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五评测答案.doc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47541009 上传时间:2023-01-1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模块五评测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模块五评测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模块五评测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模块五评测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模块五评测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模块五评测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模块五评测答案.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模块五测评答案一、单选题1、在呈现课件时,你发现屏幕上的投影图像过大,应将投影机(C)。A、上移。 B、下移。 C、前移。 D、后移。2、实验研究法一般包括( D)。A、单组法。 B、多组法。 C、循环法。 D、以上三种全包括。3、从教学设计的角度考虑,最恰当的是(D )。A、教学设计是一个动态的线性过程。 B、教学设计是一门以理论研究为主的科学。 C、教学设计最重要的理论基础是教学理论。 D、教学设计包括教学目标分析、学习者特征分析、教学策略等主要环节。4、(C)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的,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和内容而围绕某一主题形成的比较稳定且简明的教学结构理论框架及其

2、具体可操作的教学活动方式,通常是两种以上方法策略的组合运用。A、教学设计。 B、教学评价。 C、教学模式。 D、教学策略。5、(B)是指在不同的教学条件下,为达到不同的教学结果所采用的手段和谋略,它具体体现在教与学的相互作用的活动中。A、教学模式。 B、教学策略。 C、教学设计。 D、教学评价。6、关于课堂教学中使用教学媒体,说法正确的一项是(D)。A、教学媒体使用得越多越好,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视听觉刺激。 B、重视多媒体的利用,尽量避免使用黑板、粉笔等传统资源。 C、在多媒体辅助教学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掌握课件制作技术,提高信息技术水平。D、教学媒体和教师一样,都是作为学习环境的要素,为学生

3、的学习创造条件。7、教学评价为师生调整教与学的行为提供客观依据,这体现了教学评价的什么功能?(B)A、诊断功能。 B、调控功能。 C、激励功能。 D、教学功能。8、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侧重于过程管理的评价是(D)。A、终结性评价。 B、诊断性评价。 C、相对性评价。 D、形成性评价。9、如果要保存网面上相关资料,可以按键盘上的(B)键进行全屏图像的抓取。A、Esc。 B、Print Screen。 C、CapsLock。 D、Scorll Lock。10、本课程在采用“教育技术”名称以前,我国曾经使用过的另外一个名词是(C)。A、电视教育。 B、函授教育。 C、电化教育。 D、电影教育。11、在学

4、生学习新知识之前,需要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摸底”“考察”。这是属于(A)A、诊断性评价。 B、形成性评价。 C、总结性评价。 D、自身评价。12、对目前中小学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活动认识最合理的是(B)。A、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为了有效学习信息技术。 B、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把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教、学的工具。 C、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注重运用信息技术来营造一种新型学习环境。 D、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重点主要在于课堂上45分钟的运用。13、诊断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是不同阶段的评价,以下陈述正确的是(B)。A、诊断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都是在教学过程中实施。 B、诊断性评价的范围比形成性评价广、包括认识

5、、动作技能以及情感域等。 C、形成性评价一般是相对评价。 D、诊断性评价比形成性评价进行得频繁,比如某课单元结束后的小测验。14、学生以小组形式,有明确的分工,共同完成某项任务,这是属于哪种学习模式?(B)A、探究性学习。 B、合作学习。 C、自主学习。 D、综合学习。15、教育信息化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那么关于教育信息化说法正确的是(C)。A、教育信息化的核心在于技术的应用。 B、教育信息化的最终目的是实现终身教育。 C、教育信息化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发展的过程。 D、教育信息化就是以计算机来现教学内容,减轻老师的负担。16、教育科学研究是以(A)为研究对象的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是有目的、

6、有计划、有系统地采用科学方法进行的探索教育过程、发现教育规律的创造性活动。A、教育现象。 B、教学现象。 C、学习情况。 D、学习者与教师。17、本课程培训需要提交的作品有(C)。A、1个。 B、2个。 C、3个。 D、4个。二、多选题1、行动计划应包含哪些内容?(ABCDE )A、目标。 B、任务和策略。 C、挑战和解决办法。 D、进度安排时间表。E、资源。2、行动研究法的一般实施过程和行动研究法的特点(ABCD )。A、计划。 B、行动。 C、观察。 D、反思。3、行动研究是在社会情境中(包括教育情境),自我反省探究的一种形式,参与者包括教师、学生、校长等人,其目的在于促发社会的或教育实践

