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中国节传统文化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47578734 上传时间:2023-06-2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感受中国节传统文化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感受中国节传统文化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感受中国节传统文化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感受中国节传统文化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感受中国节传统文化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感受中国节传统文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感受中国节传统文化(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感受中国春节传统文化中国的春节, 是最具文化涵和传统魅力的节日, 也是最有凝聚力的一个节日, 尽管随着社会的进步,生活节奏的加快, 这一节日在城市渐渐地失去了原有的韵味, 但在农村, 这几千年延续的文化仍显示着它的生命力。 那里有小山村的静谧, 有黄土地的厚重, 有春节神秘温馨的气氛, 有严肃庄重的礼仪和浓烈淳厚的人情味。 而生活在城市的人则像断了根的浮萍一样在社会中漂流,因此人们心中始终有着一种寻根的冲动。中国的春节给了人们一份浓得难以化开的情, 一种经年酿造的淳厚的味。 这就是生养我们的 “文化之根” 。春节, 融入一种文化的意境、 文化的象征, 并担负起一种文化的功能:一是辞旧迎新,打上

2、一个人生的结,分开过去和未来;二是祭祀,缅怀祖宗之德,承继先人之志,融通天地万物,祈盼人生幸福;三是宗亲礼仪往来,安排人生秩序,联络世代亲情,找到个人定位,担负社会责任;四是民间娱乐,扩大社会交往,播撒传统文化,宣泄感情之波,体味生活之乐。春节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 代代相传, 沉淀下厚重的含金的矿藏。 宋代王安石曾作元日 诗云:“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千家万户瞳瞳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 文化的质是历千年而不变的。一贴春联春联,起源于桃符。 “桃符” 是周代悬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桃木板。据后汉书 礼仪志说,桃符长六寸,宽三寸,桃木板上书“神荼”、“郁垒”二神。正月一日,造桃符著户

3、,名仙木,百鬼所畏。所以,清代燕京时岁记上说:“春联者,即桃符也。”五代时,西蜀的宫廷里,有人在桃符上提写联语。据宋史蜀世家说:“后蜀主孟昶令学士章逊题桃木板, 以其非工, 自命笔题云: 新年纳余庆, 嘉节号” ,这便是我国的第一副春联。直到宋代, 春联仍称 “桃符” 。王安石诗中就有 “千门万户幢幢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之句。宋代,桃符由桃木板改为纸,叫“春贴纸”。二、贴年画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 他反映了人民大众的风俗和信仰, 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的希望。 年画,也和春联一样, 起源于 “门神” 。春联由神荼、 郁垒的名字而向文字发展,而年画依然沿着绘画方向发展。我国收藏最早的年画是南

4、宋隋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 木刻年画,画的是王昭君、飞燕、班姬和绿珠四位古代美人。不过我国民间流传最广的是一幅老鼠娶亲的年画。这画描绘了老鼠依照人间的风俗迎娶新娘的有趣场面。其画构图生动活泼,热闹非凡。三、拜年古时“拜年” 一词原有的含义是为长者拜贺新年, 包括向长者叩头施礼、 祝贺新年如意、问候生活安好等容。遇有同辈亲友,也要施礼道贺。大约从清朝时候起,拜年又出现“团拜”的形式,清人艺兰主在侧帽余谭中说:“京师于岁首, 例行团拜, 以联年谊, 以敦乡情” ,“每岁由值年书红订客,饮食宴会, 作竟日欢” 。市堰区娄庄镇娄东村有个传统拜庄年。全体村民聚在一起,走家串户,在铿锵的锣鼓声中,互相祝福,共

5、庆春节。村民何燕说,拜庄年简单方便,不铺,重礼仪,一定会好好传承下去。“到左邻右舍拜年是大家的传统习俗,这样才显得有点年味。祝大家新春愉快,金猴送福,万事如意。”四、放爆竹爆竹的功能由避邪驱鬼完全转变为节日的吉祥、热闹、喜庆和欢乐。 王安石诗曰: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因此过去老百姓认为不放鞭炮不喝酒就不算过年。五、扫尘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北方称“扫房”,南方叫“掸尘”。在春节前扫尘,是我国人民素有的传统习惯。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大江南北,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气氛。“腊月二十

