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设计论文.docx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47617412 上传时间:2023-04-20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2.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设计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城市设计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城市设计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城市设计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城市设计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城市设计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设计论文.docx(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城市设计论文 城市设计在中国的现状及其发展研究建筑111朱竹先2011111001146一、现状在过去近50年的时间里,西方国家的城市经历了从工业化时代向后工业化时代剧烈的经济转型。工业生产不再是城市的主要职能,基本原料的采集和初始的制造加工业向远东等发展中地区转移,大量的重工业厂房、矿区、港口被废弃。与此相伴随的还有迅猛的郊区化因为依靠紧凑和向心式的城市结构来维持工业生产效率已没有意义,富裕的城市阶层向偏远的郊区迅速迁徙,导致了原有的城市中心人口大量流失;而一些新兴的发展项目,如购物中心、主题公园等,也相应在郊区蔓延,与传统的城市商业中心形成经济上的竞争。这些变化,给传统城市带来了失业、投资

2、流失、贫富差距拉大等深刻的社会问题;反映在城市面貌上,则是工业土地荒芜、城市功能单一化、旧城中心建筑破败、公共空间缺乏维护等 (Hall, 2002; Jacobs, 1961) 。面对这些困境, “城市复兴” 成为过去30年内西方国家在城市理论研究、城市政策制订、城市建设实施等方面最重要的议题之一 (Colquhoun, 1995; Urban Task Force, 2005)。进入2 1世纪的中国城市设计学术领域正在发生的一些变化和发展趋势, 其中包括城市设计在建筑学学科拓展中的作用, 城市设计主题、内容和成果的多元化, 城市设计者的角色和作用与城市设计教育模式等。城市设计作为一种相对自

3、为的学科专业, 由于其特有的坚持地域文化和场所性的立场、 以及在城市环境改善和塑造方面的创新属性 ,仍然能够在新世纪里, 为世界克服 “特色危机 发展多元 、多姿和高品质的城市人居环境方面发挥关键性的作用。最近的十年里 ,我国大 、中 、小城市开展的城市设计实践 ,估计达到上千项之多 。中、外众多设计单位与城市设计 、规划 、建筑专家受邀参予到这世界上规模空前的城市设计大实践中来 ,并取得一定的成效与经验。但是 ,如果 回顾 、总结 、思考一下这些年来我国的城市设计实践的经验与教训 ,相对我国投入的人力、物力与财力而言 ,实在不能令人满意。就总体而言 ,城市设计水平参次不齐 ,实施成效不大 ,

4、城市设计编制与管理的机制仍然缺乏 。二、2 0世纪城市设计发展的历史经验和成就综观2 0 世纪世界城市设计的发展和实践概括起来 有以下几方面成果和经验值得关注 :1.城市设计延续、丰富并拓展了传统建筑学、城市规划和地景建筑学的学科内涵和专业领域范围 。使城市发展建设的技术支撑平台更加完备。2.城市设计帮助许多城市成功地塑造出自身的形象艺术特色有效地改善了城市环境 ,并使社会普遍认识城市设计的价值。3.通过城市设计城市环境的社区性、公众性和场所性得到进一步加强, 城市公共空间的品质和内涵有了明显提升。4.城市设计理论方法研究的深入和日益丰富的实践活动 使城市建设决策者和专业人 员经历了一个对城市

5、设计建筑优先到城市优先、从具体形体设计优先到形体设计与引导控制管理并重的认识发展过程 。5.与城市规划结合,城市设计研究、特别是城市设计的政策和导则类成果促进了城市建设的有序性和管理的长效性。无疑城市设计在 2 0 世纪积累的这些经验成就都是今天值得借鉴和总结的宝贵财富 也是我们进一步发展城市设计学科的基础。三、发展途径大量城市设计与实践成效不理想的原因 ,除了受权力与资本的操控 、干预外 ,设计师的设计水平不高和设计管理与实施的机制不全 ,则是最普遍 、直接的两个主要原因。我国城市设计起步晚 ,理论水平与设计实践经验不多 ,城市设计人才也缺乏 ,邀请境外知名设计事务所参与我国的城市设计招标与

