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力教案.doc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47546830 上传时间:2023-11-2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七章力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第七章力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第七章力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第七章力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第七章力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七章力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七章力教案.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八年级物理(下)教案第七章第1节 力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2、知道力的单位是牛顿(N)3、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4、知道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也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5、知道力的三要素,能用力的图示和示意图表示力(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录像或图片等,能简单描述出所观察到的物理现象的主要特征,从而对力形成初步的认识2、通过活动和生活经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感受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有关现象3、通过探究活动感悟影响力作用效果的因素(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观察和活动,培养学生乐于探索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乐于参与观察、实验等

2、科学实践活动2、通过作力的示意图,培养学生严谨、规范的科学态度二、教学重点:力的概念 教学难点:力的作用效果和力的三要素三、实验仪器: 磁铁、铁钉、铁球、两个刷子、三角板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讲述:三国演义中桃园三结义的故事,张飞对关羽做老二不服,于是,一天趁酒后要和关羽比力气,谁把自己提起来谁赢,张飞用尽全身力气向上提起自己的头发,他失败了,关羽用一根绳子系住自己的腰,另一端绕过树杈,用力往下拉,成功了。张飞为什么失败了?要想知道原因,必须学习有关力。(二)进行新课1、让学生仔细阅读课本第2页的内容回答: 一、什么是力?总结 :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推、拉、提、压、吸引和排斥等作用,都是

3、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我们将这种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叫做力。力是由物体之间相互作用而产生的,没有物体就不会有力的作用,一个物体也不会产生力的作用,发生力的作用时一定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一定有另外的物体对它施加了力的作用,受到力作用的物体叫受力物体,施加力作用的是施力物体不存在没有施力物体或受力物体的力2、学生体验:用手拍大腿,有何感觉?这说明什么问题?教师演示:1.两刷子互相摩擦,刷毛都变弯曲.3、两小车上各放一条形磁铁,松手后两车同时开始运动、手托球然后让学生思考、讨论。让学生举例说明(穿旱冰鞋的同学互推)。4、演示:磁铁吸引铁钉磁铁与铁钉没有接触就被吸起来了说明什

4、么?让学生思考。5、力一般用字母F表示,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 用符号N表示。.介绍牛顿的资料:那么,“牛顿”这个单位究竟有多大?我手托两个鸡蛋,告诉学生,手托住两个中等大小鸡蛋,大约需要1牛的力一名普通的中学生站在地面上,对地面的压力约为500N。然后举起我们用的物理书放在手上,该书对手的压力大约2.5牛二、力的作用效果让学生仔细观察课本3页图7.1-1、2的2幅图,提出问题:力有怎样的作用效果?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归纳、总结,指出物体由静止到运动、由运动到静止,以及运动快慢和方向的改变,都是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1、 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2、 改变物体的形状。三、力

5、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提出问题:一个人要打开房门,人推门的力的作用效果是什么?这个效果跟哪些因素有关?学生讨论、思考:力的大小、方向从而引出力的三要素让学生体验:1、选择力气悬殊的两名同学拉同一个拉力器,注意现象说明什么?2、让几个学生开门。这个活动一是能较好的说明力的三要素对力的作用效果的影响,二是调动课堂气氛,应该让学生试一试没机会亲自试一试的同学课后可做一做思考:用扳手拧螺母,手握在扳手的末端比握在中间容易把螺母拧紧为什么?提出问题:如何表示力的三要素呢?四、力的示意图:从力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画一箭头。这种图叫力的示意图举例:怎样表示一个小车受到水平向右的20N的力?教师一

6、边讲解一边画图。在力的示意图中表示出力的大小、力的方向、力的作用点要注意作图顺序,应先定标度,再定点,定方向,定长度,最后画箭头,箭头的尖端正好对齐线段的末端(三)小结(四)布置作业:课本P5页第1、2、3、4题。(五)板书设计 7-1 力一、 力的概念1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2 力的符号:F 3 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4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5 力的单位:N 二、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也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三、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四、力的示意图:(作图略)第七章第2节 弹 力一、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弹力及施力物和受力物2知道弹力产生的条件3了解弹簧测力计测力的原

7、理4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二、教学重点1知道什么是弹力2掌握弹力的施力物和受力物3了解弹簧测力计测力的原理三、教学难点1知道弹力产生的原因2知道弹簧测力计原理3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及相关题型四、教具弹簧测力计等。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学生看课本。力的作用效果表现在让物体发生形变或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那么力让物体发生形变时是否都是一样的呢?比如:用两个相同的力分别轻压钢尺和橡皮泥,撤去外力后有什么不同之处呢?像钢尺、跳板、弓箭等受到力的作用时发生了形变,撤去外力后物体会自动恢复到原来的形状;而橡皮泥、铁丝变弯在受到力变形后不能自动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将钢尺等发生的形变称为

8、弹性形变,而橡皮泥发生的形变称为非弹性形变或叫塑性形变。(课本勾画)有时也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在拉一个橡皮筋时,如果用力过大,橡皮筋就会被拉断,这时就不能恢复原来的状态了,也就是说物体的弹性有一定的限度,超过了这个限度也就不能完全复原,甚至可能使物体损坏,将这个限度称为弹性限度。(二)弹力演示:用手压钢尺。思考以下问题:(1)用手压钢尺时,钢尺有什么样的变化?(2)如果我松手,钢尺又有什么样的变化?(3)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因为钢尺发生的是弹性形变,有回复原状的趋势。(4)用手压钢尺手有什么样的感觉?(5)谁施加了这个力?钢尺。(6)受力物是谁?手,与它接触的物体。(7)钢尺为什么会产生这个力

