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肯.doc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47617427 上传时间:2022-09-22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6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哈肯.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哈肯.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哈肯.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哈肯.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哈肯.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哈肯.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哈肯.doc(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基于协同论的高中数学课堂管理实践与探索中文摘要 20世纪我国素质教育政策的出台,推动着中学教育体制进行不断的摸索性变革。课堂教学时教学的主渠道。课堂教学改革是教育体制改革的关键。我们常发现这样一种情况:教师在数学教学中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却没有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高耗低效的现象普遍存在于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因此如何在新课程背景下优化数学课堂教学,在减轻教师和学生负担的同时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益是值得我们去探讨和深思的实际问题。自从班级授课制问世以来,教师们的课堂教学就与管理结下了部解之缘。离开了课堂管理,课堂教学就不不能顺利进行,离开了科学课堂管理的教学就不可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因此为

2、了保证课堂教学的程序和效率,必须协调好课堂中人与事,时间与空间等各种因素及其关系。从管理角度对课堂教学进行探讨的历史由来已久,只是未曾提升到学科认识的角度。西方的协同论是一门研究通过系统内各要素的协调而实现系统最优化的综合性学科,在很多领域内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本文试图将协同管理理论和中学数学课堂结合起来。从系统角度对数学课堂进行分析,并对协同论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进行实践与探索。本论文由五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协同论的相关概述,并对相关研究进行综述;第二部分为协同理论、课堂管理理论基础介绍,作为后文的理论支撑,第三部分 以数学课堂管理的现状为例,反映同类学校的现实情况;第四部分是协同理论

3、在课堂管理各要素中的应用;第五部分为协同论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具体案例及管理模式。关键词:课堂管理 数学教学 协同论 目录中文摘要Abstract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研究背景及意义 第二节文献综述 第三节核心概念界定 第四节研究目的与方法第二章理论基础 第一节协同理论 第二节群动力理论第二节和谐管理 第三节课堂管理第三章第四章协同理论在中学数学课堂管理中的应用第一节课堂环境管理中的应用第二节课堂纪律管理中的应用 第三节营造课堂氛围时的应用第四节课堂教学策略中的应用第四章 高效的数学课堂教学法(一) “小先生”协同教学法(二)“合作-竞争教学”法(三)问题式数学课堂教学法第五章 在协同思想指导下的数

4、学课教学案例(一)课前协同:(二)课中协同:(三)课后协同:结束语注释参考文献致谢第一章、绪论(一)研究的起源和目的课堂教学系统是一个由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环境等组成的复杂系统,课堂中师生通过相互影响完成教学活动,完成教学目标。很多有经验的老教师常说:“三分教七分管” 。意思是说课堂管理和课堂教学确实是不可分割的两部分,课堂管理是课堂教学活动赖以生成的基本条件,也是课堂教学活动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课堂管理是否有效不仅影响课堂教学质量,而且决定着学生的素质能否得到全面发展。而现实的数学课堂普遍存在着将教学与管理分离的状况。不少教师重教学轻管理,重课内轻课外,课堂管理缺乏科学性、系统性。反应

5、在课堂上表现为数学课堂缺乏学生的主动参与师生间的和谐互动,师生关系上,缺少民主和平等,具体表现为过于看重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俨然高高在上的“布道者”,学生则总是被教师牵引着前进,在学习方法上,缺少互动精神,学生间缺乏的合作交流思维的碰撞。此外还存在着教法与教材内容欠协调、教学评价模式单一等不良状况。由此总总导致当前数学课堂低效、无效的教学现象大量存在。总之,站在系统论的角度来分析我们的数学课堂,我认为导致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根本原因在于课堂教学各子系统间各自为政关系不够协调,课堂教学不够开放,不能与外界环境及时进行信息、能量和物质的交换。导致课堂教学系统不能产生整体合力

6、而推动课堂教学活动有序高效的发展。协同理论是系统科学的一门分支,是一门研究系统间协作的学科。它与“耗散结构论”、“突破论”并称为系统“新三论”。它主要研究系统中诸参量和子系统之间的相互合作与协同一致。它强调管理系统内各要素之间形成协调同步互补和合作的关系,增强系统的自我组织能力,产生整体作用大于局部之和的协同效应,使系统内的功能得到最优化发挥。本文的研究目的就是试图把协同理论引进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管理中,通过协同好子系统自身,也就是说协同好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环境、教学方法、教学反馈等子系统;同时协调好它们之间的关系,使它们能不断进行信息能量的交换,通过吸收外界的信息、能量减少或消除由于各子

7、系统间不协调而产生的耗散。从而促使教学系统从无序状态向有序状态发展,通过课堂教学系统的自组织功能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二)研究意义 最近几年,物理学、应用数学、计算技术、.生物学和生态学等各个领域都积极地对协同论进行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借助这种科学方法论来认识数学课堂教学、深化数学课堂改革,必然也会具有较大的指导意义。中学数学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与学生建立合作关系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积极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同伴的合作交流能力,优化教学评价机制,使每个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协同论在数学课堂中的运用符合新课程的要求

8、具有很强的操作意义。具体而言,数学课堂中运用协同理论,可以使教师的主导性,学生的主体性这两个序参量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可以促进课堂教学中的各种关系如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间建立和谐合作的关系,促进课堂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课堂教学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的协同,强化教学目标这个控制参量的方向指导和激励作用。实现课堂教学各子系统间产生整体大于局部的协同效应 ,从而推动课堂教学活动从无序向有序高效的方向发展。(三)论文的创新点、困难及不足本论文的主要创新之处是:站在系统的角度来对中学数学课堂教学进行分析,把系统理论中的“新三论”引入数学课堂教学,运用协同理论的思想和方法来指导数学课堂教学 ,理

