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学试卷B.doc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47569087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微生物学试卷B.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微生物学试卷B.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微生物学试卷B.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微生物学试卷B.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微生物学试卷B.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微生物学试卷B.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生物学试卷B.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浙江大学2005-2006学年秋冬学期微生物学课程期末考试试卷(B)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10分)1. 质粒与异染粒:质粒是微生物染色体外或附加于染色体的携带有某种特异性遗传信息的DNA分子片段;异染粒是以无机偏磷酸盐聚合物为主要成分的一种无机磷的贮备物。2. 初级代谢与次级代谢:初级代谢是一类主要发生在生长繁殖期的普遍存在于一切生物中的代谢类型。次级代谢是某些生物为了避免在初级代谢过程中某种中间产物积累所造成不利作用或外环境因素胁迫能使营养物转化为结构物质、具生理活性物质或提供生长能量的一类代谢。3. 芽孢与伴孢晶体:某些细菌在其生长发育后期,在细胞内形成的一个圆形或椭圆形、壁厚、含水量

2、低、抗屈性强的休眠构造称为芽孢。少数芽孢杆菌在形成芽孢的同时,会在芽孢旁形成一棵菱形,方形或不规则形的碱溶性蛋白质晶体,称为伴孢晶体。4. 抗原与抗体:抗原是能与抗体中的独特抗原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进而诱导该淋巴细胞发生免疫应答,并能与其相应的抗体在体外发生抗异性结合反应的一类物质。抗体是机体在抗原物质的刺激下形成的一类能与抗原特异性结合的活性球蛋白,又称免疫球蛋白,由细胞合成并分泌。5. 细菌的转化和转导:受体菌接受供体菌的DNA片断,经过交换将它组合到自己的基因组中,从而获得了供体菌部分遗传性状的现象,称为转化。通过缺陷型噬菌体的媒介,把供体细胞的DNA片断携带到受体细胞中,从而使后者获得

3、前者部分遗传性状的现象,称为转导。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可用表示)1. 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壁特有的成分是_D_。A、肽聚糖;B、几丁质;C、脂多糖;D、磷壁酸2. 放线菌具吸收营养和排泄代谢产物功能的菌丝是_A_。A、基内菌丝;B、气生菌丝;C、孢子丝;D、孢子3. 霉菌中的_B_分别是具有假根和足细胞 A、米根霉和桔青霉; B、米根霉和黄曲霉; C、高大毛霉和黑曲霉;D、黑根霉和红曲霉4.下列微生物中不能利用分子氮的是_A_。A、霉菌; B、弗兰克氏菌; C、根瘤菌; D、圆褐固氮菌5. 果汁、牛奶常用的灭菌方法为_A_。A、巴氏消毒; B、干热灭菌; C、间歇灭菌; D、高压蒸汽灭

4、菌6. 在细菌细胞中能量代谢场所是_D_。A、质粒;B、线粒体; C、核蛋白体; D、细胞膜7. 沼气发酵的主要产物为_B_。A、O2; B、CH4; C、NH3; D、H2S8. 细菌的鞭毛是_B_。A. 细菌运动的唯一器官; B.细菌的一种运动器官;C. 细菌的一种交配器官; D.细菌的繁殖器官;9. 用化学成分不清楚或不恒定的天然有机物配成的培养基称为_A_。A、天然培养基; B、半合成培养基; C、合成培养基; D、加富培养基10. 简单扩散和促进扩散的主要区别是_C_。A、物质运输的浓度梯度不同; B、前者不需能量,后者需要能量; C、前者不需要载体,后者需要载体; D、前者需要能量