6、征集 ,提高城市设计水平是必要和有益的。遗憾的是某些城市领导与主管部门 ,却在所有重要项 目的设计中,完全排斥国内的设计单位参与。而进人中国的境外设计单位也是鱼目混珠。某些设计师把中国城市当作他们形式主义与奇特思想的试验场 ,来设计在他们本土从未做过 ,或者无法实施的方案。即便是有经验的知名的设计师、事务所 ,也都普遍存在对中国国情 、城市实际很不了解的问题 ,以致他们的一些在形态上似乎很有想法创意的方案 ,实则很不切实际 。一旦中选 ,还得由国内设计单位做收尾工作,调整修改 ,变成四不像的结果 。中国哲学主张天人合一 ,可以理解为强调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一个主义 ,一种思想 ,一项设计 ,一

7、件事物 ,好与不好 ,不在乎理论上如何高深莫测 ,形式上多么时髦新奇 ,在哪个国家 、城市或项 目中已取得怎样的成功 ,关键还在于它是否符合、适应特定对象的客观条件与使用需求。是否适合中国的国情 ,城市的实际 ,是城市设计首要的、根本的评价标准,是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城市不是一道可以用公式计算的数学题 ,而是一个有生命的 ,几十 、数百万人使用的社会 、经济、文化生活的复杂的巨系统。不了解、研究 、分析这个大系统的具体条件与实际需求 ,是不可能做好它的设计的。为此 ,在学习 、借鉴他人经验的同时,必须结合中国国情。这是我国城市设计工作者不可推卸的责任。(一)、结合中国城市的自然地理环境条件美国

8、园林设计师 、规划师 麦克哈格的 设计结合自然”书中,强调设计要充分结合、利用自然提供的潜力 ,而不是那种轻率、武断与损害环境。我国国土辽阔 ,北方城市地处寒带、温带,冬季严寒 、干燥 ,冰雪朔风肆虐 南方城市多在热带、亚热带 ,夏日酷热、潮湿 、烈日雷雨频临。平原 、水乡辽阔秀美 ,丘陵、山城蜿蜒壮丽。众多城市所在的自然地理环境各有差异而极少雷同。自然环境是城市诞生 、发展的母体与摇篮 ,是城市肌体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按 麦克哈格的说法 ,“自然与人的关系问题不是一个为人类表演的舞台提供一个装饰性的背景,或者甚至为了改善一下肮脏的城市 ,而是需要把自然视为生命的源泉 ,社会的环境 ,诲人的老

9、师 ,神圣的场所来维护。 ”从这个观点出发 ,城市设计结合 自然 ,不仅只是局限于利用 自然 ,而是要从每个城市特定的 自然地理环境条件出发 ,探求城市与自然的有机融合 ,构建宜人的与自然和谐的城市空间环境 ,突现城市的形象和个性。这是城市设计的重要基点与途径。(二)、让自然融人城市 ,塑造城市的特色与魅力。许多国家的城市风格的形成与当地的自然地理条件有直接的关系。只是在当代经济、文化、技术全球化的影响下 ,各种建筑文化思潮 ,现代建筑技术 、材料 、结构等 ,通过化渠道快速传播 、流行到全球各个角落。建筑界对于建筑适应当地自然气候 、地理环境的注意力被忽视 ,导致建筑的地方性差异逐步缩小 ,

10、城市的建筑面貌 日趋雷同 ,特色消失。试图通过建筑的地方特征来表现城市的个性 ,变得越来越困难。唯有每个城市的自然地理条件具有唯一性,它不可能受全球化的影响。结合山水、植被 ,气候等自然环境条件,运用自然的非建筑元素 ,塑造城市特色是一个有效的方法。成功的实例如我国江南古城常熟 ,就是一个有山有水特征的城市 ,明代诗人沈玄的诗句 “七溪流水皆通海 ,十里青山半人城”就是它最好的写照。美国旧金山有顺应地形起伏的道路 ,随时能从不同的视角 ,鸟瞰 、仰视特有的城市景观。再如历史文化名城绍兴 ,自古以来 ,一直以 “三山万户巷盘曲 ,百桥千街水纵横 ”的诗句闻名于世。山 、水 、街 、巷 、桥 、房

11、的有机交融 ,是该城与自然巧妙结合的结果。城市设计结合自然 ,让自然融人城市既要充分利用城市原有的自然地理条件 ,借青山绿树 、江河湖海的诗情画意 、自然魅力 ,来凸现城市的特色意境 ,又要运用山 、水 、林等 自然景观元素进行自然环境的再创造。如合理疏理水系,适度改造地形 ,建造树林绿地 ,来强化城市的自然特征。这种因地制宜的设计制作原则 ,不仅适用于城市设计 ,也是诸多艺术创作共同的原则。我国台湾故宫博物院里有一件镇馆的国宝翠玉白菜 ,是古代艺人用一块半白、半绿双色的天然玉石雕琢而成。白色部分雕成水汁欲滴的菜帮 ,绿色部分雕成鲜嫩无比的菜叶 ,叶上还爬着两只小帼烟 ,活似从地上采来的新鲜白

