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小企业发展须走“绿色”之路.docx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47594196 上传时间:2023-03-05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2.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小企业发展须走“绿色”之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小企业发展须走“绿色”之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小企业发展须走“绿色”之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小企业发展须走“绿色”之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小企业发展须走“绿色”之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小企业发展须走“绿色”之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小企业发展须走“绿色”之路.docx(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小企业发展须走“绿色”之路 摘要:肇始于美国次贷危机的全球性金融危机给世界各国的经济都带来了一系列严重影响,对我国中小企业的打击尤为严重。本文分析了后金融危机时代的主要经济特征,得出全球经济新的增长点在于发展低碳经济,我国中小企业应适应这一趋势,走“绿色”发展之路,并探讨了中小企业应如何构建绿色管理体系。 关键词:后危机时代 低碳经济 绿色管理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金融危机对世界各国的经济都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在各国积极的经济政策刺激下,金融危机肆意破坏经济的恶劣态势得到了有效地控制,全球经济开始复苏,即全球正在进入“后危机时代”。此次金融危机使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遭遇到了前所未

2、有的困难和冲击,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国际环境愈加复杂和动荡不安,产品外销受阻,国内需求不旺。在这种“内忧外患”的双重夹击下,中小企业经受着严峻的考验。如何在这个后危机时代把握机遇,转危机为转机,是我国中小企业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 1 后金融危机时代的主要特征 全球金融格局改变与金融监管体系加强 随着美国在全球经济总量中所占份额的下降,美元国际结算货币的霸主地位、美国金融市场的中心地位受到了严重挑战。全球金融重心正在从西半球偏向东半球,发展中国家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有所增强。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在于政府放松了对金融业的监管。人们感受到了失去监管的金融市场的破坏力,加强金融监管已成为全球共识,

3、金融谨慎发展原则与回归实体经济已成为一种良性发展之所需1。2017年G20峰会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卡恩表示将继续推动国际金融机构改革,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份额向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以及币值低估国转移6%以上。其中,中国的份额将从%升至%,超越德、法、英,位列美国和日本之后。 新科技革命蓄势待发 科技创新是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某种意义上来说,经济危机是由于科技创新不足而导致经济增长缺乏推动力而引发的。以电气革命为标志的第二次技术革命由1857的世界经济危机引发,以电子、航空航天和核能等技术突破为标志的第三次技术革命由1929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引发。现在,无论是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强烈需求

4、,还是科学技术内部所积蓄的能量,都正在催生着一场以新能源技术和生命科学重大突破为标志的第四次技术革命。目前,全球经济都面临巨大的资源与环境压力。研究开发新的替代能源和节能环保技术,推动传统产业的技术提升和产业升级,发展低碳经济,是人类社会必须的选择。 环保问题空前严重,低碳经济渐成时尚 在金融危机下,各国正积极调整经济发展战略,结合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低碳经济正成为传统实体经济的转型方向。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高碳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 各国正在积极应对金融危机,推动

5、全球经济复苏,一场以开发清洁能源和节能减排产业为基本内容的绿色产业革命正在悄然兴起。欧盟已计划启动“绿色汽车”、“低能耗建筑”、“未来工厂”三大行动,明确提出加快向低碳经济转型;美国计划让新能源产业成为带动经济复苏的驱动力;日本不断出台重大政策,将重点放在发展低碳经济上,尤其是能源和环境技术开发上;“八国”集团提出到2050年将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至少减半2。 2 我国中小企业的必然选择:大力推行绿色管理,走低碳之路 后金融危机要求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以低碳作为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中小企业如何顺应这一潮流,抓住此次机遇,完成自身的凤凰涅槃,是管理者应该着重考虑的问题。本文认为,我国

6、中小企业要想化危机为转机,重新在市场上获得发展,离不开“绿色管理”。所谓绿色管理,就是企业根据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把生态环境保护观念融入现代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之中,从各个环节着手控制污染与节约资源,以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增长。对于我国中小企业,系统的实施绿色管理,首先要构建绿色管理体系,即绿色企业文化、绿色生产、绿色营销、绿色再循环和绿色管理评价体系3。 绿色企业文化 绿色企业文化是企业实施绿色管理的前提,也是绿色管理的重要内容。只有员工特别是经营管理者具有绿色意识,企业才有可能实施绿色管理。绿色产品的开发、设计等,需要研发人员的绿色价值观发挥作用。 绿色生产 这里的生产是广义上的生产,指产