5、,后者不需能量;11. 只在液体表面出现菌膜的微生物属_C_。A、厌氧型微生物; B、兼性厌氧型微生物; C、好氧型微生物; D、微需氧型微生物12. 土壤中三大类群微生物以数量多少的排序为_B_。 A细菌放线菌真菌;B细菌真菌放线菌;C放线菌真菌细菌;D真菌细菌放线菌13. 原生质体制备应在_A_缓冲液中进行。A、高渗压; B、低渗压; C、等渗压; D、中渗压14. 地衣是微生物间的_B_。A、竞争关系; B、共生关系; C、互生关系; D、寄生关系15. 有关F因子,以下选项正确的是_B_。A、F细胞之间彼此能杂交重组; B、F细胞必须与F细胞杂交重组;C、F因子是蛋白质分子; D、F因

6、子不能自我复制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1. 大肠杆菌长为2.0m,宽为0.5m,其大小表示为 0.5m 2.0m 。2. 革兰氏染色的步骤分为 结晶紫(初染) 、 碘液(媒染) 、 酒精(脱色) 和 蕃红(复染)_,其中关键步骤为 碘液(媒染);而染色结果G-为_红_色、G+为_紫 _色,如Escherichia coli是革兰氏_ 阴性_菌,Staphylococcus aureus是革兰氏_ 阳性_菌。3. 缺壁细菌的主要类型有_ 原生质体_、_原生质球_、_细菌L型 和_支原体_。4. 微生物基因工程包括四大要素为_外源目的基因_、_克隆载体_、_工具酶_和_ 宿主受体细胞_。5

7、. 乳酸细菌可利用葡萄糖产生乳酸,根据产物不同,乳酸发酵可分为_同型乳酸发酵_和_异型乳酸发酵_二种类型。6. 霉菌的有性繁殖是通过形成 卵孢子 、 接合孢子 和 子囊孢子 三类孢子而进行的。7. 侵染寄主细胞后暂不引起细胞裂解的噬菌体称 温和噬菌体 。8. 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杀死或消除所有病原微生物的过程称 消毒 。9. 免疫应答一种是 固有性免疫应答 ,另一种是 适应性免疫应答 ,其执行者是 T 及 B淋巴 细胞。10. 蓝细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多种蓝细菌生存于淡水中时,当它们恶性增殖时,可形成 _水华_,造成水质的恶化与污染。四、判断题认为正确的,在( )内打;错误的打,每题1分,共15分

8、1. 立克次氏体是一类只能寄生于真核细胞内的G-原核生物。 ( )2. 链霉菌和毛霉都呈丝状生长,所以它们都属于真菌中的霉菌。 ( )3. 病毒具有宿主特异性,即某一种病毒仅能感染一定种类的微生物、植物或动物。 ( )4.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愈高,其视野面积愈小。 ( )5. 酵母菌是单细胞的原核微生物。 ( )6. 好氧微生物进行有氧呼吸,厌氧微生物进行无氧呼吸和发酵。 ( )7. 在自然条件下,某些病毒DNA侵染宿主细胞后,产生病毒后代的现象称为转染。 ( )8. EMP和HMP代谢途径往往同时存在于同一种微生物的糖代谢中。 ( )9. 鞭毛的组成分主要是蛋白质和少量多糖和脂类,但细微组成很

9、不相同,是一种很好的抗原物质,这种抗原称为O抗原。 ( )10. 微生物的属和种拉丁名都应用斜体且第一字母均应大写。 ( )11. 细菌细胞膜与霉菌细胞膜一样,都是由蛋白质、磷脂组成,并含有固醇。 ( )12. 一般认为与细菌所有性状相关的遗传信息都储存在细菌染色体上。 ( )13. 细菌的芽胞和孢囊都是休眠细胞,都具有相同的抗热性、抗辐射、抗干燥能力。 ( )14. 我国饮用水、食品的卫生细菌学检查的指标菌是大肠杆菌。 ( )15. G+C克分子百分比相同的细菌,未必是种类相同或近似的种属。 ( )五、问答题(共30分)1. 举例说明微生物在自然界物质循环(C或N)中的作用?答:以氮素循环为

