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预防措施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47571502 上传时间:2023-08-31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2.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验室预防措施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实验室预防措施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实验室预防措施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实验室预防措施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实验室预防措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验室预防措施(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实验室预防措施实验室预防措施一.防火发生原因:1. 点燃的酒精灯碰翻或酒精喷灯使用不当。2. 可燃物质如汽油、酒精、乙醚、苯、丙酮、氢气、乙炔等因接 触火焰或处在较高温度下着火燃烧。3. 能自燃的物质如白磷等由于接触空气或长时间氧化作用而燃烧。4. 化学反应引起的燃烧或爆炸。5. 电路故障预防措施:1. 易燃物和强氧化剂分开放置。2. 进行加热或燃烧实验时,要求严格遵守操作规程。3. 使用易挥发的可燃物质,实验装置要严密不漏气,严禁在燃烧 的火焰附近转移或添加易燃溶剂。4. 使用酒精喷灯前应先检查盛酒精的筒有无酒精外漏,酒精蒸气 出口处有无局部阻塞。5. 易挥发的可燃性废液只能倾入水槽,并立刻

2、用水冲去。可燃废 物如浸过可燃性液体的滤纸、棉花等,不得倒入废物箱内,及时在 露天烧去。不得把燃着的或带有火星的火柴梗投入废物箱内。6. 实验室内严禁吸烟。7. 实验室内经常备有砂桶、灭火器等防火器材。8. 实验结束离开实验室前,仔细检查酒精灯是否熄灭,电源是否 关闭。处理方法:1. 迅速移走一切可燃物,切断电源,关闭通风器,防止火势蔓延。2. 如果是酒精等有机溶剂泼洒在桌面上着火燃烧,用湿抹布、砂 子盖灭,或用灭火器扑灭。如果衣服着火,立即用湿布蒙盖,使之 与空气隔绝而熄灭。衣服的燃烧面积较大,可躺在地上打滚,使火 焰不致向上烧着头部,同时也可使火熄灭。3. 扑灭化学药品、试剂造成的失火要注

3、意以下事项:(1) 比水轻的有机溶剂(如苯、石油烃类、醚等)着火,切勿用水 扑救,对于这些物质的燃烧用细砂覆盖或用泡沫灭火器扑灭。(2) 比水重且不溶于水的有机溶剂(如二硫化碳)着火,可用二氧 化碳灭火器灭火。(3) 与水发生剧烈作用的化学药品着火,如金属钾、钠、镁、铝 粉、电石、三氯化磷、五氯化磷、过氧化氢、过氧化钠、过氧化钡 等切勿用水扑救。这些物质小范围的燃烧可用细砂覆盖,使之与空 气隔绝而熄灭。若燃烧范围较大时,应用干粉灭火机扑救。(4) 如果在烧杯、蒸发皿或其它容器中着火时,可用玻璃板、磁 板、金属板甚至木板覆盖,通常即可使火熄灭。二防爆炸发生原因:1. 点燃未经检验纯度的氢气、乙烯

4、、乙炔等气体,或在检验纯度 时疏忽而引起爆炸。2. 仪器装置错误,在加热过程中形成密闭系统,或操作大意,冷 水流入灼热的容器。3. 某些固体试剂混和后研磨发生剧烈化学反应,如误把红磷和氯 酸钾混和后进行研磨。4. 气体通路发生堵塞故障。5. 在密闭容器里加热易挥发的有机试剂,如乙醚。6. 减压试验时使用薄壁玻璃容器,或造成压力突变。预防措施:1. 在点燃氢气、乙烯或乙炔等可燃性气体前,必须检验它的纯度。 这些气体的发生器应远离灯火。2. 固体试剂应分别研磨。3. 蒸馏时,仪器系统不可完全密闭。使用气体时,应严防气体发 生器或导气管堵塞。4. 在减压蒸馏时,不可用平底或薄壁烧瓶,所用橡皮塞也不宜

5、太 小,否则易被抽入瓶内或冷凝器内,造成压力的突然变化而引起爆 炸。操作完毕后,应待瓶内液体冷到室温,小心放入空气后,再拆 除仪器。5. 对在反应过程中估计会有爆炸危险的,则使用防护屏和护目 镜。6. 长期静置或加热的银氨络盐溶液是一种强爆炸性物质(存在 AgN3叠氮化银),因此不长期放置银氨溶液。加热或混和这种溶液 时,必须十分小心。万一发生爆炸,如伴有失火,则按照(一)所述 方法处理。如有人身伤害应送医院治疗。遇到大量出血,应先止血。 三防中毒发生原因:1. 接触了有毒物质或吸入有毒气体。2. 对有些试剂的性质不够了解,处理不当。如黄血盐本身无毒性, 但若与酸作用,就会分解出剧毒的氤化氢气

6、体。3. 制备有毒气体的装置不合理或操作不熟练。预防措施:1. 一切能产生有毒气体的实验,必须在通风橱内进行。必要时戴 上防毒口罩或防毒面具。2. 有毒药品应严格按操作规程和规定的限量使用。3. 使用气体吸收剂来防止有毒气体污染空气,如氯气可以通过氢 氧化钠溶液或活性炭吸收。4. 有毒的废物、废液要倒在专设的废液桶里,由实验员经过消毒 处理后再酌情处理。5. 禁止在实验室内饮食或利用实验器具贮存食品,餐具不能带进 实验室。6. 手上如沾到药品,应用肥皂和冷水洗除,不宜用热水洗,也不 可用有机溶剂洗手。7. 皮肤上有破伤,不能接触有毒物质。8. 处理液漠、氯化氢、氯气、氤化物、甲醇、氯仿、四氯化

7、碳、 苯、硝基化合物、苯胺、酚类等药品时,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必 要时,可戴防护目镜和橡皮手套。9. 实验室经常注意通风,即使在冬季,也适时通风。在实验室中发生人身中毒时,必须采取急救措施,应先行急救, 再送医院治疗。治疗方法为:(1) 吸入毒气:将其移到空气新鲜处休息(冬天注意保暖),让中 毒者吸取新鲜空气,如轻度中毒者会较快恢复正常,如果发生昏迷 休克,可给中毒者做人工协助呼吸,保持安静,注意保暖。(2) 消化道误服中毒应立即洗胃,使中毒者呕吐。常用的洗胃液 是食盐水、肥皂水,35%的碳酸氢钾溶液或1:50的高锰酸钾溶 液(千万不能太浓,防止灼伤胃粘膜)。洗胃液要大量喝,边喝边使 中毒者呕吐。如果没有洗胃液,可以引用大量温开水,冲淡毒物并 使中毒者呕吐。洗胃药反复进行多次,直到胃中基本没有毒物,然 后再服解毒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