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魏晋南北朝文学成果与影响.docx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47547226 上传时间:2022-12-03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1.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魏晋南北朝文学成果与影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浅谈魏晋南北朝文学成果与影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浅谈魏晋南北朝文学成果与影响.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浅谈魏晋南北朝文学成果与影响.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浅谈魏晋南北朝文学成果与影响.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魏晋南北朝文学成果与影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魏晋南北朝文学成果与影响.docx(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魏晋南北朝文学成果与影响魏晋南北朝之际,中国社会虽处于一种长期的动乱状态,却给学术研究带来了宽松的氛围,以至出现了百家争鸣、诸学竞长的局面。在此期间,曹丕、陆机、挚虞、任畴、刘勰等人的文学理论论文、论著相继问世,促进了古代应用文写作理论发展,取得了非常辉煌的成就。魏晋南北朝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十分重要的发展阶段,有较多的文论专著、专论问世。应予说明的是,古人对于文学作品与一般文章的差异经历了漫长的认识过程,到“五四”时应用文才作为独立的文章体裁提出来,因此魏晋南北朝时期对应用文体的研究并不是以专著、专论的形式出现,而是散见于相关的文论著述之中。刘勰在文心雕龙附会中提出:“夫才童学文,宜正体制

2、。”明体才能合体,才能得体。魏晋南北朝的应用文体研究始于曹丕,经陆机、挚虞、刘勰,就具体论题进行了多角度、多层面的研究,清楚地呈现出继承与发展的历史轨迹,其研究成果与方法都值得总结和借鉴。曹丕的典论论文是古代文学批评史上第一篇专篇论文,始创“以体论文”的研究方法。曹丕提出:“夫文本同而末异。”本同,是就文章的基本规律而言,是各种文体所共有的;末异,指不同的文章体裁有不同的形式特点。他据此立论进而概括:“盖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这些论述在古代文体研究中具有开创意义。第一,从理论上第一次提出了“末”,把本、未结合起来考察。这比先秦文史哲浑然一体,对文章、文学也同于学术著作限于本

3、而不及未,有了历史性的进步。第二,从表现形式的角度探索不同文体的不同特点,以体论文把当时的常用文体区分为四科八类。由于这四科八类主要是应用文体,这种探索对于应用文体研究同样具有开创意义。尽管曹丕对不同文体的分析还较为简括,像对奏议、铭诔仅概括为雅、实;或还不够准确,像对诗赋没有触及形象化特点;或还不够深入,只是从形式上考虑,但是,这一探索略引端绪,其后陆机、挚虞、刘勰等人的文体研究,可以说都是在典论论文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二、陆机的文赋是古代文学批评史上第一部完整、系统的专著,对文学创作过程中的艺术想象、灵感等重要问题提出了创造性见解,也对文体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关于文章体裁特点,陆机着重

4、从形式与内容间关系的角度,首先指出了体裁的多样性:“体有万殊,物无一量,纷纭挥霍,形难为状。”物,指物象,即文章所反映的客观现实;量指标准、分限,客观现实多样而且千变万化,作者的认识又有所不同并无一定的标准,这些因素反映到文章上就有千差万别。在此前提下,他进一步概括各种文体的特点:“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碑披文以相质,诔缠绵而凄怆。铭博约而温润,箴顿挫而清壮。颂优游以彬蔚,论精微而朗畅。奏平彻以闲雅,说炜晔而谲诳。”这段论述与曹丕把奏议、书论、铭诔、诗赋简括为雅、理、实、丽相比,有三点发展。第一,区分体裁更细致,把四科八类扩展为十类。涉及更多的应用文体裁,如碑、箴、颂。第二,概括文体特点

5、较准确,例如诗为“绮靡”;赋为“浏亮”;铭已不仅是“实”进而是“约”,即“文省”,且兼褒赞所以言辞“温润”。第三,在研究方法上有重要发展,分析文体特点不是单纯从形式出发,而是考虑到不同的内容反映到形式上的不同特点。例如称“诗缘情”,强调诗歌创作缘于感情的抒发。再如称“赋体物”,指形象的描写。他对这两种文体的分析是从内容上探索创作规律,触及文学的根本特征:感情与形象。对应用文体裁的分析也如是,例如称碑“披文以相质”,指言辞合乎评价;称诔“缠绵而凄怆”,指诔本为陈哀。这些都是兼论意与言,注意到了一定的形式反映一定的内容。此外,陆机还从不同层次深入探索了文体研究的基本理论。他在概括文体特点的基础止,

