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艺卓中学2023学年高三冲刺模拟生物试卷((含答案解析)).doc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47549816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60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艺卓中学2023学年高三冲刺模拟生物试卷((含答案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艺卓中学2023学年高三冲刺模拟生物试卷((含答案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艺卓中学2023学年高三冲刺模拟生物试卷((含答案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艺卓中学2023学年高三冲刺模拟生物试卷((含答案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艺卓中学2023学年高三冲刺模拟生物试卷((含答案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艺卓中学2023学年高三冲刺模拟生物试卷((含答案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艺卓中学2023学年高三冲刺模拟生物试卷((含答案解析)).doc(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3学年高考生物模拟测试卷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下列实验材料、用具的改变,对实验结果影响最小的是( )A用健那绿试剂代替甲基绿染色观察DNA的分布B大蒜根尖代替洋葱根尖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C蒸馏水代替层析液进行叶绿体色素的分离D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群落中土壤动物类群丰富度和种群密度2现有D

2、NA分子的两条单链均只含有15N(表示为15N15N)的大肠杆菌,若将该大肠杆菌在含有14N的培养基中繁殖两代,再转到含有15N的培养基中繁殖一代,则理论上DNA分子的组成类型和比例分别是( )A有15N14N和15N15N两种,其比例为1:3B有15N15N和14N14N两种,其比例为1:1C有15N15N和14N14N两种,其比例为3:1D有15N14N和15N15N两种,其比例为3:13鼠妇是一种性别决定为ZW型的喜潮湿、阴暗环境的小动物。上世纪80年代发现,沃尔巴克氏体(一种细菌)偏爱雌性鼠妇,能使雌性的W染色体消失,只要是雌虫受感染,其产生的下一代必将带有沃尔巴克氏体,并能使雄性胚胎

3、肽性反转成雌性。近期对雌性鼠妇基因组测序发现,未感染沃尔巴克氏体雌性鼠妇的染色体上有含沃尔巴克氏体部分DNA,类似最初丢失的W染色体控制鼠妇的性别。下列休息正确的是A上世纪80年代发现的雌性鼠妇的性染色体组成都是ZWB沃尔巴克氏体与鼠妇是寄生关系,诱捕鼠妇需要用到热光灯C携带沃尔巴克氏体的鼠妇可以通过显微镜观察染色体的形态确定其性别D所有携带沃尔巴克氏体DNA的鼠妇都是雌性,这种变异属于基因重组4关于植物染色体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A染色体组整倍性变化必然导致基因种类的增加B染色体组非整倍性变化必然导致新基因的产生C染色体片段的倒位和易位必然导致基因排列顺序的变化D染色体片段的缺失和重复必然导致

4、基因种类的变化5从蛙体内分离出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固定之后,在相距较远的a、b两点膜外连接一个灵敏电流计,然后在图中位置给予一适宜强度的刺激,在某一时刻观察到电流计指针呈现如图所示的偏转。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指针偏转角度为最大值,则b点膜处于极化状态Ba点钠离子通道一定为关闭状态,钾离子通道开放C位点收到适宜刺激,腓肠肌一定能发生收缩反射D兴奋传至腓肠肌需要借助化学信号-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换6随着“蚂蚁森林”的推行和广大用户的积极参与,阿拉善、通辽、鄂尔多斯等地已经种上梭梭树等树木,以前的沙漠,现在已是绿油油的一片。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这些地方的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都增

5、强了B沙漠变绿洲说明了人类活动可以改变演替的方向C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在不同的季节、气候条件下可能发生改变D种植梭梭树等沙生植物固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7如图是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卵原细胞分裂过程中某一时期的示意图。该细胞( )A有两个染色体组、4个核DNA分子B正发生着同源染色体分离C产生的卵细胞基因型是AB或AbD产生过程中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8(10分)下图表示人体内某些淋巴细胞的分化和免疫过程,X是抗原,Y是抗体,数字表示过程,字母ae表示细胞。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e细胞在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中的作用完全相同B当抗原X再次侵入人体时,通过过程,机体产生更强的

6、免疫反应C与Y合成和分泌有关的膜性细胞器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D细胞a、b、c、d、e都能识别抗原X二、非选择题9(10分)PD-1 是表达在多种活 T 细胞表面的一种受体,PD-L1 是一种能够与之结合的蛋白质(见图 1)。PD-1 和 PD-L1 结合会抑制 T 细胞的活化、增殖。研究发现,肿瘤细胞表面的 PD-L1 数量较多,更有一些类型的肿瘤细胞除了表面有 PD-L1,还分泌出大量 PD-L1 (见图 2)。(1)请写出题干中未使用过的特异性免疫过程的 5 个术语(专有名词)_ 。 (2)目前已研发出针对 PD-L1 的单克隆抗体(mAb),结合图 1 信息,mAb 能治疗

7、肿瘤是因为使用 mAb 时,mAb 通过与 _ 结合,阻止了_结合,从而_ 。(3)临床试验结果显示,相同剂量的 mAb 对有的肿瘤患者治疗有效,有的无明显效果。请根据以上信息分析其可能的原因 _ 。 10(14分)兰花螳螂雌性雄性的性染色体组成分别为XX XO,为探究温度对其个体发育的影响,研究小组选取纯合的长翅兰花螳螂与残翅兰花螳螂正、反交,孵化6天后将F1幼虫随机分为A、B两组,A组在正常温度(25)条件下培养均为长翅;B组在36条件处理12小时后置于25下培养,得到15%的残翅。(1)根据A组实验结果判断,兰花螳螂长翅的遗传方式是_。(2)研究小组对B组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认为B组F1中

