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常见问题行为案例研讨.doc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47547400 上传时间:2023-12-1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生常见问题行为案例研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小学生常见问题行为案例研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小学生常见问题行为案例研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小学生常见问题行为案例研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小学生常见问题行为案例研讨.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生常见问题行为案例研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生常见问题行为案例研讨.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生常见问题行为案例研讨杜井海1.小学生问题行为的界定学生在小学阶段,正是自我控制、认知能力、价值观念的形成和发展的开始阶段,当然也是问题行为开始形成并发展的阶段。是指由于社会、家庭、学校及其自身特点的影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影响身心健康发展,给家庭、学校、社会带来麻烦的行为。这些行为的直接表现是破坏自己或他人学习活动、干扰教学秩序,有害于学生良好个性的形成。(小学生各阶段生理,心理特点)若在小学时期能对这些问题行为加以引导和管理,便能有效的控制小学生问题行为对其自身和他人不良的影响。小学生的问题行为的表现是多种多样的,可分为课堂问题行为和课外问题行为。在课堂中则表现为求知欲弱,无心学习

2、;易开小差,故意扰乱课堂秩序等等;在课外生活学习中则表现为缺乏团结,仗力欺人;撒谎,欺负同学;是非不分,随意模仿;沉迷网络、游戏等。我国心理学家左其沛等对小学生的问题行为做了研究和分析,认为学生的问题行为可分为四种类型,分别为过失型、品德不良型、攻击型和压抑型。过失型问题行为是由不恰当的需要、好奇或好动、畏惧、缺乏经验、认知能力不足等因素引起的违反纪律和一般行为规范的行为。在小学生中过失型占绝大部分。其二则是品德不良型问题行为,是因错误意识倾向或个性特点所产生的违反道德规范、损害他人和集体利益的不良行为。击型问题行为是由挫折造成的愤怒、不满等情绪而引发的发泄、对立、反抗、迁怒等攻击性行为;这种

3、问题行为受胆汁质气质和外向型性格的制约,通常引起遮避、消极、自暴自弃等行为。压抑型则是因为家庭、社会、自身发展过程中,受环境影响而产生的孤僻、胆小、自闭等问题行为,这种问题行为受抑郁质气质和内向型性格的制约,通常带有内隐性、持续性、减少性等特点。研究表明,由于年龄的不同,儿童和青少年的问题行为的类型也不同。在儿童期(6岁一ll岁), 过失型问题行为最多(占775)。其他依次是品德不良型(占129)、压抑型(64)和攻击型(32);因而小学生问题行为的管理重点应该是对于过失型问题行为的管理。3.小学生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小学生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是来自多方面的,有其自身的,也有外界的因素。社会环境、

4、家庭教育、教师魅力都从不同程度上导致了小学生问题行为的产生。当然不同年级的学生,这几种因素的作用也各不相同。一、自身因素1、小学生身心发展水平的限制 小学阶段是学生个体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小学生的身体生长发育得很快,但神经系统发育得还不完善,这个时期的学生自我调控能力还不足,难以控制其课堂行为,同时小学生作为未成熟个体,其注意力和意志力都处于发展阶段,注意力水平较低,自制能力不强,因此容易受其他因素的影响而产生课堂问题行为。 2、小学生寻求关注的方式不科学 需要时时获得他人的关注是人的天性。在课堂的学习中,学生也会通过各种方式吸引老师和其他同学的关注。通过努力能够获得成功的学生,会用自

5、己的学业成绩来获得老师和同学的赞赏;没有信心能够通过获得优异成绩吸引注意的学生,则会选择通过学习以外的方式来吸引老师的关注。尽管这些方式有很多是消极的,但得到了老师的关注也是一种收获,总比被忽视存在的感觉要好。这些学生在获得关注的同时产生了更多的课堂问题行为,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正常秩序。3、学生对教师的教育方式不满而产生的抵抗情绪 学生主要的任务是学习,但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常受到挫折或是认为自己缺乏学习的能力时,学生就会遇到的困难而苦恼,其行为就会表现得要么具有消极抵抗的情绪,要么具有攻击行为以保护自己的自尊心。心理学认为:一个人如果遭受的挫折太大,或经常遭受挫折,往往使人产生心理上的痛苦,从