10、例:微生物在氮素循环过程中主要环节中的作用:(1)大气分子态氮被固定成氨(固氮作用),例如根瘤菌和豆科植物根的共生体的固氮作用,以便形成有机氮。(2)氨被植物吸收利用,合成有机氮进入食物链(同化作用),例如外生菌根扩大了植物根系的吸收面积,利于氨和其他养分的吸收。(3)有机氮被分解释放出氨(氨化作用),例如好热性放线菌在堆肥的高温阶段将蛋白质氨化;尿素细菌水解尿素产生氨;嗜几丁质杆菌分解几丁质并产氨(4)氨被转化为硝酸(硝化作用)又可被同化为有机氮,例如硝化细菌中的亚硝酸细菌推动氨转化为亚硝酸,硝酸细菌的亚硝酸氧化酶系统催化亚硝基氧化为硝基。(5)硝酸被还原为分子态氮返回大气(反硝化作用),例

11、如假单孢菌在低浓度的KNO3条件下的反硝化作用占优势,而KNO3浓度高时,芽孢杆菌则占优势。2. 有哪些方法可对DNA进行定位诱变?答:随着分子生物学的进步,尤其是基因克隆技术的广泛应用,人们不仅能将外源基因导入生物体内,改变生物性状,而且已有可能通过体外定位诱变方法,特异性地改变克隆基因或DNA序列。几种主要的定位诱变技术介绍如下:(1)、核苷酸指导的诱变:该方法的基本原理是,合成一段寡聚脱氧核糖核苷酸作为引物,其中含有所需要改变的碱基,使其与带有目的基因的单链DNA配对。合成的寡核苷酸除短的错配区外,与目的基因完全互补。然后用DNA聚合酶使寡核苷酸引物延伸,完成单链DNA的复制。由此产生的

12、双链DNA,一条链为野生型亲代链,另一条为突变型子代链。将获得的双链分子通过转导入宿主细胞,并筛选出突变体,其中基因已被定向修改。(2)、盒式诱变:是用一段人工合成具有突变序列的DNA片段,取代野生型基因中的相应序列。这就好像用各种不同的盒式磁带插入收录机中一样,故而称合成的片段为“盒”,这种诱变方式为盒式诱变。然而,并非所有变异区附近都能找到合适的限制位点,如果不存在限制位点,就要用寡核苷酸指导的定位诱变引入限制位点。(3)、PCR诱变:在最初所建立的PCR方法中就可看出只要引物带有错配碱基,便可使PCR产物的末端引入突变重组PCR进行定位诱变的方法,即可以在DNA片段的任意部位产生定位突变

13、。它在需要诱变的位置合成两个带有变异基因碱基的互补引物,然后分别与5引物和3引物作PCR,这样得到的两个PCR产物分别带有变异碱基,并且彼此重叠,在重叠部位经重组PCR就能得到诱变的PCR产物。任何基因,只要两端及需要变异的部位的序列已知,就可用PCR诱变去改造基因的序列。方法简便易行,结果准确、高效,因此已成为最常用的定位诱变方法。3. 影响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的环境因子有哪些?答:(1)温度;(2)水分及可给性;(3)氢离子浓度(pH);(4)氧气和氧化还原电位;(5)辐射;(6)化学杀菌剂和抑制剂。4. 何谓纯培养物的典型生长曲线?它可分为几期?有何实际指导作用?答:细菌纯培养系指只在单一种类存在的状态下所进行的生物培养。如将少量细菌纯培养物接种入新鲜的液体培养基,在适宜的条件下培养,定期取样测定单位体积培养基中的菌体(细胞)数,可发现开始时群体生长缓慢,后逐渐加快,进入一个生长速率相对稳定的高速生长阶段,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生长达到一定阶段后,生长速率又表现为逐渐降低的趋势,随后出现一个细胞数目相对稳定的阶段,最后转入细胞衰老死亡期。如用坐标法作图,以培养时间为横坐标,以计数获得的细胞数的对数为纵坐标,可得到一条定量描述液体培养基中微生物生长规律的实验曲线,该曲线则称为生长曲线,可划分为四个时期,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