8、残翅的出现不是基因突变引起的,判断依据是_。(3)研究小组推测B组残翅的变异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是温度通过影响了_进而影响了生物的性状。请从上述材料中选择适当个体,设计实验对上述推测进行演绎推理_。(要求:写出实验思路、预测实验结果,结论)(4)综合以上分析,说明基因、环境和性状之间的关系是_。11(14分)H1NI为单链RNA病毒,感染人类会引发甲型流感。对H1N1进行基因组测序,发现HA基因是该病毒的一种特征基因。可通过检测HA基因来检测待测标本中H1N1的含量,过程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对H1N1进行基因组测序是测定RNA的_序列。(2)在过程和中,需分别向反应体系加入_酶和

9、_酶。(3)过程中对HA基因对应的cDNA序列进行扩增,需设计_种引物。反应体系中加入dATP、dTTP、dCTP和dGTP的作用是_。(4)反应体系中含有荧光物质,每扩增形成一条DNA链,就会出现一定强度的荧光信号。现欲检测两个标本中H1N1的含量,可在荧光强度达到某一设定值时,观察比较两个反应体系扩增循环的次数,若某个标木的循环次数较少,则其H1N1含量较_。(5)检测HA基因还可以采用分子杂交技术。制备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与A的基因互补的核酸序列作为_与待测标本中提取的总RNA杂交,若观察到_,则表明标本中存在HA基因。12实验者在适宜条件下探究温度对葡萄试管苗不同叶位叶片净光合速率的

10、影响,相关数据见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温度主要通过影响_来改变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2)叶片生长的最适温度是_,叶片净光合速率与叶龄的关系是_。(3)葡萄试管苗净光合速率为0时,叶片光合速率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叶片呼吸速率。温度高于25C时,叶片净光合速率下降的原因最可能是_。2023学年模拟测试卷参考答案(含详细解析)(含详细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B【答案解析】1、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甲基绿使DNA呈现绿色,吡罗红使RNA呈现红色。利用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将细胞染色,可以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11、2、植物根尖分生区可以进行旺盛的有丝分裂;3、用取样器取样法调查群落中土壤动物类群丰富度和种群密度;4、色素溶于有机溶剂而不溶于水。【题目详解】A、健那绿是染线粒体的活性染料,不能代替甲基绿用于观察DNA在细胞中分布,A错误;B、大蒜根尖和洋葱根尖分生区都可以进行旺盛的有丝分裂,B正确;C、色素溶于有机溶剂而不溶于水,蒸馏水不能代替层析液进行叶绿体色素的分离,C错误;D、用取样器取样法调查群落中土壤动物类群丰富度和种群密度,D错误。故选B。2、D【答案解析】1.DNA复制过程为:(1)解旋:需要细胞提供能量,在解旋酶的作用下,两条螺旋的双链解开。 (1)合成子链:以解开的每一段母链为模板,在D

12、NA聚合酶等酶的作用下,利用游离的3种脱氧核苷酸为原料,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与母链互补的子链。 (2)形成子代DNA分子:延伸子链,母链和相应子链盘绕成双螺旋结构。1场所:主要在细胞核,此外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能进行。2时期: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3特点:(1)边解旋边复制;(1)复制方式:半保留复制。【题目详解】将含有15N15N的大肠杆菌置于含有13N的培养基中繁殖两代后,由于DNA的半保留复制,得到的子代DNA为1个13N13N-DNA和1个15N13N-DNA,再将其转到含有15N的培养基中繁殖一代,会得到6个15N13NDNA和1个15N15NDNA,比例为2:1,

13、D正确。故选D。3、B【答案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分析,上世纪80年代很多雌性鼠妇的性染色体中W染色体由于沃尔巴克氏体的感染而消失,只留下了Z染色体,A错误;沃尔巴克氏体是一种细菌,寄生与鼠妇体内,诱捕鼠妇需要用到热光灯,B正确;携带沃尔巴克氏体的鼠妇只有Z一条性染色体,可以通过显微镜观察染色体的数量确定其性别,C错误;沃尔巴克氏体(一种细菌)偏爱雌性鼠妇,能使雌性的W染色体消失,只要是雌虫受感染,其产生的下一代必将带有沃尔巴克氏体,并能使雄性胚胎肽性反转成雌性,所以所有携带沃尔巴克氏体DNA的鼠妇都是雌性,这种变异属于染色体数目的变异,D错误。4、C【答案解析】1、染色体变异可分为染色体结构异常

14、和染色体数目异常两大类型2、染色体结构变异可分为缺失、重复、倒位、易位。缺失:染色体中某一片段缺失引起变异。例如,果蝇缺刻翅的形成。重复:染色体中增加某一片段引起变异。例如,果蝇棒状眼的形成。倒位:染色体中某一片段位置颠倒引起变异。易位:染色体的某一片段移接到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上引起变异。例如,夜来香经常发生这种变异。3、染色体数目变异可分为两种:个别染色体的增减;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的增加或减少。【题目详解】染色体组整倍性变化会使排列在染色体上的基因的数目成倍减少或增加,不会改变基因的种类,A错误;染色体组非整倍性变化不会改变基因的种类,但排列在染色体上的基因的数目会减少或增加,因此不会产生新的基因,B错误;染色体片段的倒位和易位必然导致基因排列顺序的变化,C正确;染色体片段的缺失,引起片段上的基因随之丢失,导致基因的数目减少。染色体片段重复,引起片段上的基因随之增加,导致基因的数目增加。这两种情况下,基因的种类均不会改变,D错误。故选C。【答案点睛】理解染色体变异的发生改变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数目或排列顺序,不会改变基因的种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5、A【答案解析】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在处给予适宜强度的电刺激,兴奋先后传导到b、a所在部位,电流表先后观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人事档案/员工关系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