6、而产生情绪暴躁和行为偏差。有时看到别人的成功与喜悦,会产生一种心理上的不平衡,有的甚至产生攻击、消沉冷漠等对抗行为。二、家庭因素家庭是每个学生最初的接受教育的地方,也是关系到一个学生全身心发展最重要的一个地方。而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家庭因素也是学生产生问题行为的最根本的地方。首先是家庭氛围,一个和睦的就家庭、好氛围的家庭对于学生也至关重要,而现在社会单亲家庭、不和睦家庭也越来越多,父母离异或不和睦,直接影响了小学生性格的形成,这类学生厌学、厌集体、自卑、暴躁的问题行为较多;其次是家庭教育方式,这种情况一种是父母期望过高,要求过严,反而使低年级的学生从一入学就对学校反感,另一种则是父母过度不

7、注重孩子的学习生活,对孩子的督促过于轻松或则没有,导致孩子从一进入小学就不爱学习、贪玩,对学习没有责任感;最后则是父母过于溺爱,导致低年级小学生不适应学校生活,独生子女家庭越来越多。生活上百般呵护,不愿让他们受一点委屈,经历一点风雨,甚至在子女犯了错误时,父母也不说一个“不”字,天长日久,子女自然形成了“唯我独尊”的心理,当他们走进学校学习,开始和同学老师相处,便也不会相处,遇到挫折时,更是不能接受,无所适从。三)教师因素1、教师的错误教育观念 每个学生都是唯一的,每个学生都有他的优点,有的学生在学习上不行,但在为人处事上进退自如,有的在艺术上展现他的天分作为教师我们不能因为他是后进生就厌恶他

8、、歧视他,这样会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他们产生消极的情绪,否定自己,引发畏惧困难的情绪,因此诱发他们的课堂问题行为,甚至会导致显性课堂问题行为,直接干扰正常的课堂教学秩序,影响教学效率。 2、教师的课堂管理不当 教师在课堂中缺乏适当的管理,也会引发学生课堂问题行为。教师对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过于敏感,学生稍有动作就大力处罚,滥用教师权威对学生进行惩罚,有的教师中断教学大加训斥行为违规的学生,有的甚至不惜用整节课的时间来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学生对这种行为非常反感,往往由于教师这种不当的管理方式,学生的个别行为问题会向周围扩散。课堂管理时,如果教师一味地滥用权威对学生进行惩罚,那么不仅达不

9、到维持课堂教学秩序的效果,还会降低教师的威信,惩罚不仅有损于学生的身心健康,而且会导致学生丧失自尊、自信,形成怨恨教师的情绪,诱发学生更多的课堂问题行为。 3、教师的教学不当 教师由于受到水平、学识等因素的影响,备课不充分、不恰当,在课堂上授课时,只顾讲解教学内容,而不讲究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从而使整个教学过程变成枯燥无味、令学生感到厌恶的活动。在这种教学环境之下,学生的主体性得不到体现,学生被排斥在教学之外,教师一个人在讲台上自导自演。为了证明自己的存在,有的学生就会以课堂问题行为的方式来证明自己的存在。教师有可能对学生的认识不够,将原本简单而完整的教学内容,分割成一些不必要的步骤,把讲解的

10、内容弄得支离破碎,而学生对这样讲解方式往往会感到厌烦,为了逃避这些令人烦躁的活动,学生就会分心想其他的事情甚至做其他事情,而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就会降低,引起学生不良的课堂问题行为的产生。四、环境 平时如果我们多家注意的话就会发现,一个班如果大多数学生衣是整洁,爱护环境,讲究卫生,那么这个班的课堂问题行为就比较少,他们的学习成绩通常比较好,作业的完成率、正确率也比较高,反之,这个班的课堂问题行为比较突出,总体上这个班的问题比较多。经验表明,凡是差生聚集处,由于互相影响的作用,课堂问题行为一定多。 课堂内部环境中除了教师的布置,灯光、温度的强度会影响小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之外,学生的座位编排方式

11、对学生问题行为也具有一定的影响。坐在教室后部的学生,与坐在前部和中间位置的学生相比,其问题行为发生的几率较大,这些学生不易受到教师的监控,如果自制力不强,学习目的不明确,则他们发生课堂问题行为的次数就可能会增多。坐在教室的优势区域和弱势区域的学生所受到教师的监控是有差别的,优势区域是指教室的前排和中间,教师的眼光监控可以到达这些区域,当优势区域的学生发生问题行为时,教师的眼光就会监控到,并予以制止,并对其他学生起到警示的作用,因此这一区域的学生其课堂问题行为较少发生。与之相反的,处于弱势区域,即教室的四周的学生由于教师的目光难以达到,监控效果较小,导致不守纪律的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发生。校园环境

