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六下三疑三探教案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47558001 上传时间:2023-12-02 格式:DOC 页数:36 大小:1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崔六下三疑三探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崔六下三疑三探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崔六下三疑三探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崔六下三疑三探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崔六下三疑三探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崔六下三疑三探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崔六下三疑三探教案(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简介: 本册教材内容分为负数 圆柱和圆锥、 比例统计、数学广角和整理和复习三部分(一)负数:认识负数在数轴上表示数正数和负数的大小比较(二)圆柱和圆锥: 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体积圆锥的体积4个内容 (三)比例包括比例的意义、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比例的应用(四)统计.(五)数学广角:节约用水(六)整理和复习 :包括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解决问题的策略 2、教学目的和要求:(1)使学生认识负数,能借助数轴初步学会比较正数、0和负数之间的大小(2)使学生认识圆柱和圆锥,握它们的特征,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识圆锥的底面和高,会求圆柱的侧面积

2、和表面积,掌握圆柱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 (3)使学生理解、掌握比例的意义,正比例、反比例的意义,能正确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反比例,学会使用数对确定点的位置,懂得将图形按一定比例进行放大和缩小,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正确计算平面图的比例尺,提高学生利用已有知识、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周密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4)会综合应用学过的统计知识,能从统计图中准确提取统计信息,够解释统计结果(5)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通过抽屉原理的灵活应用感受数学的魅力(6)通过对生活中与体育相关问题的解决,学生学会综合运用包括算式与方程在内的相关知

3、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展抽象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一步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7)通过对生活中与科技相关问题的解决,使学生扩展数学视野,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态度,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8)使学生比较系统地牢固地掌握有关整数和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简易方程、比和比例等基础知识;具有进行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运算的能力,会使用学过的简便算法,合理、灵活地进行计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会解简易方程;养成检查和验算的习惯(9)使学生巩固已获得的一些计量单位大小的表象,进一步明确各种计量单位的应用范围,牢固地掌握所学的单位间的进率,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名数的简单

4、换算(10)使学生牢固地掌握所学的几何形体的特征,进一步掌握一些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和相互之间的联系,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些几何形体的周长、面积和体积,巩固所学的简单画图、测量等技能,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11)使学生掌握所学的统计初步知识,能够看懂和绘制简单的统计图表,能对统计数据作简单的分析,并且能够计算求平均数问题(12)使学生牢固地掌握所学的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和应用题的解答方法,能够比较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地解答所学的应用题和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重点难点和能力的培养:1、 突出比例的概念加强知识间的联系2、 重视通过观察,操作、研究图形的特征,进

5、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3、 注重看懂和分析简单统计图表的训练,注意要求适当4、 重视数学知识的整理,使学生所学的知识系统化5、 增加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6、 继续加强能力的培养(1) 培养比较分析和综合能力(2) 培养抽象和概括能力(3) 培养判断和推理能力(4) 培养迁移和类推能力(5) 引导学生揭示知识间的联系,探索规律,总结规律(6) 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7)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只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四、教学进度及课时安排:(一)负数(3课时)(二)圆柱与圆锥(10课时) 1、圆柱6课时左右2、圆锥2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2课时 (三)比例(14课时)

6、1、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4课时左右2、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4课时左右3、比例的应用5课时左右整理和复习 1课时自行车里的数学1课时(四)统计(2课时) 节约用水1课时(五)数学广角(3课时)(六)整理和复习(27课时) 1、数与代数10课时左右2、空间与图形9课时左右3、统计与概率4课时左右 4、综合应用4课时 第一单元 负数一、教材分析(一)本单元知识的地位和作用 本单元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自然数、分数和小数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初步认识负数。标准第二学段这部分内容的具体目标是: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以往负数的教学安排在中学阶段,现在安排在

7、本单元主要是考虑到负数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接触了一些负数,有了初步认识负数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初步认识负数,能进一步丰富学生对数概念的认识,有利于中小学数学的衔接,为第三学段进一步理解有理数的意义和运算打下良好的基础。(二)本单元教材的编排特点认识负数是小学数学第二学段新增加内容,这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数概念建立过程中的一次拓展,他们以往所认识的数-整数、分数、小数等都是算术范围之内的数,建立负数的概念则使学生认数的范围从算术的数拓展到有理数,从而丰富了小学生对数概念的认识。 1选取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加深学生对负数意义的理解 标准要求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负数的意义, 因此

