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PEST分析法分析保健品行业的态势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47616277 上传时间:2023-07-15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4.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用PEST分析法分析保健品行业的态势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用PEST分析法分析保健品行业的态势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用PEST分析法分析保健品行业的态势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用PEST分析法分析保健品行业的态势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用PEST分析法分析保健品行业的态势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用PEST分析法分析保健品行业的态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用PEST分析法分析保健品行业的态势(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用PEST分析法对保健品行业的态势进行分析吴思聪财务管理0901 (200907760129)【前言】从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人们对身体健康的诉求也日渐明 显。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催生出保健品这样一个行业。从上世纪80年代起步的我国保健品行业, 在短短十几年时间里,已经迅速发展成为一个独特的产业。保健品和我们的日常生活的关系日趋紧密, 现在随处可见保健品的广告以及保健品的营销活动。本文旨在通过对保健品的市场发展进行PEST分 析,并发掘着重政府、企业和消费者这三个利益相关者在当前保健品市场的定位与职能,发现不利于保 健品市场健康发展的缺陷,以期对中国保健品市场

2、有所认识。【关键词】保健品行业PEST分析PEST分析法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行业分析法。所谓“PEST”分析是指通过对政治(Political)、经 济(Economic)、社会(Social)和技术(Technological)等因素进行分析市场发展战略管理过程的影 响。这些因素综合在一起构成了市场的宏观环境。只有把这一环境和市场结合起来,我们才能完全了解 市场的现状。通过使用PEST分析法对保健品行业态势的分析,把这些构成了保健品市场的宏观环境的 因素综合在一起,并让这一环境和保健品市场相结合,我们才能完全且充分的了解保健品市场的现状。1、从社会(Social)的角度看:保健品市场起伏不定,但

3、发展势头良好2000年开始,保健品行业连续发生负面事件。媒体连篇累牍的负面报道,让保健品行业再次陷入 “信任危机”,从而导致不少保健品企业崩盘,保健品的销量迅速从巅峰跌入谷低。2001年、2002年保 健品行业延续了 2000以来的颓势,销售额持续下降。但是到2003年3月起,受“SARS”影响,销售额 回升,保健品行业销售额在短期内急速攀升,保健品行业开始了强势复苏。2003年全国保健品销售额比 2002年增长50%左右,年度销售额达到300亿元。不少新产品在这个时段闪亮登场,其中以上海健特的 “黄金搭档”最为知名。“黄金搭档”在经过2年多的市场推广后,销售已经进入稳定期,销量持续稳 定攀升

4、,2004年超过同类进口品牌,成为复合维生素类产品的第一品牌。而同期的其他公司的产品由 于营销手法的原因,知名度虽不如上海健特的“黄金搭档”高,但都取得了不俗的市场表现。以“黄金 搭档”为代表的些营销个案的成功体现出保健品市场回暖的趋势。尽管保健品市场的复苏是受“SARS” 影响,但对于压抑了很久的保健品行业来说,增长也是其必然的趋势。社会的健康危机并不是保健品市 场发展的必然要求。具体来说,主要是社会发展的需求,导致了保健品业的极度膨胀。社会生活水准的变 化促使了保健品业的强劲势头;“SARS”不过是保健品业这种强劲势头的外部诱因而已。首先,根据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城乡的恩格尔系数分别为52.

5、9%和56.8%,处于温饱向小康的过 渡的重要阶段,而东南沿海一些大中城市和地区已达到了中等收入国家水平,人们的消费观念、健康观 念与以往相比发生了较大变化,促进城乡保健品消费支出以每年15-30%的速度迅猛增长。其次,人 民生活方式的改变,是保健品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随着社会竞争愈演愈烈,生活工作节奏不断加快, 给人们生理和心理机能带来巨大冲击,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群不断扩大。为规避不健康带来的各种不利 影响,使人们求助于保健品,使得保健品的开发和生产成为经济生活中的“热点”。第三,多层次的社 会生活需要,为保健品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除了在家庭和事业双重压力下的中年人逐步加入保 健品消费

