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处理课堂教学中预设与生成的关系.doc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47617047 上传时间:2023-06-2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处理课堂教学中预设与生成的关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如何处理课堂教学中预设与生成的关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如何处理课堂教学中预设与生成的关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如何处理课堂教学中预设与生成的关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处理课堂教学中预设与生成的关系.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如何处理数学课堂教学中“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预设”是教师课前的准备,即备课或教学设计,是服务于教学实施的。“生成”是指教学中发生的,教师没有预先设计的内容。“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设计,不但要体现“以学论教”,还要体现“以动论教”、“因材施教”的策略。因此,无论是在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设计,或是在传统的教学设计当中,都应渗透动态的综合的理念,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背景、生活经历与情感体验,在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吸引学生的参与,引发“动态资源”的生成。在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的关键。学生的参与充满变数,课堂上可能发生各种情况,如

2、何把握时机,巧妙利用好“动态生成”是教师“教学机智”的体现。我认为,在课堂教学中,出现了“节外生枝”的现象,只要是有利于促使学生对生活、对知识的理解与感悟,就要抓住契机,及时调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甚至可以改变教学内容,而不必担心预设的进程“失控”。 我记得在新课程教学中有过这样的一个例子:七年级的教学课“可能性的大小”,是新课程实施后才编入教材的内容。在教学设计中,一般通过“抛硬币”、“摸彩球”等一系列活动,帮助学生明确“可能、也可能、一定、不可能”等词的含义。同学们在玩中学,学中玩,乐在其中,课堂上洋溢着和谐愉悦的气氛。 而为了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到“可能性”有大有小,我设计了“分组摸球”的活动

3、,每个小组的袋子里都有8个球,分为黄、白两色,但黄球、白球的个数不同。小组活动完毕,各小组争相汇报活动情况,开始我很满意地在黑板上做着记录。到第5小组汇报时,却出现了颇富戏剧性的局面:他们小组的袋里有5个黄球,3个白球,结果他们摸到“白球”的次数反而比“黄球”的多了几次!并且他们组有个学生“坚决”不同意袋子里边什么颜色的球多,摸到这种颜色球的可能性就大。尽管事先已经考虑到有可能出现这种“概率”很小的情况,但当学生提到它时,还是免不了一愣。一愣之后,迅速调整了自己的上课思路:这是个比较棘手的问题,跳过去,不好!那怎样来引导他呢?对,先了解他是怎么想的,然后再对症下药。当学生“固执己见”时,选择“

4、逃避”或“强制”都只是下策,积极面对才是解决问题的最佳策略。怎样才算是积极面对呢?首先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看法,并努力想办法弄清楚学生的真实想法;其次要对症下药,顺势引导,本着平等对话的态度与学生共同协商解决。教师在和个别学生对话时,一定要注意吸引其他大多数同学也参与其中,把说服个别学生的过程转化成促进全班学生共同发展的过程。 遇到这种比较棘手的情况时,教师头脑中的教学理念将决定事态发展的走向。事实上,这种“意外”情况的出现,是十分难得的课程资源,只要处理得当,很可能转化成为本节课最大的“亮点”,从而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这也正要求教师要不断增强自己的课程资源意识,抓住课堂中这些不期而遇的资源,让我们的数学课堂因为“意外”而更显精彩! 课堂是“生成”的过程,在“生成”的内容中,有的一石激起千层浪,立刻引起大家的共鸣;有的则如迷途羔羊,与文本渐行渐远。作为教师,在面对“动态生成”时,更要学会把握“生成”,避免过度发挥。所以,每一次的“意料不到”都在督促我,惟有不断钻研,及时反思,扬长避短,才能使“预设”与“生成”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作为教师只有尊重学生,为学生学习服务,课堂才能呈现预约的精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