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解题题典 第二章对应练习答案20121010 张国涛.doc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47553875 上传时间:2024-03-0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998.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物理解题题典 第二章对应练习答案20121010 张国涛.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初中物理解题题典 第二章对应练习答案20121010 张国涛.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初中物理解题题典 第二章对应练习答案20121010 张国涛.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初中物理解题题典 第二章对应练习答案20121010 张国涛.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初中物理解题题典 第二章对应练习答案20121010 张国涛.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物理解题题典 第二章对应练习答案20121010 张国涛.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物理解题题典 第二章对应练习答案20121010 张国涛.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板块对应练习答案专题4 光的直线传播1、解析:如图2-1所示,光源发出的光经过圆片,在墙壁上的本影为EF长,AB和CD的长度为2R,可以得到不透明圆片在墙上形成本影的直径EF长度是2R;三角形ABC和三角形GEC相似,得到;三角形ABD和三角形HFC相似,得到;半影的最大直径GH的长度d2=2R+R+R=4R图2-1答案:2R;4R2、解析:根据三角形相似,光斑的直径与光斑到小孔的距离的比值是一个定值由光线传播的可逆性可知:太阳直径和太阳与小孔之间的距离的比值是一个定值,且和光斑的直径与光斑到小孔的距离的比值相等,太阳的直径:答案:1.4109m3、解析:如图2-2所示,根据三角形相似,人

2、的影子的长度为L2,人的高度为h,得到人的影子的长度:答案:1.08m图2-24、解析:如图2-3所示,标杆的高度为CD,旗杆的高度为AB,人的高度为EF,标杆到旗杆的距离为DB,人的眼睛到地面的距离为GD,三角形CGE与三角形AHE相似,得到,得到,AH=11.9m,旗杆的高度:AB=AH+HB=AH+EF=11.9m+1.6m=13.5m答案:13.5m图2-35、解析:小孔成像所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像的大小与小孔到物体、光屏的距离有关。像有放大的、缩小的、等大的。像越大亮度越小,像越小亮度越大。答案:A6、解析:日食是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之间,月球挡住了太阳光,地球上的人看不到太阳,出现

3、日食,太阳还在地平线以下时,人们就可以看到“金环日食”,这是因为太阳光穿过大气层时发生光的折射现象。答案:直线;太阳和地球 ;折射7、解析:(1)根据提出的问题“日全食对伞降火箭模型留空时间有无影响”进行猜想:日全食对伞降火箭模型留空时间有影响;(2)实验研究的是与日全食的关系,与太阳位置无关,所以选项A错误;当发生日全食时,太阳光被挡住,地表温度下降,热空气减少不利火箭留空,所以选项B正确;而A不符合题意若引力减小,那么落地时间会变长,而实际上留空时间变短了,所以选项C错误 答案:(1)日全食对伞降火箭模型留空时间有影响;(2)B;专题5 光的反射1、解析: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随着入射角

4、的变化而变化,保持入射点O不变,使光点下移到B点,说明入射角变大,反射角应变大,则应使入射光线绕着O点沿顺时针方向转动若入射光线与玻璃板夹角为20,则入射角为70,反射角也是 70。答案:顺;702、解析:如图2-4所示。以水面为平面镜做出灯S在水中的像S,因为SC=3m,所以SC=3mAB为人眼睛到地面的距离,OB为人到池子的距离由题意可知,CS=3m,CO=5m,AB=1.8m,三角形COS与三角形ABO相似,得到,答案:3m。图2-43、解析:选项A中当光线垂直照射在平面镜上时,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是0,所以入射角等于0,所以A错误;选项B中每条光线都要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漫反射也不例外所以

5、B正确;选项C中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为120,而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入射角为60所以C正确;选项D中光速为3108m/s,太阳到地球的距离s=vt=3108m/s500s=1.51011m,D正确。答案:BCD4、解析:入射光线与平面镜夹角为,由于法线与镜面垂直,所以入射角为90-,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也为90-,所以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为180-2。答案:BC5、解析:如图2-5所示,入射角等于60,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可以得到,反射角也等于60,随着时间的推移,从早晨到中午,入射光线象图中的逐渐向法线靠近,入射角逐渐减小,反射角也逐渐减。答案:60、减小图2-56、解析:(1)使光线按照不

6、同角度沿纸板射向镜面O点,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始终分居法线两侧。(2)使光线沿纸板射向镜面O点,然后把硬纸板NOF向前折或向后折是为了确定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3)用量角器分别量出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度数,可以得到反射角始终等于入射角,(4)如果将光源沿FO射入一条入射光线,会观察到反射光线会沿OE的方向射出,这说明了在反射现象中光路具有可逆性。答案:(1)分居法线;(2)在同一平面;(3)反射角等于入射角;(4)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7、解析:(1)激光与水平液面成50角射向平静的液面,可得入射角为90-50=40因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反射角也为40,则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

7、的夹角为80(2)当液面下降时,由于入射角的大小不变,所以反射光线与原来的反射光线平行;反射光斑将向右移到A的位置,如图2-6所示。答案:80;向右。图2-68、解析:如图所示,AOB是OC与法线OB的夹角,所以AOB是该光路的反射角;因为棉花的作用可以将表传向圆筒的声音吸收从而让声音只能(大概)竖直向上传播,通过平面镜对声音的反射,使原来已听不到表声的人耳又听到了声音,说明声音可以象光一样进行反射当声音遇到筒口正上方10cm处的平面镜就会反射回来,耳朵又能听见表声;海绵代替平面镜之后,声音减弱,说明海绵吸收了一部分声音,而平面镜表面比较光滑,利于反射声音。答案:(1)入射角;能;(2)反射;

