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阳童年骆驼队教学体会.doc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47590639 上传时间:2023-03-1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冬阳童年骆驼队教学体会.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冬阳童年骆驼队教学体会.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冬阳童年骆驼队教学体会.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冬阳童年骆驼队教学体会.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冬阳童年骆驼队教学体会.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冬阳童年骆驼队教学体会假期里,我针对那本学期教研问题,我找了很多材料进行学习。渐渐的,对于近年来逐渐成为语文教学界普遍关注的焦点话题之一文本解读问题在我脑子中的认识逐渐清晰起来:新课程改革的落实基点在课堂。教材只是一个载体,一个文本。没有课堂教学的改革与进步,新课程理念就无法落到实处。解读新课程,阅读新教材会让我们发现,原来课堂教学不仅是科学的,更是艺术的;不仅是知识的,更是人文的;不仅是传递知识的载体,更是生命交往的美的音符、情的诗篇!因此,可以说,我们对新课程指导下的新课堂的解读,新教材、新文本的解读正是对生命的诠释对人文的追求!当然这只是在理论上对文本解读问题的理解。开学以后,在校教研组

2、内研讨的基础上,我确定了以冬阳童年骆驼队一课谈谈自己是如何在阅读、解读教科书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了使自己的学习和教学体会有较强的实用价值,我特意将自己最初的阅读设计和讲完课后的反思对教材的再解读对比来讲:作为教师,我们肯定都会有强烈的课程资源意识,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引导教师和学生走出“课堂为中心”、“教科书为中心”的误区,用多种分类来呈现语文课程资源的新概念,如根据课程来源列举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根据课程性质列举自然、人文和社会课程资源等等。为此,我在最初备课时设计了三个环节:一、引用原文,激发探究欲望,走近课文。为了落实这一环节,我费劲的找到了封存已久的城南旧事这本书,认真地把它

3、又读了一遍,那些老北京城里的人和事物就这样穿过岁月的烟尘,在我眼前又上演了一段黑白旧片。他们就好像小时候住在同一所平房的邻居,过着最朴实的日子,没有任何的修辞。这种亲切扑面而来,让人有一种酸楚,又有些留恋。小说中的这些内容在有的人眼里根本算不上什么的写作原料,没有谜一样的悬念,没有深远的教育意义,没有沉重的问题反思,内容朴实得就像清水一般,然而却有一种吃腻了大鱼大肉后忽然尝到带着乡土气息的农家菜的感觉,暖暖地熨烫着我的肠胃。这不就是学生习作时最缺少而又最不可少的东西吗?对!一定要让学生读这本书。为此我还找到了送别这首歌的录音带,想借助它优美而略带感伤的音乐,把学生带回几十年前的老北京城南。当时

4、我觉得设计这个环节的理由很充分,孔子曰:“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习首先是一种思考过程,而不是一种思考结果。开课之初出示城南旧事这本书让学生阅读序言部分,不仅让学生拓展阅读,更重要的是能激起了学生阅读的兴趣,探究的愿望,带着疑问走入课文。但在实际的教学中我的备课受到了冲击,我想借助教材,超越教材,但忽略了超越教材的前提是基于学生对教材的科学理解和灵活把握,我过早、过多地补充的内容,对学生是一种负担,他们跟本就没看过城南旧事这部电影,也不知道送别这首诗,我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一下子失去了认知的支撑。二、插入资料,激起情感共鸣,走入课文。想到我班学生现有的能力可以比较顺利的理解围绕“骆驼队”写的那四

5、件事,在电脑网络盛行、汉堡充斥孩子生活的今天,让他们去寻觅冬阳下看骆驼咀嚼的乐趣确实太难了,所以我打算还是借助城南旧事这本书作为资料让学生走入课文。但这个环节却让我意外的收获到形象大于思想的道理。随着童年林海音出现的一个个问题,很多学生也想起了自己的童年趣事,于是我让学生在朗读完描写“看骆驼咀嚼”的那一段后发表意见,说说自己感受到了什么?有的学生说:知道骆驼很丑。有的学生说:说骆驼吃草很安静。还有的学生说:“我”看得很专心。我说:是啊,那么丑的骆驼,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孩子总是对感兴趣的东西看个不停的。你有没有这样的时候,看一样东西“呆了一样”啊?有学生说:我看蚂蚁拖苍蝇,一看就是好几

