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健全人格促进健康发展.doc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47585841 上传时间:2023-12-0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培育健全人格促进健康发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培育健全人格促进健康发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培育健全人格促进健康发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培育健全人格促进健康发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培育健全人格促进健康发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培育健全人格促进健康发展.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培养健全人品,促进健康发展江苏省南通市小海初级中学季春华内容纲要:健全人品教育是一项综合施教的系统工程,学校的各科教课都包含有人品教育的成分,教课中我们要从各方面培养学生的健全人品,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形成崇尚健全人品的主流,从而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主题辞:健全人品教课主体健全人品是一种理想的人品模式,其表现为个体人品构造中知、情、意、行诸方面都达到了均衡的高水平建构,是青少年优秀人品所追求的标准。大面积培养学生健全型人品,使其本来的人品种类逐渐向健全型转变,使变异型人品逐渐向正常人品“凑近”,从而使学生素质逐渐获得完美和优化,这是现代学校人品教育的根本目标。在学校教育教课中,我们要滲透健全

2、人品教育,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形成崇尚健全人品的主流,从而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详细在教课中如何落实?第一,教课思想上要更新理念,确定育人为先的教育理念。健全人品教育是一项综合施教的系统工程,是将特定的目标、内容、形式浸透到德、智、体、美、劳诸教育活动中的一种交融性教育。实质上,学校各门学科、各项活动的教育都包含有人品教育的成分。只需教育者设计教育时侧重增强人品培养因素,就能够增强教育活动的人品塑造力。所以,教育者要打破学科界线,给自己从头定位:我们不再是仅教授某一学科知识的知识的流传者,我们更应当是以某一学科为媒介的学生的人品导师。我们的首要任务应是把学生培养成有坚定的人生崇奉,有正确的价值

3、观点,独立自主,富于责任,勇于探索,真切把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联合在一同,并置社会利益与个人利益之上,从而实现自我的人。我们在教育教课中,应切记教育的主旨,按照教育教课规律,深入认识学生的心里世界,从点滴下手,进行人品教育,做到货真价实的教书育人。其次,教课内容要面向全体,促进每一位学生发展。1教育是爱的事业,新课程发展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在教育教课过程中,我们要面向全体学生,把爱的种子撒向每一个学生,使全部的学生都洗浴在爱的阳光雨露中。既爱“金凤凰”,也爱“丑小鸭”。爱一个勤学生其实不难,因为他自己就讨人喜爱。爱一个“问题学生”才是我们的重要考验,而这正是教师的天职。每个学生都

4、有自己的个性,没有个性的学生是不存在的。这就需要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尊重和培养学生的个性。比方:一位学生特别喜爱画画,但是办理不勤学习与发展兴趣喜好的关系,教师不是抹杀他的喜好,而是进专家访,做耐心仔细的工作,还和他一同拟订学习计划。这才是真切意义上的因材施教。教师不单要尊敬学生的个性,还要想方想法地为发展学生的个性创建条件。为此,在教课内容的选择上,我们除了要努力发掘教材中的人文因素,丰富学生的心灵外,更要从学生的实质需要出发,选择学生能够接受,能够理解,能充分体验的内容。教师能够帮助他们建立各样兴趣小组,学科小组,指导他们做实验,搞检查,写论文,提升综合能力等等。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在集体中找到自

5、己的地点,提升自信心,保护了自己的人品,充散发挥自己的潜能,促进自己的全面发展。第三,教课方法要改革求新,充散发展学生个性。教课中,教师应擅长运用各样手段创建教课环境,激发学生进入情绪体验状态。教师要想方想法激发学生的感情:第一,教师应浑身心地投入。教课语言富裕感染力,面部表情丰富生动,体态语言拥有表演的感染功能,这样能使学生较快进入体验状态。其次,教师要善于巧设情境,创建气氛。一段精心设计的导入语,一个能激发学生真切感情的设问,一段充满感情的朗诵,常常能起到很好的情绪衬着的作用。再有,教师应擅长运用电教手段和多媒体技术,增强教课的直观成效,激发学生的想象和感情。这样,我们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主

6、体意识。这正是健全人品的重要内涵。人品教育效能的高低,是以学生主体的踊跃性和参加程度为转移的。教师的全部教育行为对学生而属于外因,学生自我的认识和行为则属于内因,外因一定经过内因此起作用,所以人品教育的各项举措,都应从学生实质出发,都应努力唤起学生的主体性和创建性,都应踊跃指引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培养与自我发展。所以,我们要踊跃探究、建立新的教课模式,让学生真切成为思想的主体、感情体验的主体、思想的主体。总而言之,就是让学生真切成为学习的主体,做自己的主人。第四、教课过程要以人为本,不停促进主体参加。教课是一种双边活动,只有教、而没有学是不完好的教课,甚至是不可功的教课。学生是有主动性和踊跃性

