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患者非药物治疗的研究现状.docx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47554411 上传时间:2023-06-04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2.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血压患者非药物治疗的研究现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血压患者非药物治疗的研究现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血压患者非药物治疗的研究现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血压患者非药物治疗的研究现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血压患者非药物治疗的研究现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血压患者非药物治疗的研究现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血压患者非药物治疗的研究现状.docx(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高血压患者非药物治疗的研究现状 【摘要】 高血压病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晚期易造成心、脑、肾等靶器官损害,患者致残、致死率高,极大地威胁着人们的健康。高血压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包括合理饮食,戒烟限酒,科学运动,减轻体重,保持心态平衡等,是高血压病有效辅助治疗方法。 【关键词】 非药物治疗;高血压; 现状 高血压病是一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脑出血、脑梗死、冠心病、心肾功能衰竭的主要致病因素,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最新资料显示,当前世界上有15亿人患高血压,每年有700多万人死于因高血压所发的疾病,是世界各国共有的公共卫生问题1。目前,我国高血压患者约亿2,且

2、呈上升趋势3。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高血压非药物治疗在防治中的作用已显得越来越重要。WTO在2017年发布的高血压防治指南中对非药物治疗的评价是:不论何种血压水平,所有的高血压患者都应适合进行非药物治疗。现将高血压病非药物治疗的具体措施综述如下。 1 合理膳食 限制钠盐摄入 低盐食品是高血压患者的基础治疗方法之一,可提高治疗高血压病的降压效果,减少降压药的用量和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对轻度高血压或早期高血压而言,单纯限盐可能使血压恢复正常。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每人每天食盐量不超过5g,我国人民的膳食中每人每天食盐量为615g,远远超过了身体需求量4。目前认为减少过多的食盐摄入,特别是对于有高血压

3、家族史,对钠敏感性高的人群及老年人而言,在预防及治疗上均具有重要意义。 钠盐在内分泌的作用下,能使血管对各种升压物质敏感性升高,引起细小动脉痉挛,加重高血压。因为渗透压的关系,每摄入1g钠盐,可吸收水分200300ml,摄钠盐越多,体内积聚的水分也越多,可直接改变人体血容量,使血压继续升高,这不仅增加了心脏和肾脏负担,还可引起水肿,导致心脑血管意外和心力衰竭的发生。因此,高血压患者一定要采用低盐饮食。每天从饮食中摄取食盐23g为宜,如果出现水肿、尿量减少等症状,应采用无盐饮食5。李新建6等对若干患者进行限钠干预试验已得出:“限钠组的尿钠减少/24h,血压下降/”。 低脂肪、低胆固醇饮食 流行病

4、学资料显示,如果能将膳食脂肪控制在总热量的25%以下,连续40天可以使男性血压下降12%,女性下降5%。食物中的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是引起血脂升高的主要原因。脂肪是产热能较高的食物,过食脂肪会导致肥胖,而肥胖又是导致高血压的重要危险因素。因此,高血压患者必须限制脂肪总摄入量,使其不超过每日热能供应的25%。食物中的脂肪包括动物脂肪和植物脂肪,前者含饱和脂肪酸较高,能升高血中胆固醇,促进动脉硬化,增加高血压患者的心、脑及周围血管并发症,而后者主要含多不饱和脂肪酸,其中的亚油酸可转化为花生四烯酸,再合成前列腺素,从而发挥扩张血管降低血压的作用。所以高血压患者应少食动物脂肪及含胆固醇高的食物,包括肥肉

5、、动物内脏、蛋黄、鱼子等,多食植物脂肪,如菜花油、花生油、大豆油、玉米油等,使膳食中多不饱和脂肪酸与饱和脂肪酸之比1。 摄入足够的优质蛋白质和维生素 既往在高血压的治疗中较强调低蛋白饮食,但近年来研究发现,某些蛋白质成分有利于调节控制血压。因此,除并发肾功能不全,高血压患者应增加一些优质蛋白的摄入。优质蛋白质丰富的食物有瘦肉、鱼类、奶类、蛋清、豆类及豆制品,尤其是大豆,来源广泛又经济,既可提供机体所需的优质蛋白,又可降低血液中胆固醇的含量,这对提高机体免疫力和降低高血压患者脑卒中发生率十分有利。维生素具有调节胆固醇代谢和促进脂质代谢的作用。各种新鲜蔬菜和瓜果中富含维生素C,可以扩张血管,降低胆

6、固醇,控制动脉硬化的进展,降低血压。维生素E还有预防动脉硬化,防衰老的功效。因此,高血压患者应多食新鲜果蔬及一定量的粗粮,不仅可增加维生素的摄入,还可预防便秘,防止因用力排便而产生的不良后果7。 增加钾、钙、镁的摄入 限制钠摄入可能会相应增加钾的摄入和因减少利尿剂的应用而使钾的排出减少,因而使体内钾含量增加。 含钾量较高的食物有黄豆、菠菜、南瓜、豆腐、香菇、花生、海带、紫菜、香蕉等。和血压正常者相比,高血压患者钙的摄入减少且尿中排泄增加。研究显示,每日补充12g钙可以降低血压。患者每晚睡前喝牛奶12杯,可帮助降低血压,还可预防骨质疏松。 对高血压患者的合理膳食,总原则是低脂、低胆固醇、低糖,限