6、进而有两点重要论述。一是“虽区分之在兹,亦禁邪而制放”。禁、制即约束,指各种体裁虽有区别,又须有准绳。二是“其为物也多姿,其为体也屡迁”。物指文章,体指体式,即文章是多姿的,体式是变化的。把这两点与全文中的文体论结合起来看,关键在于阐明文体特点的相对性。这有两层含义:第一,文体特点使不同的文体相区别,但只是就各文体之间相对而言的,各种文体则应有共同遵守的准绳;第二,文体虽有特点,但不是绝对的,而且即使是同一种体裁,也应文章多姿,体式多变。陆机的文体研究较曹丕辩证,从内容与形式的主从关系上进行文体辨析,并从不同层面探索文体研究的基本理论,体现了文质兼顾和定体则无、大体须有的辩证原则。这些研究把中

7、国古代文体论和应用文体研究引向了深入。三、挚虞的文章流别论是我国第一部文体专论,尽管也涉及到文章评价,但目的是考察各种体裁的起源、性质、发展、演变,而且主要是考察应用文体裁。据晋书挚虞传记载:“虞撰文章志四卷,又撰古文章类聚,区分为三十卷,名曰流别集,各为之论,辞理惬当,为世所重。”另据隋书经籍志总集类,挚虞撰“文章流别集四十一卷,文章流别论二卷”;并称文章流别集是文章总集的开始。从这些记载来看,“论”大概原附于“集”,后又摘出成为专论,即文章流别论。不过,“集”与“论”原书均已亡佚。后者仅存十余则,散见于艺文类聚、太平御览等之中;清代严可均全晋文、张鹏一关陇丛书有辑佚本。从现存片段看,论述到

8、的文体有颂、赋、箴、铭、诔、哀辞、对问、碑铭等十一种,可见原书分类之细。刘师培先生说:“古代之书,莫备之于晋之挚虞,流别者,以文体为纲也。”他还认为文章流别论“溯其起源,考其正变,以明古今各体之异同,于诸家撰作之得失,亦多品评,集古今之大成”。文章流别论首先考察了各种文体的起源,称:“王泽流而诗作,成功臻而颂兴,德勋立而铭著,嘉美终而诔集。祝史陈辞,官箴王阙。周礼太师掌教六诗:日风,日赋,日比,日兴,日雅,日颂。”对此,我们可结合经学家的注释来分析。挚虞认为:帝王德泽流布,而有诗歌;功成治定,就兴起了颂。据诗大序“诗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孔颖达正义:“此解名为颂之意。颂之言

9、容,歌成功之容壮也。”挚虞认为:铭是记德善、勋劳的。郑玄注礼记祭统:“铭,谓书之刻之以识事者也。”挚虞认为:讳,是为有美善德行的人逝世而写的。郑玄注礼记曾子问:“诔,累也。累列生时行迹,读之以作谥。”挚康认为:箴是戒王者之过的。杜预注左传襄公四年:“阙,过也。使百官各为箴群戒五过。”文章流别论对各种文章体裁的起源考察,明确了不同文体源于实际社会生活中的不同需要、起于实用。就文体研究方法而言,这种新的视角比陆机又前进了:理清渊源,才能使人们对各种文体的性质、特点把握得更准确。文章流别论其次考察了文体的性质和发展、演变。例如谈颂:“颂,诗之美者也。古者圣帝明干,功成治定而颂声兴。于是史录其篇,工歌

10、其章,以奏于宗庙,告于鬼神。故颂之所美者,圣王之德也,则以为律吕。或以颂形,或以颂声,其细已甚,非古颂之意。昔班固为安丰戴侯颂,史岑为出师颂、和熹邓后颂,与鲁颂体意相类,而文辞之异,古今之变也。扬雄赵充国颂,颂而似雅;傅毅毅显索颂,文与周颂相似,而杂以风雅之意。若马融广成、上林之属,纯为今赋之体,而谓之颂,失之远矣”;“后者为诗者多矣,其称功德者谓之颂,其余则总谓之诗。”显然,挚虞对颂的考察极其详尽。第一,指明颂的性质是为帝王“功成治定”歌功颂德,用途是“奏于宗庙,告于鬼神”,本是庙堂之作。第二,阐明颂的种种流变。例如,东汉班固为窦融封安丰侯作颂,史岑为汉安帝舅邓骘出征西羌和汉和帝邓皇后作颂,

11、与诗经中鲁颂主咏僖公功德而不是颂天子,体意类同,文辞不同,是古今之变。再如,西汉末西羌有警,成帝思念名将赵充国,命扬雄作赵充国颂,已似雅、东汉傅毅颂汉明帝,是依诗经中清庙颂周天子,也杂以风雅。又如,东汉马融上邓太后广成颂和上林颂,实际上已是汉赋体。还有后世为诗的当中,称颂功德的可以叫作颂;其余则是诗,因为与颂的性质相去甚远了。挚虞对颂这种应用文体裁的考察,由于把握了文体性质,理清了古今流变,所以能全面、准确地判别其发展、演变过程中的种种现象,诸如颂形、颂声已非古颂之意,古今的颂在体意、文辞上的正变,颂与后来赋、诗的区别,等等。论中也涉及鲁颂、周颂和班固、史岑、扬雄、傅毅、马融之作,而所论的目的

