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资源保护与管理工作情况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47567821 上传时间:2024-02-1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资源保护与管理工作情况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资源保护与管理工作情况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资源保护与管理工作情况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资源保护与管理工作情况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资源保护与管理工作情况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资源保护与管理工作情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资源保护与管理工作情况(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资源保护与管理工作情况汇报 XX县区文化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情况汇报 XX县区位于XX省南部边境,境内文化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近年来,我县的文化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特别是在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方面,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同时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也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文化资源的保护、开发与利用基本情况 (一)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开发与利用的基本情况 县区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物质文化遗产丰富,近几年来,县博物馆加大了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开发及利用工作,并取得了实质性的成绩,到目前为止,共征集、收

2、藏各类文物15件(组)。其中有 一、 二、三级国家珍贵文物件。藏品涵盖了从石器至现代的各类文物,尤其是青花瓷器的收藏在赣南名列前茅,各类石器也享有盛誉。基本情况如下: 1、建立健全各项文物保护工作法规,强化了文物安全。先后通过县政府公布了一批地方法规,如关于搞好风景名胜、名山游览胜地保护管理的通告、X县区文物保护管理暂行办法、关于城乡建设中加强文物保护的通知、XX县区关于重新公布省级县区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及控制地带的通知等。所有的文保单位由县政府下文公布了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梅关和古驿道及嘉佑寺塔所在单位与县文物行政管理部门签订了文保协议。全县文保单位都进行了建档工作。遵照“保护为主,

3、抢救第一,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采取各种投入形式,先后对梅关和古驿道、陈毅旧居、灵岩寺、南安古码头和“八一”南昌起义整编旧址、赣粤边特委会议旧址、沈发藻旧居及一批古祠堂进行了维修。并全面完成了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 一、二阶段田野调查、复查及验收工作。共完成3处不可移动文物点的复查和调查,占目标任务的1%。博物馆还在人员紧的情况下,配备了两名兼职文物保安人员,严格执行库房出入制度, 连续3年实现文物安全运行。 2、保护和开发利用相结合,充分发挥物质文化遗产的社会功能我县共有各类文物保护单位1处,其中有两处于22X年由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梅关和古驿道、嘉佑寺塔)。各文保单位保

4、护状况基本良好。在11处文保单位中,已开发利用的有:“梅关和古驿道”、“南安古码头”、“刘伯坚烈士墓”、“陈毅同志旧居”和“灵岩古寺”等处;202X年有我馆参加了县政协文史委员会编辑出版了大余文物古迹一书,反映介绍了我县部分现存的文物古迹和景点及部分我县馆藏文物。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结束后,将汇编XX县区文物概况,全面反映我县文物古迹资料和现存情况。在经费紧张的情况下,我们与收藏爱好者合办了一个面积200平方米展厅,目前正在进行布展的前期工作,届时将实行免费开放。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开发与利用的基本情况 自秦汉以来大余的梅关,就是中原通向海外的唯一通道,素有“海上丝绸之路”美称。

5、秦汉以来,为躲避战乱,中原先民举家南迁于此,大余的土著居民相互通婚,将中原文化和当地的土著文化相融,从而形成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大余南安客家文化。 22X年以来,我县把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列入重要工作日程,组织县文化馆工作人员对XX县区辖区内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了普查,基本情况如下: 、成立普查机构,制定工作方案。 我县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高度重视,202X年,由县文化局牵头,多次召开专门会议进行研究。先后成立了XX县区非物质文化领导小组和XX县区非物质文化普查小组。确定了由县文化馆牵头,组成普查工作实施单位,建立了专家小组和普查工作队。制定了X县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方案,为普查工作的

6、顺利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2、提高非遗保护意识,夯实普查工作基础。 为提高广大民众的非遗保护意识,20X年以来,我们专门编写了“非遗普查和保护知识”在文化遗产日(6月日)进行宣传。 并发送到各乡镇和有关单位和部门。制作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图块。并分别在第一届和第二届全县农民文化艺术节中进行宣传。通过开展一系列的宣传活动,增强了广大群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为我县下一步的普查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3、加强学习,不断提高普查工作人员素质。 为进一步挖掘大余客家文化的内涵,提高工作效率,扎实稳固地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和申报工作,22X年至今,X县区文化馆普查小组先后选派6人次参加省市非物

7、质文化遗产普查培训班。针对我县非物质文化门类齐全,分布广的特点,我馆将全县11乡镇分片管理(以南安镇为界线,分上山片南安镇、浮江乡、吉村镇、河洞乡、内良乡;下山片黄龙镇、青龙镇、左拔镇、池江镇、新城镇、樟斗镇),每年组织6次我馆专业人员和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组成员到各片,对乡镇文化站站长、村非遗骨干进行辅导、讲座,并到村间地头下发宣传资料,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知识,为普查工作的展开打好扎实的基础。 正是由于工作机制健全,措施方法得力,20X年以来,我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成效显著,民间舞蹈南安罗汉舞、民间美术核微雕、民间手工技艺南安板鸭传统制作工艺和民间音乐吉村年歌4个项目,02年已列

8、入X市非物质文化遗传保护名录。其中南安罗汉舞、核微雕、南安板鸭传统制作工艺3个项目,于02X年又列入了XX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为继续做好我县的普查工作,根据省文化厅关于颁发XX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验收评估的通知(赣文社字0X16号)和市文广局关于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申请工作的精神,按照省、市专家小组的指导意见,结合我县实际情况,同时吸取其它县市普查工作的先进经验,并经XX县区非物质文化遗传普查领导小组研究,按照普查工作“必须是立体地、形象地、真实地、全方位地进行记录”的总体要求。202X年普查小组在全县部分乡镇进行了全面细致的摸底,现收集线索300多条,其中具有保护价值的项目达20多