6、行列之外,老年人、青少年是保健品消费的主力军。而且在“送礼送健康”新时尚潮流的引导 下,保健品成为节假日送礼的重要选择之一,中秋、国庆、元旦、春节期间这5个月的保健品销量占到 全年销量的65%以上,成为保健品产销旺季。2、从政治法律(Political)的角度看:政府主管部门的更迭,也带来保健品行业新变化过去一个时期,保健品假冒伪劣,宣传夸大其词,广告手段低劣,价格虚高的现象屡见不鲜。这都 是由于缺乏有关的行业管理和国家标准造成的。对于保健品来说,有些标准和规定是缺失的,而有些又 相互矛盾,如我国卫生部制定的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1996)规定食品中不允许含过氧化氢 (双氧水),但

7、某些生产规章又订有保健食品的过氧化氢残留标准。保健品的作用基本上都是免疫调节、 抗疲劳。适应人群多为免疫功能低下者和易疲劳者。然而,这么多产品,生产原料是不一样的,产品的 配方配伍也不同,让消费者怎么选?只能靠企业自己说明宣传。可有关的保健品企业在现有法规之下, 宣传自己的产品,就很容易违规。因为法规规定,保健食品不能宣传治疗作用。另一方面保健食品中 使用的中草药在药典中都有治疗作用。可是一添加到保健食品中,就不能宣传疗效了,似乎保健品的保 健作用全没了。2003年3月7日,国务院公布机构改革方案,决定成立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 原属卫生部管理的保健品划归SFDA管理,自2003

8、年6月13日起,卫生部已停止受理保健品的申报, 10月10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完成交接,正式开展保健品的审批工作。受非典、部门移 交影响,当年度保健品报批工作停顿了半年之久。从长期看,SFDA接手保健品行业管理职责,有助于 让保健品行业更规范、更健康的发展,使得到制度的保证。3、从经济(Economic)的角度看: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跨国公司成为行业领头羊保健品市场在过去的20年间,国外跨国公司一直鲜有涉足,市场被本土保健品企业牢牢占据,而 2002年正当保健品行业陷入低潮之时,美国安利却凭借独特的销售模式,在这个本属于本土企业的市 场中异军突起,一举实现了年销售额30亿元的惊

9、人业绩。尽管人们对于安利的营销模式颇有争议,但 不能否认的是,随着跨国保健品公司进军中国的步伐加快,国内保健业面临更大的市场竞争压力。加上 国内行业的竞争,市场营销模式也有进一步变化。一是产品开始两极分化。从2002年起,因为竞争日益 激烈,保健品呈现出明显的两极分化趋势:以功能诉求为主的产品,多用疗程、买赠促销等刺激消费者 购买,这类产品价格越来越高;以营养补充为诉求的机能性食品或滋补品,价格越来越低,有成为日用 品保健品的趋势。二是渠道细分、直销比例增大。受传统渠道费用高涨、竞争趋向白热化的压力,保健 品厂商积极探索渠道多样化,传统的药店+商超的销售渠道快速分化,保健品连锁专卖店、厂家直销

10、店、 店中店、传销、电话销售、会务销售、展会销售直至网络销售等多种渠道形式正在加速形成。受渠道多 样化的影响,保健品销售额中直销比例日益增大,以上海市场为例,投放广告、进入常规渠道的功能性 食品,相当部分销量同样依靠直销。三是传播方式日益直接化。由于传统媒体效果弱化、价格日益提高, 保健品厂商传播产品信息的方法正日益扁平化,直接掌握消费者资料,定期针对固定消费群体进行传播, 已经成了传播的重要手段之一。4、从技术(Technological)的角度看:保健品行业研发,生产和销售发生了全新变化中国加入WTO给国内许多行业带来了世界级的竞争对手,对于中国保健品企业同样如此。面临日益 加剧的市场竞争

11、,所有从事保健品生产的中国企业都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未来保健品竞争的核心必将是 科技含量,加强科技投入迫在眉睫。特别是已经有一定经济实力的企业更要重视保健品的应用基础研究, 努力提高新产品的科技含量和质量水平,使保健品企业向高新技术企业过渡,科技含量高的产品成为主 流。只有保健品企业不断更新技术和提高技术含量,开发出效果好、质量高、有特点的第三代保健品, 使产品从低层次的价格战、广告战中走出来,转向高层次的技术战、服务战,才能在“入世”后,缔造 出我国的保健品世界品牌,才有能力进军国际市场。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也使电子商务成为销售重要 渠道。各销售商都抓住电子商务的有利武器,搞销售网站,拓宽销售

