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社会性发展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47569081 上传时间:2024-03-0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6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社会性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幼儿社会性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幼儿社会性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幼儿社会性发展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幼儿社会性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社会性发展(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幼儿园社会活动设计第一部分填空1对社会化的理解:心理学家齐格勒认为,人的社会化主要指人的社会知觉和社会行为方式。发展心理学家谬森指出,社会化是儿童学习他们的文化或社会中的标准、价值和所期望的行为的过程,包括社会性情绪、对父母亲的依恋、气质、道德感和道德标准、自我意识、性别 角色、亲善行为、对自我和攻击性的控制、同伴关系等。2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心理结构包括自我应和道德品质六大系统3个性以下本质特征:独4根据幼儿社会化的具体内容划分,幼儿社会化的内容主要包括认知社性别角色社会化、政治社会化和职业社会化等。5自我意识是指人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客观世界关系的一种意识,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 自我调控。6儿童

2、社会认知发展通常包括观点采择、心理理论和对权威与规则认知的发展。7观点采择可分为空间观点采择和社会观点采择8弗拉维尔在“个体发生模型”中把儿童对他人的观点采择分成四类心理动作:存在阶段;需要阶段;推论阶段;应用阶段(P39 )。9在权威形象的众多个人特征中,成人身份、知识和社会职责或地位是最被儿童看重的三种 权威特征。10儿童的性别概念主要包括三个成分:性别11幼儿园工作规程规定幼儿园的任务:“实施保育和教育结合的原则,对儿童实施体、智、美、德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12幼儿的社会性教育是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来说,是由自我意识、社会认 知、社会情感、社会行为技能、

3、社会适应和道德品质等几方面构成的有机整体。13自我意识包括自我认识、自我情感体验和自我控制14制定幼儿社会性目标中的发展适宜性原则突出两点:1适宜性2发展性15制定幼儿园社会教育目标的原则有:整体性原则16幼儿社会教育内容的确定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渐一性17社会性教育活动中按照评价的对象和内容或分为幼儿发展评价和教学评价 第二部分名词解释1社会化-指个体形成、发展社会性和个性的过程,也就是说社会化是个体在特定的人类 社会物质文化生活中,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不断掌握社会规范、形成社会技能、构建价 值体系,获得参与社会生活所必须的品质,由一个自然人发展为能够适应社会生活的社会人的过程。2幼儿的社

4、会性发展-幼儿在其生物特性基础上,在与社会生活环境相互左营,掌握社会规范,形成社会技能,学习社会角色,获得社会性需要、态度、价值,发展社会行为,由自 然人发展为社会人的社会化过程中所形成的幼儿心理特性。3自我意识-指人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客观世界关系的一种意识,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 和自我调控。4自尊-指个体在社会比较的过程中所获得的有关自我价值的积极的评价与体验。5 社会认知 指人对社会性客体及其之间的关系,如人(他人和自我) 、人际关系、社会群体、社会角色、 社会规范和社会生活事件的认知, 以及对这种认知与人的社会行为之间的关 系的理解和推断。6 同伴关系 指年龄相同或相近的儿童之间的一种共

5、同活动并相互协作的关系,或者主要指同龄人间或心理发展水平相当的个体间在交往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人际关系。7 亲社会行为 - 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表现出来的谦让、帮助、合作、共享等有利于他人和社 会的行为。8 性别恒常性 懂得人的性别不会随着服饰、形象或者活动的变化而变化。9 性别角色观 指儿童对不同性别行为模式的认识和理解10 有关师幼互动的概念:广义上的师幼互动, 既包括发生在托儿所的教师与 3 岁前儿童之间的互动, 也包括发生在幼 儿园的教师与 3 到 6 岁幼儿之间的互动;狭义的师幼互动专指发生在幼儿园的是有互动, 是贯穿于幼儿一日活动中幼儿教师与幼儿之 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行为

6、及过程。11 幼儿社会性教育 以促进幼儿的自我意识、增进幼儿的社会认知、激发幼儿的社会情感、引导幼儿的社会行为、 提高幼儿社会适应能力, 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品质为主要内容的 教育。12 幼儿园社会性教育的内容 根据幼儿园社会教育目标所选取的,幼儿园社会领域所包含的特定的现象、事实、 规则及问题等基本的组成成分, 他们依照一定的原则,形成一个有 机的整体。13 以课堂形式开展的教育活动 指教师按照明确的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有计划、有自主、循序渐进地引导幼儿获得有益的社会学习经验的一种教育途径, 也称社会领域的教学活 动。14 区域活动 指教育者以幼儿感兴趣的活动类型为依据, 将活动室空间相对分为

7、不同区域,让他们自主选择活动区域,通过与材料、坏境、同伴的充分互动而获得学习与发展。15 社会性教育活动的指导原则中的积极方式:所谓积极的方式, 即我们在希望幼儿做一件事情而不是做另一件事情、 按照这样的方式去做 而不是按照那样的方式去做的时候, 我们直接告诉幼儿具体如何去做和做什么, 而不是告诉 他不要如何做和做什么。16 观察法 指教师或评价人员在自然状态下,凭借自身的感觉器官和其他辅助工具,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幼儿社会性行为进行直接观察,从中获得评价资料的方法。第三部分 简答题:一、幼儿社会化的功能有哪些?1 培养儿童的社会角色意识、 幼儿的社会角色意识是从家庭、幼儿园、社会那里接受的,是