12、菜 ,令人叫绝。遵循这个原则 ,郑正在温州市中心城市设计中,利用现状一座被开山取石破坏得支离破碎的山体 ,设计建成为具有盆景造型特色的山水公园一绣山公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三)、设计符合当地自然地理条件,营造宜人的生活空间营造宜人的城市生活空间是城市设计的重要 目标。城市空间环境 ,包括街道 、广场 、建筑群体 、绿化等的设计 ,如果不考虑当地的 自然气候 、地形地貌条件 ,不管在形式上如何新奇、时尚 ,在国外如何时髦 、流行 ,在我国城市 ,就不能为市民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就不是一个好的城市设计。城市的空间组织 、建筑布局 、道路与绿地系统设计 ,要考虑与地形的良好结合 ,顺应地形起伏和水体

13、走势 要考虑 日照 、气温 、风向、降雨等自然气候的影响。对此 ,我国古代城市中有不少很好的经验。如江南水乡等南方市镇 ,傍水的传统商业街一侧设有廊沿 ,成为遮阳和避雨极佳的的步行购物通道。 北方的四合院住宅 ,有利于防寒风 ,迎阳光,为了避免市民在街道上少受烈日之苦,我国街道上还普遍植有行道树 ,这是中国城市的创造。此外我国在大 、中城市建造较多高层建筑 ,也是针对城市土地资源紧缺的国情所决定的。(四)、融合中国的文化精神符合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如果把自然地理环境比喻为城市生存的母体 ,那么社会 、经济与文化就象是维系城市生存与成长的物质 、精神食粮。中国的城市设计必须立足于此 ,才能使城

14、市健康发展。, 继承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遗产 ,借鉴创新当代的中国城市文化精神物质空间形态是城市的躯壳 ,文化是城市的思想与灵魂 。因为从一个城市的空间形态 、环境 、特征 ,市民的文化活动与文明程度可以反映与感受这个城市的品格 、气质、精神与个性。一个城市的历史与文化是它生命的基因与源泉。城市文化包括物质 、精神 、行为、制度多个层面 ,城市设计只是其中一小部分。它要研究的是如何继承中国城市建设中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 ,借鉴古今中外的哲学 、技术科学 、文化等方面的理念与精神,丰富、发展与创新中国当代的城市文化 ,进而落实到特定的城市空间布局 、形态 、景观与环境的设计 ,城市文化品质与氛围的营

15、造以及行为活动场所的组织 。我国许多传统文化精华 ,从哲学 、艺术 、技术各领域 ,从城市建设到诗词 、绘画 、戏曲、音乐等方面 ,都能给城市文化的继承与创新以丰富的养料和有益的启迪。在中国古代的城市建设中 , “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和蕴涵着朴素的生态环境观的风水术 ,对城市的选址与布局有着重要的影响 ,至今仍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 “天人合一 ” ,强调自然环境与人工城市的和谐融合 ,因地制宜 、 “道法自然 ”强调客观条件 、规律和主观意愿 、构想之间的统一。即便是按照皇权思想建造起来的宏伟 、严谨对称的北京紫禁城 ,仍然有优美 、自然 、舒展的北 、中、南三海与之相辅。东晋著名的风水宗师郭璞

16、为温州古城选择了一个山水环境俱佳的城址 ,温州今有郭公山以为纪念。风水中所述的避风 、聚水 ,向阳、靠山以及诸如对 “墙角冲房”的忌讳 ,与现代生态环境学与环境心理学的观点也是相吻合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合文化 ,是中国古代人文精神的核心 。和是要和谐 ,合是指符合。无论是人与人 ,人与社会 ,人与 自然之间都要求和谐 、相合 , “和为贵” ,“无和不成” 。论语中谈到要 “君子和而不同” ,主张在和谐统一中允许有差异 、多样 ,可以兼收并蓄。这一点与西方文化注重个性 、独立有明显的区别。对在城市设计中如何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关注城市中人与自然 、城市各物质要素之间、精神与行为之间以及历史与现代之间和谐协调 ,是不无指导意义的。而在美学中,“和谐一多样的统一 ” ,恰巧也是构成形式美的物质材料的总体组合规律。美国科林 罗在 拼贴城市 一书中指出,“城市形态记载着历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