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监测与管理综合信息系统项目总体规划及可行性分析研究.doc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47610481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 页数:41 大小:2.0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监测与管理综合信息系统项目总体规划及可行性分析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监测与管理综合信息系统项目总体规划及可行性分析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监测与管理综合信息系统项目总体规划及可行性分析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监测与管理综合信息系统项目总体规划及可行性分析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监测与管理综合信息系统项目总体规划及可行性分析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监测与管理综合信息系统项目总体规划及可行性分析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监测与管理综合信息系统项目总体规划及可行性分析研究.doc(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监测与管理综合信息系统项目总体规划及可行性研究XXXX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监测与管理综合信息系统项目总体规划及可行性研究XXXX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二一一年四月目 录第一章 总 论11.1 项目概述11.2 综合评价与结论3第二章 建设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32.1 项目建设的背景32.2 项目建设必要性42.3 项目建设可行性6第三章 项目建设条件分析73.1 基本情况73.2 资源监测现状7第四章 项目建设目标94.1 建设目标94.2 指导思想94.3 基本原则94.4 项目建设依据10第五章 项目建设内容115.1 主要技术内容115.2 整体监控系统结构图7第六章 投资估算

2、186.1 投资估算186.2 资金筹措186.3 项目建设进度安排18第七章 项目组织管理197.1 管理体制197.2 组织机构197.3 项目管理19第八章 保障措施218.1 政策保障218.2 组织保障218.3 技术保障218.4 资金保障21第九章 效益评价239.1 生态效益评价239.2 社会效益评价23第十章 预期效果24附件:24III北京百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监测与信息管理系统第一章 总 论1.1 项目概述1.1.1 项目名称XXXX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监测与信息管理项目1.1.2 项目性质生态公益性项目1.1.3 项目主管单位 国家林业局、XX市园林绿化局1.1.4项目建

3、设地点XXXX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1.5项目建设单位XXXX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1.1.6项目合作单位XX天恒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1.1.7项目法人 XX1.1.8建设期限2010年-2013年1.1.9建设宗旨针对XXXX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特点和实际需要,运用自然保护区自动化信息管理系统,包括气象数据采集、图像数据采集、微波通讯、网络等技术,对XX保护区各种资源和环境进行全方位的可视化监测,可极大地提高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工作水平,使保护区的建设上一个新台阶。 遵循全面保护自然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的方针,以保护自然资源、珍贵野生动物和科普宣教为主要目的,以保护自然生态、环境改善为目标,采取保护

4、监测和服务保护区项目,使保护区内森林、草甸生态系统和珍稀动植物资源得到有效监测和保护,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1.1.10建设内容及规模为了对XXXX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整体进行全方位的监测,在本项目的建设过程中,结合保护区的实际情况,在保护区内建设如下监测与信息管理系统: 主监控系统 火警热源探测系统 珍稀动植物监护系统 气象数据采集系统 景区游人监控、对讲系统及报警系统 网络传输系统 监控中心和网络中心 软件系统XX自然保护区监测与管理综合信息系统项目总投资为58,152,600元,其中,可视化信息检测系统设备33,650,625元,其它资料、人力劳动等费用24,501,975元。 1.2综

5、合评价与结论XXXX自然保护区监测与管理综合信息系统项目的实施,将更容易掌握保护区内各类资源、各项活动的动态信息,对自然灾害、人员进入可进行实时监控,有效保护资源安全,提高管理处对资源的管理效率。另外,加强对动物的监测,可以掌握目前保护区内动物分布情况及生活习性,为今后开展保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项目的实施,也必将带动保护区科技的发展,使保护区逐步向现代化管理迈进。经过分析,本项目建设条件好,总体布局合理,综合效益突出,项目建设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2北京百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监测与信息管理系统第二章 建设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2.1 项目建设的背景XXXX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于1985年,位于XX门

6、头沟区清水镇境内,总面积2.17公顷,其中核心区面积0.68公顷,属于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是XX市目前面积最大的高等植物和珍稀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动、植物资源丰富,素有华北“天然动植物园”之称。2008年1月正式被国务院审定为全国19处新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之一,保护区距市区100公里,道路交通便利。保护区经营管理总面积45000亩,森林覆盖率达96%。XX主峰海拔1991米,最高峰百草畔海拔2049米,为XX市第三高峰。XX动、植物资源丰富,素有华北天然动植物园之称,有四个植被类型,十个森林群落。植物种类有130科,485属,1100种,其中药用植物400余种。动物种类170种,其中有

7、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金钱豹、褐马鸡、黑鹳、金雕,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斑羚、勺鸡。市级保护动物50余种。随着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生态环境也发生急剧的变化,像XX这样一块尚未被开发、自然生态系统保存比较完好的地方,不易多得,保护好区内的珍稀动植物资源也就显得弥足珍贵。随着保护区内森林植被的增加和生态环境的改善,以及假日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崇尚森林的愿望日益强烈,到保护区观光、学习的人数日渐增多,随之而来的问题也逐渐明显。尤其是保护区内的监测工作,由于人力和基础设备建设的不足,所以,受到了方方面面的局限。XX保护区开展旅游以来,很多游客都私自进入未对外开放的林区内,长期如此,导致林内部分区域土壤

8、严重板结,林下植被退化明显,严重威胁森林群落的稳定性,火灾隐患也随之加大。过境人员及车辆的增加,噪声和夜间车光线对其栖息环境都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为了大力加强保护区内各种资源的保护力度,营造和谐的自然环境,更大程度的为今后的资源保护(森林防火、林业有害生物监控等)、科普宣教以及科研工作提供服务,特从以上项目做了可行性研究工作。2.2项目建设必要性2.2.1基础设施建设的需要虽然近年来各级政府部门对XX保护区给与高度重视,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和建设工作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由于人力不足、基础设施建设缺乏等问题的存在,保护区内的监测管理水平还十分落后,监测方法还十分匮乏,基本上还是很原始的监测手段,这