9、个。根据我县实际情况,为积极配合发展我县的旅游事业发展,经专家小组研究 并请示普查领导小组同意,202X年决定对更有价值的我县民间文学牡丹亭故事原型“女魂恋人”的传说和民间舞蹈旁排舞进行全面整理、申报。目前申报文本已经整理好了,申报片正在制作过程。 鉴于历史的种种原因,许多项目都已濒临失传。传承人都年龄偏 1、在当地群众中物色新人,跟随老艺人学唱学跳,解决传承人问题,激发年轻人对民间文化的热爱。 2、将普查所获得资料进行整理,存档并继续完善。 3、在当地物色年轻人进行培训。 4、每年春节时都在当地进行民歌对唱,民间舞蹈演出,活跃当地群众文化。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因无博物馆办公、陈列大楼

10、,故无法发挥博物馆陈列展览等基本职能。 原博物馆建在323国道伯坚大道旁,占地两亩,建筑面积10平方米。由于旁边有一加油站,不利于文物安全,所以县政府调整安排博物馆暂时在县文化中心办公,现有临时办公室3间,面积平方米。合办展厅一个,面积20平方米。近期免费开放。因在文化中心为临时办公场所,所以馆藏等级文物暂时存放在市博物馆。 、无专项文物征集、维修经费,造成文物征集难、文物保护单位维修进展缓慢。 我县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并有丰富的革命文物资源,有众多的古遗址、古建筑和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建筑。有全国重要文物保护单位两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9处,XX市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名录8处,但由于没有专项的维

11、修保护经费,导致文物保护单位维修进展缓慢,举步维艰,难以发挥X县区物质文化遗产的多重社会功能。 、普查人员培训不够,专业性不强。 文化馆负责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的02X以前只有一人,现在有2人,很多项目的文本撰写和电视申报片的导演、摄像、制作都大,必须要有新的传承人。因此,我们还制订了必要的保护计划: 要请专业人士。目前参加过市级以上组织的普查培训只有人。 4、普查经费不足,普查工作举步维艰。 2年到202X年财政拨给的普查经费六万五千元,而每个项目的普查申报开支却要500-18000(误工补贴、外请人员工资,普查下乡交通、服装道具,学习培训、电视申报片制作等),普查经费的不足,导致普查设备

12、不齐,从而严重地制约了我县非遗普查工作的开展。 5、传承人难找,传承保护经费不到位,非遗传承和保护面临困境。 目前已经申报成功的三个省级项目,急需保护经费用于传承人的补贴和培训新人。按照保护计划每个项目每年都必须有一定的保护经费,经费来源是中央财政(国家级),省财政,县财政共同负担。目前省财政已经把南安罗汉舞的六万元保护经费拨到县财政。但却没有拨给保护单位及时用于保护计划,保护工作难以开展。 三、建议与对策 1、政府应加大对文物事业的投入,兴建一座功能齐全的博物馆。目前已从发改委这条线申报了古驿道博物馆项目,但立项的难度较大,需要进一步争取。初步设想在牡丹亭公园即将建设的南安府街中挂牌合建。

13、2、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使文化资源保护队伍素质提高,工作成效明显。 文化资源保护工作专业性强、周期性长、任务繁巨,走专业化的道路是该项工作顺利开展的必要条件和根本保证。应组建一支年龄层次合理、专业结构良好、业务素质优秀的专职人员,并通过有计划的教育培训,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 3、加大资金投入,使文化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工作有米可炊,良性循环。 文化资源保护是一项高投入的公益性系统工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应坚持政府主导、全民参与的原则,多渠道筹措资金。县财政应进一步加大对资金投入,并将政府的扶持资金纳入到年度预算当中 (文物征集与维修费用,其他县或多或少都有),努力为保护工作创造条件。同

14、时应加强对资金使用管理,保障资金的合理利用和专款专用。在发挥政府资金保证作用的同时,应充分调动社会各界的积极性。通过制订各种鼓励政策和优惠措施,广泛吸纳社会资金参与保护工作,为保护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可靠的资金保证,使保护工作驶入健康发展的快车道。 4、加大宣传力度广度,使文化资源保护工作全民参与。 一是广播电视新闻媒体应通过开设专题、专栏等方式,介绍文化遗产和保护知识,大力宣传保护文化遗产的先进典型,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在全县形成保护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二是县文化资源保护部门应紧抓“文化遗产日”契机,举办图片展示、专题片、讲座等大型系列活动,使公众更多地了解文化遗产的丰富内涵,提高人民群众对文化

15、遗产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全县人民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 5、建立机制,使“非遗”项目后继有人,造福社会。 对我县特色“非遗”项目和传承人实施传承保护。设立传承人激励机制,加大人力和物力的投入,帮助传承人解决生活实际困难,加大政策的扶植等等。如建立生产、示范教学基地和举办传承人培训班,通过教学示范、组织活动,使这些有特色精品的“非遗”文化项目能够发扬光大,传承后世,造福社会。 内容总结(1)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资源保护与管理工作情况汇报 XX县区文化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情况汇报 X县区位于XX省南部边境,境内文化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近年来,我县的文化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特别是在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方面,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同时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也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