7、的合理性及正义性、帮助研究者对实践工作的了解、使情境(或组织内)之实践工作能够付之实施而有成效”。这是以下哪两位学者对行动研究法的界定(BD)。A、杜威。 B、卡尔。 C、布鲁姆。 D、凯米斯。 E、奥苏贝尔。4、教学前期分析(Front-End Analysis)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国学者哈里斯(J.Harless,1968)提出来的,意即在教学设计过程开始的时候,分析若干直接影响教学设计但又不属于具体设计事项的问题,主要指(ABC)。A、学习需要分析。 B、学习内容分析。 C、学习者特征分析。 D、评价策略。5、本课程,制定一个完整的行动计划,包括的步骤有(ABCDEF)。A、理解行动计划。

8、B、制订行动计划。 C、制作行动计划。 D、检查行动计划。 E、上交行动计划。 F、分享行动计划。6、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效整合的基本特征是什么?(ABCDEF)A、以“教”为中心的教学结构转变为“主导主体”的教学结构。 B、学生在课堂上有积极的情感体验。 C、学生具有广泛的认知范围。 D、学生有深层次的认知体验。 E、高层次创新思维的培养。 F、学科知识的有效应用。7、多媒体网络教室的功能及特点有(ABCDEFGHI)。A、多媒体演示教学。 B、分组教学。 C、监听监视。 D、交互式教学。 E、学生自主学习。 F、语言辅导教学。 G、网上学习。 H、资源共享。 I、进行教学测试和信息反馈分析。8

9、、常用的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有(ABCDE)。A、历史法。 B、调查法。 C、观察法。 D、比较法。 E、行动研究法。三、是非题1、探究学习的核心是提出假设,获取数据,验证假设。(A)A、是。 B、否。2、专题学习网站的网上自我评价系统是指收集与学习专题相关的思考新问题、形成性练习和总结性考查的评测资料,并将其设计成基础性强、覆盖面广、难度适宜的题库,让学习者能进行网上自我学习评价。(A)A、是。 B、否。3、对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进行观摩和分析上一种有效的教师成长的方法,是新手教师走向专家教师的捷径。(A)A、是。 B、否。4、在信息技术整合课程中,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和一些与信

10、息技术密切相关的学习者特征。(A)A、是。 B、否。5、现代教育思想和学习理论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理论基石,教师对课本本身的理解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前提。(A)A、是。 B、否。6、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我们进行自我调节学习,其关键不在技术本身,而在我们对学习进行“调节”的意识。(A)A、是。 B、否。7、WebQuest属于接受学习。(B)A、是。 B、否。8、展开讨论和交流时,教师应注意的最重要的问题是,如何有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与交流。(A)A、是。 B、否。9、案例是对教学过程的记录和分析,具有典型性、启发性、困惑性、创新性等特点。(A)A、是。 B、否。10、展开讨论和交流时,教师应注意

11、的最重要的问题是,如何有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与交流。(A)A、是。 B、否。11、基于IT的协作学习,是指能支持多个学习者群体针对共同任务进行合作学习的,为学习过程的参与者相互交流、信息共享和合作学习提供共享环境的信息技术系统。(A)A、是。 B、否。12、信息技术整合于课程的教学观念既与其电脑经验显著相关又与其学习和教学观念显著相关,即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越高,学习和教学观念越先进,进行信息技术整合于课程的可能性越高,效率就越好。(A)A、是。 B、否。13、教师是教学目标、内容、过程以及评价等教学因素的最终过滤者、决策者。(A)A、是。 B、否。14、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有两个主要目标。第一,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程,加快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课程的整合。第二,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A)A、是。 B、否。15、用软件取代教师比用个别辅助软件作补充教学效果好(B)A、是。 B、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