8、吸收专题6 光的反射1、解析:如图2-7所示,视力表到平面镜的距离是2.5m,由平面镜成像特点,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视力表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也是2.5m,所以人到视力表像的距离为2.5m+2.5m-0.4m=4.6m;与不用平面镜的方法相比,使用平面镜可以增大视野空间,在比较窄的房间里也能测量视力,可以达到节约空间的目的。答案:4.6m;节约空间图2-72、解析:如图2-8所示,人的脸宽为AB等于20cm,两眼为G、H,GH=10cm,如果用左眼看完整的像需用CF之间的平面镜,如果用右眼看完整的像需用ED之间的平面镜,所以无论闭上左眼或右眼都能看到完整的像需用CD之间的平面镜,根据平面镜成

9、像特点得到AB的像为,因为CD是梯形ABGH的中位线,所以。答案:15cm图2-83、解析:(1)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间距离相等,由他到平面镜的距离为1m可得镜中所成的像与平面镜之间的距离为1m,则相距像与他之间的距离是2m;(2)若他以0.5m/s的速度远离平面镜运动4s,根据速度公式变形s=vt可得,他远离平面镜的距离,此时他与平面镜之间的距离为1m+2m=3m,所以他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为3m;(3)因为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大小相同,所以像的大小将不会变。答案:2m;3m,不变4、解析:选项A中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与平面镜的大小无关,说法不正确;选项

10、中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像与物体大小相等,物体AB高是1.6m,像的高度为1.6m,像高与平面镜的高相同,为0.6m,说法 错误;选项C中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为2m,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为2m,像与物体的距离为4m;选项D中像高与物体的高相同,为1.6m,说法正确。答案:D5、解析:(1)用两个相同的蜡烛,为了比较像与物体的大小关系,如果物体和像能够重合说明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2)在寻找蜡烛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蜡烛A处这一侧进行观察。(3)移去蜡烛B,在其原来的位置上放一光屏,光屏上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答案:(1)大小(2)A(3)虚6、解析:(1)点燃蜡烛A,调节蜡烛

11、B的位置,当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B的位置为A的像所在的位置。(2)直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像与物到玻璃板的距离的关系,两段蜡烛相同是为了比较像与物大小的关系;(3)用平面镜代替玻璃板,上述实验不能进行,平面镜不能透光,不能确定蜡烛A的像的位置。答案:(1)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 (2)到玻璃板距离 ; 大小(3)不能;不能确定蜡烛A的像的位置7、解析:(1)采用薄透明平板玻璃作为平面镜,是因为玻璃板是透明的,不仅可以反射光,还可以观察到另一侧的像,便于找到像的位置;(2)如果将蜡烛距离平面镜的距离改变后,通过观察可以看到像的大小不变;(3)实验时平面镜必须要竖直放置,如果不竖直,不论怎

12、样移动后面的蜡烛都不可能与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所以实验中如果把平面镜向左倾斜,如图乙,实验不能成功答案:(1)平板玻璃;(2)不变;(3)不成功,此时蜡烛A的像与蜡烛C不能重合专题7 光的折射1、解析:青蛙能够看到物体,是因为光进入眼睛,光是直线传播的,所以以井为分界,被挡住部分是看不到的;光井底有水时,光由空气进入水中发生折射,折射光线靠近法线,如图所示,可以增大观测范围图2-9答案:光的折射;变大2、解析:根据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作出其入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水面的夹角也为60,入射角为90-60=30同时当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要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所以折射角大于30,光线要远离

13、法线如图2-10所示。图2-10答案:C3、解析:(1)光从玻璃斜射向空气时,折射角、反射能量随着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当入射角达到40时,反射能量达到100%,就发生了全反射现象,不发生折射现象图象中的图线a反映了上述实验中的两角关系(2)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时,折射角永远小于入射角,折射光线不能消失,反射的能量不可能达到100%,所以这种说法是错误的答案:(1)40、a;(2)4、解析:先分析哪是界面,AO、BO、CO不可能是界面只有MM 和NN是界面.假设界面是NN,那么MM就是法线,利用光的反射定律,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必在同一种介质内,并且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CO应是入射

14、光线,BO是反射光线,OA是折射光线,因为23,所以反射角(BOM)和入射角(COM)不相等,不符合光的反射定律.假设不成立.因此只有MM是界面,NN是法线.在三条光线中,有OA、OB两条线在同一介质中,所以入射光线只可能是OA、OB中的某一条.假设OB是入射光线。那么OA是反射光线,OC则是折射光线,这样折射光线OC和入射光线OB在法线同一侧了.不符合折射规律,假设不成立.只有OA是入射光线,那么OB是反射光线,OC是折射光线,光由某介质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应远离法线偏折,与图示情况相符,1=2。所以MM是界面,NN是法线,入射光线是AO,反射光线是OB,折射光线是OC。答案:MM是界面,

15、NN是法线,入射光线是AO,反射光线是OB,折射光线是OC。5、解析:从由图2-11所示,当减小时,反射角和折射角都会减小,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都会靠近法线,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夹角会增大所以A说法正确;当增大时,反射角和折射角都会增大,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都会远离法线,因此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夹角将会增大,所以B说法错误当=30时,而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为30,所以反射光线与玻璃表面的夹90-30=60而折射角要小于入射角,所以折射角小于30但大于0,因此折射光线与玻璃面的夹角大于60但小于90所以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的夹角大于60+60=120,而小于60+90=150所以C正确,D错误。答案:AC 图2-116、解析:(1)表格一中1、2、3和表格二中4、5、6也说明了光从空气斜射入其它介质,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2)分析比较每一次实验数据中的入射角i与折射角r的大小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折射角小于入射角;(3)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与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