7、钠盐,足够的维生素,优质蛋白质,钾、钙、镁饮食;多吃新鲜蔬菜、水果、豆类、牛奶及含丰富的维生素食物;粗细搭配,不咸不甜,控制总热量摄入。 2 戒烟限酒 戒烟 香烟中的有害物质尼古丁,能使肾上腺的儿茶酚胺分泌增多,引起血管收缩,增加血液流动阻力,产生高血压。同时,吸烟后心率加快,促进动脉硬化,增加血液粘稠度,易发生心肌梗死,动脉硬化闭塞症及高血压相关的心血管和周围血管并发症,所以高血压患者应戒烟。 限酒 饮酒是导致高血压的危险因素之一,饮酒后体内的肾上腺皮质激素及儿茶酚胺等激素分泌升高,通过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使血压升高。对于喜欢饮酒的高血压患者,应劝其戒酒或少量饮酒。大量饮酒后可使血压升高,诱

8、发脑血管意外。不能戒酒者,主张饮用少量红葡萄酒或每日饮酒量控制在25g以下,但对高血压病患者以不饮酒为好8。 3 科学运动,减轻体重 肥胖是心血管病的温床,临床观察表明,肥胖是引起高血压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美国开展一项两阶段高血压干预试验,对若干患者进行18个月的减轻体重的干预,减重组体重减少了,血压下降/9。因此,对于高血压患者减轻体重十分必要。有些轻度高血压患者通过降低体重即可达到降低血压的目的。对于中重度高血压患者通过减轻体重协同降压药物治疗,也能取得较好疗效。科学的减肥方法为合理饮食,坚持运动。理想体重(kg)应该为(身高cm-10510%)或体重指数 4 保持心态平衡 长期精神压力和心

9、情抑郁是引起高血压和其他一些慢性病重要原因之一。首先,要使高血压患者明确高血压虽是需长期治疗的慢性疾病,但并非不治之症,只要坚持长期合理的有效治疗,完全可以控制,稳定病情,减少心、脑、肾并发症的发生。从而使其看到希望,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遵医服药,定期检查,长期控制病情的发展演变11。其次,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人际关系复杂,工作竞争增加,这样的生活、工作环境,使人思想高度集中,精神紧张,对于控制、稳定血压不利。为缓解压力,可嘱高血压患者适时放松自己,培养业余爱好,如养花、书法、绘画、钓鱼等,从而达到消除紧张疲劳,放松身心的效果。再次,不良情绪刺激是诱发或促进高血压的重要因素,如愤怒、焦虑

10、、害怕、沮丧、憎恨、悲伤等不愉快的情绪,可致血中的肾上腺素升高,儿茶酚胺增加,引起血管收缩,从而导致血压升高。良好的心态则使神经内分泌系统发挥正常的调节功能,有利于保持血压稳定。因此,应训练自我控制能力,消除紧张压抑情绪,保持乐观豁达的心态。 5 强化健康教育,完善社区支撑 健康教育是高血压一级预防的重要手段,是一种成本低、产出高的辅助手段,不仅可预防高血压,而且可提高患者对高血压的知晓率、服药率、控制率。教育方法形式多样,主要有个别指导、集体互动教育、印发健康教育手册、报刊、书籍、电视广播等传媒和家庭随访或电话回访等。在我国健康教育的承担主要是医护人员,多局限于住院教育,出院后继续教育不够,

11、缺乏督导。同时,我国健康教育工作的起步较晚,还需更新医护人员的观念,提高其健康教育能力,鼓励护理人员学习,培养高血压病专科护理人员,使其掌握医学心理知识,行为科学知识,预防医学和康复医学知识,并且培养良好的社会交际能力,更好地与高血压患者沟通,传播健康知识。因此,将健康教育延伸到社区,规范高血压社区防治管理十分必要,是实施高血压健康教育的保证。目前,高血压社区防治实行“规范化”、“规模化”、“信息化”的三化管理。这种“三化”管理的模式颇见成效,成为一种有益人民健康,投资少,见效快,高效益的高血压防治模式12。 综上所述,我们应重视高血压的非药物治疗,加强全民健康教育,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充分调

12、动患者及家属的主观能动性,做到合理膳食,戒烟限酒,科学运动,减轻体重,保持心态稳定等,从而使高血压患者掌握自我监测,自我保健和防治要点,达到有效控制血压,预防并发症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黄玮.国内外高血压病健康教育的现状与建议.护理管理杂志,2017,8(3):29-30. 2 华琦. 高血压诊疗新进展.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2017,4(2):85-88. 3 刘丽丹,田凤美,刘玉.高血压患者非药物治疗依从性的研究进展.解放军护理杂志,2017,26(2):36-37. 4 申瑶.高血压患者的非药物治辽及健康教育.医药产业资讯,2017,3(11):122-123. 1 /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 思想汇报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