6、个钟头。又有学生说:有一次我看一条毛毛虫爬树,爬上去掉下来,又爬,又掉下来,又爬我看了很久很久。我班一名农民工子弟说:我在奶奶家看母鸡生蛋,从蹲窝一直看到母鸡把蛋生出来,母鸡都被我吓着了。看着孩子们的回忆被激活了,他们说啊说啊,这不就是林海音小时侯痴痴地看骆驼咀嚼时的感觉吗?在这种情绪下,再读课文,效果好极了。读着读着,我发现孩子们也和作者一样的傻,一边读一边情不自禁地会傻笑起来。在学习“爸爸和我关于铃铛的对话“的时候,就更顺手了,正如郑渊洁老师说过的:知识越多,想象力就越少了。爸爸说的铃铛是为了驱赶狼是知识,而我说的铃铛是为了增加路上的情趣是想象力。所以我让学生放开了去想,结果更加美妙了:有

7、学生说:铃铛是怕骆驼走失。有学生说:铃铛是挂在领头的骆驼的脖子上的,它用铃铛来指挥它的队友们的。有学生说:铃铛是领队骆驼身份的象征。学生们在想象中感受着从没有过的清新感,在朴素的朗读中感受朴素的语言和情感,在大胆的想象中领略想象的滋味,产生情感的共鸣。学习了课文后,巍彤同学说:“这篇课文写的都是不起眼的一些生活小事,但是给人的感觉很真实,很有趣。”太好了!我觉得孩子们能读出这点就足够了!最后我节选了城南旧事中的关于问“贼”的那一个片断让孩子们阅读,孩子们读得哈哈大笑起来,有的说,我想到了我自己,我小时候也总是想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比如,我常想我要是一只鸟多好,可以飞来飞去,可是,后来懂得了一些

8、事,鸟是要在树上过夜的,树上有蛇,蛇要吃小鸟,那可不好。还是做一只蚊子吧,不对,蚊子最惹人讨厌,会被打死的”“是啊是啊”,我赶紧接过孩子们的话,“你看,就这样把你们说的事情,你那傻傻的想法,你平凡的生活写下来,就是文章了,文章就是这样写的。这些东西等到20年后、30年后再看的时候,你的童年也会重临于你的心头了。”“老师,我要买林海音的城南旧事。”“老师,图书大厦有卖这本书的吗?”学生们的声音中,表情里表现出了从未有过的读书热情与渴望!周一回校后,好几个学生告诉我的第一件事就是:“我把城南旧事看完了!太好看了!”这可比我预先设计的第三步拓展阅读,升华情感,走出课文。也就是结课之后鼓励学生拓展阅读

9、强多了。因此,这课书的对比设计也给我新的启示:新课程理念指出:教科书是课程的重要内容,但不是课程的所有内容。语文课程内容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天下万物皆为教材。因此我们在拓展学生的阅读范围,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之前教师一定要认真地阅读和解读教材。因为教学中首先的、带有主导倾向的,是教师与文本之间的对话。目前的课堂上,有的教师的语言只有对学生的评价,却未必有与生的共鸣、对生的点拨及其他的关于解读文本的独特的精彩的阐释。现在新课程教材中文学作品比例大大增加,其中老的经典作品较少,却增加了大量的新的被认可的经典作品,在这种情况下,加强教师对文本的解读显得更为重要。用放松的心态阅读文本,忘却教师身份、教学任务,以普通读者的放松心态进行阅读和欣赏,获得自然的阅读体验和真实的审美直觉。这是一种非功利的阅读,一种感性的阅读。这种阅读是文学作品教学的前提和基础。在此基础上进行师生关于文本的对话,才是有血肉的有情感的交流。此外细读文本,潜心会文,在创造性地解读文本进行思考。(如:我们能不能还原作者的本意?我们有没有必要还原作者的本意?)所以说,理解文本是一个创造的过程。是一段难忘的人生经历;是一场超越时空的心灵对话,是一个自由的梦,而不要把阅读看作太功利的东西,成为应付考试的工具。要让阅读成为学生生命的一部分,这是对学生人生的终极关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