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色的树叶》评课稿.doc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47542092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1.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蓝色的树叶》评课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蓝色的树叶》评课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蓝色的树叶》评课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蓝色的树叶》评课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蓝色的树叶》评课稿.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蓝色的树叶评课稿第六小学 高瑞蓝色的树叶是一篇很有启迪意义的课文,文章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告诉我们互相帮助,不应成为一句口号。在别人需要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这是每个人的一种责任,一种行为习惯。魏老师这节课上得很成功,她抓住课文的重点和难点,以生为本、以读为主,使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让学生体会到林园园的不足,又让学生相信林园园会成为乐于助人的好孩子。魏老师执教的这课,亮点纷呈,设计精巧,教态大方得体,让人眼前为之一亮。下面我对魏老师这节课的成功之处展开来说一说:一、 巧设游戏,紧扣课题魏老师抓住低段孩子喜欢有趣的游戏特点,谈话小游戏,既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又提高他们学课文的热情。这样做不留痕

2、迹的切入课文主题,又达到低段教学组织教学目的。二、 多种方法识字,“阅读中识字”展开教学魏老师在识字教学中根据词语特点归类依次出现,例如“桌子、盒子、皱着眉头”都读轻声,“吞吞吐吐、削铅笔”为多音字,这样学生对词语的读音一目了然。(具体识字办法根据课堂随机补充)同时魏老师围绕在“阅读中识字”展开教学,出示生字词较多的句子,指名学生读,整堂课按照“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原则,充分运用课文提供的语言环境,把本课要认识的字灵活地穿插于上述各个教学环节之中。把识字与阅读巧妙地结合起来,让识字与阅读在课堂教学中共舞。(根据课堂教学情况随机补充)三、 训练说话能力,提高口语交际仿句训练:把绿铅笔

3、借我用一用行吗?向别人借东西句式训练“吗”的句式练习说话,开阔了学生思维,激活学生大脑中储备的信息,迅速重组加工,让学生在练习说话中积累语言。四、 朗读感悟1、 有目的的初读,整体感知课文:课文讲的是谁和谁之间的故事?这样不但能让学生的朗读有目的性,而且能为突破重点铺路。2、 朗读品悟:教学中,魏老师抓住林园园和李丽的对话,引导学生感悟林园园的不足,不愿借铅笔给李丽;通过词语“吞吞吐吐、行吗”体会李丽的谦和、有礼貌。魏老师采用了分角色读的形式,让学生自读、自悟,切身体会作者的真情实感,体会句子蕴含的真谛,用内心的情感朗读课文,真正达到品读感悟的目的。综观整堂课,魏老师充分的让学生在读中自主感悟,把课堂的自主权交还给学生,体现了以生为本。这节课,可圈可点的地方还有很有很多,比如,魏老师上课时的教态亲切自然,语言生动,富有童趣,特别适合低年级的小学生,适时的表扬鼓励也让学生学习劲头十足,兴趣浓厚等。对于这堂课,我个人有一些不成熟的想法:教师的问题有些琐碎,教师可以适当把几个问题合并为一个问题,使问题的指向性更强。还有就是我个人感觉在朗读课文上应当再多一些,尤其是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林园园和李丽的对话,教师应加强有感情朗读的指导。还有就是尽管黄老师力争关注全体学生,不过依然有的学生一节课有四次或三次的回答机会,有几个人虽然举手了但一次都未被请到,课堂上存在一部分的盲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