9、论联系实际 ,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具体的操作是一方面 注意各系统自身因素的协同,努力协同好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环境、教学方法教学反馈等子系统自身;另一方面协调好各子系统之间的关系,促使各子系统间不断进行信息和能量的交换,减少甚至消除因子系统间的不协调而产生的耗损。充分发挥教师序参量的作用,不断的改进教学方法,更新教学内容,强化教学反馈,充分发挥学生子系统的序参量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增强课堂教学系统的自组织能力,促使教学系统不断从无序状态向有序状态发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本论文的困难之处,在查阅文献的过程中发现,研究数学课堂教学的比较多但研究课堂管理的比较少,将协同论引进课堂管理

10、的更少,在知网中只找到了几篇,没有找到可供参考的协同论在教学中的实践模式,因此本文主要通过对协同论有关文献的消化和吸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初步的探索。不当之处请各位专家指正。(四)国内外研究现状协同论是系统科学的重要分支理论,亦称“协同学”或“协和学”, 协同论是研究不同事物共同特征及其协同机理的新兴学科,是近十几年来获得发展并被广泛应用的综合性学科。它着重探讨各种系统从无序变为有序时的相似性。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多学科研究基础上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协同学一词来源于希腊文,意为共同工作。协同论是由联邦德国斯图加特大学教授、著名物理学家哈肯(Hermann Haken)创立

11、的。协同系统是指由许多子系统组成的、能以自组织方式形成宏观的空间、时间或功能有序结构的开放系统。协同论是由联邦德国斯图加特大学教授、著名物理学家哈肯(Hermann Haken)创立的。1969年哈肯首次提出协同学这一名称,协同的概念协调作用之意,并于1971年与格雷厄姆合作撰文介绍了协同学。1972年在联邦德国埃尔姆召开第一届国际协同学会议。1973年这次国际会议论文集协同学出版,协同学随之诞生。1977年以来,协同学进一步研究从有序到混沌的演化规律。,1976年系统地论述了协同理论,发表了协同学导论,1977年以来,协同学进一步研究从有序到混沌的演化规律。,六年后又撰写了高等协同学一书。协

12、同学理论的完整体系就此形成。协同论是研究不同事物共同特征及其协同机理的新兴学科,是近十几年来获得发展并被广泛应用的综合性学科。它着重探讨各种系统从无序变为有序时的相似性。协同论是研究不同事物共同特征及其协同机理的新兴学科,哈肯说过,他把这个学科称为“协同学”,一方面是由于我们所研究的对象是许多子系统的联合作用,以产生宏观尺度上结构和功能;另一方面,它又是由许多不同的学科进行合作,来发现自组织系统的一般原理。 协同系统是指由许多子系统组成的、能以自组织方式形成宏观的空间、时间或功能有序结构的开放系统。协同论认为协同是系统进化的动力,系统内各序参量的竞争和协同作用是使系统产生新结构的直接根源。协同

13、论的核心思想是“协同导致有序”。每个系统内部都包含有若干个要素,系统内的每个要素也自成一个系统,我们称其为系统的子系统。协同论作为一门有关协作的科学,它主要研究系统内各子系统之间、每个子系统与系统之间、系统与外界环境之间由于存在着非线性作用而形成的协调、同步、合作、互补的关系,它认为系统内各(要素)子系统之间的协同是自组织过程的基础。在 20 世纪 60 年代,哈肯致力于研究激光系统过程中发现,激光是一种典型的远离平衡态时的由无序转化为有序的现象。这种现象启示了哈肯,促使他进一步思考这样的一个问题不同系统中是否存在类似竞争、协同的现象。他和他的同事们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努力研究,通过对超导流动性、

14、流体动力学的贝纳不稳定性,以及化学、天体物理学生生态学、物学、电气及机械工程、经济学、社会学等学科中一些典型现象的类比分析,发现在其他许多领域中也存在惊人的类似现象。哈肯通过对许多类似现象的研究,概括和总结出这些现象的共同特点和所遵循的共同规律。他指出,在一个由大量子系统构成的复杂系统内部,由于系统内部各子系统之间既存在着相互作用和影响,又存在着相互制约和协作。在一定条件下,由于这种相互作用和协作,系统就会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自组织结构,在宏观上产生时间结构、空间结构或使时空结构达到新的有序状态,这就是非平衡系统中的自组织现象。由此,奠定了协同学方法的基础。哈肯的协同理论是在对激光现象的研究基础

15、上发展起来。60年代初,哈肯在对激光系统深入研究发现。激光现象是一种典型的远离平衡状态时,由无序转化为有序的现象。这种现象启发他思考在不同系统中是否存在类似竞争、协同的现象。他和他的同事们对化学、天体物理学、生态学、物学、电气及机械工程、经济学、社会学、超导流动性、流体动力学的贝纳不稳定性中一些典型现象进行类比,在深入分析后发现在其他许多领域中也存在着竞争、协同现象。在此基础上他概括总结出竞争、协同现象的共同特点和所遵循的共同规律。哈肯指出每一个复杂系统都是由大量子系统构成的,在复杂系统内部,系统内各子系统之间既存在着相互作用和影响,又存在着相互制约和协作。这种相互作用和协作可以使系统在一定条件下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自组织结构,并在宏观上产生空间结构、时间结构或使这些结构达到新的有序状态,此即非平衡系统中的自组织现象。协同理论的基础由此而奠定。协同论虽然是在自然科学的研究中产生的,但是已经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中广泛运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教育教学要适应时代的发展,也需要不断吸收新的科研成果来促进其发展。协同理论自然成了被吸收引进的重要科研成果之一。美国华盛顿大学教授夏普林最先把协同理论运用于教学,并创建了协同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是由两个以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