鸣”和“不能通”是两方面,这也可以看出这个分句与策之、食之两个分句的不同。用词是严密的。 【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这句生动地表现出不识马者懵然无知、熟视无睹而傲然自是的神态。“天下无马”当用叹号。 【其真无马不知马也】这句,分析结构,就知道不是表示选择的句式。表示选择的疑问句式是有的,也字作疑问句末的语气词也是有的,但是这里都不是。判断是不是表示选择的疑问句式,不可只看字面,而要看结构。就以韩文为例,比较下面三种句式: (一)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祭十二郎文) (二)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马说) (三)汝其知也邪,其不知也邪?祭十二郎文 如果

9、只看字面,(一)(三)两句都有“其邪,其邪”,(二)也有点像。结构却各不相同。句(一),三个“其”字是代词,作主语。下文还有“其信然矣”,是一样的。“其”字下面的成分是表语。句(二),两个“其真”同“传之非其真”的“其真”一样。“其”是指示形容词,作“真”的定语。“真”是真实、事实,是名词,不是副词。“真”字也有作副词的,但是这里不是。“其信然邪”的“信”才是真的,果真,是副词。句(一)“其”字既然是代词作主语,句(二)“其”字既然是指示形容词作定语,附着于“真”字,它就不能同时作“其邪,其邪”句式的标志,不能“一身而二任焉”(用韩文语)。所以句(一)和句(二)都不是表示选择的句式。惟有句(三

10、)其字只作“其邪,其邪”句式的标志,没担任别的职务,那才是“其邪,其邪?”(应当只用一个同号)的表示选择的疑问句式。这样比较,马说的“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不是表示选择的句式是很清楚的。这句的标点应当是这样: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词语和句式解释就到这里。 图片 马说说的千里马的特性并不是凭空想象的,不是作为寓言来写的。“一食或尽粟一石”好像难以置信,这也不过是说个整数,强调食量的大。所以用个“或”字(没用“辄”字)以示“或然”而非“常然”。宋高宗曾问岳飞得良马否,岳飞对答两匹千里马与驽马的不同,说到千里马的特性,而且“此其受大而不苟取”“此其寡取易盈”两句隐喻人才。他这话对皇帝说,

11、具有讽喻的意义,正可以作马说所说千里马的最好的说明。宋史记载了这段对答。现在引来作我这篇说解的结束。 臣有二马:日啖刍豆数斗,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则不受。介而驰,初不甚疾,比行百里始奋迅,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褫鞍甲而不息(喘气)不汗,若无事然。此其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不幸相继以死。 今所乘者:日不过数升,而秣不择粟,饮不择泉。揽辔未安,踊跃疾驱,甫百里,力竭汗喘,殆欲毙然。此其寡取易盈,好逞易穷,驽钝之材也。 本文选自张攻非大师教语文.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有删节。 2、文言文教案汇编:马说 马说教案第一篇 一、教学目标 (一)通过学生齐读、教师正音、学习小组合作

12、扫除字词障碍,使学生读准、读懂课文。 (二)通过对课文内容“说、辨、议、想”的合作探究过程使学生感悟课文的主旨、文章的寓意、托物寓意的写法。 (三)通过品读自己喜欢的句子,使学生与作者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通过对“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你是怎么看待伯乐的作用呢?”话题的讨论,引导学生认识到只要人才保持良好的心态,坚信“天生我才必有用”,持之以恒,就能实现自己的宏图大志。 二、重点、难点 (一)重点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体会本文托物寓意的写法,理解伯乐与千里马的寓意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 (二)难点引导学生理解文章表达的情感。 三、课时安排 2课时 四、教

13、学过程 课前预习,学生结合课文注释,尝试翻译这篇课文。 (一)故事激趣,导入新课。 教师讲“知己”这个词来源的故事(即伯乐在太行山相马的典故)。 (二)释题及作者简介 (三)理读课文,使学生做到读准、读懂课文 (板书:一、理读1、读准2、读懂) 1.学生齐读课文。教师正音。 2.学习小组合作扫除字词障碍。 (四)解读课文的内容与主旨 (板书:二、解读1、内容2、主旨) 1.说一说 (1)课文里面有怎样的千里马? 你可以试着这样说:这是一匹的千里马,因为 (2)又有怎样的饲马者呢? 你可以试着这样说:我觉得他是的饲马者因为 2.辨一辨 作者所说的“食马者”“伯乐”“千里马”仅仅是指传说中的人和物

14、吗?(板书)千里马喻指,伯乐喻指,食马者喻指。 3.议一议 文章一开头,作者是如何阐述“伯乐”与“千里马”之间的关系的? 没有遇见“伯乐”,“千里马”会有怎样悲惨的遭遇呢? 4.想一想 我们来看一看文章的主旨,作者想要通过文章告诉我们什么? (教师适当补充写作背景) (五)品读自己喜欢的句子(板书:三、品读共鸣) 1.教师:品读首先要和作者产生共鸣。比如说,我读到什么地方的时候和作者感到一样,怎么样?说说看。 2.学生品读自己喜欢的句子。 (六)学生背诵课文 (七)拓展延伸 1.讨论:作者认为,自己是个人才,只是缺少伯乐的发现。其实封建社会不知道埋没了多少人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同情百姓,写出民苦“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的(柳宗元);与民同乐的太守(欧阳修);还有李白、苏轼、王维这些都已成为了历史。那么,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你是怎么看待伯乐的作用呢? 2.教师举例:飞人刘翔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