12、包括校园的布局,建筑的风格,绿化美化,墙报标语,师生衣着言行,教师上课的教学风格等,都会对学生在课堂上的情绪、心境有着一定的影响。课程的开设上,学校过分关注学生成绩,而不注重全方面发展,使学生学习生活单一,也就造成他们对学习失去兴趣和信心,或者产生焦虑、苦闷、压抑、恐惧等不良心境当今社会是一个高速发展的社会,生活节奏也越来越快,社会新生事物日益增加,中西文化相互交融,小学生还处于成长阶段,对于这些因社会变革而带来的新奇事物,小学生都需要一一的去适应,面对现代生活的挑战和日益加快的生活节奏,往往会感到紧张与不安,烦恼与不快,这些紧张、新奇、困惑、不安等心理状态和情绪体验,都容易使小学生发生课堂问

13、题行为。小学生可能会受到在电视上播出的一些暴力、色情、凶杀等节目的影响,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甚至去模仿和尝试某些动作和行为,也可能会将这些行为延伸到课堂上,导致更多的问题行为的发生。常见问题行为(注意力不集中)(二)管理策略 1、对学生使用暗示制止法。教师可采取给予信号、向其提问、暗示制止,或走近他身边制止。如果不奏效,就课余时间找他谈心,找到问题的根源,如是家庭方面的因素,就及时取得与家长联系,对症下药。 2、对学生使用强化法。在课堂中经常有儿童问题行为的学生,我们要有敏锐的目光,明察秋毫,挖掘他们的闪光点,对于认真听课、注意力集中的行为给予直接的表扬、鼓励,这样会使他们的良好行为得到强化,

14、也可增强学生的自尊心,使他们更有信心,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进而制止或终止问题行为。 3、老师要给学生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第一印象是十分重要的,学生的大部分的时间在学校里度过,他们自然是喜欢和衣着得体,举止优雅,谈吐不凡的老师在一起,因此教师要给学生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为自己打造一个尽可能完美的形象。 4、良好的课堂教学组织。(1)教学内容要与学生实际符合,并且多元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教学方法多样,直观,生动,形象,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引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3)采取课堂设疑,随时抽问,集体回答等方式集中学生注意力。(4)讲课时声音要抑扬顿挫,富有感情色彩,声

15、音要足够大,以便后排的学生也能听清楚。(5)教学过程要适当运用直观教具和视听教具,是教具具有吸引力,有时可采取游戏进行。(6)营造有爱心的课堂,传达对学生的热情,有一颗 包容的心,善用肢体语言,让课堂更加的丰富多彩,更加吸引学生。 5、教室的布置要合理,东西摆放整齐有序,给学生的学习留下足够大的空间;另外教室的色彩不能过于鲜艳。不写作业不做作业 (一)原因 自身 1、学生本身就不喜欢学习,所以他不愿意做作业。 思想支配行动,一般来说,对学习不感兴趣或讨厌学习的学生都不爱写作业。不写作业,所学的知识不能得到巩固和强化,学习成绩会越来越差,这样会形成恶性循环。无论教哪个班,碰上厌学的学生是教师最头

16、疼的事。他们上课不听讲,有时还会扰乱课堂秩序,做练习不用心,课内作业完不成,不听家长的话,不写家庭作业,课余时间不摸书本,不能及时预习和复习,久而久之知识欠债太多,开始自我放弃。2、学生自身的意志力较差,没有人监督就不做,每天放学就去踢球,直到天黑才回家,把课余时间都用在体育运动上。健康在于运动,好动是儿童的天性,但无节制的玩耍一定会影响学习3、认知能力的不同。一个班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各不同,教师常常不能顾及全体。有的学生较早进入形象运算阶段,一般的教学要求无法满足他们的需要,而有的同学还停留在具体运算阶段,对每个知识点都需要反复的讲解和练习才能接受。因此,对于后者,可能无法完成作业。教师布置的作业难度太大,只有少部分学生能完成作业。家庭 1、对家庭教育的意义认识不足,有的家长只管养不管教,错误认为,他们的责任只是让孩子吃得饱,穿得暖,至于教育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 思想汇报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