9、对保护区的管理和发展是一个严重的瓶颈。目前,XX保护区基层的林业巡护人员还基本上靠徒步巡护的手段来进行森林火灾监测、防盗防猎等工作,工作量极大且效率极低。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针对保护区的工作性质和实际需要,我们通过在保护区内的实际观测点设置摄像机和各种传感器,全面监测森林火灾、乱砍乱伐、盗猎等情况,采集各观测点的温度、湿度、照度、风力、风向、CO2含量等气象参数,全景大范围的监控对防范森林火灾、林业有害生物、监控保护区内动植物的分布、活动规律和生长情况以及防止乱砍乱伐、盗猎等违法犯罪行为,特别是后端资源数据库的建立,为保护区今后的可持续发展和科研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坚实的基础。2.2.2

10、维护生态安全的需要 XX自然保护区是维护首都生态安全的重要生态屏障,其茂密的森林可蓄水量相当于建设一座中型水库的蓄水量,可提供XX市供水,发挥水源涵养区的作用。为了保障水源不被污染,森林正常发挥其功能,对保护区的资源进行及时地、全方位地保护和监测是十分必要的。2.2.3 科普宣教的需要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走向自然,感受大自然。近年来,随着环保教育的加强,越来越多的中小学生、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职工到XX开展科普教育,极大的促进了保护区科普事业的发展。为了既能满足人们对XX保护区整体观赏的需求,又能防止人为破坏,通过安装自动化监测系统,可以把监测的实时画面传输到

11、游客中心,让游客在室内观看就能产生身临其境的效果,同时也能方便保护区开展资源保护和科普宣传工作。2.3 项目建设可行性2.3.1生态环境的重要性XXXX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物类型为破坏后待恢复的山地混合森林生态系统,是XX山地森林中林相保持得较好的次生林,有众多的野生动植物资源,以及优美的自然景观,其森林资源对保护生物多样性和改善地区生态环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参观考察人员逐年增加的状况下,保护环境仍然处于战略地位。因此,为了全面了解保护区内各项工作的动态,在保护区内,监测与信息管理系统项目的建设具有可行性。2.3.2 全社会的高度重视XX保护区既是XX市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之一,也是重要的科

12、普教育基地,对保护区内资源保护和科普教育的综合建设尤为重要。但前提是,我们应该及时了解保护区的发展动态,增强保护区的管理能力,为其他自然保护区起到示范作用。建立监测与信息管理系统,可以加强保护区内工作的及时性和方便性。2.3.3 保护区自身条件经过十几年的开发建设,XX自然保护区已经变成了集生态保护、科研考察、教学实习、旅游度假、避暑疗养为一体的著名的自然保护区。但是,XX保护区基层的林业巡护人员还基本上靠最原始的手段开展森林防火、林业有害生物、防盗防猎等监测工作,工作量极大且效率极低。为了应对保护区“全面规划,积极保护,科学管理,永续利用”的发展方针,及时地全方位地了解保护区的发展动态,实施

13、XX自然保护区监测与信息管理系统建设项目是可行的。北京百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监测与信息管理系统第三章 项目建设条件分析3.1基本情况XX自然保护区位于门头沟西部黄塔乡境内,距市中心100公里,主峰XX海拔1991米,最高峰白花畔海拔2050米,为XX第三高峰。XX一山连两区,山北为门头沟区,由XX自然保护区管理和黄安坨村所辖,位于XX门头沟西部黄塔乡黄安陀村南 ,距京城120公里.为常规的XX旅游线路;山顶及阳坡面归房山区史家营乡所属,距XX市区110公里。XX自然保护区成立于1985年,2008年1月正式被国务院审定为全国19处新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之一,自然保护区中有杨桦次生林地25 000

14、余亩,宜林地3 700余亩。植物种类706种,450属,110科,分别占XX市的48.8%、50.1%和64.3%,其中科属占全市的60%以上。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斑羚、勺鸡等,栖息的鸟类共有160余种,约占XX市的47.1%。3.2资源监测现状目前,XX保护区内的监测与保护,仅限于对有害生物监测,其它如人员监控、森林资源或重点保护对象的野外定点监测都只停留在规划阶段。由于人力资源、监测设备的落后,不能全面地掌握保护区的资源发展动态。在野生动物监测方面,保护区的能力也是有限的。旅游景点的监测能力不足。XX保护区的重点工作之一就是重点保护群落,然而,在保护区自开展森林旅游以来,游客逐年增多,部分游

15、客私自进入北部核心区内参观,导致林内部分区域土壤板结,林下植被退化,林内吸烟现象也偶有发生,火险隐患加大。所以说,XX保护区目前对资源的监测能力还有待提高,监测工作有待加强。但是,这些工作的开展,要基于保护区内监测设施的建设和完善。因此,监测与信息管理系统项目对于保护区开展监测、保护工作是相当必要的。第四章 项目建设目标4.1建设目标通过XX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监测与信息管理项目的实施,使保护区内森林火灾、林业有害生物、乱砍乱伐、盗猎等情况得到更好的管护和监测,为今后开展更多相关的保护研究提供便利条件,提高保护区保护、监测、科研能力和管理水平,促进保护区更快的发展。4.2指导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遵循全面保护自然资源,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的方针,以保护自然资源、野生动物和生物多样性为主要目的,使保护区的效益充分得以发挥。4.3 基本原则1坚持以保护为主的原则;2坚持“师从自然”,与自然景观协调的原则;3坚持科学性、技术适度超前、操作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生/硕士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