6、四,掸尘扫房子”的风俗,由来已久。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谐音,新春扫尘有“除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六、压岁钱压岁钱由来已久,古称“厌胜钱”、“压崇钱”、“押岁钱”等,在钱币系列中,它被归为花钱类。 早在汉代我国就已出现压岁钱,以圆形圆孔和圆形方孔居多, 钱的正面多为吉祥文字,如“去殃除凶”。“福山寿海”、“长命富贵”、“强身健体”等,还有的正面为钱文,背面为祥瑞图案,如“北斗七星”、“龟蛇”、“老虎”、“八卦”、“生肖”等纹饰。 唐朝时期,宫廷盛行春日

7、散钱,当时人们把春节这天作为立春日,是宫相互朝拜的日子,而当时在民间还没有拜年的习俗。宋元以后,春节被定为正月初一,春日散钱习俗就演变为长者给晚辈压岁钱的习俗。清人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 压岁钱 记载:“以彩绳穿钱,编作龙形,置于床脚,谓之压岁钱。尊长之赐小儿者钱,亦谓之压岁钱。”明清时期,长者用红绳串连着压岁钱送于晚辈。民国时期, 方孔圆钱基本取消, 长辈则用红纸包一百文铜元作为压岁钱, 其寓为 “长命百岁” ,货币改用纸钞后, 长者喜欢选用连号的新纸钞赐于晚辈,有“连连好运”、 “连连高升”之意,这种送连号钱给晚辈的习俗一直延续至今,这就是将连号钱作为压岁钱赐于晚辈的缘由。压岁钱的习俗源远流

8、长,它预示着镇岁、去病、避邪、祈福等,是长者对晚辈的美好祝愿。七、祭灶旧时,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人们称这尊神为“司命菩萨”或“灶君司命”,传说他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负责管理各家的灶火,被作为一家的保护神而受到崇拜。灶王龛大都设在灶房的北面或东面,中间供上灶王爷的神像。没有灶王龛的人家, 也有将神像直接贴在墙上的。 有的神像只画灶王爷一人, 有的则有男女两人,女神被称为“灶王奶奶”。这大概是模仿人间夫妇的形象。灶王爷像上大都还印有这一年的日历,上书“东厨司命主”、“人间监察神”、“一家之主”等文字,以表明灶神的地位。八、祭祖华人过节总不会忘记死去的先人,春节也

9、不例外。供奉食物或鲜花以表心意,是我们普遍采用的仪式,祭祖的形式或许因信仰而不同,但纪念祖先的意义却是相同的。九、吃年夜饭大年夜,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阖家团聚,围坐桌旁,共吃团圆饭,心头的充实感真是难以言喻。人们既是享受满桌的佳肴盛馔,也是享受那份快乐的气氛,桌上有大菜、冷拼、热炒、点心,一般少不了两样东西,一是火锅,一是鱼。火锅沸煮,热气腾腾,温馨撩人,说明红红火火;“鱼”和“余”谐音,是象征“吉庆有余”,也喻示“年年有余”。还有萝卜俗称菜头,祝愿有好彩头;龙虾、鲍鱼等煎炸食物,预祝家运兴旺如“烈火烹油”。最后多为一道甜食,祝福往后的日子甜甜蜜蜜贴对联、剪窗花、除夕守岁,关于春节,很多传统文

10、化习俗盛行至今。我省各地开展丰富多彩的年俗文化活动,人们在欢乐喜庆的氛围中,感受文化的涵和传统的魅力。在古运河畔的清江浦景区, 一条金龙正上下翻飞, 只见它或是俯身游走, 或是凌空腾跃, 精彩的舞龙表演赢得现场阵阵喝彩。定睛一看,舞龙队由清一色娘子军组成,她们都是退休后加入传统表演队伍, 演员顾玉萍说, 大家伙儿过年, 怎么能少了观赏传统艺术。 “我们这支特色的舞蹈队的舞龙、花船、 毛驴我们全部都上了,让大家过一个愉快的年,饱个眼福。”猜灯谜的年俗由来已久。 每年,常熟石梅广场都会举办新春灯谜大会猜活动, 今年这项活动已经是第十届了, 照例吸引了众多灯谜爱好者驻足竞猜。 五彩灯笼悬挂着一谜语,