12、面,丰富产品种类。单单做电视购物 的试用型销售,所涉及的消费者群体毕竟有限。通过投入设备和资金,开设购物网站的形式来发展更多的 消费人群,同时也可以利用网络这一先进技术进一步的宣传产品,以及让消费者先试后买,买什么都满意 的先进销售理念。这一切都为保健业的发展壮大提供了技术基石。保健品行业在获得高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许多问题。从市场的角度来说,当前对保健品的研究, 主要侧重于对出现问题的批判,以及营销策略方面。我们要关注保健品市场的问题,因为行业的特殊性, 这些问题严重危害本行业的发展,而且影响国民身体健康,已经到了要引起高度重视并急需解决的地步。1、管理体制落后管理体制属于政治法律环境,对

13、保健业的发展具有战略性的影响。虽然我们的保健品管理体制在变 化,但还有三大问题。一是行政立法滞后。目前保健品产业还没有统一的行政归口管理部门,卫生、医 药、工商等部门各自为政,还没有制定一个可操作性的产业标准以及规范统一的检测手段、审查程序和 管理办法。一些违法经营者便采取打“擦边球”的策略进入保健品市场,一些不具备生产条件的厂家, 在该产业较高利润的刺激下,纷纷投产或转产保健品,这是导致假冒伪劣产品泛滥的一个重要原因。二 是行业管理缺位。过去食品安全管理由农业部负责种植、轻工部负责加工、内贸部负责销售。2003年 机构改革后,农业部还是负责种植,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则将主要精力放在保健食品

14、审批上,卫生 部主要针对餐饮业进行检查,而轻工部和内贸部被取消后成立的商务部,以及国家质监总局和工商、海 关、公安等部门也都涉及食品管理,而真正能对食品加工进行全面管理的部门却一直没有以独立机构的 形式出现。多头监管等于没有监管。在这种落后的管理体制下,出现了许多既危害行业的发展,更重要 的是损害人民身体健康的现象。特别是因为条块分割、多头监管,致使许多保健品生产商的违法行为得 不到有效制止,一些有害的假冒伪劣保健品得以流入市场,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三是保健品生产 标准偏低,缺乏统一标准,管理混乱。保健品市场比较混乱的另一问题就在于保健品行业门槛较低,加上 生产环节要求不高,没有一个严谨的质

15、量控制体系。部分保健品未经严格的临床验证,加之审批相对简单, 市场又在迅速膨胀,造成了大量的非专业化企业涌入保健品行业。药品生产有GMP规范,药品经营有GSP 规范,而保健品的生产经营却无统一规范,这将成为我国保健品进入国际市场的障碍。2、企业追求短期利益在现代社会,一个企业既要追求经济效益,是不可否认的,但要负有必要的社会责任也被认为是理 所当然的。由于保健品直接用于人体,满足和协调人体生理机能,其质量直接关系人的健康,因此,与 其它企业相比,保健品企业要承担更高的社会义务。在我国,企业追求短期利益在各个行业都不少见, 但在保健品行业尤其典型,有业内人士甚至反问:“在中国,你看到哪个产品过了

16、两年,第三年还能赚 钱? ”企业的短期行为表明了自身经济与技术变量的近视。这种自变量也属于优化自身经济和技术环境 的很重要方面。然而,目前这种缺乏战略眼光的保健企业还比比皆是。主要表现在:规模小,投入不足; 产品创新少,雷同现象严重;以虚假广告欺骗消费者;保健企业出现非法行为。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主要是企业无视法律规定,为牟取短期暴利,见利忘义,胡作非为的结果。 中国保健品市场不振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厂家的投机思想在作怪。当看到保健品有利可图之后,许 多厂家基本上都是在没有多少准备的情况下进入保健品领域的,这种先天不足的基础使它们不可能沿着 正常的经营之路走下去,而是急匆匆走上了投机之途。其投机主要表现为:用不成熟或有问题的产品进 行产品投机,用高得离谱的价格进行价格投机,用军事化营销或高回扣进行渠道投机,用不可兑现的承 诺或虚假的案例进行促销投机,有的甚至用品牌延伸进行品牌投机。也就是讲,我们许多保健品企业连 市场营销中产品、价格、渠道、促销最基本的要求都未做到。因此,到了必须治理和规范的地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