7、的人,教课的过程实质就是不停调换学生有主动性和踊跃性的过程。人格教育更应这样。教课过程中我们应侧重注意以下几点。一、尊敬学生的独立人品。尊敬学生不单是认可每个学生的人品尊严和师生间的人品同等,还应包含认可每个学生都拥有独到的人品价值,认可每个学生在人品发展上都拥有无穷的潜能。2所以,我们要尊敬学生的人品尊严,尊敬学生的建议,同意学生发布不一样的甚至错误的建议。这是对学生的人品的尊敬。同时,教师不该只关怀自己的教课任务能否顺利达成,而应关怀学生学到了什么,苏霍姆林斯基以前说过:“让每一个学生都抬开端来走路!”这更是教师对学生独立人品的尊敬。学生在讲堂活动中,获得教师的点拨,或发现了自己没有发现的

8、问题,或学会了新的实用的方法,或回答出一个难度较大的发问,或新的看法获得教师的必定,或产生从未有过的美的感觉等等,都会使学生产生成功感。有了成功感学生才会不停产生成功的感觉,才有活力,才有生命力,从一个自然人走向社会人。二、组织学生进行人品剖析。教师要组织学生联合自己实质,自我剖析,互相剖析,培养学生的自我认同意识。所谓自我认同,是指健全人品对自己有着较为明确的认识,能客观地认识自己和评论自己,既承认自己的能力和才华,又认可自己的不利条件或限制因素。尊敬学生不是无原则的将就,我们要教育、指引学生对自己的能力和才华,潜力和优点弘扬光大,对于自己的不利条件和制约因素、弊端和不足,主动地进行自我批评

9、和自我教育,努力去防止、更正和战胜,正确地预计自己的地位与作用,努力献身于切合社会发展规律和现实的社会理想。真切的自我认同所带来的一个结果,就是个人能够依据自己的天分、体格、实质的能力和才华、确定的地位和作用来确定自己的目标、终生目的,以造就自己。以历史教课为例:历史学科实质是一门对于“人”的学科。历史教育的重要任务是使学生能够吸取历史智慧,形成进步的历史观和人生观,能够正确认识生活中的历史并历史地认识生活。即便是一代伟人的毛泽东同志,我们也辩证地剖析其人品的双重性。况且我们芸芸众生呢?从而,指引学生一分为二地剖析自己的人品,既找到自己的闪光点,又发掘出“小我”来,为进一步完好人品作了充分的准

10、备。三、帮助学生完美健全人品。帮助学生完美健全人品,第一要指引学生在主观方面培养一种满意和快乐的心理体验和心境,对自己的生活和工作,老是抱有一种乐观的态度,对人生的旅途有着较强的自信心,能够清醒、理智地面对现实,踊跃地接受、正确地解说自己经历的各种不顺心的事而产生的忧虑、不安、郁闷和挫折感。使自己保持一种坦率、满意、享受人生的态度以及沉静的思绪。其次,要培养学生有预示人生挫折、威迫和矛盾的能力。擅长均衡自己与环境的关系,正确办理与别人、与社会的关系,保持与社会优秀的接触,客观地剖析、评论社会的得失,使自己的思想、信息、目标、行动都能跟上时代的发展,与社会要求相切合。对其所属的团体或集体有一种体

11、戚有关、安危与共同感情,与人和平共处,把自己置身于同别人之间关怀的、真切的、相信的关系之中。第三,要培养学生创建性的性格。促进学生能最大可能地发挥自己的优点和优点,使自己的道路和生活更切合自己的特征,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发挥自己独到的作用。在必定的条件或别人的帮助下,能够进行假想,选择要点,作出计划,并把计划见诸行动。可是,因为长久的应试教育的不良影响,人品失意已经是目前我国学生中一个应当重视3的现象。改革开放将我国的社会生活推向了崭新的时代,但急巨改革的时代步伐带来了中西文化的碰撞和新旧观点的交手,很多财产阶级的价值观点、人生态度也陪伴着科技文化的引进进入我国校园,使得我国青少年的思想和行为堕

12、入了矛盾、困扰,甚至一度出现杂乱状态,心理状态的倾斜与失衡广泛,人品“低沉”、“缺失”、“歪曲”、“变态”等现象体现出增加势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校人品教育并不是短期所能见效,应是一项复杂的艰巨的长久的工程。参照文件:1、人品教育让孩子拥有一世的财产中国时代经济第一版社2003、62、人品心理中国人口第一版社1997、73、学校心理学世界图书第一版企业2002、24、人的主体性和人的解放山东文艺第一版社1986、105、教师教课终究靠什么谈新课程的教课观北京大学第一版社2002、6个人简介:季春华,男,1968年出生,中学语文高级教师,南通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学科基地中学联系办公室副主任,语文学科基地负责人,兼职语文教研员。地点:江苏省南通市小海初级中学邮编:226015电话: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