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治《在社会中成长做自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47553280 上传时间:2022-12-1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9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道德与法治《在社会中成长做自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道德与法治《在社会中成长做自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道德与法治《在社会中成长做自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道德与法治《在社会中成长做自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道德与法治《在社会中成长做自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道德与法治《在社会中成长做自》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道德与法治《在社会中成长做自(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2018年海珠区第五届明珠杯决赛教学设计 广州市第九十七中学 何中慧道德与法治在社会中成长,做自信的中国人教学设计设计者:广州市第九十七中学 何中慧课题在社会中成长,做自信的中国人上课时间2018年11月教学理念以生活为逻辑起点与归宿,以生活为中心和基础,用生活来教学,为生活而教育。设计意图八年级学生身心发展步向成熟、稳定;。随着他们与社会的联结愈加紧密,他们的生活半径逐步扩展,生活视角日益开阔。但是,八年级学生对国家的认识很多方面还停留在感性认识上,对国家整体布局、国家发展远景的认识仍不够全面,因此他们在接触社会、融入社会、做出各种选择的时候,还需要方法的指导与经验的积累,这也是成长必经的

2、一个过程。经过八年级第一单元的新课教授后,学生对社会生活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明确了自己是社会的一员,而对于九年级“自信的中国人”的内容是缺乏深刻认识的,本教学设计立足于学生实际生活学习中常遇到的“留学”问题,创设“小明的困惑”情境探究,贯穿“国家的成就人民群众的奋斗中国青少年的选择”为线索,通过帮助学生分析当前国家发展的总体状况,树立对祖国的自信,增强政治认同感,培养对人民群众作为历史创造者的认可,坚定理想信念,做对社会有用的人,最终帮助小明做出正确的选择。教学目标1.以“港珠澳大桥“工程讲述中国标准,通过列举近几年国际上遵循的中国标准,让学生知道“有一种标准叫中国标准”,从而让学生直观感受到

3、中国近几年飞速发展获得的成就,中国的世界地位日益提高,初步树立对祖国的自信,明确成就是中国自信的支撑。2.通过观看视频“一分钟我们能做什么”,让学生体会广大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感受有一种力量叫人民的力量,明确人民群众是国家成就的创造者,是中国自信的力量。3.通过“中国标准”和“中国力量”两个环节,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健康成长的土壤是国家、人民群众给予的,强化个人成长离不开社会给予的物质、精神支持,树立对国家的认同感。4.通过“中国自信的希望”这一问题的探究,让学生分享新时代的青少年需要拥有怎样的品质才符合新时代要求,才能称得上“中国自信的希望”,明确青年应该养成亲社会的行为,对社会作出贡献。认

4、识到青少年与社会、与国家共同成长。5.通过帮助小明续写微信的方式,让学生明白无论做出“出国”还是“留国”的选择都没有绝对的对错之分,关键是我们对自己的定位,明确自己是新时代中国青少年,明确自己身上背负的历史责任,认识到无论何时何地都应该为社会、为国家、民族做出贡献,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6.通过中国留学生视频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国家认同、民族人民和文化认同。重点难点树立中国自信、做好新时代中国青少年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教授新课导入情境【小明的困惑】 教师讲述小明困惑,从国家发展远景出发帮助小明做出正确的选择。一、【中国成就】1.教师展示港珠澳大桥及其总工程师的演讲视频总结“成就是中国自信

5、的支撑”这一论点。导入情境【小明的困惑】 跟着老师一起思考如何帮助小明做出正确的选择。一、【中国成就】1.学生:通过观看视频,了解港珠澳大桥形成的中国桥梁标准,感受中国发展的成就。学生:回答自己知道的其他中国标准,如中国支付 2、思考:越来越多的中国标准已成为世界标准,这是什么原因呢?学生初步从中国取得的成就得到了世界的认可来回答,从而得出“成就是中国自己的支撑”这一论点。导入情境【小明的困惑】 以中学生的生活和思维逻辑为起点,激发学生参与探究的兴趣。一、【中国成就】1.通过观看视频和例举新的中国标准,初步感受中国发展取得的成就,树立对祖国发展的自信。2.通过“中国成就”这一探究活动,让学生从

6、不同层面说出并了解中国近几年的发展壮举,加深对“成就是中国自信的支撑”这一观点的理解。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教授新课3、 探究活动1:【我的中国自信】二、【中国力量】 3、探究活动1:【我的中国自信】学生:思考自己生活中认知的“中国自信”并写在便利贴上,经小组讨论后全班分享出来。二、【中国力量】学生:1、观看视频,感受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2、解读人民日报文章,理解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3、在老师的引导下得出人民是中国自信的力量这一观点。3、帮助学生通过思考并输出自己认知的“中国自信”内容,进一步强化学生对国家发展的认同,与此同时让学生感知到自己生活在一个幸福时代一个美好的社会当中,为

7、后面“如何做中国青少年”的环节(反哺社会)做好铺垫。二、【中国力量】 通过观看视频“一分钟我们能做什么”和对人民日报文章的解读,让学生体会广大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感受有一种力量叫人民的力量,明确人民群众是中国自信的力量。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教授新课三、【中国青少年】1.探究活动1:2.探究活动2:【中国自信的希望】3、引入情境:【老师当年】 教师用自己作为师姐的成长经历以及人生道路选择,教育学生要奉献社会。 展现:海实风采 三、【中国青少年】1、学生:结合上述两个活动环节内容,推断出“青少年”是中国自信的希望。2、探究活动2:【中国自信的希望】 学生写出新时代的中国青少年应该具备

8、的品质或者能力。 在老师的点拨下加深了对亲社会行为的认识以及增强养成亲社会行为的意识。3、通过了解老师(师姐)的成长经历,意识到自己有奉献社会的责任;通过【海实风采】明白自己作为学生也可以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奉献社会三、【中国青少年】1、根据前两个环节,帮助学生弄清楚国家成就人民群众中国青少年的逻辑关系。2、通过“中国自信的希望”这一问题的探究,帮助学生认识 “中国自信的希望”的要求,明确青年应该养成亲社会的行为,对社会作出贡献。认识到青少年与社会、与国家共同成长。3、从教师的成长,到学生自己的成长,感受作为中国青少年应该奉献社会的责任,提升奉献社会的意识。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教授新

9、课 4、探究活动3【小明的选择】播放留学生视频,帮助学提升作为自信中国人的价值认可四、寄语(小结)4、探究活动3【小明的选择】(1)通过A、小明在朋友圈中发表感言,并简述自己的梦想与行动或者B、向好朋友解释,这两种选择的做法都是致力于为社会做贡献,是亲社会的行为表现。(2)明确自己作为“中国青少年”的身份,无论何时何地都有一种对社会对民族对国家做贡献的使命感,从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3)观看留学生视频,感受自信中国人的情感四、寄语(小结)学生形成奉献社会、做自信的中国人的价值观念4、探究活动3【小明的选择】通过帮助小明续写微信的方式,让学生明白无论做出“出国”还是“留国”的选择都没有绝对的对错之分,帮助学生明确身份定位,明确自己身上背负的历史责任,认识到无论何时何地都应该为社会、为国家、民族做出贡献,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通过留学生视频进一步提升国家认同、民族人民和文化认同。四、寄语(小结)总结课堂主导的价值观板书设计青少年人民群众力量 希望成就中国自信支撑教学反思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