11、 在新春的暖阳中迎风飞舞, 营造出浓浓的过年气氛。 市民朱先生说, 这已经成为他迎新年的固定方式了。“喜欢猜谜,喜欢就不怕冷不怕早,这个是几千年来的文化遗产,冶情操的。 ”猜谜的人群中还有一些年轻人跃跃欲试的身影。 高中生支欣溢说, 猜想的过程很有趣。 “猜灯谜是一种益智活动,能够开发人们动脑筋的能力,还可以更加使人注重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珠绣是江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遗传承人郭亚娟带领绣娘们设计了多款“猴”主题珠绣,用传统艺术纳福迎新春。记者看到,绣娘们一手拿钩针,一手拿珠线正忙碌赶制,一个个萌猴经由她们之手呈现在眼前。 因为想把产品设计的更立体, 郭亚娟在珠绣的基础上进行改良创新,光一个

12、猴子尾巴,就反复尝试了不下十次。“准备就是再设计一些,关于猴主题的东西,比较涉及的会多一点,比如说是壁画啊,设计一点比较立体的猴的包包出来,包括挂件。”过年怎么少得了剪纸、贴窗花?春节期间,剪纸传承人兰英的作品被展出,惟肖惟妙的剪纸吸引了众人的眼球,赞叹声不绝于耳。女儿王靓靓说:“过年了嘛, 让大家感受一下红红火火的年味儿, 同时也向大家展示一下这样的传统文化技艺, 让大家对物质文化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 “文化惠民再出发 ”推出 “菜单式 ”服务,市民可以按需 “点 ”菜】熱鬧的棲霞紅楓市集文化年貨 “趕集 ”,傳統民俗産品和文創産品吸引了眾多市民駐足。栖霞非遗创新中心带来的绒花礼帽和金箔

13、与砂器也很抢眼。市文联组织部分艺术家深入玄武区锁金村社区, 与基层群众一起渡过一个别具一格的民俗活动日,共同体验剪纸、烙画、泥人、风筝、面塑等十几个非遗项目,受到社区居民的热烈欢迎。第二届“文化名人 ”、著名设计师速泰熙设计的猴年明信片,精致灵动。速泰熙教授签赠自己设计的猴年明信片的台前围满了人, 摄影师根本挤不上去。 收获了新年祝福明信片的市民爱不释手。2016年是中国儿童艺术剧院成立60 周年,将于猴年春节期间登场的第二届新春儿童戏剧嘉年华以中华经典为主打,一口气献上宝船、三个和尚及成语魔方一三部大戏。宝船 是著名剧作家老舍先生创作的唯一一部儿童剧,自 1963 年中国儿艺首演后成为一代经

14、典剧目。2016 年适逢老舍先生逝世50 周年,中国儿艺以该剧作为开年大戏,在中国儿童剧场精彩亮相,是对艺术的传承、对经典的致敬。在尊重剧本的基础上,导演充分利用现代舞美技术,升降台、转台、 液压杆和多媒体等多种技术手段的综合运用,让该剧变幻出新面貌。短短15 秒,巴掌大的小纸船瞬间变身为巨型大宝船,跃然台上。魔术般的震撼等你来体验。在假日经典小剧场演出的“中国故事 ”之成语魔方一包括揠苗助长、班门弄斧、哭竹生笋、滥竽充数,四个经典的成语故事通过精心串联与演绎,实现了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换。演员们丰富的表演,让小朋友们可以在传统的中国年,感受真正的传统文化。中国儿艺新创的肢体动漫剧三个和尚可谓近年最受欢迎剧目之一。历经德国、西班牙、芬兰、日本、法国等国家21 场巡演,该剧终于“回家 ”过年。此次三个和尚将在国家大剧院上演10 场。剧中新增的角色“老和尚 ”将带观众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