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宁许村家纺市场案例.doc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47543747 上传时间:2023-12-2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5.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海宁许村家纺市场案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海宁许村家纺市场案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海宁许村家纺市场案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海宁许村家纺市场案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海宁许村家纺市场案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宁许村家纺市场案例.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海宁许村家纺装饰业有效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从而使家纺装饰布生产规模、国内市场占有率及产品出口量几项指标名列全国第一。文章通过案例分析,从理论层面总结了许村近年来经济快速发展的基本经验并提出了进一步发展的思路。素有“观潮圣地,皮衣之都”美誉的海宁市,如今,又出现了以三项名列全国第一而闻名天下的“中国家纺装饰布第一镇许村”。这三项第一是:许村2002年家纺装饰布年产值达52亿元,家纺装饰布国内市场占有率35%,家纺装饰布远销20多个国家与地区,出口量8000多万米。三个名列第一为许村家纺装饰布行业创造了产业优势,向世人展示了许村家纺从生产基地迈向产业之都的新形象。2002年许村实现工业总产值71

2、.72亿元,其中家纺行业产值64.76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90.3%。是浙江省首批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省发展个私企业重点乡镇,省科技星火示范镇,省教育强镇,省卫生城镇,省农业农村现代化示范镇和嘉兴市文明城镇。一、20年打造家纺第一镇许村镇位于拥有“天下奇观海宁潮”美誉的海宁市西部,总面积27.8平方公里,总人口3.6万人。西临杭州15公里,东距上海150公里,北到苏州120公里。地理位置十分优越。许村家纺业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零星的家庭纺织作坊开始起步,至今已走过了20多年的发展历程,其发展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起步形成阶段(19781991)翻开海宁的历史可以看到,海宁有纺纱

3、织布的悠久历史。20世纪80年代初,渴望致富的人们跃跃欲试,1983年,浙北农村还是镇办村办企业一统天下,海宁许村镇荡湾村15家农户依靠两台老式铁木织机率先办起了第一家联户企业,开了许村个私家纺产业的先河。两台铁木织机让当时的村、镇、县三级领导干部为了难,“这种企业到底是姓社还是姓资?让其生,还是让其死?”最终“让农民富起来总不会错”的想法占了上风。从此以后,在许村镇办、村办、联户办、个私办企业共同发展,“四个轮子一起转”,家家织绸忙,户户织机响。1985年底,镇党委在调查中发现,家庭作坊的织机达1076台,而镇办、村办企业的织机只有594台。同时发现,集体企业平均每台织机需用7个员工,而个私

4、企业平均每台机器只需3.5人,可见个私企业成本更低、生存能力更强。对此,镇党委采取了默认的态度,就在这“不争论”的可贵氛围中,许村个私家纺产业迅速壮大。许村地区的家纺工业最初以织被面、绸缎为主构成了特色产业的雏形。1985年成为嘉兴市首家“亿元镇”,至1991年,家纺企业发展到4085家,织机4434台,日产被面达10万多条,一时间,许村成了饮誉华东的“被面之乡”。2.快速成长阶段(19921996)实践打开了解放思想的大门,许村的体制创新,使许多干部从中感悟到:“只要能让老百姓富起来,模式是可以突破的”,从而迅速从选择“苏南模式”与“温台模式”的徘徊中解放出来,企业改制步伐骤然加快。1992

5、年后,嘉兴市、县、乡镇三级领导先后三次在许村召开会议,总结推广许村经验,放手发展个体私营经济。1992年镇里创办了当时全国最大的被面装饰布专业市场,后历经多年的培育和发展,形成了3.5万平方米营业用房的规模。1993年,出现了被面滞销、装饰布俏销的市场变化,善于应变的许村人请来纺织专家,将几千台织机改型转样,纷纷织起了多姿多彩的装饰布。家纺企业从此由单一的被面开始向被面、装饰布、真丝织物、经编织物等多重产品转产。至1996年,全镇90%以上企业转产为装饰布,许村已成为“全国最大的装饰布产销基地”。由于抢占了先机,许村装饰布迅速占领了杭州、上海等地市场,获得了消费者的认可。许村实现了最初的家纺装