8、教材首先注意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丰富多彩、贴近生活的素材,如学生熟悉的天气预报中对气温的表示方法、日常生活中对收入与支出的记录方法等,让学生在实际生活背景中感受和体会负数产生的必要性、正负数的含义,教材还注意在练习中提供应用负数的活动,让学生在实际应用中加深对负数的理解。 2初步建立数轴的模型,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在学生初步认识负数后,例3安排了一个活动情境,在直线上表示从一点向两个相反方向运动后的情形,也就是在直线上表示正数、0和负数的内容,帮助学生进一步感受负数的意义并初步建立数轴的模型。例4主要是借助数轴来比较数的大小利用学生对温度高低的亲身体验理解正数、0和负数的大小,初步体会数轴上数的顺

9、序,完成对数的结构的初步构建。(三)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通过丰富多彩的生活情境,加深学生对负数的认识(1)教学时,教师应通过丰富多彩的生活实例,来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出现负数的必要,并通过两种相反意义的量的对比,初步建立负数的概念。(2)在引入负数以后教师要鼓励学生举出生活中用正负数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的实际例子,训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并通过大量的事例加深对负数的认识 。2、把握好教学要求(1)教材不出现正负数的数学定义,而是描述什么样的数是正数,什么样的数是负数,只要求学生能辨认正负数。(2)关于数轴的认识,这里还没有出现严格的数学定义,而是描述性的定义

10、,只是让学生借助已有的在直线上表示正数和0的经验,迁移类推到负数,能在直线上表示出正数、0和负数所对应的点。(3)关于数的大小比较,特别是两个负数的比较,这里还不是抽象的比较,只要求学生能借助数轴来比较就可以了。 二、教学内容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包括负数的认识和数轴的初步认识三、教学目标1、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2、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3、能借助数轴初步学会比较正数、0和负数之间的大小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负数,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 理解负数的意

11、义和比较负数之间的大小。五、教学中值得关注的问题1、关注课程资源的优选、整合 认识负数这一单元以丰富的信息量,新颖而又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素材,灵活多变的呈现方式,层次清晰、形式多样的练习设计,明确而又具体的教学要求与实施策略,为教材使用者提供了方便,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还应合理地开发一些资源,以便更好地服务于课堂教学。 2、关注生活化、数学化的和谐统一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初步认识负数是本单元的教学要求,这一点在素材的选择、呈现方式等方面已体现得淋漓尽致。但是数学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能过度地关注生活化,因为生活中的数学不是我们的教学目标,我们的教学也不能仅

12、仅停留在生活化的水平上,还应让学生在数学的层面上体验负数的魅力,引导学生合理地利用数学语言表达和交流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负数的意义 累计1课时设计者 崔金荣教学内容:负数的意义,负数的读、写法等六年级数学下册第24页例1、例2教材分析:教材通过呈现存折上的明细,让学生体会负数在生活用品的广泛应用,进一步体会负数的含义,明细中分别用正、负数表示存入和支出,让学生结合具体数据说说它们的含义,进一步体会正负数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了解负数产生的过程、意义,对负数有初步的认识;使学生能正确地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一些

13、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3结合负数的历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情感和数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关键重难点: 理解负数的含义。关键:结合具体情境,说明相反意义的量。教具准备 温度计、小黑板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方法 三疑三探教学过程一、设疑自探(11分钟)1 谈话交流(板书:相反)你们想一想我们的生活中还有什么这样的现象呢? 2创设情境引入课题,我们对刚才讨论和看到的现象作抽象概括,就会得出这样的数学问题1公交车到站时,有10人下车,8人上车2李叔叔做生意,一月份亏损1000元,二月份盈利1200元3我校本学期转来4人,转走3人这些相反的词语和具体的数量结合起来,就组成了一组组相反意义的量,(板书补充:相反意义的量)我们怎样用数学的方式来表示这些相反意义的量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种新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