9、?因为钢尺发生了形变,它要恢复原状,手阻止了钢尺回复原状,俗话说得好,那里有压迫那里就有反抗,所以钢尺对手施加了一个力。(8)是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会产生这个力?只有当钢尺发生形变时才能产生这个力,没有发生形变时不会产生。强调:通过上面的问题说明一个事实: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要产生弹力。(9)钢尺向那边发生了弹性形变?(10)弹力方向向那个方向?认真分析以下事例:弹簧、弹弓、跳板、撑杆跳。注意强调三个问题:(1)施力物和受力物(重点);(2)弹力产生原因;(3)弹力的方向。1产生: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一个力的作用,就叫弹力。强调:(1)施力物:发生弹性形变的物

10、体(2)受力物:与它接触的物体2条件:(1)相互接触;(2)发生弹性形变(发生挤压或拉伸)。讲解:弹力是接触力,弹力只能存在于物体的相互接触处,但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并不一定有弹力的作用。因为弹力的产生不仅要接触,还要有相互作用。3弹力的三要素:(1)大小:同一物体,弹性形变越大,弹力越大;(2)方向:与形变方向相反,与恢复原状方向相同;(3)作用点:接触面上。4常见的弹力:压力、支持力、绳的拉力、推力等。(分别讲解清楚)讲解:将一个物体放在直尺上,直尺发生形变而产生弹力。类似的,将同一物体放在桌面上,桌面是否发生形变而产生弹力呢?(三)弹簧测力计1测量力的工具:测力计。2原理:(1)定性原理

11、: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就越长。演示实验:弹簧的伸长与拉力的定量关系,简单的采集数据得到定量关系。(2)定量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和拉力成正比。(强调结论对象是伸长而不是和长度成正比)(3)图像(以习题的形式出现,但一定要讲):2构造:圆环、外壳、指针、刻度、挂钩、弹簧轴线等。4使用规则:(1)观察:量程、分度值、指针是否对准零刻度线。测量前,沿弹簧的轴线方向轻轻来回拉动挂钩几次,放手后观察指针是否能回到原来指示的位置,以检查指针、弹簧和外壳之间是否有过大的摩擦;(2)调零;问题1:零刻线代表什么意义?弹簧受到的拉力为零?弹簧的长度为零?弹簧的伸长量为零?(3)使

12、用时,力的方向与弹簧轴线一致;问题2:弹簧测力计在水平方向可以使用吗?斜着呢?问题3:在水平面使用时指针是否仍然在零刻线?可以直接使用吗?讲解:前面学习天平使用我们知道,如果天平从一个水平桌面搬到另外的桌面需要重新调零。一样的,弹簧测力计在不同方向使用时,也需要重新调零。(4)读数时:视线与刻度面垂直。读数时,看清弹簧测力计上所标注的单位,知道面板上的数字是表示多大的力,除此之外,还要看清面板上的刻度,知道刻度线的分度值。问题4:测力计是不是只能测弹力呢?问题5:测力计倒置时有什么现象?为什么?是否依然可以测量力?问题6:测量一个拉力时,弹簧测力计受到几个力的作用?示数是多少?是两个力相加吗?

13、是两个力相减吗?六、板书设计7.2弹力弹簧测力计一、弹力1产生: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的力2条件:(1)相互接触;(2)发生弹性形变3弹力的三要素(1)大小:同一物体,弹性形变越大,弹力越大(2)方向:与形变方向相反(3)作用点:接触面上4常见弹力:压力、支持力、拉力二、弹簧测力计1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和拉力成正比2使用规则:(1)观察:量程、分度值、指针是否对准零刻度线 (2)调零;(3)使用时,力的方向与弹簧轴线一致 (4)读数时,视线与刻度面垂直第七章 第3节 重 力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知道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理解重力与质

14、量的正比关系;能用G=mg计算有关的问题。2、过程和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和实验感知重力,并通过参与探究活动,学习拟定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收集实验信息;通过探究了解重力与质量的关系,通过分析实验数据,学习初步的信息处理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明白每一项科研成果的取得都是在前人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努力探索与研究而取得的。通过观察和实验,使学生树立以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来研究物理问题的思想,乐于探究自然现象和生活中的物理学原理二、教学重、难点及突破方法(1)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突破方法:生活经验质量大的物体所受的重力也越大,然后定量探究二者的关系,通过测量收集数据,分析得出结论。(2)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突破方法:学生动手实验理解。三、教与学互动(一)新课导入你知道牛顿吗?就是那个看到成熟的苹果落向地面而发现了万有引力的人。他说,宇宙中的任何物体,大到太阳,小到灰尘之间,都存在着相互吸引的力,并把它叫做万有引力。有同学不禁要问,既然万有引力,为什么我没有被别的同学吸引走,也没有同学被我吸引过来?(二)问题引入问题一:阅读教材第一、二自然段说明什么叫重力?并举出几个受重力作用的例子。问题二:怎样比较重力的大小?说出你的办法。问题三:你能知道重力的方向吗?想办法展示出来。问题四:重力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