12、是探究文体的渊源流变。这种探究文体渊源流变的研究方法,对中国古代文体论和应用文体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有学者认为,文章流别论之所以值得重视,一是把文章体裁区分得更细,二是概括前人成果且有所发挥。但我们认为,挚虞真正的贡献在于研究文体的方法。因为,如果仅就区分文体来看,曹丕始创“以体论文”,提出了四科八类;陆机扩为十类;挚虞所增论的只是略细于前人。然而,挚虞考察文体首先深入本源,正本清源,从本质上把握文体性质及特点,进而明确古今正变异同,这种研究文体的方法则是前人所没有的新视角。我们以概括文体特点为例。曹丕对四科八类从形式上概括为雅、理、实、丽。陆机从内容与形式的主从关系考虑,提出的“诗缘情”、“

13、赋体物”触及到文学的形象与感情的根本特征;但是,对一般文章包括应用文,还较少深入到性质从而概括特点,譬如称“颂优游以彬蔚”,“优游”固然指意,然而为什么“优游”呢?挚虞从文体本源的视角考察,指出颂本是为圣帝明王歌功颂德的,是和以律吕歌于庙堂的,才从容而不窘迫,“优游”的特点也才有了解释。我们再以考察文体的源与流为例。对诔、衷辞、哀策三体,挚虞提出了“嘉美终而诔集”、“诔无定制”、“作者多异”,见于典籍的有左传衷公十六年为孔子诛;进而指出哀辞为“诔之流也”、“以哀痛为主,缘以叹息之群”和衷策为“古诔之义”。由上可见,对文体溯其渊源、考其正变,是文章流别论的核心。挚虞的研究方法使文体研究理论趋于系

14、统,具有了一定的科学性。其后,刘勰论文体,研究方法以及不少观点、材料就采自文章流别论。四、刘勰的文心雕龙是古代文学批评史上有突出地位的不朽巨著,体大思精,集古今之大成。即使仅从应用文体研究的角度,也应专文予以阐述,这里只能极简要地介绍。文心雕龙全面继承了前人的应用文体研究,而且更有创建,主要体现三点。第一,论述应用文体裁周详完备。文心雕龙共有20篇文体论,即:明诗、乐府、诠赋、颂赞、祝盟、铭箴、诔碑、哀弓、杂文、谐隐、史传、诸子、论说、诏策、檄移、封禅、章表、奏启、议对、书记,占了全书篇幅的五分之二。其中14篇兼论两种体裁,共详论了34种文体,大多是应用文,如颂、赞、祝、盟、铭、箴、诔、碑、哀

15、、弓、诏、策、檄、移、章、表、奏、启、议、封禅等;又于书记中简述24种体裁,绝大多数是应用文。其论述应用文体裁周详完备,远远超过前人,可谓当时的“应用文体大全”。第二,文体研究有明确而系统的理论,表现有有二。其一,刘勰把“文笔说”引人文体研究,采用了层次递进的研究方法。“文笔说”成于南朝颜延之。此前,汉代曾有“文笔”的提法,如王充论衡超奇中有“乃其中文笔不足类也”,但是没有形成理论体系。据南史颜延之传,颜延之有文、笔、言三分法。刘勰借鉴了这个理论,第一层是“论文叙笔”,从表达形式上把文学体裁与各种文章体裁区分为两大类;第二层再进行个体研究。序志在提出写作的关键即“盖文心之作也,本乎道,师乎经,体乎圣,酌乎纬,变乎骚,文之枢纽,亦云极矣”之后,指出:“若乃论文叙笔,则囿别区分。”总术中具体解释为:“今之常言,有文有笔,以为无韵者笔也,有韵者文也。”文心雕龙全书的文体论,正是据此而定:前10篇谈有韵文,其中不少是应用文;后10篇谈无韵笔,主要是应用文。这种层次递进的文体研究方法,显然不同于曹丕、陆机。其二,刘勰以明确的研究理论指导个体研究。序志提出:“原始以表末,释名以彰义,选文以定篇,敷理以举统。”意思是探究各种文体的渊源,表明流变过程;解释文体名称,阐明其涵义;选取各体文例,确定评述的篇章;阐述各体的写作理论,构成体系。由于自觉地以明确、系统的理论为指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