6、饰布产业优势集聚。3.提升跨越阶段(1997年至今)20世纪90年代后期,随着许村家纺产业的快速发展,以家庭作坊个私企业为主体经济模式已不能适应形势的发展,迫切需要扩大企业规模、提高企业层次、培养家纺龙头企业、延长家纺产业链,在更高层次上发展许村家纺产业,以应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为此,许村出台了“建园区、扶大户”的政策。1998年创办了镇工业园区,2000年提升为省级工业园海宁(中国)装饰布科技工业园。园区占地面积2250亩,2002年拓展为3500亩,是浙江省惟一的省级装饰布特色专业工业园区。并探索出一条大户带加工户的新型产业模式,通过这样一种大户带加工户的特殊模式,依托专业市场,产销

7、联动,实现了家纺装饰布业的提升跨越。2001年12月投资1.5亿元建成了海宁中国家纺装饰城首期工程,成功举办了“2001海峡两岸家纺行业合作研讨会暨海宁中国家纺博览会和2002年第二届“海宁中国家用纺织品博览会”。2008-2009年间,引进宏华数码数台数码印花机,打造家纺高端品牌,至此,许村家纺装饰布在年总产值、家纺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家纺装饰产品出口总量三项指标上,连创三个全国第一,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家纺装饰第一镇”。二、专业市场与特色园区双轮驱动1992年许村被面装饰布市场建成,历经多次扩建,形成了3.5万平方米营业面积、800多间营业用房,2001年市场成交金额30亿元。为提升市场档

8、次、品位和竞争力,镇政府积极调整专业市场规划,在原有市场的基础上首期工程已建成10万平方米营业面积和200余间营业用房的家纺类批发市场海宁中国家纺装饰城。市场增加了新产品研发推广、电子商务、专利版权申请与保护、家纺产品检测、外贸服务、品牌管理等业务。专业市场的建立为家纺企业提供了信息平台,支持家纺企业建立了国内销售网络,扩大了产品销售,促进了企业集群。专业市场诱导特色块状经济、特色块状经济催发专业市场,在20世纪90年代的发展中曾有力地促进了市场优势与产业优势的整合。市场以产业为依托,产业因市场而兴旺,这也是海宁许村借助专业市场、发展区域特色经济的成功经验。为了鼓励企业上规模上档次,许村镇在原

9、工业园区的基础上,规划了占地3500亩,总投资超过10亿元的海宁(中国)装饰布科技工业园,并被省有关部门批准为省级特色工业园区。许村将本地家纺企业分成三个层次,一是带动几百台加工机器的“大户”,这样的企业基本进园区;二是带动几十台机器的“中户”,这样的企业逐步走出家庭工厂,为此,园区专门另辟了每户规模35亩的“孵化区”;三是大量加工户和自己无厂的走南闯北的经营户,要让他们依托特色园区,特色市场寻找自己的生存空间。另外科技园还专门开辟了1000亩的外商(台商)投资区,吸引了众多外商的投资,知勉织造、北卡纺织、世桦科技等外资企业,都在园区征地建厂。知勉织造把征地面积从20亩扩大到30亩,北卡纺织征

10、地80亩,世桦征地25亩。优越的区位交通、良好的硬件环境及优质高效的一条龙服务体系,至2002年园区建立一年多时间,已吸引78家企业入园生产经营,已建成投产58家,总投入5亿多元,其中40余家家纺企业年销售额500万元以上,另有30多家企业正在申请入区,拟征土地600多亩。整个园区规划形成原料、织造、整理、印花等一条龙装饰布生产体系。市场诱导产业,产业催发市场,专业市场与特色园区双轮驱动,互为依托,使海宁家纺产业得到很快提升。目前在许村及周边地区聚集了近200家家纺生产型公司,1.2万余家家纺生产企业(含个体工商户),3万余台套各类中高档织机,数十台数码印花机,从业人数近4万余人,年产家纺装饰

11、布6亿米的产业群体,已初步形成了原料生产、织造、印染、整理相配套的工业体系和产销联动的区域规模特色经济。三、有效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日趋明朗的今天,只有建立开放的、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的资源供应体系,实施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全球资源战略,才能真正使区域块状经济得到壮大和发展,这是对进入国际市场资源的明智的战略选择。海宁和许村当地政府充分认识到这一选择的重要性,将工作重点放在改善投资环境、鼓励社会投资包括外商投资来进一步发展家纺行业,由此吸引了海宁周边市县(包括余杭、绍兴、宁波等地)的企业和个人的投资,外商投资也开始大幅度增加,2002年海宁许村家纺工业园区合同利用外资

