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探究性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课堂中的实践研究.doc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47546891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探究性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课堂中的实践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23年探究性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课堂中的实践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23年探究性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课堂中的实践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23年探究性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课堂中的实践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23年探究性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课堂中的实践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探究性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课堂中的实践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探究性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课堂中的实践研究.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探究性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实践研究班店镇解山小学 马德全一、问题的提出一社会的需要面对我县的教育形势,以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大面积提高教学成绩。必须转变那种阻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开展的教育观念、教育模式二根底教育的需要根底教育阶段是造就人的关键时期,肩负着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研究的使命。新的教育理念、教学思想,最终都要落实到教学课堂中。三数学教学的需要 随着素质全面实施,在教学方法上要想有更大的突破,关键在于培养学生探究的精神和创新的意识。二、实验目标一教师为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时机。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数学思想和方法,

2、建构学生的主体意识。二学生主动参与、经历数学知识学习的全过程,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开展探究与创新的精神,提高实践能力。三通过鼓励评价,强化积极的情感,使学生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发现的快乐、欣赏到数学的美、感受到数学的价值。三、理论依据一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努力建立一个,旨在促进学生全面开展的中小学数学课程体系,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数学学习环境。使学生在获得,作为一个现代公民所必需的,根本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等方面,都得到充分的开展。有意义的数学学习,必须建立在学生的主观愿望和知识经验的根底上。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

3、依懒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二教育理论:探究性学习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创造,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活动时机以及表现与开展的时机。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开展,使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探索性、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三小学生心理:探究性学习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满足他们好奇、好问的心理需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在尝试性探索的活动中,借助教师的因势利导,用学生自己的学习方式探求新知。在人的心理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小学生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四、概念解析:“探

4、究性学习的核心在于“问题;重点在于“探究;关键在于引导学生善于提出问题,并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结果在于培养学生的多种思维方式,以利于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的开展。“探究性学习是以培养人的创新意识、问题意识、积极参与意识及合作精神为宗旨,以创设一种重视人的开展的教学过程为手段,以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模式。五、方法过程一探究性学习的根本框架思考问题、提出假想、创设情景、提出问题、探究问题、尝试验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数学建模解释应用二典型课例小学数学第八册分数的初步认识流程图:创设情景教师提问后,学生列举生活中认识的各种数当学生举出一些

5、分数时,教师激发猜测:这种数为什么叫分数呢?提出问题学生提出问题:这种数是不是和“分有关系?探究问题师生共同认识二分之一和二分之二思考问题不平均分的两份,每一份还能用二分之一表示吗?提出假设不平均分的两份,每一份不能用二分之一表示,是否可以用其它分数表示?尝试验证学生动手操作,折纸稳固对二分之几的认识;学生动手操作,通过折纸自主认识四分之几和八分之几等;发现问题不平均分的两份,每一份不能用二分之一表示但如果继续平均分,可以用其它分数表示。解决问题学生把分成一大、一小的两块苹果继续平均分。数学建模解释应用学生看图说分数、写分数、判断分数等注:此课为“市探索素质教育课堂教学模式现场观摩一等奖。三探

6、究的方法小组合作1、合作的时机:(1)研讨重点、突破难点时。(2)学生产生意见分歧时。(3)学生考虑问题不全面时。(4)开放式问题、一题多解时。2、合作的方法:1动手操作时,分工协作。2研讨问题时,可以以一人为中心发言人,其他同学进行补充;也可以全体成员依次发表自己的见解,协商后达成共识;还可以把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在全班的范围内进行交流。3稳固练习时,通过相互评价,查漏补缺,共同提高。4阅读自学后,学生把自己看到的内容、想到的问题、以及产生的疑问,在小组中进行交流。3、分组的问题:1小组成员的水平,可以互补;小组间的水平要根本平均,以便小组间的比拟和评价。2合作目标的设立,要以小组整体来衡量

7、,以便实现全体成员即有差异、又有共同的开展。3合作结果的评价,要以小组整体来进行,以便使小组成员结成利益共同体。4小组内分工要明确,组长和中心发言人要经常更换,使每个成员都有均衡开展的时机。4、得出的结论:探究性学习中的小组合作,可以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自主学习中来,互相帮助、互相交流、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在每一节课上,都享受到追求成功、展示才能、获取知识的快乐,有利于学生主体意识的形成,激发创新精神,培养实践能力。教学班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情况调查表态度项目 你喜欢“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吗?喜欢 比拟喜欢 随便 不喜欢人数 38 10 3 0百分率 74.5% 19.6% 5.9% 0原因 同学之间