8、对社会生活的感受。2 规范儿童的行为和道德意识 3 传递社会知识经验和技能4 形成儿童的个性 5 使人由生物人转化为社会人二、简述儿童自我概念发展的一般趋势。 (看书内容 19 页,有可能是论述题)1 从简单到分化2 儿童自我概念的发展曲线是起伏变化的3 儿童自我概念结构的复杂性随年龄增长而不断增加4 儿童自我概念的发展存在性别差异三、简述幼儿自我控制能力发展的总趋势( P29)1 幼儿自我控制能力结构包括自觉性、坚持性、自制力和自我延迟满足四个方面2 幼儿自我控制发展具有年龄特征,从总体上看, 3 到 5 岁儿童的自我控制能力随年龄增长 而呈上升趋势,这种发展的关键年龄在3到 4 岁之间3

9、幼儿自我控制发展水平具有性别差异,女孩高于男孩。四 儿童社会认知的特点1 它是一个逐步区分人是社会性客体的过程2 观点采择能力是儿童社会认知发展的关键3 其发展是非同步、非等速的儿童社会认知各方面的发生发展的总趋势是从认识他人到自我, 再到相互关系; 从认知情绪 到行为,再到心理状态;从认知身体到心理然后再到社会。五 简述观点采择的概念观点采择概括为区分自己与他人的观点, 并根据有关信息对他人观点进行推断以及做出反应 的能力。主要涉及两方面:1 区分他人的观点: 认识到他人有某种或某些不同于自己的观点以及自己有了解这些观点的2 推断他人的观点:在区分的基础上运用适宜的信息对他人观点进行推理,这

10、一过程需要自 我控制。六 幼儿同伴交往的发展及其特点1 同伴交往的发展是从最初的简单的、零零散散的相互动作逐步发展到各种复杂的、互惠性 的相互作用的过程。2 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变得越来越受同伴的影响,并且这种影响常发生在游戏中。3 在游戏中,同伴交往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提高4 同伴间交往的目的及手段随着年龄增长而发生改变5 幼儿同伴交往存在性别差异亲社会行为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表现出来的谦让、 帮助、 合作、 共享等有利于他人和社会 的行为。七、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发展特点1 与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的观点一致,儿童的亲社会行为经历了从他律到自律的过程,随着年 龄的增长,助人行为、利他行为不断增多

11、。2 亲社会倾向在生命的早期就出现了,并以多种形式表现出来,且表现形式随儿童的发展而 变化。3 幼儿亲社会观念与亲社会行为之间的一致性程度不高,但随着年龄增大,其一致性增加, 在实际情景中这种一致性程度的增长尤为显著4 儿童亲社会行为的指向对象在不断变化,且存在年龄差异;各种类型的亲社会行为发展并 不等速5 幼儿的同情心具有普遍型,年龄与同情心的关系不是简单的直线关系。 八、幼儿社会性发展的规律和特点:3到 9岁:自我意识发展迅速 4 到 5 岁和 7 到 9岁是发展的关键期3到 5 岁:自我控制能力发展的关键期6到 7 岁:情绪控制发展的关键期3到 4岁和 6 到 7 岁:自制力发展的关键期

12、3到 4岁和 7 到 8 岁:独立性发展的关键期3到 5 岁:动机控制发展的关键期。 九、描述一下纲要中有关幼儿社会性教育的目标。1 能主动地参与各项活动,有自信心2 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3 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4 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难,有初步的责任感5 爱父母长辈、老师和同伴,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 十幼儿园社会性教育方法1 语言传递法(讲解法 谈话法 讨论法) 2 直观教育法(演示法 参观法)3 实践训练法4 陶冶熏染法(环境陶冶法 艺术感染法)5 移情训练法6 角色扮演法参观法:指幼儿进入一定的现实社会场景,通过多种感官,感知社会现

13、象的实况, 获得新的 社会知识与社会规范的教育方法。十一、课堂社会教育活动的指导和组织:1 开始部分的指导:设疑开始 图示开始 故事开始 情景表演开始 游戏开始2 基本部分的指导: 师幼活动应始终围绕活动目标进行 以多种形式让幼儿参与活动 教师的提问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 避免使用成人化语言 要尊重幼儿的愿望,适当调整教育目标及教学环节3 结束部分的指导: 小结活动主题 小结师幼的共同感觉 活动的可见成果展示 布置以后的任务 让幼儿逐步参与总结和成为总结的主体。第四部分 论述题:一 、什么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心理结构? 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心理结构就是幼儿社会性发展所包括的成分及这些成分的相互关系。 这

14、些 成分包括自我意识、社会认知、社会情感、社会行为技能、社会适应和道德品质六大系统。 构成一个多维度、多层次、多关联的纵横交错的整体结构。1 自我意识是指幼儿对自我以及自我与周围关系的意识。包括自我认知、自我情感体验和自 我控制2 社会认知是指幼儿对自我与社会中的人、社会环境、社会规范等方面的认知。3 社会情感是指幼儿在社会生活、社会交往中的情感体验。4 社会行为技能是指幼儿在与人交往、参加社会活动时表现的行为技能5 社会适应是指幼儿能够逐渐学会接收新环境,适应矛盾冲突情景的能力。6 道德品质是指社会道德现象在幼儿身上的反映,即幼儿内心化了道德规范,养成良好的道 德行为习惯了解幼儿园文化环境(书本 106 页);看 136 页目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