12、1314.82万美元,实际到位334.16万美元,开启了外资引进的步伐。由此表明,许村镇政府已开始通过引进外资来推进家纺工业园区的技术改造和结构调整。在有效利用两种资源的同时,许村人更加注重开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全面参与国际竞争,实施“走出去”战略,加快企业的国际化进程。许村人具有较强的市场经济意识,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许村的纺织品就依托本地一支精干的营销队伍,把产品推向全国市场,打响了许村的牌子。依托专业市场和特色园区,通过大户带小户,装饰布营销网络迅速壮大。目前,全镇共有7000多名营销大户,分布在北京、广州、上海、乌鲁木齐等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大中城市,开设装饰布销售点,他们不仅销售

13、了自己的产品,而且带回来源源不竭的市场信息,因此有了“全国只要有装饰布市场,就有许村人在经销”的说法。面对已经取得的市场优势,当地政府并没有沾沾自喜,根据家纺行业迅速发展的新情况,他们意识到家纺产品不能仅满足于国内市场。于是,积极鼓励企业增强精品意识,以质量优势提高产品优势,以产品优势开拓海外市场,走以外促内的经营之路。海宁许村的家纺企业也主动出击,通过参加各类家纺展销会、博览会,不断拓展市场。在每年3月和8月的广州纺织博览会以及每年10月的上海国际纺织展览会上,处处可见海宁家纺企业经营者的身影。很多家纺企业走出国门,远赴澳大利亚、德国的法兰克福等参展。他们不仅走出去参加国内外大型博览会,还自

14、己举办全国性家用纺织品博览会。2001年12月举办了海峡两岸家用纺织品行业合作研讨会暨首届海宁中国家用纺织品博览会,博览会由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台湾纺拓会主办,中国家用纺织品行业协会和海宁市人民政府承办。博览会展览面积2万多平方米,展位150个,其中1600平方米的展示中心集聚了海峡两岸近30家著名品牌企业的产品。展示了完整的家纺产品系列,新材料、新面料、新工艺、新流行样式的“四新”特点,提升了整个博览会档次,充分体现了博览会“博、新、精”的特色。2002年9月,他们又举办了第二届海宁中国家用纺织品博览会。博览会展览面积9万多平方米,设展位1100多个,800余家企业参展,来自国内外的近5000

15、位客商参加了博览会。其间举行了“2003中国家用纺织品流行趋势发布”、中国优秀家纺装饰布出口产品展示推介及投资贸易合作洽谈等活动,达成经贸合作意向2.5亿元,其中外贸意向成交1亿多元,成交销售额3000多万元。通过举办、参加各类展销会、博览会,海宁的家纺企业拓展了市场,使家纺产品逐步与国内外市场接轨。目前许村家纺产品通过海外代理商等多种渠道,远销美国、西欧、南非、俄罗斯、日本、东南亚、中东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去年以许村为中心的海宁家纺行业出口产品交货值已达到9.9亿元,已有22家家纺企业取得了自营进出口权。许村通过有效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取得了巨大成功,但如何再创许村新优势,让产业之都更上一

16、层楼,目前,最重要的是要做好“扬长、补短、登高”这篇文章。“扬长”就是发挥许村镇现有龙头企业和家纺产业的优势,做好引资工作。通过外资的引入,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管理方式和经验,促进全镇家纺产业的升级。“补短”就是针对全镇家纺产业在企业规模偏小、品牌意识不足、产业领域偏窄等方面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引进一批符合产业发展方向,带动力强的原料、后整理项目,进一步延伸产业链。“登高”就是提高项目的科技含量,着力引进一批规模大、具有较高科技含量的项目。目前,海宁市委、市政府已经将家纺装饰布产业作为优势产业列入了全市工业经济“122”发展战略,从政策等多方面给予重点扶持、引导和培育。一批家纺装饰布企业也已经开始实施提高技术装备(数码印花机的引进尤为明显)、创新产品品牌和开拓成品加工的发展计划。通过进一步有效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许村家纺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