8、比拟了解,发表意见不拘谨;每个同学都有发表意见的时机;遇到问题可以互相帮助,得到解决;多数情况下,都有新发现、新创造。 在小组内和在全班发表意见,都不害怕;听别人说也行,自己说不说无所谓。 5、注意的问题:处理好合作学习与独立思考的关系;处理好踊跃发言与相互倾听的关系;处理好鼓励评价与客观评价的关系;处理好直觉猜测与客观验证的关系;处理好组内合作与组间合作的关系;四探究性学习的策略1、构建探究性学习的民主空间实施“探究性学习模式,首先要创造愉悦的气氛,师生关系是平等的、和谐的;其次要营造友好、融洽的生生关系,学生之间不仅是平等的,而且应该是互助的,形成“共同体联盟。学生只有在宽松的,无责怪的气

9、氛中,才能勇于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进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就要求教师“提倡质疑,“鼓励探究,“重视实践,“善于启发,贯彻“民主原那么,“无错原那么等等。例如,教师要特别重视语言上的“亲和力。在学习小数计算时,可以这样引入课题:我这里有几张超市购物收据,是我给班中买学具的,有谁愿意帮助算一算帐?学生们立刻积极响应。当我把收据在屏幕上显示出来后,学生发现物品的价钱都是用小数表示的,于是他们惊喜地问道:“我们要学习小数计算了?我微笑着点点头,和学生一起进入新课的探讨中。课上进行练习时,我常常这样说:“遇到了一些挺麻烦的问题,谁愿意帮帮助?课上提问时,我总以这样的语气对学生说:“这里有一张长方形的纸

10、,怎样才能得到它的二分之一呢?你有好方法吗?就是这样看似简单的话语,体现了教育者一种理念上的转变,很自然地溶于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同时也使受到教师亲和力感染的学生,身心愉悦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来。2、创设探究性学习的最正确境界探究的愿望、创造的欲望是一种心理需求,由此引发出的探究动机、意向,是学生探究、创造活动的内驱力和出发点,也是创新精神的前提。因此,教师要抓住两个要素:一是需要,二是冲动,通过各种形式的课堂导入、问题设计,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燃起学生的智慧火花,开启学生的思维闸门,使问题的探究正好处于学生的“最近开展区。例如,在学习了取商的近似值以后,有这样一组题:1每套成人装用布2.6米,1

11、50米布可以做多少套?2每个油桶最多装油2.5千克,要装油36千克,至少要这种油桶多少个?要求是:得数保存整数,应当怎样取近似值?学生凭着已有的经验,用四舍五入法讲得头头是道,听者也随声附和,一派非常清楚明白的样子。这时有学生提问道:“做完57套衣服后,剩下的布料还够吗?装满14桶油后,剩下的油怎么办?学生们顿时从“清醒变“糊涂了。此时,他们陷入原有认知的困惑,迫切需要解决“矛盾。于是,热烈的讨论展开了,学生们终于探究出符合实际的正确答案。3、培养探究性学习的内在机制学生是探究的主体,要使学生具有良好的探究创新精神,就必须通过思维训练、学法指导、意志品质的培养、以及各种非智力因素的开发,在掌握

12、根本知识的前提下,形成技能、开展创造性思维,孕育创新精神,逐步具备探究所必需的内在机制。思维训练:1发散性思维训练,从不同方向、不同角度去考虑问题。提高学生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独创性。2非逻辑思维训练,利用猜测、联想、类比、模拟、不完全归纳推理等形式,作为逻辑思维的重要补充,激发创新欲望。3直觉思维的训练,从整体上研究对象,直接接触问题的实质,运用知识经验提出假设、迅速判断,使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创造性得到有效开展。学法指导:1指导学生读书,养成读书、思考的习惯,逐步学会学习。可以进行课前预习性读书,记录下想要探究的问题;课上自学习性读书,寻求探究的结果;课后复习性读书,稳固探究的新知

13、,进而捕捉新的发现。2指导学生观察,有明确的观察目标、顺序,会与思维结合,进行比拟、判断。3指导学生操作,操作要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操作过程要明确有序,并与观察、思维、语言有机结合,从操作中获取新知识。4指导学生倾听他人的发言,把“听与想结合起来,使自己的思维始终处于兴奋状态,善于从他人的见解中,发现闪光点,补充到自己的发现中来。5指导学生合作,这里有前面谈过的学生小组内的合作,也有小组间的合作,以及师生之间的合作。4、形成探究性学习的有效评价针对探究性学习的特点,为了更好的激发学生主体参与意识,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必须建立与之相配套的评价方法。评价标准:重探究过程,轻探究结果;重合作方式,轻个人单干;重集体评价,轻个人表现;重鼓励评价,轻客观评价;评价方法:组内评价、组间评价相结合;自主评价与教师评价相结合;鼓励评价与客观评价相结合;评价内容:提出了哪些问题;合作的方法是否适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人事档案/员工关系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