7、品从设计到产出的整个过程。本文认为,绿色生产主要包括绿色设计、绿色制造和绿色包装三部分内容。 绿色设计。绿色设计就是进行面向环境的产品设计,将环保意识加入到产品设计中。 绿色制造。绿色制造是指以节能减排为目标,以技术、管理为手段,通过对制造过程的全面监控,实施污染防治措施,来减少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排放,并且提高经济效益的综合型措施。 绿色包装。绿色包装就是按照对环境的破坏性影响最小化的原则,对包装材料、包装方式等进行的一系列改进。 绿色营销 绿色营销即企业在市场调查、产品定价、促销活动等整个过程中,都以 “绿色理念”为指导,维护生态平衡、重视环保,使企业的发展与社会的利益相一致。包括收集绿色

8、信息、实行绿色包装、重视绿色促销、制定绿色价格、树立绿色形象等。同时广告的绿色效应非常重要,它既能起到宣传作用,又加深人们的绿色意识和环保观念4。 绿色再循环 绿色再循环就是将在生产、消费过程中所形成的废弃物加以充分有效地循环再利用,从而最小化地污染环境和浪费资源。企业可设立绿色处理部门,负责废旧产品的回收和拆卸处理等工作,然后将拆卸后的零部件重复使用,或者处理后再投入使用,从而减少了资源的浪费。 绿色管理评价体系 绿色管理体系实施成功与否,要从企业内外部效益来看,内部效益指企业的经济效益,外部效益指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根据不同的企业制定相应的指标来测量,以检验绿色管理系统实施的效果。 绿色管

9、理体系的各部分是相互联系、相互辅助的,绿色企业文化,为企业实施绿色管理规定了理念、意识和行为准则。绿色设计、绿色制造和绿色营销是绿色管理的中心工作,绿色再循环对企业实现绿色经济起到辅助作用,绿色管理的效益评价提供了衡量绿色管理效果的标准。 3 如何建立企业绿色管理体系 我国政府应积极发挥其宏观调控作用,制定绿色发展战略,相应的法律法规和监管体制,进行管理监督和政策引导。企业构建高效绿色管理体系,固然离不开企业外部的推力,主要是来自政府规制,然而从根本上还要靠企业的自觉行动,从企业战略和战术层面确保绿色管理体系的运行5。 从企业战略层来讲,企业要以绿色战略为指导。绿色战略是构建企业绿色管理体系的

10、灵魂。绿色战略的制定要求企业进行使命和目标的重构以及战略重构。企业要制定追求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与企业经营效益相统一的使命和目标,以有效地引导企业的战略决策。首先要树立正确的环境意识,摒弃“环境保护不经济”的成见。其次,将环境意识强化到企业的决策部门,分别制定公司层绿色战略目标和职能层绿色战略目标,包括研发、生产、营销、财务、人力战略,全面绿色发展战略。 战术层面上,企业需要从产品的采购到进入市场的全过程入手完善绿色管理,根据上述绿色战略所制定的目标,认真完成各个环节的具体要求。首先,绿色研发要求利用新型能源和材料,减少物质和能源的消耗,开发低耗高效的绿色产品。第二,绿色生产要求企业选取低能耗低

11、污染的原材料,在生产过程中采用节能减排技术,以绿色产品为目标。第三,绿色营销要求企业将绿色理念融入到营销过程当中,从市场调查到售后服务,都以有利于环境保护作为出发点,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第四,绿色财务管理是指企业在资金的筹措、使用及分配全过程中,将环境保护和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理念融入,实现企业价值与社会效益最大化的协调。第五,绿色人力资源管理要求在招聘、激励、员工关系等各个环节遵循绿色理念,关心员工的需求、成长与发展,促进员工与企业的和谐发展。 4 结语 金融危机过后,资源能源问题成为各国关注的对象,节能减排迫在眉睫,建立低碳社会、发展低碳经济可望成为人类社会的一种共识,“低碳经济”将成为不可忽视的新的经济增长点。我国中小企业应抓住这次变革机遇,加快自身发展模式地转变,走“绿色”之路,实施绿色管理,在“后金融危机时期”走出一条成功之路。 参考文献: 1阮兢青,陈文标.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小企业的机会和生存发展策略研究J.集体经济.:40-42页. 2杨益.“后危机时代”我国经济和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挑战及战略选择J.国际贸易.:4-7页. 3丘尔卫.企业绿色管理体系研究.黑龙江工程大学D.页. 4孙秀梅,高厚礼.企业绿色管理体系的构建研究J.经济纵横.:74-76页. 5张志鹏,胡平.绿色管理-企业增强竞争优势的工具J.科技管理研究.:47-50页.1 /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 思想汇报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